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乳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乳业
中国奶业协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中国乳业

中国奶业协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冯艳秋

月刊

1671-4393

zhgry@mail.caas.cn

010-82109890/677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乳业/Journal China Dairy
查看更多>>本刊宣传国家乳业政策、交流乳业科技成果、介绍乳业管理经验、传递乳业市场信息、反映国外乳业动态、传播乳业基本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布舍瑞林在治疗奶牛卵巢囊肿中的应用

    邵亚群李强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囊肿是指在奶牛卵巢上形成的囊性肿物,主要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两种.卵巢囊肿是导致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往往引起久配不孕、产犊间隔延长和饲养成本增加,对规模化奶牛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卵巢囊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障碍,还有营养管理、生殖系统疾病及环境等因素.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注射外源激素.本文综述布舍瑞林对奶牛卵巢囊肿的治疗效果和研究进展,为提高治愈率和奶牛场繁殖效率提供参考.

    卵巢囊肿奶牛布舍瑞林激素受胎率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奶牛肠道菌群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陈春雷
    53-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益生菌发酵饲料对奶牛肠道菌群和生产性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将200 头年龄、胎次和平均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牛均分成4 组:对照组(基础日粮)、低剂量组(基础日粮+1%的益生菌)、中剂量组(基础日粮+2%的益生菌)、高剂量组(基础日粮+4%的益生菌).每组设置5 个重复,每个重复奶牛数量相同.预试验期7 d,正式试验期35 d.正式试验期间统计分析奶牛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产奶量、料奶比,检测第35d粪便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乳酸菌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产奶量显著提高;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料奶比显著降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粪便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粪便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此外,高剂量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产奶量、粪便的乳酸菌数量最高,料奶比及粪便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最低.[结论]益生菌发酵饲料能有效提高奶牛生长性能,改善肠道菌群,最佳使用量4%.

    益生菌发酵饲料奶牛肠道菌群生产性能

    不同水平蔗糖对泌乳奶牛体外产气及泌乳的影响

    刘凤泉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蔗糖添加水平对泌乳奶牛体外产气、泌乳量、乳汁成分的影响.[方法]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某规模化奶牛场随机选择90 头(2~3)胎次、体重和年龄相近泌乳奶牛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 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I组和试验Ⅱ组,每组30 头.对照组饲喂常规全混合日粮,试验I组和试验II组在饲喂常规全混合日粮基础上,添加2%、4%水平蔗糖,试验周期65 d.比较试验结束后奶牛体外产气量、泌乳量、乳汁成分.[结果]试验Ⅱ组发酵48 h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达到最大产气量1/2时的产气速率,高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P<0.05),且试验I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产奶量略高于对照组,但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脂蛋比、乳蛋白率、乳脂率、尿素氮、体细胞数等乳汁成分含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泌乳奶牛常规全混合日粮中添加蔗糖,可在不影响瘤胃发酵模式基础上,加快体外产气速率,不影响产奶量、乳汁成分.4%蔗糖添加量效果最佳.

    蔗糖泌乳奶牛体外产气产奶量乳汁成分

    规模化奶牛场高效管理体系的建立

    崔久辉祁航张满泽郭祥金...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模化奶牛场标准化管理是必然趋势.优秀的奶牛场管理体系是持续发展、高效运行根本,可有效提高生产经济效益.本文讨论规模化奶牛场管理的关键框架,如月度绩效考核制度,"日例会、周计划、月经营分析"制度的建立;技术规程、激励办法的制定等.并进行奶牛场管理体系建立的思考和实践,实现奶牛场管理标准化和效益提升.

    奶牛场管理体系月度绩效考核技术规程标准化

    规模奶牛场提高奶牛乳蛋白含量的营养调控技术综述

    庞承义
    69-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质生鲜乳是人体获取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评价生鲜乳质量优良的关键指标是其中乳蛋白含量的高低.为满足大众对生鲜乳的需求,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逐渐增多,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奶牛养殖数量较多,若不进行科学的养殖饲喂管理,极易导致乳蛋白含量低下,质量降低,不利于奶及奶制品后期加工及售卖.因此,提高生鲜乳中乳蛋白含量至关重要.本文综合概述影响生鲜乳乳蛋白含量的因素,介绍提高乳蛋白含量的措施,以提升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中奶牛的乳蛋白含量,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奶牛乳蛋白生鲜乳营养

