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郭湛

双月刊

1000-5420

010-62511499

100872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是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该刊一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倡导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努力做到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创刊以来,该刊以其鲜明的办刊特色、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赢得了我国学术界的广泛赞誉,连续被确定为全国核心期刊,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首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力争以多维视角,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唯物史观基础

    桑明旭徐星美
    12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澄清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唯物史观基础,基于准确厘定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以及与西方人文经济学的区别、解释相关地区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匹配现象的需要。推进这项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在唯物史观理论框架中合理说明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核心主张即文化与经济的双向驱动关系,做到既不违背经济决定文化这一基本原理,也不陷入西方产业经济学仅仅把文化视作资本增殖要素的思想窠臼之中。要突破这一难点,就必须深刻揭示当代全球大变局大转换何以造就经济与文化关系的新变化新特征、何以催生人文经济这一崭新经济形态,而这一探讨则指向对全球经济的当代转型、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形态以及二者相互关系的历史性分析。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不仅奠基于唯物史观的理论地坪、扎根于当今时代的历史现实,而且寄托于人类发展的长远未来。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唯物史观人文经济中国式现代化

    再论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的财富观及其主体之思——从《巴黎手稿》笔记本Ⅲ"私有财产和劳动"谈起

    黄志军
    14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的返本研究和历史考察,可以指认如下观点是做了简单化和标签化处理的,即重商主义把劳动或主体置于财富之外,而重农学派则把劳动移入了财富之中,并将其作为财富的主体本质。究其实质,重商主义并没有把财富即货币的观点作为自身的全部理论基点。相反,基于经济政策实践的考量,它把制造业和工业也看作是创造财富的活动,所以重商主义的财富观中蕴含着主体要素;重农学派虽然把劳动移入了财富的视野,但是因为它把土地置于财富创造的首要地位,实际地将农业劳动束缚于其中,从而很难把财富的本质完全归结于劳动,所以劳动在根本意义上只是财富的主体构成,而非其主体本质。此种澄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更新传统政治经济学史对它们的基本判断,更合理地把握马克思早期和晚期对它们的完整理解,也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些时代中主体存在方式的多样化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重商主义重农学派财富观劳动主体

    "以诗为词"与宋代文论变迁

    杨吉华
    15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苏轼"以诗为词"创作实践引发的"本色"论,尚未明确澄清"本色"具体内涵,导致"本色"具有概念不清、定义不明的模糊性特点。"以诗为词"虽然较好推动了词的地位提升,表现出宋人潜在的"尊体"意识,但是,"尊体"意识与"本色"追求之间的内在矛盾,也使宋词尊体模式依然存在一定历史局限性。"以诗为词"促成宋人词体"诗化观"内部,形成由以诗作词创作手法的理论总结到以诗为标准来评价词的"雅化观"两个层次内容,具有各自不同的理论内涵。"以诗为词"既遵守法度,又变化创新的创作手法,还是对宋代文学"活法"论精神的具象化印证及其认同运用。由此,"以诗为词"在整体上推动了宋代文论新变。

    以诗为词本色尊体诗化观活法

    新媒体时代重读 "移动的私有化"——以威廉斯、本雅明和维利里奥的启示为核心

    张墨研
    165-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威廉斯在对电视的历史化批判中形成的"移动的私有化"概念对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任何新的媒介形式均具有借鉴意义。对此,本雅明基于历史哲学的空间批评和维利里奥基于光学理论的技术美学在时空综合性中将这一概念的理论效果推向前沿。"移动的私有化"的理论起点是对偏狭的"技术决定论"的技术认知的扬弃,同时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理论的根本决定性,这一认识可使我们一方面穿越作为"技术拜物教"的意识形态幻象,另一方面进一步理解属于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技术认知。

    移动的私有化新媒体威廉斯本雅明维利里奥

    为党写史立传 为国培育英才——中共党史学家胡华的学术思想及贡献

    耿化敏刘高元
    175-1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