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王哲

月刊

1005-4545

xbcjvs@163.com

0431-87836534

130062

长春市西安大路5333号

中国兽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解放军军需大学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是国内兽医界最有影响的权威性核心期刊之一。被CA、CAB、AGRIS、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近20种国内外数据库或检索性刊物收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中国兽医科学核心期刊。中科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确定其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稳定表达circLAMP3的C57/B6-L和A549细胞系的构建

    陈福再赵聪慧张晓璇张春萍...
    2010-2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构建稳定过表达环状RNA LAMP3(circLAMP3)的C57/B6-L和 A549细胞系,为后续深入研究cir-cLAMP3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分别提取C57/B6-L和A549细胞总RNA,反转录后扩增circLAMP3全长序列,连接到pLC5-ciR载体上,得到pLC5-Mouse-circLAMP3和pLC5-Human-circLAMP3重组质粒.利用瞬时转染方法在HEK293T细胞上包装慢病毒,将慢病毒分别感染C57/B6-L和A549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得到稳定表达cir-cLAMP3的细胞系.利用荧光显微镜、PCR扩增、荧光定量PCR(qPCR)和Sanger测序对构建的细胞系过表达cir-cLAMP3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pLC5-Mouse-circLAMP3和pLC5-Human-circLAMP3过表达质粒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构建的C57/B6-L和A549细胞系表达强烈绿色荧光.PCR和qPCR结果可见过表达细胞系cir-cLAMP3表达显著增强,Sanger测序结果表明circLAMP3环化位点正确.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过表达circLAMP3的C57/B6-L和A549细胞系,为进一步探索circLAMP3在流感病毒复制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生物材料.

    环状RNAcircLAMP3载体构建细胞系

    邻菲罗啉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王瑜武周慧杜衡肖爽...
    2017-2024,2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邻菲罗啉对大肠杆菌抗生物被膜活性,初步分析其对大肠杆菌的抗膜机制.通过测定时间杀菌曲线评价邻菲罗啉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测定邻菲罗啉对大肠杆菌最小生物被膜抑制浓度(minimal biofil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BIC);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邻菲罗啉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检测邻菲罗啉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发育阶段及EPS的影响.结果显示,邻菲罗啉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对大肠杆菌E-10的MBIC值为12.5 μmol/L,50.0 μmol/L即可显著破坏大肠杆菌成熟生物被膜,邻菲罗啉在生物被膜形成初期通过抑制大肠杆菌的黏附能力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邻菲罗啉可抑制大肠杆菌生物被膜EPS的合成与分泌,1/4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浓度对胞外多糖的抑制率分别为32%和78%,1/4 MIC浓度下邻菲罗啉对ATCC 29522和E-10的eDNA的抑制率分别为72%和61%,MIC浓度下邻菲罗啉对胞外蛋白的抑制率分别为69%和56%.邻菲罗啉对大肠杆菌的具有抗生物被膜活性,为寻找抗生素替代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邻菲罗啉大肠杆菌生物被膜抗菌活性作用机制

    利巴韦林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性能鉴定

    胡骁飞魏凤仙邢云瑞王琳...
    2025-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利巴韦林鼠源单克隆抗体.采用戊二醛法将利巴韦林载体蛋白偶联,合成人工完全抗原;紫外扫描、凝胶电泳及动物免疫对人工抗原质量进行鉴定.通过细胞融合、阳性杂交瘤筛选、体内诱生腹水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学性能鉴定.结果显示,利巴韦林与载体成功结合在一起,人工抗原制备成功.得到1株可稳定分泌利巴韦林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细胞株分泌的单抗效价在1∶512 000以上,对利巴韦林的IC5.分别为4.74 μg/L,且与金刚烷胺等其他抗病毒类药物及载体蛋白均无交叉反应性.本研究成功制备出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利巴韦林单克隆抗体,为利巴韦林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利巴韦林戊二醛法人工完全抗原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

