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输血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王憬惺

月刊

1004-549X

cjbt@cjbt.cn

028-61648584

610052

成都市东三环路二段龙潭总部经济城华彩路26号

中国输血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中国输血协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办的国内输血医学专业唯一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文临床、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报道有关输血的临床实践、基础研究、献血与健康,以及血液制品的开发与生产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多角度地客观反映国内输血医学及输血科学的进展与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细胞血型意外抗体筛查专家共识

    中华预防医学会血液安全专业委员会红细胞血型意外抗体筛查专家共识编写组
    369-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细胞血型意外抗体是指正常ABO血型中除抗-A、抗-B之外的血型抗体,其广泛存在于妊娠、输血、移植、注射免疫原性物质或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中,可造成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并严重影响输血安全及输血疗效.本共识旨在进一步规范抗体筛查细胞要求、操作规程及临床意义,为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提供保障.

    血型意外抗体抗体筛查专家共识

    USP9X对Akt磷酸化水平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贾雪梅邵树军周璐洁杜丹心...
    377-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中去泛素化酶USP9X的表达及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印记方法检测人和小鼠血小板中USP9X的表达情况;分离制备年轻小鼠和老年小鼠的血小板,检测USP9X的表达变化;采用USP9X特异性抑制剂检测USP9X对血小板聚集释放及铺展功能的影响;收集激活不同时间点的血小板蛋白裂解液,并进行免疫印记检测磷酸化Akt的变化.结果 人血小板与小鼠血小板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表达USP9X.相对于年轻小鼠,老年小鼠血小板中USP9X的表达明显升高(0.87±0.099 vs 1.05±0.980,P<0.05).使用USP9X的特异性抑制剂提前 30 min孵育血小板,之后检测血小板的聚集、释放及铺展功能,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USP9X抑制剂处理组的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水平明显下降(P<0.05);相比于对照组,抑制剂处理组45 min的铺展面积显著降低.最后,免疫印记结果显示,USP9X抑制剂处理组的血小板的Akt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人和小鼠的血小板表达USP9X,USP9X可促进血小板的聚集释放及铺展,并可影响Akt的磷酸化水平,USP9X的抑制剂或可成为潜在的临床血栓干预靶点.

    USP9X血小板血栓Akt磷酸化

    ABO血型变异的分子基础研究

    雷航王学锋程晓文张慧...
    385-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临床ABO血型变异标本进行ABO亚型、类孟买血型与基因型关联性研究,以探讨这2 种血型产生的可能分子背景,为ABO血型的准确鉴定与预判提供精确的基因检测靶点和理论依据.方法 对 2022 年 2-12月瑞金医院 2.42 万名血型鉴定患者,以及期间来自外院送检 10 例ABO疑难标本(疑似ABO亚型 3 例,疑似类孟买血型 7 例)进行血清学分析,对血清学鉴定为ABO亚型、类孟买血型的行DNA直接测序或克隆后测序分析ABO、FUT1、FUT2 基因序列.结果 在共计 2.42 万血型鉴定患者中检出 7 例ABO亚型;外院送检的 10 例疑难标本检出2 例ABO亚型、1 例正常A型、7 例类孟买血型.我们共鉴定出:1)9 例ABO亚型,表型及其对应基因型分别为:1 例Ael(AEL.02/O.01.02)、1 例AelB(AEL.05/B.01)、3 例B3(2 例B3.03/O.01.01、1 例B3.03/O.01.02)、1 例B(A)(BA.02/O.01.01)、1 例ABweak(A1.02/BW.07)、1 例Bweak(BW.31/O.01.02)、1 例A2 Bweak(A2.05/BW.31);2)7 例类孟买血型,表型及其对应基因型分别为:1 例ABmh(FUT1∗01N.13/FUT1∗01N.13)、4 例Amh(3 例 FUT1∗01N.06/FUT1∗01N.13、1 例FUT1∗01N.13/FUT1∗01N.13)、2 例Bmh(FUT1∗01N.06/FUT1∗01N.06、FUT1∗01N.06/FUT1∗01N.13),7 例类孟买的FUT2 基因型均为FUT2∗01/FUT2∗01.结论 ABO血型变异标本需联合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方能提高对血型变异标本的鉴定准确率,从而为临床安全输血、器官移植、胎母免疫性溶血病的预测与防治提供参考.

