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工程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工程学
中国卫生工程学

邵强

双月刊

1671-4199

jlpma@163.com

0431-87980203

130062

吉林省长春市景阳大路3145号

中国卫生工程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1992年创刊,2002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全面、客观、系统地展示全国卫生工程学科的理论研究新成果和卫生工程学实践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应用工程技术及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控制人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的不良因素,以减少污染,创造适宜的环境质量,控制疾病发生,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08-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李秋虹孙佳丽袁雪薇邵春昕...
    57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08-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分布及变化趋势,为开展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8-2022年通州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监测数据,分析中毒事件和病例的时间、地区和场所等流行特征,利用集中度、圆形分布法及雷氏检验分析发病集中趋势,采用趋势x2检验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22年通州区报告事件822起,均为未分级事件,暴露人数1 291人,发病1 143例,死亡2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79/10万,历年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x2趋势=901.714,P<0.001);病例季节分布有集中趋势(Z=600.73,P<0.001),高发期为11月至次年3月;周边乡镇和家庭是中毒发生的主要地点.结论 通州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15年来整体呈降低趋势,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周边乡镇和家庭为主要发生地点,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提前预防,降低中毒发生的风险和危害.

    一氧化碳中毒流行特征通州区

    江西省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10与PM2.5污染情况及相关性

    徐岷游兴勇
    581-583,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江西省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10与PM2.5污染水平及相关性,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别对江西省内的宾馆/酒店、理发店、美容店和候车室等4类230家公共场所进行采样,监测室内空气PM10、PM2.5的浓度,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江西省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10、PM2.5浓度中位数分别为98 μg/m3、63 μg/m3,范围为76~127 μg/m3、47~88 μg/m3.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和不同季度间的公共场所室内PM10与PM2.5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公共场所室内PM2.5对PM10的贡献率为45%(33%~57%),室内PM2.5与 PM10的浓度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江西省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10和PM2.5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应加强对重点公共场所室内污染物的监测.

    公共场所室内PM2.5PM10污染

    新加坡半定量评估模型在印刷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黄小敏周常侠马争蔡小璇...
    584-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加坡半定量评估模型评价印刷制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水平的适用性.方法 应用新加坡半定量评估模型对东莞市某印刷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并与现场检测和国内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进行结果验证.结果 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暴露指数法中所有岗位的危害因素风险水平均为2级(低风险),总体上高于实际浓度法.印刷岗位异丙醇、1,2-二氯乙烷、清洗岗位二氯甲烷和粘合岗位甲苯浓度水平较高甚至超标,实际浓度法中上述岗位危害因素风险水平分别为3级(中等风险)、4级(高风险)、4级(高风险)和3级(中等风险),高于暴露指数法评估结果.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除了超标物质为Ⅰ级(轻度危害)和Ⅱ级(中度危害),其余均为0级(相对无害).结论 新加坡半定量评估模型能够综合判定岗位的重点风险因子,故可以针对性地提出防毒等防控措施.

