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封多佳

月刊

1004-5503

zgsw1988@163.com

0431-87923344;87910140

130062

长春市西安大路3456号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国家卫生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载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相关领域,如预防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研究、生产、使用和质控等学术文章。在选择来稿时注重学术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优先报道基金项目及各种基金赞助课题的文章,并适当照顾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本刊可承接国内外与生物制品及生物技术产品有关的设备、试剂广告业务,以刊物所具有的最广泛和最有效的传播能力做好客户的产品宣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类型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制备柯萨奇病毒A10型的比较

    万鑫蔡潜叶童肖奥...
    1153-1160,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摇床生物反应器、篮式生物反应器和NBS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制备柯萨奇病毒A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的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2 L摇床生物反应器(预辐照片状载体袋)、15L篮式生物反应器(片状载体)和40 L NBS生物反应器(Cytodex 1球状载体)培养Vero细胞,制备CV-A10,比较不同类型生物反应器细胞贴壁效率、营养代谢物质含量、细胞生长特性以及病毒滴度和抗原含量差异.将2 L摇床生物反应器放大至50 L培养Vero细胞和CV-A10,比较不同规模摇床生物反应器制备的病毒滴度和抗原含量.结果 Vero细胞在片状载体上的贴壁效率远高于球状载体,不同类型生物反应器中葡萄糖和乳酸含量变化曲线保持一致;不同类型生物反应器均可用于Vero细胞的高密度培养,相比于使用球状载体培养的NBS生物反应器,使用片状载体培养的摇床和篮式生物反应器可获得更高的细胞密度;不同类型生物反应器均可用于CV-A10的高效制备,且制备的CV-A10抗原含量和病毒滴度无差异;50 L摇床生物反应器可成功放大培养Vero细胞和CV-A10,不同规模摇床生物反应器制备的病毒滴度和抗原含量无差异.结论 摇床生物反应器、篮式生物反应器和NBS生物反应器均可用于Vero细胞的稳定培养和CV-A10的高效制备.

    摇床生物反应器篮式生物反应器NBS生物反应器片状载体球状载体Vero细胞柯萨奇病毒A10型

    b型流感嗜血杆菌D蛋白作为载体的C群脑膜炎奈瑟球菌荚膜多糖-蛋白结合物的免疫效果评价

    王丽婵谭亚军卫辰张华捷...
    1161-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D蛋白(protein D,PD)作为载体的C群脑膜炎奈瑟球菌荚膜多糖(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GCMP)-蛋白结合物进行免疫效果评价,以确定PD作为GCMP蛋白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1-氰基-4-二甲氨基-吡啶四氟硼酸(CDAP)活化法,将重组PD、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in,TT)分别与GCMP结合制备结合物;将GCMP及结合物分别经腹部皮下免疫雌性BALB/c小鼠,分为GCMP、GCMP-PD、PD、GCMP-TT、TT及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每组12只,共免疫3次,分别于每次加强免疫前及末次免疫后7 d,经眼眶采血,分离血清,用于抗体水平检测及血清杀菌力试验(serum bactericidal assay,SBA);同时在末次免疫后7 d取脾脏,进行细胞免疫水平检测.结果 蛋白与GCMP结合后能增强抗-GCMP抗体IgG水平,第3次免疫后,与单独GCMP组相比,GCMP-PD和GCMP-TT组小鼠血清抗-GCMP IgG水平均显著升高(F分别为5.294、14.917,P均<0.05),且产生免疫记忆,诱导IgG1产生,但GCMP-PD组低于GCMP-TT组(F=5.828,P<0.05);CMP-PD、PD组小鼠血清抗-PD IgG抗体水平各次免疫后均显著增长,第3次免疫后,GCMP-PD组抗-PD 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PD组(F=15.426,P<0.01),而GCMP-TT组低于TT组(F=211.207,P<0.001).SBA结果显示,GCMP-PD组杀菌抗体滴度高于GCMP组(F=11.797,P<0.05),但低于GCMP-TT组(F=8.688,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GCMP-PD组Th1、Th2细胞亚群比值与GCMP及GCMP-TT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0.073、3.021,P均>0.05).结论 重组PD与GCMP结合后,既能增强多糖疫原性,提高体液免疫反应能力,也能激发细胞免疫反应,同时免疫后血清杀菌效果显著,提示PD具备作为GCMP蛋白载体的可行性.