    ABO亚型类孟买血型基因突变分子机制

    抗独特型抗体在CD47单抗治疗患者抗体筛查和配血中的应用

    李鹏房阔张警丹傅炟...
    392-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接受CD47 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受试组患者使用CD47 抗独特型抗体(CD47 anti-idiotypic antibod-y,CD47 AID)中和法(方法 1)与缺乏抗IgG4 抗人球蛋白法(方法 2)进行输血前抗体筛查和主侧配血,比较经此两种方法配血后的输注效果,以评估CD47 AID中和法的可行性.方法 对本院接受CD47 单克隆抗体治疗的18 位临床受试者用药物后标本,使用方法 1 与方法 2 进行抗体筛查和主侧配血,比较输血后血红蛋白差值ΔHb(输血后Hb-输血前Hb)是否有差异;比较使用方法 1 进行配血的受试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微柱凝胶法配血且未使用CD47 单抗)输血后ΔHb是否有差异.结果 使用方法1 与使用方法2 进行配血的患者输血后ΔHb比较,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8.40±0.71 vs 7.36±0.94,P>0.05);使用方法 1 进行配血的受试组患者与未使用CD47 单抗的对照组患者输血后ΔHb比较,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8.40±0.71 vs 6.59±0.77,P>0.05).结论 受试组患者采用方法 1配血具有与方法 2 配血相同的输注效果,且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客观准确的特点,推荐使用方法 1 对使用CD47 单抗的患者进行输血前抗体筛查及主侧配血.

    CD47单克隆抗体抗独特型抗体缺乏抗IgG4抗人球蛋白

    自制输血相容性检测低值阳性质控品的方法学建立

    李璐孙晓琳魏俊杰刘瑞琪...
    399-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自制低值阳性室内质控品监测输血相容性检测体系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方法 选择本院DAT(-)健康体检者红细胞,B/RhD(-)E(-)红细胞为 1 号管,按照血型抗原配伍原则选择A/RhD(+)E(+)为 2 号管配制血型质控品,加入红细胞保存液及相应ABO血型试剂抗体,使微柱凝胶法反定型凝集强度达到低值阳性(1+).3、4 号管分别使用血浆、血清、抗体稀释液、血浆和抗体稀释液等比混合、血清和抗体稀释液等比混合等 5 种不同保存介质配制意外抗体筛查质控品,3 号管加入IgM抗-E,4 号管加入IgG抗-D,使微柱凝胶法凝集强度均达到低值阳性(1+).结果 对比 5 种不同保存介质,抗体稀释液保存介质对低值阳性抗体保存最稳定(F=11.35,P<0.05),AABB技术手册凝集强度 1+赋值为 5 分,其得分为(5.25±1.75)分.结论 使用该自制低值阳性质控品,可提高监测体系的有效性、准确性和灵敏度,真正达到室内质控的目的,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室内质控品输血相容性检测低值阳性剂量效应Rh表型频率

    合肥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非重复反应性标本与OBI标本间HBV血清学特征分析

    李明睿王婷陈志超王婷婷...
    405-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血液筛查非重复反应性标本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标本间HBV血清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本科室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 月血液筛查ELISA结果均为阴性,仅NAT反应性的标本共 144份,其中TMA法联检反应性标本92 份,PCR法单人份检测HBV DNA反应性标本52 份.联检反应性标本补充TMA法鉴别检测和PCR法单人份检测,2 种方法检测均无反应性的标本纳入NRR标本组,任1 种方法检出HBV DNA反应性的标本纳入OBI标本组.对 2 组标本完成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分析NRR标本与OBI标本在血清学模式和阳性率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联检反应性标本补充检测均阴性标本 53 份,纳入NRR标本组.91 份标本在任 1 种方法中检测出HBV DNA反应性,纳入OBI标本组.2 组标本血清学检测均未检出HBsAg和HBeAg,抗-HBs检出率NRR标本组为 64.15%,OBI标本组为 47.25%;抗-HBc检出率NRR标本组为 86.79%,OBI标本组为 94.51%;抗-HBe检出率NRR标本组为 35.85%,OBI标本组为 52.75%.2 组标本血清学模式:NRR标本组表现最多的模式为抗-HBs+、抗-HBc+(32.08%),OBI标本组表现最多的模式为抗-HBe+、抗-HBc+(37.36%).结论 NRR标本与OBI标本在HBV血清学检测中的部分检测结果间存在差异,但NRR标本中较高的抗-HBc阳性率提示仍有较高的可能存在HBV感染风险.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重复检测非反应性OBIHBV血清学阳性

