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陈海波,胡学强

双月刊

1006-2963

zgsm@263.net

010-64012981转8110

100010

北京东城区大佛寺东街6号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immunology and Neur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惟一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的神经病学杂志。此杂志由卫生部主管,卫生部北京医院,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会主办,已在国内外发刊,现已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辟有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疾病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专题报道,各种围绕神经病学诊疗问题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的论著、综述、病例报告、摘要、简报等栏目。兼顾了普及与提高。既报道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的内容,也包括一般神经病方面内容。适合于广大医务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莱鲍迪甙B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保护作用

    柳宁孙梦娇周丹张雯静...
    159-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莱鲍迪甙B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培养BV2细胞,将细胞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炎症细胞模型组、莱鲍迪甙B干预组.给予BV2细胞1 μg/mL LPS培养24 h制备LPS炎症细胞模型.莱鲍迪甙B干预组于造模前给予10 μmol/L莱鲍迪甙B干预4 h.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抗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抗体(Caspase-3)、抗Bcl-2相关X蛋白抗体(Bax)和抗B细胞淋巴瘤因子-2抗体(Bcl-2)表达情况.选取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模型组、莱鲍迪甙B干预组,每组各10只.利用MOG35-55多肽皮下注射法构建EAE动物模型.莱鲍迪甙B干预组小鼠于造模后第8天给予腹腔注射莱鲍迪甙B(按体重1 mg/kg),持续15 d.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Caspase-3、Bax和Bcl-2表达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脑组组织内凋亡小体.结果 (1)细胞实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炎症细胞模型组的细胞S期比例下降,细胞核染色质固缩明显,细胞凋亡率上升,Caspase-3表达水平增加,Bax/Bcl-2比值升高(均P<0.01).与LPS炎症细胞模型组相比,莱鲍迪甙B干预组细胞S期比例上调,细胞核染色质固缩现象改善,细胞凋亡率下降,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及Bax/Bcl-2比值降低(均P<0.01).(2)动物实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E模型组小鼠脊髓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增多,Caspase-3表达水平增加及Bax/Bcl-2比值升高(均P<0.01),小鼠脑组织的细胞形态异常,出现凋亡小体.与EAE模型组小鼠相比,莱鲍迪甙B干预组小鼠脊髓组织Caspase-3表达水平下降及Bax/Bcl-2比值下降(均P<0.01),小鼠脑组织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论 莱鲍迪甙B对EAE模型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莱鲍迪甙B抑制细胞凋亡途径有关.

    多发性硬化脑脊髓炎,自身免疫性,实验性莱鲍迪甙B小胶质细胞细胞凋亡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静息态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改变及其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朱峰周笑灵主云飞陈祥...
    16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大脑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功能连接的改变,以及DMN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MG患者39例,另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种族与MG患者匹配的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情绪评估及静息态磁共振功能扫描.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技术评估受试者大脑DMN的功能连接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MG患者差异脑区的DMN的功能连接值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MG组整体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言语学习和记忆能力(Rey听觉词语学习测验、词语流畅性测试)、视空间功能(钟表测试)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1);在执行能力测试方面,MG组连线功能测试完成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MG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独立成分分析结果显示,MG患者的DMN内功能连接在左后扣带回比对照组减弱(P<0.05,经过FDR校正).MG患者的DMN内左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值与MMSE评分、数字符号转换测验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与连线测验A和B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 MG患者在整体认知功能、言语学习和记忆力、视空间功能和执行功能方面下降,在左后扣带回的DMN内功能连接减弱,差异脑区在DMN内功能连接值与认知评分存在相关性,提示MG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有关.

