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崔国辉

季刊

2095-1833

cafsqs@cafs.ac.cn

010-68690728

100141

北京市丰台区永定路南青塔150号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Journal China Fishery Quality And Standards
查看更多>>《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刊载我国渔业领域质量安全和标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技术资讯及研究成果,搭建渔业质量与标准工作沟通交流的平台,提高渔业质量和标准水平,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收录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和标准研究等方面的具有创新性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综述等。内设栏目包括质量安全监督、渔业标准化、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检验与检测、质量认证、动态信息和国外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常州地区水产养殖中地西泮残留检测及来源分析

    殷雪琰王洁琼王雨晴刘笑...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分析了水产养殖和垂钓中饲料、窝料、饵料、水样及水产品中地西泮(Diazepam,DZP)的存在情况,并建立了在线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DZP含量在0.5~20.0μg/L间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r)均大于 0.999;饵料、水样和水产品中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分别为 1.0 μg/kg、0.5 μg/L、1.0 μg/kg;3 种基质中 1.0 μg/kg、5.0 μg/kg 和 10.0 μg/kg3 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 85.2%~106.5%、82.3%~108.0%、90.7%~116.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 3.6%~5.1%、2.7%~4.3%、2.1%~2.6%.通过调查发现,7份养殖用饲料中均未检出DZP;28份垂钓中使用的窝料、饵料检出率达66.7%,浓度为2.2~213 090.0 μg/kg;10份诱鱼剂中均检出DZP,检出率达100%,浓度为637 000.0~3 471 000.0μg/kg;27份水样中DZP检出率达85.2%,浓度为0.4~9.8 μg/L和71份淡水鱼中DZP的检出率为54.9%,浓度为0.5~21.8 μg/kg.由此可见窝料、饵料及诱鱼剂的使用可能是水体和水产品中DZP频繁检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消费者食用安全和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均具有潜在风险,亟需加强DZP监管和监测.[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4,14(1):01-08]

    地西泮在线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窝料饵料水样水产品

    哈尔滨地区精养/半精养池塘底泥细菌群落分析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

    崔看利周文婧郝其睿黄丽...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哈尔滨地区精养(JY)和半精养(CF)2种养殖模式下,主养鲤(Cyprinus carpio)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特征,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 2种池塘底泥细菌群落及其PICRUSt功能预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了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精养池塘水质优于半精养池塘,水体总氮(TN)、总磷(TP)浓度均低于半精养池塘,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总有机碳(TOC)浓度显著低于半精养池塘(P<0.05).半精养池塘水体及底泥酸碱度(pH)均显著低于精养池塘(P<0.05).精养池塘底泥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半精养池塘,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的香农(Shannon)和辛普森(Simpson)指数与底泥中氨氮(NH4+-N)浓度呈正相关关系.2个池塘底泥中优势菌门分布较为一致,共有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但优势菌属存在一定差异,精养池塘的则为史密斯氏菌属(Smithella)和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而半精养池塘的优势菌属为铁矿单胞菌属(Arenimonas)、藤黄色单胞菌属(Luteimonas).2个养殖池塘底泥菌群的主要功能基本一致,但两者代谢过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体NH4+-N、pH、TOC及底泥pH是影响2种池塘底泥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为渔业生产方式引起环境因子变化,从而对养殖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深度认识池塘生态系统微生物作用和功能提供理论、数据支持.[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4,14(1):09-18]