    HBsAg ELISA+/HBV DNA NAT-献血者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景媛媛范云郭燕张文娟...
    412-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 ELISA检测结果与HBV DN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 2022 年 11 月 1 日—2023 年 4 月 30 日陕西省血液中心HBsAg ELISA+/HBV DNA NAT-(ELISA+/NAT-)标本共计 71 份,对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同时复检巢式PCR扩增HBV S区和C区基因片段.结果 双ELISA+/NAT-标本(n=30)巢式PCR检测阳性率远高于单ELISA+/NAT-标本(n=41)(60%vs 24.40%,P<0.05).前者献血者 100%为初次献血者,血清抗-HBc阳性率 100%,血清学模式以1、4、5 此 3 项阳性(80%)为主;后者献血者中 31.7%为重复献血者,血清抗-HBc阳性率仅为 19.51%,血清学模式以单 2 项阳性(43.90%)和全阴(36.58%)为主.结论 单ELISA+结果存在较多假阳性,导致不必要的血液报废;而NAT-标本可能存在低水平的HBV DNA,产生漏检风险.建议针对单HBsAg ELISA+/NAT-献血者,采用多套系统多种方法追溯检测,提高献血者HBV筛查的准确度,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无偿献血者巢式PCRHBVDNA

    标本溶血对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

    秦倩倩葛红卫张婧赵子复...
    417-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标本溶血对血站实验室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确定针对实验室试验项目及检测系统特异的可接受的溶血程度,为制定溶血标本接受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HBsAg、HIV Ag/Ab、抗-HCV、抗-TP 4 项ELISA试验,分别制备不同溶血梯度的阴性标本和弱阳性标本(S/CO≈2),使用几种常用的国产试剂对上述标本进行检测,分析不同程度溶血对各项目阴性和弱阳性标本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1)标本溶血对HBsAg、抗-HCV、抗-TP ELISA试验阴性和弱阳性标本的检测结果(反应性/非反应性)无影响;2)标本溶血对HIV Ag/Ab ELISA试验阴性和弱阳性标本的检测结果(反应性/非反应性)存在影响,建议将Hb2g/L作为HIV Ag/Ab ELISA试验可接受的溶血程度.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适用于本实验室相应试验项目和检测系统的溶血标本接受标准.溶血对血站实验室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与试剂、设备、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实验室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验证,科学合理地确定溶血标本接受标准.

