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邢瑞昌

双月刊

1005-4847

a67761337@126.com

010-67779337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Journal Acta Laboratorium Animalis Scient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刊载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理论专著、科研成果论文、科学实验新方法、新材料、实验动物新资源开发、新的动物品系的培育和应用以及与实验动物有关的其它学科的科学论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调补肺肾三法通过抑制ERK1/2信号通路改善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

    李高峰刘淑娟李亚李素云...
    41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调补肺肾三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90 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COPD)组、补肺健脾(Bu-Fei Jian-Pi Formula,BJF)组、补肺益肾(Bu-Fei Yi-Shen Formula,BYF)组、益气滋肾(Yi-Qi Zi-Shen Formula,YZF)组、ERK1/2 抑制剂(PD98059)组、补肺健脾联合抑制剂(BJF+PD98059)组、补肺益肾联合抑制剂(BYF+PD98059)组和益气滋肾联合抑制剂(YZF+PD98059)组。第1~8 周采用香烟烟雾暴露联合细菌反复感染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9~16 周Control组和COPD组给予生理盐水每只 2 mL,BJF组、BYF组和YZF组分别给予对应的调补肺肾三方灌胃,第 16 周PD98059 组、BJF+PD98059 组、BYF+PD98059 组和YZF+PD98059 组给予PD98059 腹腔注射 7 d。16 周结束后取材,检测大鼠肺功能、肺组织形态、肺组织水含量、BALF中炎性细胞计数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AB-PAS 染色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杯状细胞比例和 Muc5AC、Muc5B 表达。PCR 检测ERK1、ERK2、ENaC、CFTR、AQP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中ERK1/2、P-ERK1/2 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COPD组大鼠TV、MV、FVC、FEV0。1 及FEV0。1/FVC均显著下降(P<0。01);肺病理显示肺泡紊乱,肺泡壁大量断裂,气管壁严重皱缩增厚,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水含量明显升高(P<0。01);BALF中巨噬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显著增高(P<0。05,P<0。01);气道上皮杯状细胞比例和Muc5AC、Muc5B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ERK1、ERK2、ENaC 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CFTR和AQP5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P-ERK1/2,ERK1/2 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COPD组相比,各治疗组能不同程度改善上述指标变化(P<0。05,P<0。01),调补肺肾三方联合PD98059 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P<0。01)。结论 调补肺肾三法通过抑制ERK1/2 信号通路改善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调补肺肾三法ERK1/2信号通路

    基于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探索小鼠急性肺损伤动态时间模型的建立

    樊懿萱王心威李军梅易亮...
    423-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建立随时间变化的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小鼠肺损伤情况,根据不同时间伤情的变化和焦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综合筛选出最佳造模时间点,为后续实验奠定动物模型基础。方法 54 只 6~8 周龄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 9 组,空白对照组(Con组)和造模时间组(1、3、6、12、18、24、48 和 72h组),分别检测体重、肺组织大体、病理观察及半定量评分、肺指数、肺含水量及湿干重比;取肺泡灌洗液检测白细胞计数,TNF-α、IL-6、IL-1β、IL-18 及BCA蛋白浓度;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经典焦亡通路相关NLRP3、pro-Caspase-1、Caspase-1、GSDMD蛋白的表达。结果 根据体重统计,各组均有下降,24 及 48h组下降最为明显;通过肺组织大体、病理观察及评分发现,24~72 h肺组织损伤严重,每组与Con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肺指数、肺含水量及湿干重比在 24~72h明显升高;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从造模后 6h开始升高,48 h可达峰值,至72h均维持上升状态;灌洗液中IL-18 在24h开始升高,72 h仍然持续升高;TNF-α、IL-1β、IL-6炎症因子在 6h时均保持最高水平状态,在 48h明显降低;灌洗液中蛋白浓度在 24、48及 72h与Con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LI模型各个时间组焦亡通路蛋白NLRP3、pro-Caspase-1、Caspase-1与GSDMD蛋白表达均有上调,24~72 h组的通路蛋白表达与Con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 综合分析不同时间组中各项实验指标、炎症因子及Western Blot中通路蛋白的表达,发现焦亡机制与ALI的发生与进展密切相关,并随时间迁移。从实验结果得知 24~48h肺损伤程度严重,肺损伤相关指标及通路蛋白具有研究意义,可作为造模时间参考。也为后续研究ALI的具体机制及干预靶点提供了模型参考与实验基础。

