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析乳酸亚铁糖浆联合维生素C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

    胡素真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乳酸亚铁糖浆联合维生素C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 60 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30 例.两组均予以饮食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乳酸亚铁糖浆治疗,观察组给予乳酸亚铁糖浆联合维生素C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提升,且观察组红细胞计数(3.87±0.32)×1012/L、血红蛋白(105.00±9.35)g/L、血清铁蛋白(19.40±0.92)mg/L均高于对照组的(3.34±0.27)×1012/L、(97.00±9.04)g/L、(15.85±0.79)mg/L(P<0.05).治疗后,两组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水平明显提升,且观察组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44.83±22.61)g/L、平均红细胞体积(96.52±8.33)fl高于对照组的(323.71±20.53)g/L、(84.25±7.18)f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00%,低于对照组的 33.33%(P<0.05).结论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接受乳酸亚铁糖浆联合维生素C治疗,可以显著的提升患者的血浆各项指标,促进贫血症状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乳酸亚铁糖浆维生素C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利拉鲁肽联合德谷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孟艳平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利拉鲁肽联合德谷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120 例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德谷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C肽[空腹C肽(FCP)和餐后 2 h C肽(2 h PCP)]水平、胰岛素功能[胰岛素敏感指数(IA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PG、2 h PG、HbA1c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PG、2 h PG、HbA1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FPG(6.43±1.28)mmol/L、2 h PG(6.75±1.37)mmol/L、HbA1c(6.52±0.6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7±1.73)mmol/L、(8.86±2.04)mmol/L、(7.42±0.8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CP、2 h PCP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CP(1.28±0.22)nmol/L、2 h PCP(5.54±0.42)n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1.15±0.17)、(4.78±0.31)nmol/L(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IAI和HOMA-IR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AI高于对照组、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00%(P<0.05).结论 针对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肥胖 2 型糖尿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德谷胰岛素治疗有明显疗效,对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功能有促进作用.

    利拉鲁肽德谷胰岛素肥胖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控制不佳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消银颗粒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分析

    靳道彬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消银颗粒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78 例玫瑰糠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9 例.对照组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研究组在复方甘草酸苷基础上给予消银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退时间、症状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指标、睡眠状况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 97.44%比对照组的 82.05%高(P<0.05).研究组皮肤瘙痒、丘疹、色素沉着消退时间分别为(4.12±0.76)、(3.29±0.81)、(4.37±0.89)d,均比对照组的(5.30±0.93)、(4.32±0.97)、(5.64±1.02)d短(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瘙痒、丘疹、色素沉着评分相比于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皮肤瘙痒评分(1.17±0.39)分、丘疹评分(1.06±0.31)分、色素沉着评分(1.16±0.40)分均比对照组的(1.58±0.43)、(1.52±0.48)、(1.61±0.45)分低(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水平对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均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入睡潜伏期、实际睡眠时长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比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且研究组入睡潜伏期、实际睡眠时长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关系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增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玫瑰糠疹应用复方甘草酸苷与消银颗粒联合治疗疗效显著,不仅可减轻炎症反应,更快地促使症状消退,还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皮肤科玫瑰糠疹复方甘草酸苷消银颗粒

    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李桂亮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选择阿立哌唑和碳酸锂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32 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66,碳酸锂治疗)和实验组(n=66,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躁狂状态与炎症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生理健康、社会关系、心理健康、周围环境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生理健康、社会关系、心理健康、周围环境评分分别为(81.36±4.21)、(82.47±3.97)、(83.08±4.47)、(85.35±2.79)分,明显优于参照组的(75.27±3.99)、(76.78±3.90)、(77.17±4.23)、(80.46±2.67)分(P<0.05).治疗前两组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BRMS评分(16.16±1.42)分、TNF-α(120.77±13.48)ng/L和IL-6(32.66±4.13)pg/ml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0.01±1.68)分、(137.82±16.07)ng/L、(38.15±4.40)pg/ml(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 95.45%明显优于参照组的78.79%(P<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选择阿立哌唑和碳酸锂联合治疗效果更加理想,更有益于患者躁狂状态、生活质量及炎症水平的改善,值得推广.

    精神疾病阿立哌唑碳酸锂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生活质量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预后分析

    刘庆良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预后.方法 选择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 6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34 例,实施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与对照组(34 例,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骨痂形成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实验组骨痂形成时间(4.33±1.22)周、骨折愈合时间(11.22±2.33)周均短于对照组的(6.55±2.11)、(17.66±3.44)周(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的20.59%(P<0.05).结论 胫骨中下段骨折选择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骨科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咽喉部良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赵晓燕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咽喉部良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156 例咽喉部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8 例.观察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行支撑喉镜下喉钳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4.87%、80.7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120.85±19.53)ml少于对照组的(221.53±21.52)ml,手术用时(30.68±4.73)min、伤口愈合时间(9.23±3.72)d短于对照组的(52.45±7.82)min、(15.26±3.79)d,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咽喉部良性肿瘤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较少的术中失血量和较短的手术用时及伤口愈合时间,临床可推广应用.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咽喉部良性肿瘤