    溶血血站实验室ELISA

    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王媛刘国英孔大为李建斌...
    425-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比较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不同的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凝血因子的影响,为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 年6 月—2023 年5 月,每月抽检4 袋共96 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当月抽检并及时检测.冷沉淀凝血因子 37℃水浴融化后对轻中度脂血予以标记,每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和 2 个 50 mL转移袋用无菌接驳机分装成 2 袋 2 组各20 mL,1 组放置4℃冰箱,另1 组放置22℃水浴箱中,放置时间均为0h、4h、8h、12h、24h、48 h,然后再各自时间无菌取样 2mL放入试管中,用加样枪在另 1 试管中加入样品 1mL和缓冲液 3mL混匀上机进行检测.随机选取60 袋无轻中度脂血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21.0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融化后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贮放 0h、4h、8h、12h、24h、48h检测 2 组凝血因子平均含量及增长率:①储存 4℃,Ⅷ因子含量依次为118.62、111.57(-5.95%)、105.51(-11.05%)、103.30(-12.92%)、94.35(-20.46%)、83.25(-29.82%)IU/袋;储存22℃,Ⅷ因子含量依次为 118.62、112.69(-5.00%)、111.41(-6.08%)、109.01(-8.10%)、101.55(-14.39%)、92.75(-21.81%)IU/袋,2 组储存结果比较,在 4℃24 h和 22℃48 h,Ⅷ因子含量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22℃储存,Ⅷ因子衰减速度更慢;②储存 4℃,Ⅴ因子含量依次为 41.19、41.31(0.29%)、40.52(-1.64%)、40.27(-2.23%)、39.05(-5.19%)、36.99(-10.21%)IU/袋;储存 22℃,Ⅴ因子含量依次为 41.19、41.71(1.25%)、42.54(3.28%)、41.94(1.80%)、39.21(-4.80%)、35.64(-13.48%)IU/袋,2 组储存结果比较,在 4℃48 h和 22℃48 hⅤ因子含量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 22℃储存,Ⅴ因子衰减速度更快;③储存4℃,Fbg含量依次为 268.86、268.17(-0.26%)、262.46(-2.38%)、270.50(0.61%)、267.52(-0.50%)、261.92(-2.58%)mg/袋;储存 22℃,Fbg含量依次为 268.86、265.86(-1.12%)、264.12(-1.77%)、265.89(-1.11%)、266.04(-1.05%)、261.04(-2.91%)mg/袋,2 组各时间段与 0h含量比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凝血因子随储存时间延长而下降,尤其Ⅷ因子含量下降最明显,Ⅴ因子次之,Fbg基本不变.2 组储存比较,22℃储存Ⅷ因子衰减速度更慢,Ⅴ因子衰减速度更快.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应尽快输注;如果延迟不可避免,若延迟时间<12 h,采用 4℃保存;若延迟时间介于 12~24 h,采用 22℃保存为宜.

    冷沉淀凝血因子CAFⅧ因子Ⅴ因子Fbg纤维蛋白原储存温度储存时间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邓桂花孙亚纯王雷萍龙馨妍...
    431-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患者住院时间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08 年 1 月—2023 月 1 月共 49 例AFLP 病例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分组:A组(n=21 例),B组(n=28 例).分析 2 组术前一般实验室资料、临床特征和产后不良后果.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FLP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住院时间预测模型.结果 B组与A组比较,住院天数(d)(15.5 vs 8)、术前黄疸[n(%)][16(57.1%)vs 3(14.3%)]、TT(s)(24.2 vs 21.3)、PT(s)(16.8 vs 15.3)、APTT(s)(52.3 vs 40.7)、TBIL(μmol/L)(77.2 vs 45.2)、IBIL(μmol/L)(21.2 vs 10)、Cre(μmol/L)(171.97±53.34 vs 131.81±45.06)、TT延长[n(%)][24(85.7%)vs 11(52.4%)]、APTT延长[n(%)][27(96.4%)vs 7(33.3%)]、IBIL升高[n(%)][19(67.9%)vs 4(19%)]、Cre 浓度升高[n(%)][21(75%)vs 8(38%)],产后血浆置换次数[n(%)][23(82.1%)vs 5(23.8%)]和妊娠后合并感染现象[n(%)][21(75%)vs 4(19%)],显著高于A组.B组与A组比较,术前Plt(×109/L)(128 vs 221)与Fib含量(g/L)(0.9 vs 1.6),明显低于A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黄疸、妊娠后合并感染、产后需血浆置换次数、术前TT延长、术前APTT延长、Cre浓度升高是AFLP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根据AIC(赤池信息量准则)指标最小值结果,逐步法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显示:产后血浆置换需≥4 次、黄疸、术前APTT延长三者是AFLP患者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将三者纳入建立逻辑回归预测模型.逻辑回归预测模型经正则化技术评估解决过拟合问题,并通过自助法技术为每个模型获取了估计效应大小的置信区间.结论 术前黄疸、术前APTT延长(APTT>43 s)和产后血浆置换次数是AFLP 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成功建立预测效能高的AFLP住院时间逻辑回归预测模型.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住院时间影响因素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