    抗菌药物减量对规模奶牛场抗生素抗性基因多样性的影响

    魏玉杰梁春彩王旭丹李莹洁...
    2031-2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抗菌药物减量使用对河北省规模奶牛场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及奶牛肠道菌群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如整合子和转座子等)多样性的影响,评估抗菌药物减量化行动的实施效果,自河北省不同地区的3个达标奶牛场和2个非达标奶牛场采集肛拭子样品和粪便样品,肛拭子样品中分离出大肠杆菌并检测其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两类奶牛场大肠杆菌耐药率的差异性.采取SYBR荧光染料法高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奶牛粪便中的ARGs和MGEs,计算其相对丰度,分析两类奶牛场之间ARGs和MGEs的差异性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类奶牛场来源的大肠杆菌耐药率差异性较小,非达标场更易产生多重耐药菌株.15个样品中共检出192个ARGs和7个MGEs;ARGs相对丰度最高的为β-内酰胺类抗性基因,其次为四环素类抗性基因.部分达标奶牛场检出的ARGs和MGEs低于非达标场,揭示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可能与ARGs的产生与传播有关;MGEs检出数量与ARGs检出数量具有相关性,ARGs可能通过水平基因转移进行传播.结果表明,实施抗菌药物减量使用对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在短期内对奶牛场的大肠杆菌耐药率和ARGs多样性影响不显著,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性不大,这也揭示了奶牛场抗生素耐药性的普遍性.

    奶牛源大肠杆菌耐药表型抗生素抗性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高通量荧光定量PCR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试验验证分析藏药诃子通过Bax/Bcl-2和PTGS2/SLC3A2通路治疗西藏牦牛源沙门菌感染的机制

    李登宇张开琴薛晓峰拜占春...
    2040-2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诃子治疗的潜在靶点及相关作用机制,试验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等方法,联合牦牛源沙门菌攻毒试验验证.通过HERB组鉴数据库、TCMSP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网页工具筛选诃子中的活性成分以及潜在作用靶点,通过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以"胃肠炎"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使用Cytoscape和STRING数据库构建诃子PPI网络筛选出关键靶点,通过Venny平台获得诃子与肠炎之间的交集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途径富集分析,对筛选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之后建立小鼠胃肠炎症模型,观察胃肠道组织病理变化,并利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验证诃子对靶点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分析整理了诃子8个主要活性成分,筛选到了诃子靶点118个,获取胃肠炎靶点11 161个,交集靶点100个;通过PPI网络得到了诃子与肠炎疾病的PTGS2、CASP3、SLC3A2、Bax、Bcl-2、TP53核心靶点;GO与KEGG富集分析分别收获337和138条目,主要关联趋化因子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相关通路、铁离子转运相关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诃子排名第一活性成分诃子次酸可以与Bax、Bcl-2、PTGS2、SLC3A2靶点很好地结合,主要通过氢键、疏水作用、π-π堆积力等分子间作用力;病理组织切片显示,诃子可以显著恢复胃肠道组织损伤;Western blot试验结果显示,诃子可以通过Bax/Bcl-2和PTGS2/SLC3A2通路来调节细胞凋亡和铁死亡过程,达到治疗肠道炎症损伤的效果.结果表明,诃子可以通过Bax/Bcl-2和PTGS2/SLC3A2通路调节细胞凋亡和铁死亡过程来调控肠炎的发生发展,诃子治疗肠炎疾病具有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点.

    网络药理学诃子肠炎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慢性冷暴露对小鼠肾脏的影响

    张嘉俊计红徐彬
    2050-2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慢性冷暴露下对小鼠肾脏造成的影响.将5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和冷暴露组,常温对照组于(24±2)℃的室温环境饲养,冷暴露组小鼠置于4 ℃人工智能气候室每日08:00-20:00随机选择3 h刺激,连续刺激3周,本研究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了小鼠肾脏中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冷暴露后小鼠肾脏Nrf-2、HO-1、Cyt-c、BAX/Bcl-2及活化的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而Kea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1).结果表明,冷暴露可加剧小鼠肾脏的氧化应激,并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对肾脏造成一定的损伤.本研究为深入探究慢性冷暴露造成的肾脏损伤机制提供了参考,为畜牧业养殖过程中因冷暴露导致的疾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冷暴露肾脏氧化应激细胞凋亡

    N-氨甲酰谷氨酸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抗氧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