    D蛋白C群脑膜炎奈瑟球菌荚膜多糖结合物载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缺氧诱导因子-1α调控VEGF/PI3K/Akt通路对缺氧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杨习曼栗璐芳张芳卢先锋...
    1167-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缺氧对支持细胞的影响,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PI3K/Akt通路对缺氧条件下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将细胞分为4组:C(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V(缺氧培养48h)、H(感染腺病毒敲低HIF-1α+缺氧培养48 h)、NC(感染空病毒载体+缺氧培养48 h)组,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VEGF、p-Akt、Akt、p-p70S6K、p70S6K、Bax、Bcl-2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Bax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H组比较,V和NC组HIF-1α、VEGF、p-Akt、p-p70S6K、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F 分别为 11.71、20.34、10.28、6.096和18.55,P 均<0.05),Bcl-2 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F=12.92,P<0.05);4组Akt、p70S6K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0.572 7和0.156 9,P均>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ax主要在胞质中表达,与C、H组比较,V和NC组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F=64.83,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C、H组比较,V和NC组凋亡率明显升高(F=9.649,P<0.05).结论 缺氧导致支持细胞凋亡可能是由于HIF-1α表达升高激活下游VEGF/PI3K/Akt信号通路所致.

    缺氧诱导因子-1α支持细胞VEGF/PI3K/Akt通路细胞凋亡

    国产与进口琼脂糖凝胶过滤层析介质对Omicron株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分离纯化效果的比较

    庞嘉辉郝鹏亮郭长福孟胜利...
    1173-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国产与进口琼脂糖凝胶过滤层析介质对Omicron株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灭活疫苗的分离纯化效果,为促进层析介质的国产替代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3批SARS-CoV-2 Omicron株灭活病毒浓缩液,分别使用国产与进口琼脂糖凝胶过滤层析介质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纯化,收集病毒峰并检测收集组分中的抗原含量、蛋白质含量、Vero细胞DNA残留量、Vero细胞宿主蛋白残留量、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等相关质量参数,并计算比活性和抗原回收率.结果 在采用10%柱体积和30cm/h线性流速对两种填料进行上样纯化之后,所得收集组分的平均抗原回收率分别为55.29%和53.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P>0.05),比活性、Vero细胞DNA残留量及Vero细胞宿主蛋白残留量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25、1.31和0.66,P均>0.05),仅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5).结论 采用国产与进口琼脂糖凝胶过滤层析介质纯化SARS-CoV-2 Omicron株灭活病毒浓缩液,所得收集组分各项质量参数间除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外均无显著差异,因此,在纯化Omicron株SARS-CoV-2灭活疫苗时,可考虑使用该国产层析介质替代进口层析介质.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琼脂糖凝胶介质过滤层析国产进口

    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纳米抗体的筛选及结构分析

    刘文婧郭乐王顺娟冯琳...
    1179-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纳米抗体文库筛选针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尿素酶的纳米抗体,并对其结构及结合位点进行分析,鉴定其对尿素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天然羊驼噬菌体抗体展示文库,以尿素酶B亚基为靶抗原,经4轮淘选及阳性克隆筛选,获得针对H.pylori尿素酶的纳米抗体.通过结构预测软件对该纳米抗体结构及其与尿素酶空间结合区域进行分析,并判断尿素酶纳米抗体对尿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共获得3株抗H.pylori尿素酶B亚基纳米抗体.3株纳米抗体序列同源性为78.43%,且可变区均为疏水性氨基酸,含较多β折叠和Loop区域;在3D模型相同位点上均可形成更加紧密且范围较大的接触,与尿素酶B的301~312、371~385、440~460、550~570等位点形成接触;与尿素酶B结合时均能形成空间位阻,干扰尿素酶A与B亚基二聚体的形成,从而影响尿素酶的功能.结论 获得的高亲和力抗尿素酶纳米抗体对尿素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为后续制备H.pylori尿素酶诊断抗体及寻找新治疗靶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纳米抗体

