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工程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工程学
中国卫生工程学

邵强

双月刊

1671-4199

jlpma@163.com

0431-87980203

130062

吉林省长春市景阳大路3145号

中国卫生工程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1992年创刊,2002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全面、客观、系统地展示全国卫生工程学科的理论研究新成果和卫生工程学实践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应用工程技术及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控制人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的不良因素,以减少污染,创造适宜的环境质量,控制疾病发生,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降钙素原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

    刘明梅刘明皎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分析二者与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发生心肌低灌注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血清Hcy、PCT水平检测,之后给予PCI治疗;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心肌低灌注事件将其分为未发生组和发生组,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Hey、PCT水平差异,分析上述指标与PCI治疗后发生心肌低灌注的相关性.结果 经PCI治疗后,1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27例发生心肌低灌注(发生组),占比为22.88%;另有91例未发生心肌低灌注(未发生组),占比为77.12%.发生组血清Hcy、PCT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cy、PCT水平与PCI后发生心肌低灌注有关(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PCT水平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发生心肌低灌注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均>0.7,有一定价值.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Hcy、PCT水平与PCI术后发生心肌低灌注密切相关,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同型半胱氨酸降钙素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心肌低灌注

    麻城市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董雄伟
    73-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麻城市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麻城市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132例.收集患者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患肺结核前身体健康情况、服药督导情况、治疗情况、结核病知识了解情况以及全球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管理情况.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记录全疗程完成治疗、间断治疗、中断治疗情况.结果 132例肺结核患者在6个月疗程期间共有98例(74.24%)完成治疗,将其纳入治疗依从性良好组;另有16例(12.12%)间断治疗、18例(13.64%)中断治疗,将其纳入治疗依从性不良组.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不良的原因包括:药物不良反应21例(15.91%)、症状减轻6例(4.55%)、取药不便4例(3.03%)、其他原因3例(2.27%).治疗依从性不良组患者年龄、居住地在农村的比例、未婚/离异或丧偶比例、患肺结核前身体健康情况较差的比例、不了解结核病知识的比例明显高于治疗依从性良好组;受教育程度、医务人员进行服药督导的比例明显低于治疗依从性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治疗情况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受教育程度低、婚姻状况为未婚/离异或丧偶是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医护人员进行服药督导、有DOTS管理是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麻城市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其他地市相似,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

    肺结核老年人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麻城市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郭菁熊蔚蔚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5例,根据出院后3个月随访期间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分为依从性良好组81例、依从性不良组34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冠心病、心房颤动、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院带药品种数,药物使用史(抗血小板药、抗凝药、降糖药、降压药、调脂药);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依从性不良组患者中男性比例73.53%、年龄(65.73±6.07)岁、未婚/离异/丧偶比例26.47%明显高于依从性良好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教育程度、吸烟比例、过量饮酒比例、医保类型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从性不良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比例、出院带药品种数、服用降糖药比例明显高于依从性良好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合并冠心病、心房颤动、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患者比例,入院NIHSS评分以及服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药、降压药、调脂药的患者比例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糖尿病史、出院带药品种数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有待提高,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制订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

    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治疗心源性休克的安全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赵泽明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治疗心源性休克(CS)的安全性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CS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多巴胺治疗)和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每组49例.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出现情况,将发生不良事件者纳入不良事件组,未发生不良事件者纳入无不良事件组,分析影响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治疗CS安全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共15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组),将未发生不良事件的83例患者纳入无不良事件组.两组在年龄、用药剂量、医护人员能否严格执行用药操作规程以及医护人员能否做好患者用药期间监测工作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性别、疾病类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用药剂量过高、医护人员未严格执行用药操作规程以及医护人员未做好患者用药期间的监测工作均是影响CS患者治疗安全性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治疗CS患者的安全性优于多巴胺;影响用药安全性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保障CS患者用药安全.

    心源性休克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用药安全性危险因素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达标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

    钟梅何开琴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达标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228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肥胖情况、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情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情况、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情况、服用抗血小板药情况、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记录服用降压药种类.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版)》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目标<130/80 mmHg为血压达标;以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 mmol/L之间,餐后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下为血糖控制达标.结果 22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达标54例(23.68%),血糖控制达标116例(50.88%).血压达标情况在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体质量指数、肥胖情况、缺血性脑卒中情况、PCI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压达标情况在不同降压药种类以及服用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物情况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服用降压药种类的增加血压达标率明显提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肥胖、缺血性脑卒中、PCI治疗、服用降压药种类是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22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服用的降压药种类中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占比最高,其次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单药治疗的患者中ACEI/ARB的服用比例最高,其次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联合用药治疗的患者中ACEI/ARB的服用比例最高,其次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结论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达标率偏低,服用的降压药以ACEI/AR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为主,制订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相关影响因素.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压达标降压药物