    焦亡急性肺损伤小鼠动态时间模型动物实验

    ICOS及其配体在中国肺腺癌人群中的表达及预后

    434页

    成年小鼠心肌细胞腺病毒转染及缺氧/复氧诱导损伤模型的建立

    李笑汝姚新叶刘佳张小玉...
    435-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非Langendorff方法分离成年小鼠心肌细胞(adult mouse cardiomyocytes,AMCMs),并建立腺病毒转染及缺氧/复氧诱导细胞损伤模型,为应用AMCMs进行心肌缺血体外实验的研究提供便捷、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系统方法。方法 应用非Langendorff方法分离AMCMs,观察贴壁后 2、24、48 及 72h细胞的形态,计算存活率,并应用α-actini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MCMs完整性;应用腺病毒转染AMCMs,观察并统计转染 36、48 h后的转染效率;通过缺氧 45 min/复氧 24 h,进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统计PI阳性细胞率以明确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的建立。结果 与AMCMs贴壁后 2h相比,贴壁后 24 和 48h的细胞存活率无显著下降,贴壁后 72h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AMCMs 细胞结构完整,可进行腺病毒转染,36 和 48h 转染效率分别可达 82。07%±0。60%和 82。84%±1。18%;缺氧/复氧诱导 AMCMs 可成功建立细胞损伤模型,PI 染色阳性细胞达 42。28%±3。10%。结论 本研究应用非Langendorff方法分离培养的AMCMs,细胞存活率高,并建立腺病毒转染和缺氧/复氧诱导细胞损伤模型,为体外建立AMCMs基因修饰、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提供了简单易行的系统方法。

    AMCMs提取腺病毒转染缺氧/复氧

    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KLF2基因小鼠模型构建与鉴定

    孟雪王新洲高水波吴鸿...
    44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Kruppel样因子 2(kruppel-like factor 2,KLF2)基因小鼠模型,探讨KLF2 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 运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构建 KLF2flox/+小鼠。通过与Lyz2-Cre+/+小鼠繁育得到目的基因型小鼠,通过基因型鉴定、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从 DNA、RNA、蛋白水平验证 KLF2 敲除效率。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s),检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炎症相关因子 mRNA 变化。结果 建立了KLF2flox/flox/Lyz2-Cre+基因型小鼠,即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KLF2 基因。小鼠骨髓、BMDMs的KLF2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而心脏、肝、肾组织中KLF2 mRNA表达较对照组小鼠无显著变化。两组小鼠的体重、进食、进水、形态无显著性差异。在LPS作用下,缺失KLF2 的BMDMs炎症相关基因IL-6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IL-1、iNOS、CD86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KLF2 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巨噬细胞KLF2 对临床炎症相关疾病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

    Kruppel样因子2特异性敲除小鼠Cre/LoxP系统巨噬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健脾化痰方通过调控FOXO1/PDK4信号通路干预PCOS-IR大鼠脂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

    杨璐瑜林安盈杨正望李岚...
    451-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健脾化痰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PCOS-IR)大鼠脂代谢及叉头盒转录因子-1(FOXO1)/丙酮酸脱氢酶激酶 4(PDK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40 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10只和造模组 30 只。采用高脂饮食(8 周)联合来曲唑(第 4~8 周加入)建立PCOS-IR大鼠模型。完成造模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健脾化痰方组、二甲双胍组,药物干预 4 周。观察各组一般情况,测定中医证候评分,计算体重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液生化仪测定空腹血糖(FBG)和血脂四项;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性激素如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激素(E2)、胰岛素(FINS)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卵巢FOXO1、PDK4 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出现脾虚痰湿症状,体重明显增加,血清LH、T、LH/FSH升高,E2、FSH降低,卵巢多囊性改变明显,糖脂代谢调控失常(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健脾化痰方组与二甲双胍组大鼠体重增速放缓,卵泡发育情况见好,血清LH、T、LH/FSH、FBG、FINS、HOMA-IR、TC、TG、LDL-C降低,E2、FSH升高,卵巢FOXO1、PDK4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5,P<0。01);可升高血清HDL-C含量,但是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痰方能有效调节性激素分泌,改善PCOS-IR大鼠卵巢生殖功能,调节糖脂代谢,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FOXO1/PDK4 通路发挥作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脂代谢FOXO1PDK4健脾化痰方

