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秦川

月刊

1671-7856

b67761337@126.com

010-67779337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理论专著、科研成果论文、科学实验新方法、新材料、实验动物新资源开发、新的动物品系的培育和应用以及实验动物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科学论述。读者对象:农牧渔业、医学、药学、环保、生物、体育、国防等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以及有关的生产者、大专院校学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IL-23/Th17炎症通路探讨司库奇尤单抗对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李欣欣张宁冯光玲兰真真...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IL-23/Th17 炎症通路是否参与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发生发展,司库奇尤单抗是否可以通过抑制IL-23/Th17 炎症通路延缓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进展。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47 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司库奇尤单抗组。空白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喂养,模型组、司库奇尤单抗组给予促钙化饲料喂养16 周后建立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模型,司库奇尤单抗对司库奇尤单抗组小鼠干预 4 周后,在多普勒超声下检测所有小鼠主动脉瓣峰值流速变化;采用HE染色、Von Kossa染色、免疫组化染色、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司库奇尤单抗组药物干预 4 周后,能够显著降低主动脉瓣膜的峰值流速(P<0。05),降低血清IL-6、IL-17、IL-23 水平(P<0。05);与司库奇尤单抗组相比,模型组瓣叶厚度明显增加且有更多的钙盐沉积;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司库奇尤单抗组与模型组相比,瓣叶中巨噬细胞(P<0。05)、IL-17A(P<0。05)、IL-23(P>0。05)浸润均减少。PCR结果提示,与模型组相比,司库奇尤单抗组的STAT3、BMP-2 及α-SMA mRNA的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 IL-23/Th17 炎症通路参与了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发病过程,经司库奇尤单抗干预后小鼠瓣膜的炎症、纤维化、成骨分化及钙化情况均有所缓解,司库奇尤单抗可能通过抑制IL-23/Th17 炎症通路而延缓疾病进展。

    IL-23/Th17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炎症司库奇尤单抗

    无菌金黄地鼠模型建立

    郭亚茜杜晓鹏刘凯慧王昭华...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剖宫产净化(cesarean section purification)方法建立无菌金黄地鼠模型。方法 供胎母鼠选择SPF级金黄地鼠,雌雄按 1∶1 进行交配,见栓后与雄鼠分开饲养。代乳母鼠的合笼时间应早于供胎母鼠一周。怀孕的金黄地鼠临产时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子宫摘除术,传入净化用隔离包内,剥离子宫获得待净化乳鼠,分别使用无菌级ICR小鼠和无菌级SD大鼠进行代乳,成功离乳后转入饲养用隔离包内。每月对饲养用隔离包进行无菌状态检测。结果 共实施 3 次剖宫产手术,第 1 次和第 2 次代乳失败,第 3 次代乳成功,获得仔鼠 18 只,存活率 88%,离乳存活率 66%,依照GB/T 14926。41-2001 进行无菌金黄地鼠状态检测均为合格。结论 通过剖宫产净化技术,使用无菌级ICR小鼠和无菌级SD大鼠进行代乳,达到微生物净化目的,获得无菌化金黄地鼠模型。

    金黄地鼠无菌动物剖宫产净化隔离器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稿约

    93页

    基于教学培训相结合的医学动物实验规范化实践研究

    陈芹李建民高芸邱晨...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是高校开展动物实验的主体。但医学研究生专业课程中缺少实验动物专业技能知识与管理规范教育的相关内容,导致违规开展动物实验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医学研究带来极大的生物安全隐患。为了进一步保证动物实验质量、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与素质,本文结合实践,提出医学研究生实验动物学课程联合培训的创新教学模式,根据科研需求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完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培训模式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强化研究生规范动物实验意识、提高其科研素养提出新的思路,也为国内医学研究生动物实验规范化教育提供参考。

    培训医学研究生动物实验

    铁死亡及其在实验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郭焕荣王静赵自刚牛春雨...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非凋亡性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的特征是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积累引起的膜脂质过氧化、线粒体萎缩等,在形态和生化特性上与其他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同。铁死亡受多种代谢通路调控,参与了失血性休克、缺血再灌注、脓毒症、放射等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本文综述了铁死亡的主要调控机制及其在多种动物模型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期为防治急性肺损伤提供新的策略。

