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韩济生

月刊

1006-9852

pain1712@126.com

010-82801705、82801712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本刊的方针及任务是贯彻临床与基础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交流有关疼痛研究的新进展、新理论及新的预防治疗方法,以便促进我国疼痛医学的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时也可使国际疼痛医学界通过每篇论文的英文摘要及时了解中国疼痛医学方面的最新进展,促进国际交流。读者对象为国内临床各科医务工作者和研究疼痛原理的科研、教学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疼痛科(学)的前沿、热点和思考

    樊碧发
    401-403页

    睡眠不足引起痛觉敏化的机制-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

    Lou QWei HRChen D邓敏智...
    403页

    Nav1.7调节软骨细胞并作为骨关节炎的治疗靶点

    Fu WVasylyev DBi Y戈家宜...
    404-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常见的关节疾病.目前还没有能够同时防止关节退化和减少疼痛的治疗方法.有证据表明软骨细胞中存在电压门控钠通道(voltage 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但它们在软骨细胞和OA中的表达和功能仍不清楚.该研究发现,Nav1.7作为一个与OA相关的VGSCs,人OA软骨细胞以0.1~0.15个/μm2 和350~525个通道/细胞的密度表达功能性Nav1.7.在通过基因操作抑制Nav1.7的一系列小鼠模型上发现,表达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中的Nav1.7参与疼痛的调控,而表达在软骨细胞中的Nav1.7调节OA进程.使用选择性或临床常用的泛Nav通道阻断剂,可显著改善结构性关节损伤,并减轻OA疼痛.Nav1.7阻断剂调节细胞内Ca2+信号和软骨细胞的分泌组,进而影响软骨细胞生物学和OA进程.该研究证实,Nav1.7为一个新发现的、在软骨细胞表达的OA相关VGSCs,可作为具有双重靶点特性的用于治疗OA和镇痛的非阿片类镇痛药.

    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抑郁共病中的作用

    岳亮熊源长
    407-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常伴有抑郁等情感障碍,形成疼痛与抑郁共病的状态.已有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在中枢及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维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证据显示神经胶质细胞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然而,关于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抑郁共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综述.因此,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抑郁共病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综述分析发现,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抑郁症共病中扮演了桥梁的角色.本文旨在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并为未来的机制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神经病理性疼痛抑郁症星形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

    口服L-苏糖酸镁预防长春新碱诱导的大鼠记忆和情感障碍

    陈佳新周鑫熊媖刘先国...
    413-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L-苏糖酸镁(magnesium-L-threonate,L-TAMS)对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诱导的大鼠记忆和情感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Control组(饮用正常水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VCR组(大鼠腹腔注射长春新碱并饮用正常水)、L-TAMS+VCR组(VCR注射前7天起至实验结束在饮用水中加入L-TAMS),每组 5~7 只.采用新颖物体识别测试(novel object recognition test,NORT)检测大鼠记忆能力;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levated plus-maze test,EPMT)检测大鼠焦虑行为;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检测大鼠抑郁行为.使用在体电生理实验技术记录海马CA3-CA1突触后诱发场电位的幅度;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s,NMDARs)亚基NR2B表达的情况;免疫荧光检测海马CA1与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内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VCR组认知系数降低,静止不动时间延长,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的时间和次数减少,海马CA3-CA1突触后场电位幅度降低,海马内NR2B含量显著降低,海马CA1和ACC内小胶质细胞的表达增多,腹腔注射VCR之前,提前 7 天直至实验结束口服L-TAMS可预防VCR所引起的上述变化.结论:L-TAMS可通过上调海马突触后膜NMDARs亚基NR2B,逆转VCR引起的CA3-CA1突触后场电位幅度显著降低,改善海马突触传递受损,同时,降低大鼠海马CA1 和前扣带回皮质的小胶质细胞表达,减轻神经炎症,进一步预防VCR诱导的记忆和情感功能障碍.

    L-苏糖酸镁长春新碱记忆情感障碍海马前扣带回皮质突触可塑性神经炎症

    针刺治疗对颈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后疗效的影响

    查紫璐计忠伟万权胡佳琦...
    424-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浙江省人民医院疼痛科住院行MIS的CDH病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分别评估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和临床疗效.比较接受针刺治疗和未接受针刺治疗病人的临床特点.结果:211名病人被纳入队列,其中102人接受针刺治疗,未接受针刺治疗病人109例.针刺治疗的病人较未接受针刺治疗的病人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VAS和NDI评分更低(P<0.001).针刺治疗与治疗后6个月和1年时更低的改良MacNab标准评分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针刺治疗是MIS术后1年良好结果的独立因素(P<0.001,OR=9.282,95%CI:3.469-24.836).结论:针刺治疗对MIS后CDH病人的临床结果有益,是MIS后CDH病人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针刺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临床结果疼痛功能

    超声多参数成像评价腰部多裂肌损伤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张超毛译王雁袁林...
    432-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多参数成像评估慢性腰痛病人与无症状者腰部多裂肌超声影像特征.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前瞻性纳入慢性腰痛病人(腰痛组)与无症状志愿者(无症状组)各60人,由2位超声医师分别测量受试者多裂肌厚度、面积,L3 筋膜厚度以及多裂肌弹性模量.分析上述参数的一致性、随腰椎节段的变化趋势,以及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上述超声参数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随着腰椎节段的增加,多裂肌的厚度和面积均不断增加.腰痛组与无症状组相比,L3~4、L4~5 多裂肌厚度显著减低,L2~3、L3~4、L4~5 多裂肌面积显著减低;L3 筋膜厚度及多裂肌弹性显著增加.结论:腰痛病人腰部多裂肌超声影像特征可发生明显变化,提示腰部多裂肌损伤可能是导致腰痛的重要原因.

    腰痛多裂肌视觉模拟评分法超声弹性

    超声引导下5%葡萄糖注射治疗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黄钰婷张学广陈立平殷琴...
    439-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超声引导下5%葡萄糖和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病人的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86例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葡萄糖(5%dextrose water,D5W)组(D5W组)和激素组(对照组).D5W组采用超声下双侧脊神经后支注射30 ml 5%葡萄糖,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30 ml复方倍他米松稀释液.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2、4、12周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镇痛药物使用人数及不良反应;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第2天和第3天空腹末梢血糖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1、2、4、12周NR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D5W组治疗后12周的NRS评分及ODI评分也有所下降,D5W组对住院病人治疗后第2天和第3天空腹末梢血糖影响较小.治疗后2周,D5W组使用镇痛药物人数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5%葡萄糖注射可缓解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病人的疼痛,改善腰背功能,是治疗此类病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超声引导5%葡萄糖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

    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软组织疼痛分会2024年学术会议通知

    445页

    5-HT受体在瘙痒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陆屹徐森吴彬刘通...
    446-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组胺介导的经典瘙痒信号通路以及非组胺介导的其他瘙痒信号通路对于瘙痒的产生和感知具有重要作用.5-羟色胺(5-hydroxytrptamine,5-HT)又称血清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和血管活性胺类物质,可以引起明显的瘙痒行为.大量研究揭示了5-HT及其多种受体在急性和慢性瘙痒发生中的重要性,然而介导5-HT能瘙痒的信号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5-HT及其受体家族在瘙痒中的作用及其相关信号机制进行简要梳理总结,为瘙痒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或药物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5-羟色胺5-羟色胺受体瘙痒致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