    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季明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微创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选取67例经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将经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 66 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住院时间)、康复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11,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54±1.05)h、(2.19±0.42)d、(5.76±1.09)d、(21.63±4.11)d,明显比对照组的(6.94±1.32)h、(3.58±0.68)d、(6.94±1.32)d、(23.95±4.55)d短,术中出血量(23.85±4.53)ml明显比对照组的(57.85±10.99)ml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3 个月,两组的NIHSS评分、GCS评分均低于治疗后 1 周,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6.62±1.29)分、GCS评分(3.18±0.62)分比对照组的(7.24±1.40)、(3.92±0.76)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58%)明显比对照组(23.8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传统开颅手术,对脑出血患者通过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能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提升疗效,优化手术指标,提升康复质量,值得推荐.

    微创血肿清除术传统开颅手术脑出血康复神经功能意识

    急诊床旁锥颅预减压联合开颅术救治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并脑疝的疗效研究

    吴彬冰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急诊床旁锥颅预减压联合开颅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并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50 例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并脑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标准大骨瓣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手术前先行急诊床旁锥颅预减压治疗.对比两组的残疾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评分、手术及恢复指标.结果 观察组残疾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4.00%、0、8.00%,均低于对照组的24.00%、16.00%、36.00%(P<0.05).术后,观察组躯体功能、机体疼痛、躯体角色、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生命力、心理健康、情感角色评分分别为(25.14±0.98)、(9.47±0.45)、(7.72±1.16)、(22.82±1.35)、(9.14±0.98)、(21.04±1.45)、(25.76±1.77)、(5.86±1.3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25±0.97)、(7.12±0.63)、(6.04±1.09)、(17.79±1.81)、(8.25±0.57)、(17.55±1.64)、(21.66±1.68)、(4.77±1.85)分(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4.56±1.52)h长于对照组的(3.51±1.21)h,术中出血量(151.36±30.24)ml少于对照组的(197.81±35.62)ml,首次下床活动时间(7.36±1.45)d、术后住院时间(15.71±3.24)d短于对照组的(12.81±2.39)、(20.63±4.75)d(P<0.05).结论 急诊床旁锥颅预减压联合开颅术不仅可以迅速缓解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并脑疝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通过清除部分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有效缩短脑组织受压时间,从而有效降低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并脑疝患者的残疾率、死亡率,值得借鉴及推广.

    急诊床旁锥颅预减压开颅术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

    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应用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

    哈月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应用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50 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 25 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内固定系统治疗,实验组接受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感染率.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 96.00%,高于对照组的 72.00%(P<0.05).实验组的止血时间(20.12±3.23)h和住院时间(4.34±1.23)d均短于对照组的(35.34±5.23)h、(15.67±4.23)d(P<0.05).实验组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95.45±4.42)分高于对照组的(78.12±4.56)分(P<0.05).实验组的感染率为 4.00%,低于对照组的32.00%(P<0.05).结论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极大地改善了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效果,有助于减少患者的感染几率.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临床疗效

    口腔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错畸形伴慢性牙周炎的效果评价

    冯毓琦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口腔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错畸形伴慢性牙周炎的效果.方法 80 例错畸形伴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采取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相关指标、牙周组织炎症因子水平、X线片检测指标水平、咀嚼功能、口腔健康影响程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菌斑指数(1.28±0.16)、牙周探诊深度(3.07±0.15)mm、附着水平(3.01±0.18)mm、牙龈出血指数(1.37±0.32)均低于对照组的(1.47±0.19)、(3.42±0.29)mm、(3.46±0.26)mm、(1.69±0.35)(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0.83±0.07)ng/ml、白细胞介素-6(2.95±0.33)ng/ml、白细胞介素-10(9.10±0.77)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05±0.20)ng/ml、(3.52±0.38)ng/ml、(9.89±1.58)pg/ml(P<0.05).观察组治疗后SNB(71.57±6.71)°、SNA(74.37±9.90)°、ANB(3.27±0.30)°、L1-MP(6.59±0.53)°均小于对照组的(75.36±7.56)、(79.21±10.08)、(4.01±0.71)、(7.71±0.65)°,U1-L1(115.31±15.12)°大于对照组的(106.50±13.12)°(P<0.05).观察组治疗后意识、头与躯干控制、呼吸、唇的闭合、软腭运动、喉功能、咽反射、自主咳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身心缺陷评分(6.93±1.51)分、口腔疼痛与不适评分(7.16±2.78)分、社会能力受限评分(6.65±2.20)分、身体功能限制评分(7.05±2.0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2.77±3.08)、(15.85±2.91)、(13.12±2.79)、(16.51±2.57)分(P<0.05).结论 口腔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改善错畸形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相关指标,提高咀嚼功能,近期疗效优良.

    口腔正畸牙周基础治疗错畸形慢性牙周炎牙周相关指标咀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