    山羊痘的病理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

    李西康孟庆华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山羊痘的病理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方法]选择山东省临沂市某大型养殖场感染山羊痘病毒的50 例奶山羊作为观察组,同期未感染的健康奶山羊50 例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液及相关病变组织材料进行病理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病理剖检显示,山羊痘病的奶山羊皮肤、口腔、鼻腔、喉头、气管黏膜及肝脏、肾脏、肺脏及胃组织等多处出现较多典型疹痘.琼脂糖扩散试验显示,山羊痘沉淀抗原与阳性血清发生反应,琼脂糖凝胶孔出现白色沉淀线;健康奶山羊对照抗原则没有任何沉淀线出现.高敏荧光检测显示,感染山羊痘的奶山羊血清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健康奶山羊(96.24±5.73 vs 4.01±0.26,P<0.05).PCR鉴定结果显示,鼻拭子样本、眼拭子样本、肺组织样本和阳性对照样本可扩增出455 bp特异性电泳条带.[结论]成功建立一种针对山东省临沂地区奶山羊感染山羊痘病毒的诊断方法,为后期该地区各类型养殖场山羊痘病控制和临床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奶山羊山羊痘病理学诊断

    奶牛临床乳房炎选择性疗法研究

    王开荣周磊刘承军付太银...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10年来,随着乳房健康管理实践的优化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奶牛传染性病原体引发的临床乳房炎发病率和流行率得到有效控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使得临床乳房炎择性疗法成为可能.为科学推广临床乳房炎选择性疗法应用,本研究对该法的目标和原则、实施前提条件以及有关问题进行阐述和讨论,为中国奶牛场临床乳房炎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奶牛临床乳房炎选择性疗法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治疗和综合预防分析

    张同来
    85-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奶牛乳房炎防治效果,本文针对奶牛乳房炎的诊断、治疗和综合预防进行研究.从乳房炎发病原因入手,总结疾病诱发因素主要为病原微生物、季节变化、环境条件和自身因素4 个,其类型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并提出不同类型乳房炎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综合预防方法.奶牛乳房炎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诊断、病原学检测法、乳汁细胞检测法、物理学检测法、化学检测法、乳汁导电性检测等,检测结果准确性较高,治疗方法包括西药疗法、中药疗法和其他疗法,均能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根据当下奶牛乳房炎发生情况,提出改善饲养环境,强化饲养管理,加强挤奶规范,做好科学预防,减少应激反应,合理药物预防等多项综合预防措施.奶牛乳房炎为奶牛养殖常见病,在饲养期间,应确保诊断的及时性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采取对应治疗方法,并做好综合预防,从而为降低发病率、提高防治效果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推动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

    奶牛乳房炎诊断治疗预防

    中药组方配合西医对奶牛真胃炎治疗效果、排泄和采食的影响

    张建滨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组方配合西医对奶牛真胃炎治疗效果、排泄和采食的影响.[方法]以山东滨州市某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随机选择166 头患真胃炎的成年泌乳奶牛为研究对象,年龄、胎次、体态等相近.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组方治疗.治疗7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排泄、采食情况.[结果]观察组奶牛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奶牛治疗后排泄次数、排泄物性状均恢复正常,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奶牛采食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奶牛反刍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真胃炎奶牛采用中药组方配合西医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尽快恢复正常排泄和采食,有推广优势和价值.

    奶牛真胃炎中药组方排泄采食

    乳品生产过程中折光仪法检测过氧化氢的研究

    鲍晓凤赵晶晶张春丽顾春光...
    94-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过氧化氢为对象,收集0%~50%含量过氧化氢用于测试,研究含量、温度、时间3 个因素对折光法检测结果的影响,指导日常检测.[方法]鉴于不同浓度的同类物质对光的折射率不同,且浓度变化与折射率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成反比例关系,双氧水折光仪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检测样品折射角差异可自动计算待测样品浓度.[结果](1)对同一试样用折光仪法测试,结果离散性小、数据稳定,与国标方法相关性好.(2)不同含量过氧化氢分别用折光仪法和国标方法检测,结果偏差最大0.3%、最小0.0%,样品含量高低对结果准确性无影响.(3)折光仪检测温度需≤35℃,保证样品温度为20~35℃,用折光仪检测能获得准确数值.(4)测试时间超过50 s,检测值会发生变动,建议日常检测控制在50 s内读数.[结论]用折光仪法检测过氧化氢浓度快速准确,操作简单便捷.需注意样品温度和检测时间在操作过程中的影响.

    折光仪过氧化氢高准确度易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