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路振富

月刊

1674-1595

zgsykq@163.com

024-23866526

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五层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CSTPCDCSCD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面向临床,突出实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口腔科临床医生诊治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主编寄语

    周青
    1页

    美学区种植常见红色美学并发症预防与治疗

    刘修玉周延民
    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如何通过微创和快速的治疗方法兼顾缺牙区的功能和美观已成为学者的讨论热点。前牙美学区可直接影响患者面部整体美学,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针对美学区中的红色美学进行讨论,分析常见的红色美学并发症,并对其预防和治疗进行探讨。

    前牙美学区并发症软组织角化龈

    种植体周角化龈不足的风险因素及临床处理策略

    刘格格高静赵宝红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不仅影响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对唇颊区的美学表现及患者适应性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种植体周围足量的角化龈宽度可减少菌斑堆积及局部牙槽嵴的吸收,降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因此,规避角化龈不足的风险、掌握不同的角化龈处理及增量方法有助于及时有效地治疗临床出现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中用于角化龈增宽的术式主要有根向复位瓣术、游离龈移植术及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等。文章旨在介绍种植体周角化龈宽度不足的风险因素及各类角化龈增宽手术的临床操作要点,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种植修复角化龈角化龈宽度风险因素处理策略

    前牙区软硬组织增量相关并发症及临床处理策略

    贺培欣杜博文陈锐王爽...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前牙区为美学关键区,历来都是种植修复的难点和热点,但因各种牙周和根尖周问题导致的拔牙,常使种植修复面临牙槽嵴水平向及垂直向骨量不足的困境。前牙区牙槽嵴骨增量的手术方法包括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块骨移植术、骨劈开骨挤压术等,而即使采取骨增量手术后仍存在一定数量的病例出现软组织塌陷,为此临床上常采用游离结缔组织移植的方法来恢复美学区的软组织轮廓。由此而来,伴随各种复杂的软硬组织手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创口裂开、感染、出血、血肿,神经损伤,移植物暴露、坏死、吸收,软组织开裂,角化龈宽度、厚度不足等。文章针对上颌前牙区骨增量和软组织增量相关并发症及临床处理策略逐一介绍,并提出风险防控建议,以期降低相关术式并发症的发生率。

    牙种植美学区并发症骨增量软组织增量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24年第2期重点内容预告

    25页

    种植固定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葛严军潘韶霞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物嵌塞是一种常见的种植固定修复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危害大。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分类方式是将其分为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3种。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种植体及其上部修复体、邻牙、对颌牙、咬合、牙齿排列以及患者个人习惯等诸多因素都会引起或加重食物嵌塞的发生。临床尚无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应以预防为主,在明确成因后综合运用修复、牙周、正畸等多学科手段解决。

    种植固定修复食物嵌塞邻接触丧失发生原因咬合

    《口腔种植机器人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第一版)》解读

    林宇轩张思慧陈江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腔种植机器人是近年来口腔医学领域的新技术,现已应用于口腔种植、口腔颌面外科等多个专业领域。但在口腔种植机器人飞速发展的同时,其临床应用仍然缺乏诊疗规范。文章将详述《口腔种植机器人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第一版)》的制定流程,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和临床实践经验,对其主要内容、重要观点等进行详细解读。

    口腔种植口腔种植机器人专家共识

    加速正畸牙齿移动技术的研究新进展

    孙纪威张曼唐清明陈莉莉...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错(牙合)畸形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发育异常性疾病,其临床患者尤其是成年患者,因牙槽骨代谢及改建缓慢,正畸疗程可长达数年且效果不佳,常易引发如牙根吸收、牙齿松动、骨开窗及骨开裂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为提高牙槽骨改建效率而研发了 一系列临床加速正畸牙齿移动技术,主要包括外科干预、药物干预及物理刺激三大类。文章系统阐述加速正畸牙齿移动技术的研究新进展,并对其原理进行总结,为研发新型高效加速正畸牙齿移动技术、优化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可靠的参考和帮助。

    错(牙合)畸形口腔正畸学加速正畸牙齿移动技术牙槽骨改建牙移动效率

    基于锥形束CT的下牙槽神经前袢测量分析

    郭艺夏茜吴镭李英...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锥形束 CT(cone beam CT,CBCT)对下牙槽神经前袢(anterior loop of the inferior alveolar nerve,AL)进行测量分析,以降低颏孔区种植手术风险。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种植科就诊的拟行种植手术的415例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性别、年龄(20~<45岁组、45~<60岁组、60~75岁组)和下颌前磨牙缺失情况(下颌前磨牙完整组、下颌前磨牙缺失组)进行分组,采用CBCT斜横截面重建法分析不同组间AL发生率及长度差异。结果 415例患者中有338例患者存在AL,AL 发生率为 81。4%;AL 长度为 0。25~5。40 mm,平均(2。07±0。95)mm;左侧下颌骨 AL 长度[(2。24±1。10)mm]大于右侧[(1。98±1。08)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40,P=0。002)。下颌前磨牙完整组AL发生率(83。8%)明显高于下颌前磨牙缺失组(59。0%),且20~<45岁组、45~<60岁组、60~75岁组AL发生率依次为86。3%、78。6%、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性别患者的AL发生率和AL长度,以及不同年龄、不同下颌前磨牙缺失情况患者的AL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L发生率较高、长度变异大,下颌前磨牙完整患者和年轻患者在颏孔区进行种植手术时风险可能更高,术前应用CBCT检测是否存在AL及其长度对降低颏孔区种植手术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下牙槽神经前袢口腔种植锥形束CT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合微种植钉远移磨牙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邓闻文刘琳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合不同植入位置微种植钉远移磨牙时的初始上颌前牙位移及尖牙区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于2021-02-16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需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行远移磨牙非减数正畸治疗的 1例女性患者作为建模对象。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微种植钉位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分别距离牙槽嵴顶4、6、8、10mm的8种工况,并在微种植钉与尖牙唇面的舌侧扣之间加载1。47 N正畸力。分析加力1 s后8种工况的上颌前牙位移及尖牙牙周膜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8种工况中,上颌中切牙均呈现牙冠唇向、牙根腭向的位移趋势;上颌中切牙牙冠唇向位移量随微种植钉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微种植钉位于相对近中(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时产生的位移量更小。8种工况中,上颌尖牙均呈现牙冠唇向、牙根腭向的位移趋势,且牙冠呈现唇倾趋势;上颌尖牙牙周膜最小主应力绝对值随微种植钉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微种植钉位于相对近中时产生的最小主应力更大。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合微种植钉远移上颌磨牙时,配合本实验8种工况中相对近中的更高位微种植钉利于切牙转矩控制,配合相对远中的低位微种植钉利于维护尖牙区牙周组织健康。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微种植钉磨牙远移三维有限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