    铁死亡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脂质过氧化急性肺损伤

    巴戟天寡糖抗抑郁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和梦杰戴雪伶霍清李昕...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精神障碍疾病。近些年,全世界抑郁症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巴戟天寡糖(Morinda officinalis oligosaccharides,MOOs)是从中草药巴戟天中提取的活性物质,可以舒郁安神、补肾益智,同时对患者的认知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文基于抑郁症的假说机制,通过查阅现有的研究阐释MOOs与抑郁症之间的联系,提出MOOs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增强神经可塑性、调节HPA轴功能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影响肠道菌群等机制改善抑郁症,为MOOs抗抑郁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巴戟天寡糖抑郁症作用机制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分析

    罗诗雯罗权烨聂娟李鎏...
    11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常见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进行吻合度分析与评分,为研究AS疾病选择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对常见AS动物模型的品种、造模方法、原理、特点进行总结,并根据AS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对 15 种常见模型进行吻合度分析。现有AS动物模型常用的制备方法有高脂喂养型、机械损伤联合高脂喂养型、基因工程联合高脂喂养型、化学诱导结合高脂喂养型以及病证结合模型。其中,中西医临床吻合度相对较高的是球囊损伤联合高脂喂养型、ApoE-/-联合高脂喂养型以及病证结合中的痰瘀互结型。现有的AS动物模型大多以西医造模方法为主,评价标准亦以西医诊断指标为主,缺少中西医病证结合的特点,很难揭示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因此,构建准确、高吻合度的中西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将是深入研究AS机制和防治的重点。

    动脉粥样硬化病证结合诊断标准动物模型吻合度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分析

    张芳之苗芙蕊范郁山贺煜竣...
    128-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炎、脊柱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中生物制剂价格昂贵,激素、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不良反应多。中医药可调节免疫、抗炎,临床疗效佳。为了深入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理和治疗药物、方法的研发及筛选,本文总结了现有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机制及分析模型优缺点,对动物模型的中西医病证特点进行对比,评价中西医病证吻合度。构建中西医病证吻合度更高的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是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关键。本文分析动物模型中西医病证吻合度,以期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研发、针灸治疗等中医疗法奠定基础。

    强直性脊柱动物模型临床病症特点

    NLRP3-细胞焦亡在实验性脓毒症肺损伤中的作用

    李玉婷牛春雨赵自刚
    13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LRP3)介导的肺实质细胞与免疫细胞焦亡在脓毒症肺损伤的发生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NF-κB、JAK2/STAT3 和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NLRP3 介导的细胞焦亡。靶向NLRP3-细胞焦亡及其相关信号通路,Physalin B、五味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干预,针刺足三里、肺俞穴等物理疗法,以及麦角内酯等NLRP3 特异性抑制剂,均发挥了良好的抗脓毒症肺损伤作用。本文综述NLRP3-细胞焦亡在实验性脓毒症肺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以及靶向NLRP3-细胞焦亡防治脓毒症肺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期望以NLRP3-细胞焦亡为切入点,为形成脓毒症肺损伤的防治新策略提供思考。

    NLRP3细胞焦亡脓毒症肺损伤

    蜂毒研究进展:炎症性皮肤病治疗新型药物候选库

    吴强杨悦李鹏顾佳婕...
    148-15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皮肤病(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ISD)的特点是持续的炎症浸润和缠绵难愈的皮肤病变。皮质类固醇激素是目前治疗ISD的主要药物,但因ISD复发性与顽固性等特点,长期服用这些激素药物对患者产生较大副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实,蜂毒具有显著的抗炎、抗凋亡、抗纤维化、抗菌与抗氧化等作用,从而有效治疗ISD。本文就蜂毒主要活性组分及其抗炎机制,及蜂毒治疗包括痤疮、特应性皮炎、银屑病、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等ISD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为ISD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

    蜂毒活性成分炎症性皮肤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