    鼠疫耶尔森菌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的研制

    张园园闫子恒赵爱华杨瑞馥...
    1185-1189,1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制鼠疫耶尔森菌(以下简称鼠疫菌)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以期用于鼠疫菌核酸检测试剂的评价和质量控制.方法 选择5株鼠疫菌[EV株、0614F株、otten株、Tjiusidej(R)株、田鼠型201株]和10株阴性菌(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牛种布鲁菌104M株、炭疽芽孢杆菌、伤寒沙门菌、土拉热弗朗西丝菌LVS株、假结核耶尔森菌、霍乱弧菌和志贺菌),经培养、收获、灭活,获得参考品原液,进行普通PCR扩增法验证后,制备成1套由5支阳性参考品、10支阴性参考品、1支最低检出限参考品(EV株阳性参考品经冻干制备而成)和1支重复性参考品(制备方法同最低检出限参考品)组成的国家参考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国家参考品的阴阳性符合率、均匀性和稳定性,并组织4家单位进行协作验证.结果 阳性参考品原液经普通PCR扩增,均可见相应目的基因条带;阴性参考品原液未扩增出相应基因条带.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国家参考品阴阳性符合率均为100%.重复3次检测10支最低检出限参考品的3a基因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67,P=0.193).与未经冻融的参考品比较,反复冻融3次的最低检出限参考品及阳性参考品3a基因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416和0.079,P均>0.05).与未经高温保存的参考品比较,37 ℃放置5 d的最低检出限参考品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09,P=0.002),4和25 ℃条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341和0.751,P均>0.05);4、25、37 ℃放置5 d的阳性参考品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442、0.373和-0.043,P均>0.05).4家单位检测阳性和阴性参考品的符合率均为100%;2家单位检测最低检出限参考品的最低检出限为1 × 102个/mL,另2家为1 × 103个/mL;4家单位对重复性参考品检测结果的CV值<10.0%.结论 本研究研制的鼠疫菌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冻融稳定性,于4和25 ℃下放置具有良好的加速稳定性,可用于鼠疫菌核酸检测试剂的评价和质量控制.

    鼠疫耶尔森菌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

    Cynanoside H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赵鹏李艳梅邱剑飞潘朝兰...
    1190-1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ynanoside H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MDA-MB-231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治疗TNBC药物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MDA-MB-23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加Cy-nanoside H)和不同浓度Cynanoside H(2.5、5、10 μmol/L)处理组.采用MTT法、平板克隆形成法检测Cynanoside H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ynanoside H对MDA-MB-231细胞周期的影响;划痕-愈伤试验、Transwell迁移及侵袭试验检测Cynanoside H对MDA-MB-231细胞转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ynanoside H对MDA-MB-231 细胞中周期(c-Myc、CDK1、CDK2及cyclin E1)、转移(E-cadherin、Vimentin 及 β-catenin)及 PDGFRB/JAK2/STAT3 通路相关蛋白(PDGFRB、p-J AK2、J AK2、p-STAT3 及 STAT3)表达的影响.结果 2.5、5、10 μmol/L Cynanoside H剂量组的细胞活力(t分别为4.598、19.77和53.43,P均<0.05)、细胞生长(36h:t分别为8.256、11.57和12.16,P均<0.05;48h:t分别为 10.49、22.49和 19.63,P 均<0.01;72h:t分别为50.20、28.84和 15.83,P均<0.01;96h:t分别为11.18、18.35和20.92,P均<0.01)及细胞克隆形成(t分别为4.618、9.821和12.14,P均<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Cynanoside H各剂量组以浓度依赖性方式增加了 S期的细胞比例(48h:t分别为6.316、8.156和 14.11,P均<0.05;72h:t分别为7.231、15.36和25.16,P均<0.05),且下调了 c-Myc(5 和 10μmol/L:t分别为 10.39和 12.18,P<0.05和<0.01)、CDK1(t分别为3.777、5.069和6.974,P均<0.05)、CDK2(5和 10μmol/L:t分别为 12.72和 19.43,P均<0.01)及cyclin E1(5 和 10 μmol/L:t分别为3.813 和 15.23,P均<0.0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Cynanoside H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抑制了 MDA-MB-231细胞划痕愈合(48h:t分别为6.969、56.16和 27.73,P 均<0.05;72 h:t 分别为 8.619、22.12 和 32.15,P 均<0.05)、Trswell 迁移(t 分别为 9.817、14.74 和19.39,P均<0.01)及侵袭(t分别为5.614、13.85和14.22,P均<0.01),且上调了 E-cadherin在蛋白水平的表达(10 μmol/L:t=11.79,P<0.01),下调了 Vimentin(5 和 10 μmol/L:t 分别为 12.05 和 13.02,P 均<0.01)和 β-catenin(5和10μmol/L:t分别为4.516和9.305,P均<0.0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下调了 PDGFRB蛋白表达(5和 10 μmol/L:t分别为 7.083 和 18.87,P均<0.01),并抑制了 p-JAK2(t 分别为 4.050、10.95 和 11.05,P均<0.05)和p-STAT3(5和10μmol/L:t分别为15.25和25.89,P均<0.01)蛋白表达水平,对JAK2和STAT3总蛋白的表达无影响.结论 Cynanoside H通过诱导S期细胞周期阻滞而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逆转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而抑制MDA-MB-231细胞的转移,且可能通过下调PDGFRB/JAK2/STAT3信号通路进而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及转移.

