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孙欣

双月刊

1005-1678

shyw1976@hotmail.com

025-58588537

210031

南京市浦口区浦东北路9号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南京生化制药研究所、中国生药工业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生化和生物技术药物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生化和生物药物的毒理、药理、药分和药动学:生化和生物药物的临床研究;生化和生物药物制剂的研制、药物稳定性的研究及对药物性能、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的评价;生化和生物药物的专题论述。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生化技术、生物技术、分离和纯化技术、药理、毒理、药动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及新药研究开发的高、中级科技工作者及临床医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链非编码RNA YLB调控多个亚端粒区域基因的表达

    梁亚楠张月姜天霞邱小波...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自身表达受HECT类泛素连接酶Huwel/Tom1负调控的长链非编码RNA YLL066W-B(简称YLB)对亚端粒区域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Tom1基因敲除酵母菌株,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基因芯片的方法检测Tom1敲除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构建表达YLB-HA、HA-YLB、pYES2-HA-YLB酵母菌株并结合测序、免疫印迹实验分析YLB的表达产物.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YLB敲除或过表达对酵母亚端粒区域多个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 Tom1的敲除明显改变众多基因的表达,包括上调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基因YLB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不到YLB所翻译的蛋白质,结合针对YLB的核苷酸序列的分析结果,推测YLB的转录产物是一种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CBI检索结果显示,YLB不与其它基因的编码序列同源,但与pau和DNA解旋酶Yrf家族等多个亚端粒区域基因编码区的上下游调控序列同源.实时定量PCR分析发现YLB敲除上调Yrf1-4、pau4和pau22 mRNA的表达水平,但其过表达则下调这些基因的表达.结论 发现了一种新的长链非编码RNA YLB,其转录受Tom1负调控,而其自身可以调控多个亚端粒区域基因的表达.

    长链非编码RNAYLBTom1亚端粒基因

    G-四链体碱基突变可增强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王昱斌卞文秀刘敏章晓联...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核心抗原core基因上的G4-四链体(core G4)RNA结构对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CD)检测寡核苷酸链RNA G4(命名为G4R)和突变体G4M(命名为G4RM,在不改变氨基酸密码子的情况下)的G-四链体空间结构;在不改变密码子的情况下采用PCR定点突变的方法把HCV野生型G4-core(DNA)突变为G4M-core,然后将G4-core和G4M-core基因构建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上(分别称为pG4和pG4M),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core基因上G4结构突变后Core蛋白的表达水平.将pG4及pG4M质粒分别用基因导入仪免疫小鼠,检测免疫后小鼠的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水平.结果 CD结果显示寡核苷酸链RNA G4M相比野生型RNA G4结构发生改变,熔解曲线表明G4RM熔解温度低于野生型RNA G4R.Western blot显示在细胞水平及动物水平,pG4M比pG4的Core蛋白表达水平更高(P<0.05).动物免疫实验结果表明pG4M免疫后小鼠总IgG及IFN-γ的释放水平增高(P<0.05).其中,pG4M免疫组小鼠的IgG水平是pG4组的1.61倍.酶联免疫斑点(Enzyme-linked immunospot,ELISpot)实验中,pG4M免疫后小鼠脾脏细胞IFN-γ的释放水平是pG4的1.39倍.流式实验显示pG4M免疫后小鼠脾脏CD4+T细胞中IFN-γ产生水平是pG4的1.79倍.结论 本研究首次报道HCV核心抗原core上G-四链体可能抑制其蛋白翻译和免疫应答,core上G-四链体碱基突变可增强翻译水平,并增强其Th1型的细胞免疫应答.核心抗原G-四链体碱基突变可增强HCV疫苗的免疫原性,为研制增强免疫原性的HCV疫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核心抗原CoreG-四链体点突变免疫应答细胞免疫

    黄芪多糖/壳聚糖微球复合温敏凝胶的制备及理化特性研究

    杨婷婷衣君丽张竞竞于洪丽...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载黄芪多糖/壳聚糖微球(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Chitosan Microshperes,APS-MS)的壳聚糖温敏凝胶(Thermosensitive hydrogels,HG)并考察其理化特性.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APS-MS,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仪观察微球的形态和粒径.以适宜的成胶温度和时间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黄芪多糖/壳聚糖微球复合温敏凝胶(APS-MS-HG)的制备工艺,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在温敏凝胶中的存在状态,并考察APS-MS、黄芪多糖温敏凝胶(APS-HG)和APS-MS-HG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APS-MS为球形,表面有少许皱褶,分布均匀,无明显粘连,表面积平均粒径D[3,2]为8.078μm.最佳APS-MS-HG(APS-MS-HG J)的制备工艺为加入3.012%的APS-MS,磁力搅拌3h.电镜扫描显示APS-MS以球形不规则的分散在温敏凝胶中,而空白温敏凝胶的多孔结构消失.体外释放结果表明,pH6.8的磷酸缓冲溶液中,APS-MS-HG J没有突释现象,36h累计药物释放量为74.75%.结论 APS-MS-HG J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且能改善APS-MS和APS-HG J的突释现象,有望成为鼻粘膜给药的良好载体.