    新加坡半定量评估模型风险评估职业病危害

    吉林省181例病毒学治疗失败的HIV/AIDS患者耐药情况分析

    张晓东胡彦范吉祥郭琪...
    589-592,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吉林省2017-2020年接受抗病毒治疗(ART)发生病毒学治疗失败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HIV/AIDS)患者的耐药情况,为评价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吉林省2017-2020年病毒学治疗失败的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耐药信息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利用SPSS24.0软件分析HIV/AIDS患者的耐药情况.结果 共调查181例病毒学治疗失败患者,其中耐药检出率为63.5%(115/181).诊断时年龄以25~45岁(54.1%)为主,性别以男性(95.6%)为主,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以≤18.4 kg/m2(80.6%)为主,WHO临床分期以Ⅰ期(58.0%)为主,初始治疗方案以一线方案(96.7%)为主,耐药检测时治疗时长以13~36个月(50.8%)为主.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ul占17.7%、51~199个/ul占24.8%、≥200个/ul占57.5%,传播途径以同性传播(66.3%)为主.患者确诊至开始治疗时间间隔<24个月的占81.7%,在治期间未更换治疗方案的占7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WHO临床分期、初始治疗方案、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确诊至开始治疗时间、是否更换治疗方案在耐药组与未耐药组间之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x2=5.365、16.853、10.813、35.633、7.356、18.128,均P<0.05).研究对象中有 49.2%(89/181)表现出对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其中齐多夫定(AZT)占44.2%、司他夫定(D4T)占35.9%、去羟肌苷(DDI)占3.9%、拉米夫定(3TC)占3.4%、其他药品占32.6%,阿巴卡韦(ABC)、恩曲他滨(FTC)、替诺福韦(TDF)耐药数均为0.有61.3%(111/181)表现出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其中奈韦拉平(NVP)占48.6%、利匹韦林(RPV)占47.0%、依非韦伦(EFV)占45.3%、依曲韦林(ETR)占27.1%、其它药物占1.7%.有1.7%(3/181)表现出对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其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占1.7%、阿扎那韦+利托那韦(ATV/r)占1.1%、达芦那韦+利托那韦(DRV/r)占 0.6%.NRTIs+NNRTIs 耐药 85 例,占总体的 47.0%(85/181),NRTIs+NNRTIs+PIs 耐药3例,占1.7%(3/181).结论 及早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并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是降低艾滋病耐药率的有效措施.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及疾控中心应做好患者基线实验室检查,提高检测结果的时效性,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耐药及病载检测,及时合理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

    艾滋病病毒学失败耐药影响因素

    磁性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尿液中6种鹅膏肽类毒素

    崔勇张冠英刘智
    593-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磁性纳米材料萃取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尿液中α-鹅膏毒肽、β-鹅膏毒肽、γ-鹅膏毒肽、羧基二羟鬼笔毒肽、二羟鬼笔毒肽和羧基三羟鬼笔毒肽的检测方法.方法 尿液样本经C18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Fe3O4@SiO2@C18)的萃取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6种鹅膏肽类毒素.结果 6种鹅膏肽类毒素的线性范围为0.50~50.00 ng/ml,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5~0.15 μg/kg,定量限为0.15~0.50 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3.5%~102.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5%-5.67%.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尿液中6种鹅膏肽类毒素检测.

    鹅膏肽类毒素磁性固相萃取尿液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2016-2022年吉林省TB/HIV双重感染筛查及治疗情况分析

    姜雪白云龙马建军
    598-601,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吉林省2016-2022年结核病/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筛查及治疗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双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2016-2022年吉林省TB/HIV双重感染防治管理工作年度报表.结果 2016-2022年吉林省共新检出HIV/AIDS患者9 107例,接受结核病筛查8 099例(88.93%),诊断TB/HIV双重感染患者108例,双感患者检出率为1.33%.既往可随访的HIV/AIDS患者累计49 667例,接受结核病筛查41 472例(83.50%),诊断TB/HIV双重感染患者101例,双感患者检出率为0.20%.新登记结核病患者70 474例,接受HIV抗体检测27 045例(38.38%),累计检测阳性29例,阳性检出率为0.11%.新检出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检出率(1.33%)高于既往可随访的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检出率(0.20%)和结核病患者中HIV阳性检出率(0.11%),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15.79,P<0.01).2016-2022年吉林省共检出238例TB/HIV双感患者,同时抗病毒和抗结核治疗、单纯抗结核治疗、单纯抗病毒治疗的治疗率分别为63.45%、5.46%和17.23%.结论 双向筛查策略能有效促进TB/HIV双重感染的早期发现.在今后的双感防控工作中,应强化部门合作,加大筛查力度,提高双感的发现率,同时要关注重点人群的健康宣传,动员艾滋病患者中结核菌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服药,从而降低发病风险,控制TB/HIV双重感染疫情.

