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司法鉴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司法鉴定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司法鉴定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陈鹏生

双月刊

1671-2072

ZGSFJD2008@126.com

021-52353694

200063

上海市光复西路1347号

中国司法鉴定/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全面反映司法鉴定领域的制度建设和科学技术,涉及内容包括司法鉴定的制度改革和法制建设、管理、教育、司法鉴定技术领域的理论和科研成果等。随着司法鉴定专业的发展,为社会服务的鉴定面亦将不断延伸。如物证技术、毒物(毒品)、司法会计、建筑工程、古玩珠宝等,都可进行鉴定。本刊栏目设有制度改革、鉴定科学、学术沙龙、案例精选、人物专访、信息之窗、国外文页等,既有鉴定科学前治的理论,又有新鲜广泛的信息含量,还有生动可感的趣味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专题研讨:中国式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司法鉴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杨凯
    1页

    中国式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司法鉴定融合发展路径

    杨凯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鉴定是民事司法程序中的科学基石,也是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对确保司法公正与提升司法效率承载着前瞻性的促进作用,并深度介入复杂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着力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其核心价值在于程序正当性与结果适当性,这二者与司法裁判过程中的价值判断紧密相连,体现了科技与法律的有机结合,以及对公平正义原则的深入实践.司法鉴定的特性包括包容性、开放性、安定性和保障性,其与公证、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律师制度等其他法律服务机制相融合,共同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法律支持与科学保障.

    司法鉴定融合发展现代化理论公共法律服务司法程序现代化

    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仲裁与司法鉴定的融合发展

    王玲薛娇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仲裁和司法鉴定具有目的一致性、证据相通性、程序正当性和立场中立性等共通性.为解决二者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壁垒和难题,需要重视二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以法治原则的共生和价值互补理论为指引,加强法治框架下的分工合作,同时秉持融合发展现代化理论,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坚持司法支持与监督.通过二者的融合发展,探索新时代有效破解二者在服务逻辑冲突、互补机制欠缺和程序衔接不畅等方面存在实践壁垒的全新改革实践路径.为此,应加强仲裁与司法鉴定的衔接和配合,加强机构合作与信息共享,在合作过程中优化服务流程与标准,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仲裁与司法鉴定融合的国际化发展.

    公共法律服务仲裁司法鉴定融合发展

    鉴定咨询:司法鉴定机构的公共法律服务职能

    朱瑞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鉴定咨询未得到充分重视.作为一种公共产品,鉴定咨询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质,并且能够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评估司法鉴定咨询社会效果的标准主要包括专业性、服务质量和成本效益.其社会功能在于预防和化解纠纷,进而助力控制社会总支出,这是其作为公共法律服务构成部分的核心职能.为更好发挥鉴定咨询的作用,战略上需要促进司法鉴定与其他公共法律服务的协同、司法鉴定与诉讼服务的整合,并保障区域间司法鉴定的协作.从建设角度来看,既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也需要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同时,积极探索并实践公私合作伙伴(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以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

    司法鉴定鉴定咨询公共服务公共法律服务

    多模态法医病理学智能化鉴定的应用展望

    黄平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法医病理学鉴定主要依赖于现场勘查、案情分析、尸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验等方法,这一过程高度依赖鉴定人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历经数百年的鉴定实践,该模式一直是法医病理学领域的基石.然而,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生成式AI技术的兴起,AI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已经实现了从单一模态数据分析到多模态数据综合处理的转变条件.深入探讨了多模态AI技术及其数据融合策略在法医病理学鉴定中的应用展望,尤其是潜在应用场景和发展前景.同时,还审视了多模态AI技术在法医病理鉴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伦理问题,并对如何克服这些"瓶颈"问题提出了见解.