    黄芪多糖壳聚糖微球温敏凝胶体外释放

    远志总皂苷抗皮肤光老化作用

    唐佩佩文莉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远志总皂苷(Polygala total saponins,PTS)抗皮肤光老化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清除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DPPH 氧自由基等实验,考察远志总皂苷对氧自由基的影响;建立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观察远志总皂苷对小鼠皮肤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在体外抗氧化实验中,远志总皂苷乳液在6.0、12.0mg/mL浓度具有显著的清除羟自由基(P<0.05,P<0.001)、超氧自由基(P<0.01)和DPPH自由基的作用(P<0.001).在光老化实验中,B组(模型+基质茶油)成功建立了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与B组相比较,D组(照射前30min给药,模型+PTS 6mg/mL剂量组)小鼠皮肤表皮致密增厚,弹力纤维排列均匀致密,胶原纤维显著增生,致密,分布均匀,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治疗效果最为显著;G组(照射后30min给药,模型+PTS 12mg/mL剂量组)小鼠皮肤表皮增厚,弹力纤维排列均匀,胶原纤维有一定增生,分布均匀,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表明PTS有显著治疗效果.结论 远志总皂苷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及对抗光老化作用.

    远志总皂苷乳液抗氧化抗光老化

    海带提取物、枸杞子和山药混合物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周栋栋李晓晖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海带提取物、枸杞子和山药混合物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 选用链脲佐菌素致高血糖SD大鼠为研究对象,用高中低三种不同剂量的海带提取物、枸杞子和山药按1:1:1配比混合,对大鼠进行灌胃治疗,阳性组给予83.5mg/kg的二甲双胍,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正常给药组给予高剂量药物灌胃以此来评价混合物的安全性.通过检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水平、糖耐量、体质量及胰岛素变化,探究药物的降血糖机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各组(低剂量250mg/kg、中剂量500mg/kg、高剂量1500mg/kg)的糖尿病大鼠病情均明显缓解,大鼠的毛色更为光亮,行动较为敏捷.大鼠的血糖浓度由初始的11~12mmol/L,给药30天后可降到6~8mmol/L,降血糖效果与二甲双胍组接近,胰岛素水平均有明显升高,体质量增加比率也有所上升.大鼠胰岛细胞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细胞活性增加,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海带提取物、枸杞子和山药混合物对糖尿病模型SD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降血糖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来增加胰岛素分泌.

    海带提取物枸杞子山药降血糖胰岛素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3B和JMJD1C的差异化表达

    屈玟徐鑫赵瑶胡振波...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血病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3B和JMJD1C受到的协同调控.方法 在多个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采用细胞遗传学分析KDM3B和JMJD1C的拷贝数情况.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NB4和HL-60中,应用Daminozide进行处理,观察组蛋白H3K9单甲基化和二甲基化的情况.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NB4和HL-60中,应用Daminozide、ATRA(All-trans retinoid acid)、Vtamin C进行处理,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去甲基化酶KDM3B和JMJD1C的表达情况.结果 KDM3B和JMJD1C在不同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中拷贝数呈负相关.经Daminozide药物分别对NB4和HL-60细胞进行处理后,NB4细胞和HL-60细胞组的H3K9单甲基化和二甲基化的水平呈上升趋势.使用3种药物分别进行处理后,在NB4细胞中,KDM3B的mRNA下调,JMJD1C的mRNA水平上调;与之相反,在HL-60细胞中,表现为KDM3B的mRNA上调和JMJD1C的mRNA水平下调.结论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JMJD1C和KDM3B呈负相关的表达趋势.

