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微生物学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微生物学会

严延生

月刊

1002-2694

rsghb@fjcdc.com.cn

0591-87552018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津泰路76号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性科技期刊,是国内医学、兽医学专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探讨和交流同类微生物在人畜间感染、发病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理论;总结和介绍人兽共患病专业的研究成果和防制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恙虫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姜天俊辛德莉...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一种 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主要表现为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恙虫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相关专家,根据领域相关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与指南,结合我国临床实践与咨询论证,形成本共识.

    恙虫病恙虫病东方体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抗原Rv2628c-Rv1737c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与免疫原性分析

    解建辉李昆孙卫国贺雄...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原核系统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抗原Rv2628c-Rv1737c融合蛋白,并检测其能否被结核感染者外周血PBMC细胞识别,通过小鼠模型判定其免疫原性.方法 按照原核系统密码子特点,全基因合成Rv2628c-Rv1737c表达核酸序列,构建表达质粒pET24a-Rv2628c-Rv1737c,原核细胞内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Rv2628c-Rv1737c蛋白;分离不同患者样本PBMC细胞,抗原刺激后,通过q-PCR分析IFN-γ mRNA表达差异,判定融合蛋白能否被TB感染者识别;联合融合佐剂DMT免疫BALB/c小鼠,检测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结果 原核克隆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4a-Rv2628c-Rv1737c测序正确,融合蛋白以包涵体表达形式存在,经复性、亲和纯化后,分子量为57 kDa,纯度90%以上.以Rv2628c-Rv1737c融合蛋白刺激TB感染者,尤其TB潜伏感染(LTBI)者,外周血PBMC细胞IFN-y mRN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同时,BCG+Rv2628c-Rv1737c/DMT诱导小鼠能产生高水平的IgG抗体.结论 原核重组可获得高纯度Rv2628c-Rv1737c融合蛋白,其作为潜伏感染抗原,可被TB感染者PBMC细胞识别,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是具有潜力的TB候选亚单位疫苗靶抗原,可用于TB感染尤其是潜伏感染的预防及实验室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Rv2628c蛋白Rv1737c蛋白γ干扰素

    鼠疫耶尔森菌低钙应答V抗原人源单克隆抗体筛选与鉴定

    张黎郑滨洋张琪吴海莲...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抗低钙应答V抗原(LcrV)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分析抗体基因特点,检测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亲和力及功能.方法 使用PCR方法从鼠疫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外周血细胞cDNA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片段,构建ScFv噬菌体抗体文库.用LcrV对文库进行富集筛选,将获得的抗体基因表达成人IgG1后,测定抗体与LcrV抗原结合的特异性、亲和力、免疫调节功能以及保护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了鼠疫耶尔森菌人源ScFv抗体文库,库容量为7.54× 108.抗体文库经LcrV筛选后获得了 3株抗LcrV抗体,命名为RV-B4、RV-D1和RV-E8.3株抗体重链为VH1-46和VH3-30,轻链分别为VL1-51、VK3-20和VK1-39.3株抗体经ELISA及Western blot验证均与LcrV特异性结合,其与V抗原结合的解离常数(KD)分别为2.1 nmol/L、1.24 nmol/L和42 nmol/L.RV-D1体外降低人THP-1分泌TNF-α,动物攻毒试验中未发现抗LcrV抗体的保护效果.结论 从鼠疫疫苗免疫人群获得了靶向低钙应答V抗原的人源抗体,以结合抗体为主,不能有效阻断病菌感染.所获得的单抗为鼠疫免疫基础研究、鼠疫诊断应用提供了候选材料.

    鼠疫耶尔森菌低钙应答V抗原噬菌体展示重组抗体保护效果

    Omni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在青海高原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宿主谱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李存香祁芝珍张青雯赵海红...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两种微量法检测青海高原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宿主谱,为今后噬菌体生态学研究和基于宿主范围噬菌体分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OmniLogTM微生物鉴定系统微量法和微量点滴法,检测3株鼠疫噬菌体对2株鼠疫耶尔森菌(鼠疫疫苗株EV76、614F)和4株非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PTB3、PTB5、大肠杆菌V51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2302-2)的裂解情况.结果 476号、087号和072204号鼠疫噬菌体均能成功感染鼠疫疫苗株EV76、614F并依赖其生长繁殖,且基于OmniLogTM系统33 ℃培养48 h也能够观察到试验孔中四唑类染料颜色随着噬菌体数量的增加和宿主菌数量的减少而变淡.利用微量点滴法检测3株鼠疫噬菌体对4株非鼠疫耶尔森菌敏感性结果显示,28 ℃和37 ℃时476号鼠疫噬菌体对假结核耶尔森菌PTB5敏感,而087号和072204号对其不敏感;476号、087号和072204号鼠疫噬菌体对假结核耶尔森菌PTB3、大肠杆菌V51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2302-2这3株非鼠疫耶尔森菌均不敏感,且基于OmniLogTM系统观察到试验孔与对照孔中细菌生长曲线和四唑类染料颜色分别呈现相似对应的结果.然而,以鼠疫疫苗株EV76、614F为宿主菌,37℃时072204号鼠疫噬菌体微量点滴于固体培养基上不显示噬菌斑.结论 基于OmniLogTM检测系统的噬菌体宿主范围测定法可以作为一种替代传统检测宿主谱的测定方法,在噬菌体与宿主菌相互作用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噬菌体鼠疫菌宿主谱OmniLogTM微生物鉴定系统点滴法

