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微生物学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微生物学会

严延生

月刊

1002-2694

rsghb@fjcdc.com.cn

0591-87552018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津泰路76号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性科技期刊,是国内医学、兽医学专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探讨和交流同类微生物在人畜间感染、发病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理论;总结和介绍人兽共患病专业的研究成果和防制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福建沿海城市鼠腺病毒和沙粒病毒调查及进化分析

    曾志伟刘菁徐国英韩腾伟...
    1073-1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福建省沿海城市鼠类携带病毒及病毒基因特征情况.方法 采集宁德、福州、泉州和漳州4市鼠肠道组织样本,采用巢式PCR扩增腺病毒DNA polymerase(DPOL)基因,RT-PCR扩增沙粒病毒large(L)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同源性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 本调查共捕获152只鼠,腺病毒阳性率为4.61%,野鼠阳性率为5.26%,家鼠阳性率为4.21%.司氏屋顶鼠、褐家鼠、黄胸鼠和黄毛鼠检出腺病毒,首次在司氏屋顶鼠中检出鼠腺病毒.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不同鼠种、性别、鼠龄和生境,鼠腺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序列分析表明福建沿海城市鼠类感染的腺病毒为鼠2型腺病毒(Murine adenovirus 2)和鼠3型腺病毒(Murine adenovirus 3),与其他地区的鼠腺病毒序列差异较大,核酸同源性介于72.25%~91.01%.所有鼠标本均未检测出沙粒病毒.结论 福建沿海城市鼠类存在腺病毒感染,但尚未发现沙粒病毒感染,这为我省进一步开展鼠腺病毒和沙粒病毒的调查研究提供有益的本底资料.

    鼠腺病毒沙粒病毒进化分析

    一起犬间家庭聚集性犬种布鲁氏菌病疫情调查分析

    王佳黄薇蒋卉冯宇...
    1079-1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北京朝阳区一起宠物犬间犬种布鲁氏菌病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分析,讨论城市宠物犬间该病传播方式及传播风险,为其检测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疫情所在宠物家庭的所有犬只的血液、尿液、眼结膜拭子、口鼻拭子、生殖道拭子和肛拭子样本,进行布病血清学、qPCR检测和细菌分离培养,并应用Bruce-Ladder PCR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型鉴定;了解犬只既往病史及接触史,对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该家庭中存在4只犬种布鲁氏菌感染犬,1只患犬尿液、眼结膜拭子和血液经qPCR或细菌培养检测为阳性,经鉴定为犬种布鲁氏菌,另3只感染犬存在流浪史.本研究中所有犬间无交配行为.结论 本起宠物犬间犬种布鲁氏菌病疫情可能通过非生殖途径在犬间传播,患犬尿液和眼分泌物可能是重要的传染源.

    犬种布鲁氏菌聚集性疫情宠物犬

    皖北地区一起输入性皮肤炭疽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

    侯赛陈晴晴高学欢祝茜...
    1083-1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皖北地区一起皮肤炭疽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有针对性防控建议.方法 在疫情发生后,对皮肤炭疽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病例标本及环境样本开展实验室检测.结果 此次疫情共报告皮肤炭疽病例11例,其中确诊病例2例、临床诊断病例6例、疑似病例3例;分布在阜阳颍州区某屠宰场5例、亳州利辛县某村庄6例;病例均从事牛只养殖、屠宰、销售等工作,感染来源均指向 自外省某牲畜交易市场购买的牛只.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由省外输入染疫动物引起的本地人间疫情,直接接触染疫牛只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

    皮肤炭疽输入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重症类鼻疽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叶丽香蔡小霞王晓闪李敏香...
    1088-1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类鼻疽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重症类鼻疽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提高重症病例早期识别、降低死亡风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收集海南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类鼻疽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类鼻疽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应用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80例病例中,有32例为重症病例,重症病例早期出现胸闷、胸痛及休克症状,24 h内出现感染指标升高、肝功能异常是重症类鼻疽患者的临床特征.糖尿病(OR=6.038,95%CI:1.070~34.083)、胸闷/胸痛(OR=20.375,95%CI:2.447~169.636)、休克(OR=1.756,95%CI:1.756~227.29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01,95%CI:1.001~1.042)和直接胆红素(OR=1.013,95%CI:1.013~1.214)升高是类鼻疽发展为重症的相关因素.结论 重症类鼻疽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以胸闷、胸痛及休克为主,感染指标升高和肝功能异常是其重要的检验特征;糖尿病病史、胸闷/胸痛、休克以及入院时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直接胆红素的升高为重症类鼻疽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类鼻疽.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重症临床特征相关因素

    2023年自贡市3例鹦鹉热衣原体病例调查处置

    张洁王斌曾麟钦明雪薇...
    1094-1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2023年自贡市3例鹦鹉热衣原体病例进行调查处置,为鹦鹉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贡市2023年3-7月期间医疗机构确诊的3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并对其密切接触者、周边职业人群及环境进行鹦鹉热衣原体核酸检测,利用ompA基因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结果 3名患者均存在禽类/鸟类接触史,且临床症状均以高热、肺炎为主,地理位置分布相对集中(直线距离4 km),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及周围职业人群中无阳性检出,在病例1邻居家鸽子粪便(25.0%,3/12)、野生鸟/禽类活动区域污水(22.2%,2/9)检出环境样本阳性,利用3名病例呼吸道样本与阳性环境样本进行ompA测序,发现3名病例与鸽子粪便基因序列一致.结论 本起事件可能为接触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3例病例,感染来源依旧与鸟/禽类活动存在密切关联.医务人员在接诊发热、肺炎病例时要主动询问相关暴露史,卫生部门应加强宣传,提示居民在接触禽类/鸟类时做好个人防护,同时积极与畜牧部门、林业部门做好联防联控,降低家禽感染鹦鹉热衣原体的风险.

    鹦鹉热衣原体调查处置自贡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和下呼吸道微生物群分析

    朱心雨陈嫱赖兰敏刘洋...
    1099-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下呼吸道微生物群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确诊的27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治过程,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表现、治疗和预后等.结果 在27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例中,20例患者有明确禽类接触史.重症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症患者.胸部CT扫描显示59.3%重症组患者有双侧肺病变(59.3%)明显多于非重症组.两组的下呼吸道微生物物种分布不同.非重症组和重症组的下呼吸道微生物群多样性分析无统计学差异.物种丰度分析发现2组的鹦鹉热衣原体、副流感嗜血杆菌、澳大利亚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物种丰度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重症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患者下呼吸道的微生物组成发生改变.

    鹦鹉热衣原体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临床特征下呼吸道微生物群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24年第9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毛郡杰李曲文
    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