    棕榈酸诱导斑马鱼脂毒性损伤骨形成抑制模型的建立

    王晓仪李苗王琳霞喻斌...
    461-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棕榈酸诱导的斑马鱼脂毒性损伤骨形成抑制模型。方法 将AB品系斑马鱼胚胎分为对照组、棕榈酸组(PA组)和辛伐他汀组(SIM组)。从 3 dpf(days post fertilization,dpf)开始,PA组、SIM组给予PA造模。从 5 dpf开始,SIM组给予SIM连续给药4 d。9 dpf通过钙黄绿素染色法、尼罗红染色法、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测定、q-PCR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建立。结果 PA显著减少斑马鱼椎骨骨节数目、促进脂质堆积、增加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促进成脂相关基因PPARγ、c/EBPα的表达并抑制成骨相关基因ALP、RUNX2 的表达。SIM可以改善PA对斑马鱼的骨形成抑制效应。结论 采用PA给药的方法可成功造成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病理过程相似的脂毒性损伤骨形成抑制模型,该方法简便、灵敏、可控,可用于OP及相关疾病的药物筛选。

    骨质疏松模型脂毒性斑马鱼棕榈酸辛伐他汀

    实验用大林姬鼠种群微卫星标记开发及遗传特性分析

    张晴张曦文何松袁宝...
    468-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发大林姬鼠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丰富大林姬鼠遗传数据,为大林姬鼠遗传质量控制及基因定位等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基于大林姬鼠基因组序列筛选微卫星位点,挖掘微卫星引物,通过多重PCR技术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成功开发出 30 个微卫星标记,利用 60 份大林姬鼠基因组DNA对 30 个微卫星位点进行评价,共检测出 152 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有 5。067 个等位基因;平均观察杂合度为 0。592;平均香农指数为 1。26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 0。598。结论 基于本研究所开发的微卫星位点具有较好的多态性,能有效分析大林姬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适合为建立大林姬鼠遗传质量标准和遗传质量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大林姬鼠微卫星位点遗传多样性封闭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血清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氨基酸代谢轮廓研究

    赵梅玉史欣悦周姝伶李海军...
    47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手段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血清的氨基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代谢轮廓,寻找可表征NAFLD的生物标志物并推测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喂养高脂饮食饲料和腹腔注射CCl4 制备NAFLD大鼠,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对照组和NAFLD组的大鼠血清中15 种LPCs和18 种氨基酸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方法分析大鼠NAFLD肝损伤后血清中LPC和氨基酸代谢轮廓的变化,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生物标志物与NAFLD的相关性。结果 NAFLD组的大鼠血清LPC和氨基酸代谢轮廓明显偏离对照组,且能完全区分开;LPC(20∶1)、精氨酸和谷氨酸对NAFLD有显著贡献,这 3 个代谢物被鉴定为生物标志物;LPC(20∶1)和精氨酸与AST、ALT、LDL、TBIL 等血清生化指标显著相关。结论 血清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氨基酸的代谢轮廓与NAFLD密切相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溶血磷脂酰胆碱氨基酸代谢轮廓

    基于Micro-CT的BALB/c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研究

    简芹向思睿王楚楚陈芜...
    485-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基于Micro-CT动态表征的BALB/c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研究方法。方法 取80 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 4 组:模型低剂量组(1mg/g乌拉坦腹腔注射 1 次)、模型中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每周1 次,连续2 周)、模型高剂量组(1mg/g乌拉坦腹腔注射,每周1 次,连续4 周)和空白组(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采用Micro-CT定期监测小鼠肺结节生长情况,Analyze 12。0 分析系统绘制小鼠肺部 3D图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各模型组小鼠第11 周时均观测到类圆形高密度影的肺结节。结节形成率随造模周数增加而升高,至第 21 周时,模型高、中、低剂量组结节形成率分别为93。8%、93。8%、87。5%;结节数分别以 2~4 个、1 个、1~2 个为主;低剂量组肺结节最大直径平均值高于中、高剂量组(P<0。05);肺结节体积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高、中、低剂量组病理类型均为肺腺瘤。结论 模型各剂量组均成功诱导肺腺瘤,Micro-CT可对小鼠肺结节生长情况进行表征,其中模型中剂量组结节形成率高,肺腺瘤数量适中,模型稳定,更适合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的研究。

    乌拉坦BALB/c小鼠肺腺瘤Micro-CT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