    重症肌无力默认网络认知障碍认知功能独立成分分析

    抗LGI1抗体脑炎7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预后特点分析

    安利刘升阳姚生孙辰婧...
    174-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抗富亮氨酸重复序列胶质瘤失活蛋白1(leucine-rich glioma-inactivated-1,LGI1)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确诊的7例抗LGI1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治疗及转归特点.结果 (1)临床表现: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及睡眠障碍6例,面臂肌张力障碍样发作(faciobra-chial dystonic seizure,FBDS)3例,Morvan综合征1例,癫痫发作伴肌无力综合征1例.(2)实验室检查:血和脑脊液LGI1抗体均阳性5例,血和脑脊液LGI1和Caspr2抗体均阳性1例,血LGI1、mGluR5、Titin抗体阳性并脑脊液LGI1抗体阳性1例.低钠血症7例;脑脊液压力、白细胞计数及蛋白均正常7例;脑电图检查轻度异常4例,主要表现为较多慢波,正常3例.(3)头颅MRI:单侧或双侧海马异常信号4例,右侧额叶梗死1例,双侧额颞枕皮层下异常信号1例,无异常1例.(4)治疗及预后:糖皮质激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及抗癫痫治疗7例,症状均缓解.结论 抗LGI1抗体脑炎主要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顽固性癫痫、睡眠障碍及FBDS,可叠加Caspr2、mGluR5及Titin抗体阳性,低钠血症多见;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海马病变;免疫调节治疗效果好,确诊后应早期启动免疫治疗.

    富亮氨酸重复序列胶质瘤失活蛋白1抗LGI1抗体脑炎Morvan综合征肌无力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脑炎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对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刘梦英张保朝张奇
    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PAR)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6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时休斯功能分级量表(Hughes functional grading scale,HFGS)评分将患者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HFGS<3分,n=119)和短期预后不良组(HFGS≥3分,n=107).比较两组患者间性别构成、年龄、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免疫治疗等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NPAR与GBS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BS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NPAR对GB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短期预后良好组比较,短期预后不良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使用呼吸机、入住ICU、血浆置换患者比例高,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脑脊液葡萄糖水平、NPAR高,白蛋白水平、预后营养指数更低(均P<0.05).NPAR与GB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47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PAR、白蛋白、入住ICU、住院时间是影响GBS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NPAR预测GBS患者短期预后的AUC为0.776(95%CI:0.716~0.836,P<0.01).结论 入院时NPAR与GB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相关,NPAR对评估GBS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吉兰-巴雷综合征炎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短期预后ROC曲线因素分析

    黄芪甲苷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介导的神经元兴奋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高速张振王兴涛姜人豪...
    185-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对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介导的神经元兴奋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新生0~1 d的C57/BL6J小鼠,分离海马区神经元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将培养的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损伤模型组、氧-糖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组、NMDAR抑制剂氯胺酮组及黄芪甲苷组.采用Hoechst-33342染色观察各组神经元死亡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神经元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情况;采用Ca2+成像观察不同条件下[加入NMDA;NMDAR抑制剂APV(100 μmol/L)预处理+NMDA;黄芪甲苷(100 μmol/L)预处理+NMDA;无Ca2++NMDA]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神经元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的表达.另选择出生后4~6周的C57BL/6雄性小鼠,制备包含海马的冠状脑切片,使用电压钳观察黄芪甲苷应用前后突触后膜电流的变化.结果 与应用黄芪甲苷(100 μmol/L)前比较,应用黄芪甲苷(100 μmol/L)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平均峰值降低[(9.96±0.43)pA比(12.63±0.45)pA;t=3.741,P<0.05],平均频率[(0.52±0.03)Hz 比(0.68±0.05)Hz;t=2.933,P<0.05]下降;与NMDA损伤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组神经元凋亡率降低,LDH释放减少,活化型Caspase-3表达减低,细胞内钙离子内流减轻(均P<0.05);在体外OGD模型实验中,黄芪甲苷亦表现出同样的神经元保护作用.结论 黄芪甲苷在NMDAR介导的神经元兴奋性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MDAR有关.