    法医病理学人工智能多模态数据融合

    通过研究和创新实现科学与正义——第26届国际法医学大会综述

    王亚辉刘宁国王飞翔张吉...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26届国际法医学大会于2024年5月21日至23日在希腊雅典召开.作为法医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盛会,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54个国家逾600位法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法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其中182名学者作了大会学术报告,290名专家进行了电子壁报交流.大会交流内容涵盖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人类学、法医毒物学、法医生物学等多个专业,同时融入了人工智能在法医人类学、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犯罪侦查技术等学术前沿以及科研论文撰写的应用,尤其是人工智能不仅在影像、病理识别中表现出色,还在蛋白质组学分析中大放异彩.总体而言,本届大会突出跨学科创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阐释了实现科学与正义的本质在于不断深入开展创新性科研工作.

    法医学猝死性侵害年龄推断人工智能生物伦理

    依托咪酯及衍生物的药理功能、非法滥用和司法鉴定

    王培霞曹鑫涛王晨曹伯洋...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咪酯是在2022年流行并迅速泛滥的临床麻醉药物,并于2023年10月被迅速列管.列管后,对依托咪酯的管控将按照毒品标准进行.以新列管的依托咪酯为切入点,系统总结了依托咪酯及临床衍生物的药理功能,梳理了依托咪酯及衍生物的临床检测分析及司法实践和司法鉴定中的检测技术规范.针对"以药代毒"这一新的毒情形势,从临床麻醉药物和精神药物的溯源、毒品同系物衍生物的监测、毒品合成原料和设备的备案、新型流毒载体的管控、检测技术和方法的标准化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遏制以依托咪酯为代表的临床合法药物被非法滥用及毒品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打击提供思路和借鉴.

    依托咪酯衍生物药物滥用司法鉴定

    P300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精神障碍者伤残程度中的评估作用

    张盛宇王书剑李豪喆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P300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所致精神障碍者伤残程度中的评估作用.方法 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器质性精神障碍标准(损伤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16名,匹配健康对照组17名.采用视觉Oddball范式对上述受试者进行P300检测;同时使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进行评估.结果 蛛血组Fz、Cz、CPz和Pz点的P300波幅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蛛血组Cz、CPz和Pz点的P300潜伏期较健康对照组延长(P<0.05).蛛血组Fz、Cz、CPz和Pz点的P300波幅与ADL量表及SDSS评分呈负相关(P<0.05),蛛血组Cz、CPz和Pz点的P300潜伏期与ADL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5),蛛血组Pz点的P300潜伏期与SDS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P300波幅降低可反映TSAH所致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P300可作为TSAH所致精神障碍伤残评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法医精神病学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精神伤残事件相关电位P300

    STRtyper-21G(Plus)试剂盒在法医物证检测中等位基因丢失现象的研究

    毛华芬许天龙周保成尹婷...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STRtyper-21G(Plus)试剂盒在法医物证检测中等位基因的丢失情况,探讨其对鉴定结果的影响及解决方法.方法 采用STRtyper-21G(Plus)试剂盒对涉及2 540个案例的血斑直接复合扩增20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后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各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型.对含有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座的样本,采用STRtyper-32G试剂盒进行验证.结果 经过STRtyper-32G试剂盒验证,在5个案例中发现9名个体采用STRtyper-21G(Plus)试剂盒检测存在等位基因丢失的情况,涉及D7S820、D19S433和D18S51三个基因座.结论 在法医物证鉴定实践中,使用任何检测试剂盒进行短串联重复序列的检测都可能发生等位基因丢失而出现亲子鉴定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象,为保证亲子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可采用其他具有相同基因座的检测体系进行验证.

    法医物证STRtyper-21G(Plus)试剂盒等位基因丢失

    混合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方法研究——以混合污泥为例

    程宽解航董如茵郭雪艳...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构建一套针对混合固体废物的全流程危险废物鉴定方法,以确保鉴定过程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方法 以混合污泥危险废物司法鉴定为例,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利用精准初筛技术识别特征污染物,并对固体废物的腐蚀性、毒性、反应性和易燃性危险特性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完成危险废物的判定.结果 混合污泥经鉴定不具备腐蚀性、毒性、反应性及易燃性,不属于危险废物.此外,所构建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应对复杂废物的成分识别和危险性评估需求.结论 精准化初筛和危险特性分析评估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有效提升危险废物司法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复杂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定提供范例.

    危险废物司法鉴定毒性物质含量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