    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底泥池塘精养/半精养

    大蒜精油缓释型活性包装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鱼片保鲜效果研究

    董铮韩楠楠徐新月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大黄鱼(Pseadosciaena crocea)鱼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共挤复合吹膜工艺制备了一种凹凸棒土(AT)负载大蒜精油(AEO)的双层缓释型活性包装薄膜,以此探究该包装薄膜对(4±1)℃贮存条件下大黄鱼鱼片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未添加大蒜精油的对照组相比,添加了大蒜精油的薄膜能降低大黄鱼鱼片贮藏期间的微生物数量、K值、TVB-N和TBA值,且添加AT/精油混合体系的薄膜(PP/LDPE+AT+AEO)所包装的大黄鱼鱼片呈现出最理想的鲜度状态.以菌落总数7 lg CFU/g为水产品微生物限值并结合TVB-N(30 mg/100 g)等指标,与市场对照组(LDPE/LDPE)相比,PP/LDPE+AT+AEO缓释薄膜能够有效延长大黄鱼鱼片货架期3~5 d,同时,与只添加精油的对照组(PP/LDPE+AEO)相比,其能够延长大黄鱼鱼片货架期2 d.综上所述,本研究所制备的PP/LDPE+AT+AEO缓释薄膜对大黄鱼鱼片具有优良的保鲜性能,同时为水产品的冷藏保鲜以及货架期的延长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参考,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4,14(1):19-26]

    大黄鱼鱼片缓释型活性包装大蒜精油凹凸棒土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征订启事

    26页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罗非鱼中甲基睾酮残留

    张杨张兵李凯华徐媛原...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罗非鱼(oreochroms mossambcus)中甲基睾酮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罗非鱼样品匀浆,经含有1%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采用QuEChERS净化粉将提取液净化除杂,水浴氮吹浓缩,流动相溶解定容.样液经BEH C18色谱柱分离,以含0.1%甲酸的水溶液与甲醇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UPLC-MS/MS选择电喷雾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分析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甲基睾酮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 5,方法检出限为0.30 µg/kg,定量限为1.0 μg/kg.3个添加水平(n=6)下罗非鱼基质的平均回收率为98.3%~103.0%,相对标准偏差为4.2%~8.8%.优化后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前处理过程简单、快速,适用于开展罗非鱼中甲基睾酮残留的检测.[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4,14(1):27-34]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罗非鱼甲基睾酮QuEChERS激素残留

    连续流动分析法快速测定水体中挥发酚

    陈成桐杨金兰林颂雄叶淑迎...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快速高效测定水中挥发酚的连续流动分析方法.样品在酸性条件下通过蒸馏释放出酚,被蒸馏出的酚类化合物在pH值(10.0±0.2)弱碱性介质中,被铁氰化钾氧化,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安替比林化合物,在505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根据这一原理,使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完成在线蒸馏及在线比色.挥发酚的质量浓度在0~0.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检出限为0.97 μg/L,适用于大批量水样中痕量挥发酚的检测.[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4,14(1):35-40]

    连续流动分析法快速水体挥发酚

    光-Fenton氧化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处理水中典型新污染物的应用

    张家鑫马宁张辉谷晶...
    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产养殖水体中残留的各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使水质下降,影响水产品的质量,阻碍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将太阳光引入到传统Fenton反应中而构建的光-Fenton氧化技术具有pH响应范围广、自由基产量多、有机污染物矿化程度高等诸多优势,已成为当前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系统总结了光-Fenton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光-Fenton氧化体系常见的催化剂类型、影响光-Fenton氧化体系效率的因素以及其在处理水中典型新污染物方面的应用,并指出开发新型催化剂以实现H2O2原位光化学生成和提高催化剂稳定性及可回收性是实现光-Fenton氧化体系工程化应用的关键,为该技术在水产养殖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4,14(1):41-51]

    水产养殖水处理光-Fenton技术催化剂有机污染物羟基自由基

    罗非鱼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学科动态研究

    李柳徐锦华杨臻穆迎春...
    5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对2017-2022年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学科主要研究机构、文献、专利及标准发布等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近年来在罗非鱼生物危害物检测、农兽药残留检测、重金属检测及不同养殖/加工条件引起罗非鱼品质变化等方面研究较多,但在生物毒素、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功能性营养因子分析及罗非鱼品质评价与分等分级方面的研究较少.现阶段应加强罗非鱼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指标体系的构建,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进而加强罗非鱼研究体系与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国际市场风险的主动防控能力.本研究明确了罗非鱼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学科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今后需重点关注的领域,可为科研人员掌握领域研究基础及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4,14(1):52-64]

    罗非鱼质量安全营养品质学科动态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征稿简则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