    黄芪甲苷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脑缺血兴奋性毒性损伤氧-糖剥夺钙超载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严重程度的关系

    王雨爽卢宏
    193-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 VS)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在NMOSD患者发生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NMOSD患者164例,根据扩展残疾状况量表评分(EDSS),将患者分为轻度组(EDSS<5分,独立行走不受限)和重度组(EDSS≥5分,独立行走受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EPVS、NLR与NMOSD患者ED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NMOSD患者发生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EPVS、NLR在识别NMOSD患者发生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重度组总EPVS个数及NLR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总EPVS个数(rs=0.374,P<0.01)、NLR(rs=0.329,P<0.01)与NMOSD患者的EDSS评分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2,95%CI:1.046~1.120;P<0.01)、总 EPVS 个数(OR=1.083,95%CI:1.008~1.663;P<0.05)、NLR(OR=1.334,95%CI:1.077~1.653;P<0.01)、脊髓受累节段数(OR=1.168,95%CI:1.073~1.272;P<0.01)是NMOSD患者发生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因素.EPVS联合NLR识别NMOSD患者发生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5(95%CI:0.696~0.854,P<0.01),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71.43%.结论 EPVS和NLR与NMOS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两者在识别NMOSD患者发生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两者联合时其综合诊断效能更高.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血管周围间隙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神经功能缺损因素分析ROC曲线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对Meige综合征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孙明贤孟大伟王宁付宗荟...
    198-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Meige综合征(Meige syndrome)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4月至2022年1月航空总医院行STN-DBS治疗的25例Meige综合征患者,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年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和 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运动评分量表(Burke-Fahn-Marsden dystonia rating scale,BFMDRS)评分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焦虑、抑郁改善程度与BFMDRS改善程度、运动障碍改善程度、功能障碍改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Meige综合征患者STN-DBS治疗≥1年时其HAMA评分、HAMD评分和BFMD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HAMA、HAMD 及 BFMDRS 改善率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 63%(25%,77%)、67%(30%,80%)、79%(55%,86%);HAMA评分改善率与BFMDRS评分改善率和运动障碍评分改善率呈正相关(r=0.511,P=0.009;r=0.407,P=0.043),与患者的功能障碍评分改善率无相关性(P>0.05),HAMD评分改善率与BFMDRS评分改善率和运动障碍评分改善率、功能障碍评分改善率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STN-DBS能明显改善Meige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水平,且焦虑症状改善与运动症状改善相关.

    脑深部电刺激术丘脑底核Meige综合征焦虑抑郁

    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师媛王柳毅惠辉屈文英...
    204-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选取作者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7例ACI患者作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以下简称对照组,n=49)和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rt-PA静脉溶栓组(以下简称观察组,n=5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血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以及脑血流灌注水平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55%比81.63%;x2=5.179,P=0.023);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1β、IL-6、C反应蛋白(CRP)、Lp-PLA2、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SOD、Mn-SOD、一氧化氮水平及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rt-PA治疗能够有效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炎症状态及Lp-PLA2、T-SOD、Mn-SOD水平,增强脑组织血流灌注及血管内皮功能,整体提高临床疗效.

    脑梗死卒中机械介入取栓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炎症因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抗甘氨酸受体抗体阳性的伴强直及肌阵挛的进行性脑脊髓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周丽华徐武华匡祖颖叶锦龙...
    209-211页

    脑脊髓炎受体,甘氨酸自身免疫肌强直肌阵挛

    补体在重症肌无力发病及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徐梓桐孙静王满侠
    212-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疾病,以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传递障碍导致的骨骼肌无力为特征.大约85%的MG患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呈阳性.补体在先天免疫与抗体介导的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激活与扩增触发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s,MACs)的形成.现有研究表明,MACs的形成能够引发NMJ损伤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MG.补体靶向治疗已成为当前MG临床研究的热点.现就补体系统在MG发病中的作用以及靶向补体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重症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膜攻击复合物补体抑制剂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