    叶鑫沈迎春薛梦迪吴秀菊...
    2055-2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在饲粮中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arbamylglutamate,NCG)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液参数和肉品质的影响.将192只35日龄的伊拉肉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0%、0.05%、0.10%、0.20%NCG,每组6个重复,1个重复8只.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0.20%NCG组在35 d的体质量(P<0.01)、0.05%NCG组在14 d的体质量和1~14 d的平均日增质量(ADG)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在1~35 d的平均日增质量(P<0.05)显著低于0.10%和0.20%NCG组.相比于对照组,0.10%NCG组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P<0.01)、0.20%NCG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尿素氮(BUN)(P<0.05)水平显著升高;0.10%NCG组T-SOD水平显著高于0.05%NCG组(P<0.05).NCG显著增加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PUFA/SFA(P<0.05).0.20%NCG组背肌的熟肉率(P<0.01)极显著高于对照组;0.10%NCG组(P<0.01)、对照组(P<0.05)和0.05%NCG组(P<0.05)背肌的系水率显著高于0.20%NCG组.NCG极显著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P<0.01),且NCG处理组V/C值有升高的趋势(P=0.067),0.20%NCG组空肠绒毛高度(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NCG能促进肉兔生长性能,增强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形态和肉品质.肉兔日粮中NCG的适宜添加量为0.10%.

    N-氨甲酰谷氨酸生长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肉兔

    猪GHRH(1~44)表达质粒对小鼠生长以及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韦宇凯汪云王宇轩习欠云...
    2063-2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肌肉注射pVAX1-SP-GHRH(1~44)表达质粒后电刺激处理,确定其对小鼠生长、妊娠母猪生产性能影响.将150只4周龄C57 BL/6雌性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5个重复.肌肉单次注射后电刺激处理,对照组注射空质粒(80 μg/kg),处理组分别注射20、40、80、120、160 μg/kg pVAX1-SP-GHRH(1~44)质粒.再选取20头健康的妊娠母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头母猪.对妊娠后期的母猪半膜肌进行单次注射后电刺激处理.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质粒组注射2 mg pVAX1-SP-GHRH(1~44)表达质粒.分别在注射后0、7、14、21、28 d测定小鼠体质量、采食量,采眼球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GHRH、IGF-1水平.妊娠母猪分别在注射后0、14、28、42 d进行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GHRH、IGF-1水平,在第14天,记录仔猪初生质量、胎盘质量、产子数、健仔数、弱仔数、畸形仔数、死胎数和木乃伊数.小鼠试验结果表明,肌肉注射pVAX1-SP-GHRH(1~44)质粒并电刺激后,能够促进小鼠的采食和提高增重(P<0.05),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血清GHRH、IGF-1水平(P<0.05),且作用能够从注射后维持到21 d.妊娠母猪试验结果表明,质粒组妊娠母猪的仔猪平均初生质量极显著升高(P<0.01)、胎盘质量显著升高(P<0.05),质粒组母猪GHRH、IGF-1浓度极显著上升(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肌肉注射pVAX1-SP-GHRH(1~44)表达质粒并电刺激处理后能够促进小鼠的采食和提高增重,同时还能显著提高妊娠母猪仔猪初生质量、胎盘质量.

    GHRH表达质粒小鼠妊娠母猪GHRH

    细胞焦亡在动物传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张儒新梁慧美曾欢郭宸...
    2072-2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由病原体入侵触发的炎性细胞程序性死亡,依赖于Caspase激活,通过经典焦亡和非经典焦亡途径实现.细胞焦亡与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多种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微生物侵入机体后,细胞受到病理相关分子模式刺激,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刺激炎症信号通路,继而激活炎性小体,引发焦亡.免疫系统已经进化出多种机制来抵抗微生物感染和调节炎症反应.先天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病原体中的微生物分子,并通过产生炎性小体和激活细胞焦亡来进行快速反应,有助于清除病原体防止感染,维持机体正常运行.充分深入研究细胞焦亡在动物传染性疾病中的致病机制及免疫逃逸机制,必将为动物传染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细胞焦亡炎性小体动物传染病分子机制

    肠胶质细胞在维持肠道健康中的作用

    尹一茹张为杨晟曦田卓佳...
    2081-2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胶质细胞(enteric glial cells,EGCs)作为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人类及动物肠道稳态、维持肠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试验主要就EGCs在维持肠道屏障稳态、维护胃肠传输及运动功能、调节肠道细胞生态位以及在肠道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EGCs在肠道中的功能、作用机制以及相关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等提供新的思路.

    肠胶质细胞肠神经系统肠上皮屏障肠道生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