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不定期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符号政治经济学视阈中短视频"直播带货"探析——以"李佳琦Austin"抖音账号为例

    陆臻张施闻
    15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兴的社交媒介传播方式,短视频因其沉浸可视、新颖奇特、分享便捷等特征迎合了现代人的媒介使用习惯,近来更是与"直播带货"的新经济模式迅速融合.在内容符号生产、分配与消费方面,短视频亦有不同于其他社交媒体的特征.抖音短视频通过算法推荐机制和热点内容推送,近年来成为消费文化最为活跃的场域之一,呈现出社交化、商业化、符号化的传播生态.本文运用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理论,从批判的文化研究的视角,以李佳琦在抖音平台上的短视频内容为研究对象,探讨短视频符号组织、生产与传播的特征,揭示消费社会中沉浸式社交媒介推动下的商品"符号化"过程.商业化的短视频平台通过资本、技术与网红主播相关联,将视觉符号、商品营销、粉丝狂欢、情感经济等深度勾连,并转变为商业价值.主播自身的符号化,即"网红商品"的批量生产,最终脱离不了鲍德里亚所述的"符号拜物教"的本质.

    符号政治经济学抖音短视频直播带货李佳琦

    技术视角下的网络文学海外传播

    刘桂茹
    16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从最初的版权出海走向内容出海、生态出海,影响力持续扩大,成为互联网时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锋".无论是海外粉丝阅读社群的营造、大数据运算下的精准推送服务,还是人工智能的加速提质翻译,均体现出网络文学"出海"之路的重要技术支撑.以技术视角考察网络文学出海,一方面可呈现数字媒介语境下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技术优势与美学特点;另一方面也意在指出,技术逻辑下的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可能面临的困境:技术赋权与技术依赖的悖反、海外网络文学原创性与网络文学数据库模型化的矛盾.只有立足于精品优质网络文学的打造与输出,不断优化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生态,中国网络文学才能真正成长为参与国际文化传播的实力品牌.

    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在线社群精准推送智能翻译

    城市阅读空间的场景革命与知识生产——以实体书店空间为中心的考察

    江凌袁化云
    183-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城市实体书店阅读空间为中心,分析城市阅读空间的多元空间价值,包括场景符号空间、图书资源整合空间、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多元文化体验空间和新型知识生产空间价值,进而从被感知的物质空间生产、被构建的精神空间生产、被联结的社会空间生产三个层面探寻城市阅读空间的知识生产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场景革命时代,城市阅读空间的知识生产逻辑主要包括场景生态逻辑、场景技术逻辑、场景符号逻辑、场景价值逻辑与场景体验逻辑.实体书店作为物质空间的知识生产层面,包括书店物理空间的区位选择、主题定位、建筑风格与符号、物理材质与布局艺术等方面,或多或少生产了特色化、物理空间性、符号性、地方性、情感性等知识;实体书店作为精神空间的知识生产层面,包括构建场景化阅读空间、符号化体验空间、身体化消费空间;实体书店作为社会空间的知识生产层面,包括建构数字化场景空间和社区阅读生活空间,激活社区服务空间.

    城市阅读空间实体书店空间场景革命知识生产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政府购买惠民演出服务:结构化困境与优化路径

    潘炜解学芳
    200-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公共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在惠民演出服务领域,受表演艺术本体规律、国有院团体制改革、公众文化需求结构性变迁等因素的交互影响,政府购买实践面临较一般公共文化服务更为复杂的困境.表现为:公有制偏好和国有院团改革扶持使得政府购买被异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财政补贴,与社会化目标相悖离;行政化的财政资源配置规则与艺术规律、市场规律不兼容,促成"成本病"和"挤出效应";格式化供给难以适应公众分化趋势,导致供需错位和服务低效.下一阶段,应着眼于优化购买机制和协调主体结构关系两个维度,借力制度改革与技术创新来寻求"存量"与"增量"的协同发力.

    惠民演出服务政府购买结构化困境制度变革技术赋能

    基于微观效能影响因素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发展路径——以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为例

    刘潆檑李妍
    217-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公益电影公共服务政策持续完善,但依然存在基础设施简陋、观影条件差、宣传力度不足、供需不均衡等问题.结合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情况,从微观层面分析其效能影响因素,提出增强专项资金投入,改善观影基础设施;提高选片质量,完善放映内容供给;扩大信息覆盖,创新放映宣传方式;畅通反馈渠道,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以进一步激活农村公益电影的生命力,使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效能影响因素发展路径石门县

    旅游演艺重构传统表演艺术的路径研究——对《印象·刘三姐》的案例分析

    陈敏单世联
    243-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演艺是传统表演艺术在文化产业时代衍生出的新兴演艺形态.一方面弥合了旅游的淡旺季,加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延长旅游产业链;另一方面,通过与旅游市场共享观众,降低了表演的成本和风险.旅游演艺作为传统表演艺术演化至今的新形态,既保留了传统表演艺术的基本要素,又对其进行了重构.为此,本研究参照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概念,将传统表演艺术的审美要素概括为剧场性、叙事性、综合性和普遍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旅游演艺《印象·刘三姐》与传统戏剧《刘三姐》,阐释旅游演艺重构传统表演艺术的路径:开放性空间重构封闭式剧场;视觉奇观重构叙事性逻辑;多元杂合性重构有机综合性;地方特产重构普遍性故事.最后剖析旅游演艺重构传统表演艺术的两股力量:政府和资本.

    传统表演艺术旅游演艺重构《印象·刘三姐》

    旅游日的地社会建构的转型与路径选择——基于丽江古城的分析

    梅长青
    25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目的地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发现""调适"与"共构"的建构过程.在新时代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的建构对象、建构情境、建构类型、建构结果均表现出新特点,旅游目的地需要立足建构的新坐标,以理念更新为引领,坚持互嵌发展,重视文化再生,寻求产业赋能,推动旅游目的地社会建构高质量转型发展.

    旅游目的地社会建构转型路径选择

    文旅融合视域下文化资源的再认识

    张晓丹
    269-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旅融合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演进的,新时期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经济结构优化、文化消费个性化、大部制改革以及旅游服务提升等背景下,文化资源的属性和产权界定日益凸显其重要作用,文化资源在属性功能、产权交易程度以及文化资源开发新形式等方面呈现新特征与机遇.与此同时,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面临着产权制度成熟性、文化资源开发深度、政府监管效能以及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协调政府、企业、文化资源开发地居民等主体关系,探寻在产权制度、文旅融合载体和空间、补偿机制、管理机构、法律体系等方面的系统化建设,是合理审视和开发文化资源,促进文旅深入融合的可行性路径.

    文化资源开发文旅融合产权制度

    新发展阶段西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

    沈继松
    281-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发展阶段实现我国文化繁荣复兴,必须扎实推进西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结合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理论及西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明确西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归纳其在新发展阶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挑战.在此基础上,总结当前推进西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厘清其发展的主要关系,进而为实现西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新发展阶段西南民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特色文化产业赋能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基于云南省C村"新移民"的调查

    陈曦田应平
    297-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自2001年正式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策实施的20年中,特色文化产业在西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中以文化与经济双重质性的嵌入,帮助"新移民"①从脱贫走向赋能乡村振兴,不仅呈现"新移民"在移入地20年生存、调适与发展的过程,更可见移入地社会结构的变革与重组."新移民"在移入地的正向调适与良性发展直接影响了基层社区的基础结构与社会稳定,对于新时期将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易地扶贫搬迁"新移民"彝族刺绣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