    IDegLira对早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的影响

    孔亚坤陈玉凤李江雁熊承云...
    84-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IDegLira)对早发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内分泌科和特需科就诊的患者42例,其中单纯肥胖患者20例(单纯肥胖组),早发肥胖T2DM患者22例(早发肥胖T2DM组),收集20例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记录各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雅培生化检测仪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水平,早发肥胖T2DM组患者加测空腹血清C肽(FC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血清瘦素和sLR水平;同时采集各组餐后2 h肘静脉血2 ml,使用同型号生化检测仪测定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早发肥胖T2DM组患者加测餐后2 h血清C肽(2hPCP)水平.对早发肥胖T2DM组患者进行二甲双胍联合IDegLira治疗,治疗后测定TG、TC、LDL-C、HbA1c、HDL-C、FBG、2 h PG、瘦素、sLR、FCP、2hPCP水平,计算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单纯肥胖组和早发肥胖T2DM组(治疗前)BMI、LDL-C、TG、瘦素和s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发肥胖T2DM组(治疗前)TG、HbA1c、FBG、2hPG水平高于对照组、单纯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早发肥胖T2DM组BMI、LDL-C、HbA1c、TG、FBG、瘦素水平较治疗前下降,sL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早发肥胖T2DM组HOMA-IR为(3.21±0.28),明显低于治疗前的(5.36±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egLira治疗早发肥胖T2DM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生化指标和胰岛素抵抗,值得临床应用.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时间和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因素

    白亚蓓赵印李秋柯胡冬冬...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时间和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8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合并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肺气肿、主动脉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电解质六项、肌酐、血小板平均体积、淋巴细胞、嗜酸细胞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动脉血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乳酸、红细胞比容.结果 9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时间6~15 d,平均住院时间(8.26±1.73)d,其中住院时间<平均值的患者47例(47.96%),住院时间 ≥平均值的患者51例(52.04%).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中动脉血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乳酸、红细胞比容恢复至生理范围内的患者分别为55例(56.12%)、28例(28.57%)、40例(40.82%)、62例(63.27%)、45例(45.92%).以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时间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肺部感染以及碳酸氢盐、钠、钙、氯、镁水平是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均P<0.01).以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二氧化碳分压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酐水平、血小板平均体积、淋巴细胞水平、嗜酸细胞水平、肺气肿、主动脉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钠、钙、氯、镁水平是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因素(均P<0.01).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碳酸氢盐、钠是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肌酐、血小板平均体积、肺气肿、主动脉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氯是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低碳酸氢盐、低钠是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肌酐水平、血小板平均体积,肺气肿、主动脉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低氯是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独立危险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时间血气分析影响因素

    血清hs-CRP、VEGF、Lp-PLA2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及评估预后的价值

    李晓童杨娟娟崔玲玲
    89-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及各项指标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137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137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血清hs-CRP、VEGF、Lp-PLA2水平.分析不同冠脉病变支数AMI患者血清hs-CRP、VEGF、Lp-PLA2水平及与冠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观察组随访1年,记录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在评估AMI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hs-CRP、VEGF、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支、双支、三支冠脉病变AMI患者血清hs-CRP、VEGF、Lp-PLA2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患者冠脉病变支数与血清hs-CRP、VEGF、Lp-PLA2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AMI患者随访期间再发心绞痛14例、心律失常5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心力衰竭2例、心源性死亡1例.出现MACE事件的患者入院时血清hs-CRP、VEGF、Lp-PLA2水平均高于未发生MACE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s-CRP、VEGF、Lp-PLA2单项及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评估AMI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19、0.689、0.722、0.854,联合检测的AUC显著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血清hs-CRP、VEGF、Lp-PLA2水平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关系密切,上述指标在预测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MACE事件中的价值较高,联合检测更有利于评估患者预后水平.

    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LR、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赵雷秦艳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另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空腹肘静脉血4 ml,将其中2 ml装入抗凝管(EDTA-K2)中,2 h内完成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另外2 ml离心后检测血清D-二聚体水平.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随访3个月,使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根据损伤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mRS>2分)、预后良好组(mRS≤2分).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LR、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小板计数在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随访结果,将22例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余40例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LR、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小板计数在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 ROC曲线分析显示,PLR、D-二聚体单独和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均P<0.05);其中PLR、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3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LR、D-二聚体水平升高,联合检测可用于评估预后.

    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D-二聚体预后

    同时多层采集高清扩散成像技术对宫颈癌患者磁共振成像结果的影响

    郭晓强侯楠楠王晓龙
    95-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同时多层采集(SMS)-高清扩散成像(RESOLVE)技术对宫颈癌患者磁共振成像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分析研究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B组、C组分别行SMS-RESOLVE扩散加权成像(DWI)、RE-SOLVE DWI和常规DW扩散序列扫描.对3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清晰程度、诊断信心、变形程度评分、左右径、前后径、面积测量值、主观评分、客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图像空间分辨率、清晰程度、诊断信心、变形程度评分均升高,同时A组上述指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图像左右径、前后径、面积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各项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升高,同时A组上述指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SNR效率均升高,同时A组图像SNR效率为(0.71±0.15),高于B组的(0.60±0.11),B组图像SNR、CNR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MS-RESOLVE DWI图像整体上优于RE-SOLVE DWI 和常规 DWI,但 RESOLVE DW1 的 SNR、CNR 略优于 SMS-RESOLVE DWI.

    同时多层采集高清扩散成像宫颈癌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