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季刊

2095-1760

rdjyxk@ruc.edu.cn

010-82509699

100872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编辑部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Journal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Education Journal
查看更多>>《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全国中文期刊。它主要发表教育领域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为综合性教育理论季刊;它囊括了反映国内外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重要政策和实践问题的学术论文,调查实验报告,政策报告,对特定时期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和前瞻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及有学术品位的教育经典和新教育图书评论等;它注重学术性、理论性和政策性,服务于国内外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者、教育教学实际工作者及关注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问题的各界人士。《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以论文的学术质量为唯一标准,实行稿件三审制和匿名审稿制,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并支付稿酬。 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季刊,16开本,180页,四封彩色印刷,逢季月22日出刊。国内统一刊号: CN11-5978/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1760每期定价:15.00元; 全年定价:60.00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劳动与游戏的关系辨析——兼论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

    余瑶李静
    11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幼儿劳动教育实践中,对劳动与游戏关系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与效果.劳动是人的类本质,自由是游戏的根本属性,劳动与游戏既对立又统一.幼儿劳动教育要注重游戏精神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增进其趣味性,以更好地达成劳动教育的育人目的.同时也应认识到,游戏并不等同于劳动,幼儿劳动教育应坚持教育的严肃性,防止过度游戏化对劳动教育本真意蕴的遮蔽.

    劳动游戏劳动教育幼儿劳动教育

    教师开展"五育融合"的困境与对策——基于Nvivo12对中小学教师的质性研究

    毛芸李政林黄书光
    12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基础上形成的教育理论新构架,是当前教育改革实践的新探索,亦是未来育人方式转变的新方向.在"五育融合"实践中,教师是直接的承担者,其对"五育融合"的理解与实施直接影响着"五育融合"的育人实效.通过对一线中小学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实施"五育融合"存在现实困境,教师对"五育融合"的认识有限导致概念理解偏误,教师专业素养不足致使"五育融合"实施困难,缺少外部资源支持限制"五育融合"落地,"融合育人"评价体系的不健全难以引领"五育融合"的深化.为有效推进"五育融合"的教育改革,应活化教师对"五育融合"的理解与认识,建构面向"五育融合胜任力"的研修机制,打造"五育融合"的协同工作系统,全面完善"五育融合"质量评价体系.

    "五育融合"教师发展教育改革

    教育影响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的现实与潜力——基于反事实构建的视角

    谢立艳郝若彤
    143-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教育是影响代际收入流动的关键自致性因素.本文基于CHIP数据,运用反事实分解法,测算教育在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中的现实作用与潜力作用,并刻画这两种作用的年代变化趋势.本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逐代提高,并未呈现出阶层固化的发展趋势;整体而言,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现实作用约为9.07%,但在理想条件下,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潜力作用可以达到22.8%;随着年代的推移,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现实作用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而潜力作用以及这两种作用的差距均呈现出逐代扩大的趋势.以上结论表明,教育在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中的作用仍未充分发挥,借助教育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仍然隐藏着巨大的潜力.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应进一步通过调整公共教育政策提高教育的公平程度,并继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以提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市场回报率.

    代际收入流动性现实作用潜力作用反事实分解法

    高等教育振兴推动了地方经济增长吗?——来自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准自然实验

    樊丽邹琪
    16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多元关系为我国社会转型与教育制度变革提供多重路径.基于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准自然实验,使用2008-2019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考察高等教育振兴与地方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显著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但这种经济增长效应仅作用于西部城市和一二三线城市,对东中部城市以及四五线城市的影响并不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是高等教育振兴影响地方经济增长的两条重要路径.因此,政府应当有序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与地方发展现状的契合度,并不断完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服务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撑体系,以此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高等教育振兴经济增长中西部双重差分

    征稿启事

    封3-封4页

    人物介绍

    前插1-前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