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姜廷良

半月刊

1005-9903

syfjx_2010@188.com

010-64014411-2849

100700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办,系目前国内唯一一本专门报道中药实验方剂研究的专业性学术期刊;现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并被评为“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本刊创刊于1995年10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着以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置:药剂、药理、临床、综述、基层园地、消息等栏目,交流方剂的药效学、毒理学、药物动力学、药物化学、制剂学、质量分析、配伍研究、临床研究、学术专论以及方剂主要组成药物的研究结果与最新进展。本刊的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尤其是方剂教学、科研、医疗、生产的高、中级工作者,以及中医药院校高年级学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调控铁死亡干预肺癌的研究进展

    罗成叶远航宁博柯佳...
    268-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就近5年来关于肺癌与铁死亡相关机制、铁死亡相关肺癌生物标志物和基因突变靶点及中药靶向调控铁死亡干预肺癌相关研究进展的概括进行系统性综述,为中药防治肺癌及新药研发提供可行性及有效依据。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肺癌中广泛存在铁死亡被抑制现象,但其具体的调节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脂代谢、铁代谢、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System Xc-)/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死亡抑制蛋白1(FSP1)/辅酶Q10(CoQ10)/还原型辅酶Ⅱ[NAD(P)H]、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p53等途径有关。现代中医药在抗肺癌的综合治疗中应用广泛,由于其抗肿瘤及高效低毒的明显优势,已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在治疗肺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单体、提取物及复方能通过靶向调控铁代谢、脂代谢、p53、Nrf2、lncRNA和GPX4等途径诱导肺癌细胞铁死亡,抑制肺癌的生长增殖,从而发挥抗肿瘤的治疗效果,因此调控铁死亡有望成为防治肺癌的新方向。通过基础研究表明,中药能通过多个靶点、多条途径调节铁死亡治疗肺癌。目前中药调控铁死亡干预肺癌展现出巨大的研究前景,但其要实现其临床转化,仍需面临许多挑战。

    铁死亡肺癌中药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早衰防治及研究进展

    集川原李红蓉郝佳梦王丹东...
    279-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衰的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病因复杂,病机以虚为主,治法以补为主。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概括"精是生命起源,气是生命动力,神是生命体现"的生命规律,提出"肾精虚衰是衰老根本,元气亏虚是衰老关键,形神耗损是衰老表现"的衰老核心病机,"补肾填精、燮理阴阳、温扶元气、充养形神"的治法及抗衰老代表药物。该文从天年、半百而衰、衰、老概念角度展开,解读早衰的源流及内涵,在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指导下阐释"肾精早夺、元气亏虚、积虚成损、形神衰损"的早衰病机,总结早衰治法及代表药物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发现该药物对整体早衰、系统性功能衰退和相关疾病疗效确切。该研究为解决早衰及老年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早衰抗衰老八子补肾胶囊

    小檗碱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王雪婧钟光成李舒婷张千...
    286-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学习、记忆、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治疗药物十分有限且效果欠佳。小檗碱(BBR)是天然的异喹啉(类季铵)生物碱,药理作用广泛,研究发现其在治疗AD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其作用靶点主要涉及抑制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聚集和神经毒性,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促进磷酸化Tau蛋白自噬清除,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调节神经元凋亡,改善线粒体功能,改善糖脂代谢,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等。BBR生物利用度较低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改善,通过对潜在靶点的分析,以期为BBR防治A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小檗碱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神经炎症

    基于炎症反应探讨黄芪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苑鑫泽刘晨晨王胜男孙新宇...
    295-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DM)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肾脏病(CKD)和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炎症反应是当前探索DKD发病机制的热点,其中巨噬细胞、T细胞、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相关信号通路都参与调节DKD炎症反应,加速DKD的进展。中药黄芪被广泛用于治疗DKD,且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研究发现黄芪及其活性成分,如黄芪多糖、黄芪甲苷、黄芪总黄酮、毛蕊异黄酮及槲皮素等,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反应,改善微炎症状态,减轻肾损伤,延缓DKD进展。该文系统梳理了影响DKD炎症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了近年来黄芪及其活性成分在干预DKD炎症反应中的研究成果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防治DKD及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糖尿病肾脏疾病炎症反应黄芪活性成分机制研究

    人工流产对中国女性继发性不孕风险的影响分析——评《生育力保护与生殖储备(科普篇)》

    卢园园
    302页

    丹参活性成分及其复方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宋蔚宁张淑香卢芳王智泽...
    303-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系统疾病又称为神经病变,其包含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有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亨廷顿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还有抑郁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性痴呆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这些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包括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胆碱能活性降低、轴突损伤和脱髓鞘等机制。近年来,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逐年升高,目前西医治疗常以对症为主,且存在嗜睡、过度镇静、头晕头痛、心动过速、肝功能损害、代谢紊乱等诸多不良反应及术后不能完全治愈等问题。丹参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活血祛瘀、凉血清心、养血安神等功效,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多途径发挥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研究发现丹参含有的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和脂溶性二萜醌类化合物可以作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物质基础。该文总结了近10年丹参活性成分及复方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以期为丹参活性成分及复方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丹参丹酚酸丹参酮迷迭香酸复方研究进展

    健康促进身心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评《"互联网+护理服务"老年慢性病智能随访管理》

    郑红霞
    313页

    中医药调控PI3K/Akt通路干预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刘柱王佳巍严静彭金婵...
    314-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由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原发感染病灶的表现外,重症患者还常有器官灌注不足的表现,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均高居不下,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该病病理机制复杂,其中不可控炎症反应是其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磷脂酰基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介导脓毒症对抗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脓毒症的治疗主要包括复苏、抗感染、血管活性药物、强化胰岛素治疗、脏器支持等,降低患者病死率的作用不明显,因此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是临床治疗脓毒症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大量研究发现,中医药可以多途径、多效应、多靶点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炎症等反应,有效改善脓毒症病情发生发展,已逐渐成为防治脓毒症的热点。同时众多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具有独特优势,其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减少氧化应激及控制细胞凋亡可有效防治脓毒症,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目前仍缺乏对中医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脓毒症全面的综述。该文通过检索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PI3K/Akt通路与脓毒症的关系,以及中医药在其中的作用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脓毒症的潜在治疗及新药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脓毒症磷脂酰基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中医药综述

    儿童联合性垂体激素缺乏症临床特点观察——评《儿童内分泌疾病用药必知》

    黄振旷李梦玲严龙华
    322页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张昊熙昱林龙飞袁媛刘宇灵...
    323-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杂合度高且育种目标特殊,常规杂交技术难以满足其育种需求。而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具有高度选择性,能够特异性地改变植株性状,是药用植物育种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常用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有农杆菌转化法和粒子轰击法,农杆菌转化法应用最为广泛,但其特异性强,并非所有药用植物均适用;粒子轰击法无特异性,但其转化效率低、外力损伤细胞及组织等问题也显而易见。随着纳米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新兴的纳米材料介导转化法很好地解决了以上2种技术的难题,但受限于其发展较晚,纳米材料介导遗传物质进入植物细胞的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在药用植物中应用较少。该文就农杆菌转化法、粒子轰击法、纳米材料介导转化法几种常用或新兴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在不同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展望了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在药用植物和中药资源未来发展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药用植物的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提供新的技术思路,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药用植物农杆菌粒子轰击纳米材料基因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