    扬子鳄源粘质沙雷氏菌XCYZE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朱鹏周永康姜纪李佳佳...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查明一例源于安徽省扬子鳄管理中心的幼鳄死因.方法 从幼鳄脑部组织坏死灶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并对其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 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呈红色的革兰氏阴性菌;生理生化试验显示该菌在葡萄糖、甘露醇、乳糖、柠檬酸盐和硫化氢等中均呈阳性;PCR扩增其16S rDNA基因,其大小约1 500 bp,经遗传进化树分析,与已报道的粘质沙雷氏菌GRD1株在同一分支;其致病性试验可导致实验鼠在36 h内全部死亡,出现严重肺出血、肝脏肿大、脾脏肿大、腹水现象等.结论 从扬子鳄脑内分离的病原是粘质沙雷氏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对多种抗菌药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本试验为野生动物或者人类感染粘质沙雷氏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扬子鳄粘质沙雷氏菌鉴定致病性耐药性

    特勒凯比尔沙门菌临床血流分离株的毒力研究

    郑恩惠邱玉锋陈建辉高亚东...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ICR小鼠感染模型研究特勒凯比尔血清型沙门菌的致病力,对小鼠分离株进行病原学鉴定.方法 通过感染小鼠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组织细菌载量等的变化,观察排菌周期,评价该血清型沙门菌对小鼠的致病性,计算小鼠LD50;通过飞行质谱、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分子分型等实验,与人分离株进行比对;通过PCR实验、全基因组测序等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 特勒凯比尔沙门菌LD50为2.67 × 108 CFU/mL;感染后0.5 h即可出现临床症状,卷缩、被毛松乱;死亡小鼠解剖发现小肠充血严重,可见较多气泡、积液,盲肠坏死,肝尖点状变性坏死,肾脏表面有坏死灶,脾脏萎缩;小鼠脾脏、肾脏、肺脏、肝脏、空肠细菌载量感染后3 d达到高峰,而心脏第6 d达高峰;高剂量组排菌时间超100 d;组织中CD3含量随剂量增加呈递增状态,炎细胞浸润,心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肝细胞大面积空泡、变性坏死,脾窦扩张明显,分区模糊,肾小球基膜增厚,纤毛上皮部分剥脱,空肠绒毛萎缩、脱落;PCR及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具有cdtB、pltA、pltB等沙门菌相关毒力基因.结论 本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特勒凯比尔沙门菌ICR小鼠模型,证明了该血清型沙门菌具有一定的致病力.

    特勒凯比尔沙门菌小鼠模型病原学鉴定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全基因组序列

    常用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聚合酶的规范编排

    39页

    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毒力基因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谢爱蓉李毅楼辉煌谢中必...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毒力基因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 对温州市食品及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人中分离得到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生物型、血清型和耐药性分析,并基于全基因组测序进行菌株的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分析.结果 71株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94.4%(67/71)的分离株为生物1A型,生物血清型以1A/O:5占比最高(29.6%,21/71).分离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达到95.8%以上.共获得了 16种126个毒力基因,其中2株菌株携带pYV质粒和染色体相关毒力基因.分离株以ST3型最常见(31.6%,12/38),cgMLST分析显示除具有相同ST型的菌株外,菌株无明显基因型簇形成.结论 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存在致病性菌株,菌株呈高度遗传多态性,需加强此类菌株的监测,以预防其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性全基因组测序

    黔南州和贵阳市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的耐药性、基因多样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张远远潘科糜孟衡管玉祝...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省贵阳市和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基因多样性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内窥镜采集样本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测定耐药性和基因型特征,比较不同地区、疾病类型的差异,分析幽门螺杆菌结构特点及黔南州幽门螺杆菌不同菌型混合感染情况.结果 两地区cagA可变区EPYIA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vac A基因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LST方法得到两地区幽门螺杆菌菌株94.6%(53/56)新的序列型.黔南州幽门螺杆菌不同菌型菌株混合感染率为44.4%,不同临床疾病的幽门螺杆菌不同菌型混合感染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结论 黔南州和贵阳市两地区幽门螺杆菌cagA可变区EPIYA分型和vacA基因型构成比存在差异.

    幽门螺杆菌黔南州贵阳市基因多态性混合感染

    江苏省某监测点家畜来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孔筱筱韩悦周璐程晓庆...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江苏省某监测点家畜来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分子特征,进而评估其潜在的致病性,为感染性腹泻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江苏省某监测点分离的家畜来源的37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菌株进行特征性分析.结果 本地家畜来源的EPEC均为非典型EPEC(aEPEC),其血清型多样,携带多种与腹泻相关的毒力基因,有9种ST型且具有区域性流行特征,eae基因包含有5种亚型,β1为优势亚型,其在腹泻病人中也最为常见.结论 aEPEC对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应在感染性腹泻的监测工作中,加强对家畜粪便及养殖环境的监测.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腹泻分子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