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刘福恒

月刊

1004-4124

010-88363163 68345891 88383907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子区38号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事管理刊物。旨在进行国内外人力资源的科研成果和工作经验交流,积极推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科学的发展,为实现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为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赋能——在2024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发布会上的讲话

    欧晓理
    2-3页

    2024年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课题组李直
    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人才的战略地位和社会价值贯穿历史实践始终,对于城市而言,能否吸引和留住与其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及社会面貌.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纷纷出台人才政策,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搭建交流平台、优化城市服务等方式,展现了吸引人才的决心与诚意.然而,人才究竟青睐怎样的城市?目前,关于衡量城市人才友好程度的系统性量化指标仍然缺乏,相关领域尚未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本研究依托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从人才吸引力与人才发展生态两个维度入手,提出了涵盖人才向心力、人才输送力、人才净流入等十大核心指标的评估体系.通过对多源异构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揭示了不同城市和区域在人才竞争中的动态趋势及其驱动因素,并为各级政府优化人才战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人才友好型城市人才吸引力发展生态大数据

    剥削型领导与旁观者网络揭发行为:基于道义公正的理论视角

    孙旭简浩何斌胡卫敏...
    3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已有研究采用受害者视角探讨剥削型领导对被剥削员工的影响,鲜有研究从旁观者视角探索剥削型领导对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外的第三方(旁观者)产生的影响.基于道义公正理论,本研究从旁观者视角探索剥削型领导对下属剥削行为如何和何时诱发旁观者网络揭发行为.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收集两阶段223份员工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发现:剥削型领导招致旁观者网络揭发行为;道义不公正在剥削型领导与旁观者网络揭发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感知关怀型伦理气氛正向调节剥削型领导对旁观者道义不公正的影响,增强剥削型领导通过旁观者道义不公正对旁观者网络揭发行为的间接效应.

    剥削型领导道义不公正网络揭发行为感知关怀型伦理气氛

    说出我的美事:好事分享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赵欢张雅妮何为曹雨婷...
    5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他人分享自身相关的好事是一种常见的人际沟通行为.在积极心理学领域,好事分享是一个被学者广泛关注的议题.虽然早期文献大多围绕亲密关系之间的好事分享展开,但是新近的管理领域研究已开始关注好事分享在职场中的人际影响.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视角考察了好事分享的前因与影响结果.为了使学术界对好事分享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本文对好事分享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首先,本文整理出已有好事分享的定义,与相关概念进行区分,为清晰认识和理解好事分享的内涵奠定基础.其次,本文归纳了现有好事分享的测量,从个体特质、动机、情绪、态度以及文化因素梳理了好事分享的前因、归纳出对分享者、分享对象及人际关系结果的影响以及理论基础,并探讨相应的边界条件.最后,在综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好事分享的整体理论模型,并对未来可能进一步拓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论述,以启发学术界对于职场中好事分享的研究.

    好事分享人际沟通人际影响

    数字经济发展中流动人口就业技能结构变化: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分析

    纪雯雯
    6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任务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本文构建了测量就业岗位技能结构的指标,利用2011-2018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发现:流动人口就业岗位技能结构呈现单一方向、不同程度向上极化的特征,表现为低技能岗位占比下降,中、高技能岗位占比快速上升,且中等技能岗位增速快于高技能岗位.多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教育与数字经济发展是促进流动人口就业技能结构向上极化的重要原因,其中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超过1/3,并且行业数字化效应大于城市数字化效应;第二,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政策;第三,流动人口就业技能结构向上极化呈现出性别、户籍和所有制差异;第四,数字经济发展增加了受教育流动人口在中等技能岗位的就业份额.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技术进步中就业技能结构变化的经验研究,也拓展了技术进步对移民就业影响的解释,有助于数字经济中更高质量和更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建设.

    数字化技能结构就业份额流动人口

    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非诉"调解制度研究

    程龙李坤刚
    8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的处理作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诉源层面带来了纠纷数量、难度双提升的新难题.我国"非诉"劳动纠纷调解制度从原本聚焦于传统的劳动纠纷化解,不断向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进行延伸,在法律、规范性文件层面,不断进行突破,开始应对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进行"自我解题".但在实体规则层面存在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界定不清、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尚未界定等问题,在程序规则层面救济程序性规定不够合理、救济程序规定的操作性不够强,亟需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参考清单和规则的完善先行探索,并力争出台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认定及劳动权益规制的单行法规,为新就业形态劳动基准的"定准"作好铺垫.加快地方性法规的探索,对相关程序性规定进行整合,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非诉"调解制度体系,提高法治保障能力,体现"非诉"的替代性价值和分流减负作用.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准诉讼调解制度不完全劳动关系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与绿色组织绩效:理论机制与未来研究方向

    王茂霖江新会王重鸣代毓芳...
    10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人作为第一资源是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最为活跃的因素.因此,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绿色组织绩效的作用成为近期热点研究领域.近年来,尽管两者关系的研究逐步增多,但尚无系统性文献综述聚焦其间机制.这不利于系统、深入地思考和澄清为何,乃至是否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绿色组织绩效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系统回顾文献,从行为论、资源与能力、社会心理视角归纳了现有理论机制的三大脉络.总体而言,现有研究要么假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能提升个体的绿色动机、态度或知识能力,进而转化为组织层面的绩效;要么依赖绿色文化、绿色创新、绿色领导等组织层面的中介变量进行"从宏观到宏观"的解释.基于此,本文认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未来研究应以可续管理原理为核心驱动力,深化对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驱动特定的集体互动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绿色实践积累、绿色增长临界点的形成,以及组织绿色涌现状态的显现,最终形成宏观结果的过程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理论认知.文章最后讨论了相关研究对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启示.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绿色组织绩效可续管理

    工作导向型ICT跨界使用:概念整合、多维前因与未来方向

    吴金南刘朔阳陈刚
    127-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员工在非工作时间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处理工作日益流行,学者开始关注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但与之相关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缺乏系统整合.借鉴工作-家庭边界理论,提出工作导向型ICT跨界使用(WDU_ICT)概念,以整合现有相关概念.具体地,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的94篇期刊文献为样本,在系统分析现有相关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明确界定WDU_ICT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并总结WDU_ICT的测量方法;然后,基于对主动型和被动型WDU_ICT的区分,从个体、情境和技术三方面系统归纳WDU_ICT的多维前因,分析WDU_ICT的个体、技术和组织三方面的边界条件,并构建一个以WDU_ICT前因为中心的整合性框架;最后,基于现有研究不足,提出该领域未来研究建议.

    工作导向型ICT跨界使用概念整合测量方法整合框架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4年投稿指南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