    CynanosideH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细胞增殖细胞转移

    2019-2022年长春地区柯萨奇病毒A6的流行病学与分子特征分析

    乔凤娟孙炳欣张兴国李晨光...
    1200-1205,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9-2022年长春地区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柯萨奇病毒A6(Cox-sackievirus A6,CV-A6)的流行情况及其VP1区的基因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优化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2022年长春临床诊断HFMD病例样本878份,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核酸检测.对CV-A6阳性样本的VP1基因区进行RT-PCR扩增及测序.再利用MEGA 11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使用DNAstarV8.1.3软件分析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氨基酸变异.结果 878份HFMD病例标本中,检出EV阳性588份,总检出率为66.97%(588/878);检出 CV-A6 阳性245份,CV-A6检出率为41.67%(245/588).125份CV-A6 阳性样本成功扩增并测序了 VP1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2019-2022年长春市测定的125株CV-A6毒株均属于D3a基因型,125株CV-A6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8.1%~100%,与原型株(Gdula)的同源性为81.2%~84.3%.其VP1区氨基酸序列出现了 36个突变位点.结论 2019-2022年长春地区引起HFMD的优势病原体是CV-A6,也是我国大陆地区主流基因亚型D3a,但多条传播链共同循环进化.应进一步加强对CV-A6的监测.

    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6VP1基因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

    预运动干预对流感疫苗免疫应答效果的Meta分析

    孔海军翟德强李新龙王强...
    1206-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Meta分析评价预运动对健康成年人流感疫苗(influenza vaccine,InfV)接种后免疫应答效果的影响,以期为InfV免疫应答的"运动佐剂"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EMbase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筛查预运动对成年人InfV免疫应答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文献.运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项预运动干预对InfV免疫应答效果的RCT研究,试验组包含702名受试者,对照组包含698名受试者;纳入研究存在风险偏倚的可能性较低.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预运动可显著提高成年人InfV接种后甲型H1N1[MD=0.47(95%CI:0.36~0.58),P<0.05]、甲型H3N2[MD=0.34(95%CI:0.21~0.47),P<0.05]、乙型[MD=0.34(95%CI:0.22~0.46),P<0.05]流感病毒抗体滴度及抗体血清保护率[OR=1.38(95%CI:1.20~1.56),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慢性预运动可显著提高成年人InfV接种后甲型H1N1[MD=0.72(95%CI:0.54~0.90),P<0.05]、甲型H3N2[MD=0.52(95%CI:0.15~1.09),P<0.05]、乙型[MD=0.81(95%CI:0.53~1.09),P<0.05]流感病毒抗体滴度及抗体血清保护率[OR=1.42(95%CI:1.22~1.62),P<0.05],急性预运动对InfV接种后甲型H3N2[MD=0.14(95%CI:0~0.29),P>0.05]、乙型[MD=0.22(95%CI:0.09~0.36),P>0.05]流感病毒抗体滴度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验证;年龄可能是限制预运动对InfV接种后受试者流感病毒抗体滴度的因素.结论 预运动干预可有效提高成年人InfV接种后的免疫应答效果.仍需后续高质量研究以明确改善InfV免疫应答效果的运动方案.

    预运动干预流感疫苗免疫应答Meta分析

    两种汉逊酵母细胞高压匀浆破碎方式的比较

    王玢杨林鹏陈卓涛周晖国...
    1214-1217,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步和循环2种高压匀浆破碎方式对汉逊酵母细胞的破碎效果,以期为今后汉逊酵母细胞工业化规模生产破碎方式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分步和循环2种高压匀浆破碎方式对3批汉逊酵母细胞浓缩发酵液进行破碎,取破碎前后样品,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检测宿主蛋白含量、细胞破碎率、蛋白释出度、释出蛋白粒径分布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分步和循环破碎2种高压匀浆破碎方式破碎3批汉逊酵母细胞浓缩发酵液后,完整细胞数量减少,细胞碎片增多,但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差异;宿主蛋白含量(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15.259和109.125)、细胞破碎率(均值分别为60.29%和58.96%)、蛋白释出度(均值分别为39.55%和37.28%)、释出蛋白粒径分布(分步方式破碎后释出蛋白粒径平均分布在90.41和525.07 nm处,分别占样品蛋白含量的31.37%和68.63%;循环方式破碎后释出蛋白粒径平均分布在109.11和547.37 nm处,分别占样品蛋白含量的29.93%和70.0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分别为 1.054、1.159、4.245、8.875,t分别为 1.036 0、0.504 1、0.605 0、0.139 7,P均<0.05).结论 循环和分步2种高压匀浆破碎方式对汉逊酵母细胞的破碎效果相当,但循环破碎方式更简便,且可避免污染风险,更适用于工业化规模生产汉逊酵母细胞的破碎.

    汉逊酵母高压均质破碎分步破碎循环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