    急性髓系白血病组蛋白修饰酶KDM3BJMJD1C

    AHV-PI抗血小板聚集的PI3K/Akt信号通路机制研究

    季娜张根葆周淑艳
    31-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HV-PI)抗血小板聚集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AHV-PI对血小板内Akt蛋白激酶磷酸化水平情况,XS-1000I五分类血球计数仪进行血小板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家兔血浆中5'-核苷酸酶(5'-NT),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含量;流式细胞术(FCM)观察AHV-PI对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CD61(FITC-CD61)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结合率的影响.结果 AHV-PI能降低Akt磷酸化水平,减少血小板数量,升高血浆中5'-NT含量,降低血小板GPIb的表达;AHV-PI对单克隆抗体CD61与血小板的结合率没有影响.结论 AHV-PI可以通过抑制蛋白激酶Akt磷酸化来阻断Akt通路的信号转导,限制细胞生长,减少血小板数量;具有5'-核苷酸酶的活性,能够降解ADP,防止血小板性血栓的形成.

    蝮蛇毒抗血小板聚集蛋白激酶

    Autotaxin在sf9昆虫细胞的表达及纯化研究

    赵峰梅潘薇薇曹鹏程赵亚蕊...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sf9昆虫细胞表达人Autotaxin(ATX),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目的蛋白.方法 采用TRIzol法提取人的黑色素瘤细胞总RNA,通过RT-PCR获得人ATX基因,构建pFastBacTMHTA-ATX,Bacmid-ATX重组质粒,脂质体转染sf9昆虫细胞,收获重组ATX病毒;重组病毒侵染sf9昆虫细胞表达人ATX;通过HisTrapTMHP和HiLoad 16/600 Superdex 200pg柱两部纯化获得目的蛋白并测定其磷脂酶D(ly-sophospholipase D,lysoPLD)活性.结果 用BamH I和Xho I双酶切鉴定PCR产物及重组载体的正确性,重组病毒能够侵染sf9细胞表达人ATX,柱层析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电泳纯度95%以上,每升表达液可得到纯化蛋白6mg,其明显具有溶血磷脂酶D(lysophospholipase D,lysoPLD)活性.结论 通过Bac-to-Bac表达系统构建的重组病毒杆粒能够感染sf9昆虫细胞,并正确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ATX,为开展ATX结晶与结构分析研究提供材料,为开发高效的ATX小分子药物抑制剂提供帮助.

    自分泌运动因子sf9昆虫细胞Bac-to-Bac表达系统lysoPLD活性

    五倍子粗提物对MRSA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

    潘珊珊谢鲲鹏谢明杰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五倍子粗提物对MRSA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法测定五倍子对MRSA3002的抑制作用.利用反复冻融法提取β-内酰胺酶,酶活性用酶标仪检测.采用TTC法检测五倍子与庆大霉素的协同作用.结果 五倍子对MRSA3002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分别为8mg/mL和32mg/mL.五倍子能降低供试菌株的β-内酰胺酶活性,其中1/2MIC的五倍子作用MRSA300224h后,其对β-内酰胺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阳性对照组克拉维酸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五倍子与庆大霉素协同作用后,可显著降低庆大霉素对MRSA3002的MIC.结论 五倍子可通过降低MRSA3002β-内酰胺酶的活性逆转细菌耐药性.

    五倍子MRSAβ-内酰胺酶

    黄芪甲苷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李晓达胡滨王磊龚箭...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G-Ⅳ)对糖尿病心肌病变(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模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索ASG-Ⅳ对DCM保护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4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45 mg/kg,3d,诱发DM,另10只注射等量枸橼酸缓冲液作为对照组.72h后,大鼠空腹血糖≥16.7 mmol/L为DM大鼠造模成功.高糖、高脂饮食12w后,造成DCM模型.随机分为5组,包括对照组、DCM损伤组、ASG-Ⅳ低剂量(10mg/kg)、ASG-Ⅳ中剂量(30mg/kg)及ASG-Ⅳ高剂量(60mg/kg)组.给药4w后,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酸激酶(phosphokinase isoenzyme,CK-MB)和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含量,取心脏计算心重指数(heart weight index=heart weight/body weight,HWI=HW/BW)和左心指数(left ventricle weight index=left ventricle weight/body weight,LVWI=LVW/BW)制备心肌匀浆ELISA法测定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的浓度,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CM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LDH及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HWI、LVWI也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予不同剂量ASG-Ⅳ后,ASG-Ⅳ能够降低DCM大鼠的HWI、LVWI、CK-MB及LDH水平,对DCM起抑制增值肥厚的作用,与DCM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ASG-Ⅳ还能降低FFA浓度,保护Ca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与DCM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SG-Ⅳ可能是通过降低FFA浓度,保护Ca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作用,发挥对DCM心肌的保护作用.

    黄芪甲苷糖尿病心肌病游离脂肪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