    结核病/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筛查治疗

    同位素内标-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鱼贝类中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

    陈柯星肖明发林捷陈华峰...
    602-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鱼贝类中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PCBs)的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MS)测定方法.方法 将匀浆的鱼贝类样品用无水Na,SO4脱水,正己烷+二氯甲烷(2∶1)超声提取,提取液经酸化硅胶分散固相萃取(DSPE),碱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浓缩.以DB-XLB色谱柱分离,运用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MRM)进行扫描测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 本方法条件下,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在0.5~20.0 µg/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以取样2.0 g计,方法的检出限可达到0.010 μg/kg.用空白样品进行3个水平加标回收实验(0.6、10.0、18.0 μg/L),平均回收率 86.1%~104.1%,相对标准偏差(RSD,n=6)0.30%~5.59%.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定量准确可靠,适用于鱼贝类样品中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的测定.

    指示性多氯联苯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同位素内标法鱼贝类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氟尿嘧啶口服溶液中氟尿嘧啶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王丹马晓静高楠楠崔业波...
    607-609,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方氟尿嘧啶口服溶液中氟尿嘧啶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 参考JJF 1135-2005《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有关规定,建立氟尿嘧啶不确定评价数学模型,并对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分析,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并确定测量结果在95%置信区间下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采用本方法测定复方氟尿嘧啶口服溶液中氟尿嘧啶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6%,k=2.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氟尿嘧啶口服溶液中氟尿嘧啶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明确其不确定来源主要是对照品的称量及供试品的稀释,为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了理论指导.

    复方氟尿嘧啶口服溶液氟尿嘧啶高效液相色谱法不确定度

    2014-2023年白山市新报告职业性尘肺病特征

    李勇
    610-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4-2023年白山市新报告职业性尘肺病发病特征及趋势,为白山市制定职业性尘肺病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4-2023年白山市新报告职业性尘肺病例个案资料,按地区、行业、经济类型等维度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尘肺病发病特征及趋势.结果 2014-2023年白山市新报告职业性尘肺病522例.其中,2014-2017年,职业性尘肺病新发病例401例,呈上升趋势;2016-2017年新发病例265例,达到近10年高峰(50.77%);2018-2023年新发病例121例,呈下降趋势.患者以男性为主,为519例,多集中在45~54岁之间,占73.37%,平均发病年龄49.69岁.病例以接尘工龄5~9年最多,占37.55%.病种以煤工尘肺和矽肺居多,为520例;尘肺壹期病例最多,为316例.工种以采煤工病例数最多,共186例,占38.67%;其次是煤矿混合工,为140例;60.54%病例集中在浑江区;行业分布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为最多,占90.23%;所在企业主要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占42.34%;企业类型主要为小型企业,占33.33%.结论 白山市新发职业性尘肺病地区及行业分布呈集中趋势,发病年龄、病种、工种等分布呈聚集性特征.应加大对高发人群职业健康监管及高发地区、高危行业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有效遏制尘肺病发生,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

    职业性尘肺病煤工尘肺矽肺发病特征白山市

    龙岩市市售食品氯丙醇酯污染状况调查

    陈丽琼段丽芳李土荣陈柏宁...
    613-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龙岩市市售食品中氯丙醇酯污染现状及不同种类食物中氯丙醇酯的检出情况,为国内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氯丙醇酯限值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2022年采集龙岩市7个县(市、区)饭店、超市、农贸市场等4类378份市售食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焙烤食品、粮食制品、婴幼儿配方奶粉、植物油这4类食品中的3-氯-1,2-丙二醇酯(3-MCPDE)和2-氯-1,3-丙二醇酯(2-MCPDE)进行检测.结果 378份食品样品中,3-MCPDE总检出率为83.33%,2-MCPDE总检出率为64.81%,食品中3-MCPDE污染水平高于2-MCPDE;婴幼儿配方奶粉的3-MCPDE和2-MCPDE污染水平低于其他3类食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植物油的3-MCPDE和2-MCPDE污染水平低于焙烤食品和粮食制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类食品3-MCPDE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4,P<0.01);4类食品2-MCPDE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15,P<0.01);不同种类的焙烤食品、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中2-MCPDE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本市4类市售食品氯丙醇酯污染较为普遍,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氯丙醇酯市售食品污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