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统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卫生统计

陈育德

双月刊

1002-3674

zgwstj@126.com

024-23256666-5170

110001

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92号

中国卫生统计/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Statis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4年9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原中国卫生统计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主办的全国性卫生统计专业学术性双月刊,是国内卫生统计专业的唯一学术性期刊和中国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的任务是及时报道我国卫生统计学科的科研成果和卫生统计工作改革与卫生事业发展的信息。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卫生机构的卫生统计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高等医学院校卫生统计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臂非劣效临床试验基于干预依从性的效应估计方法

    吴研鹏陈平雁吴莹
    213-217,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临床试验中干预不依从问题通常无法避免,分析方法不当会导致结果偏倚,非劣效研究尤其如此.本研究针对三臂非劣效临床试验,建立Bayes因果模型,实现对干预依从人群的效应估计.方法 基于主分层思想,按依从性类型将试验人群分层,从而转化为不同依从性人群的结局混合分布识别问题.通过构建Bayes模型和使用DA(data augmentation)算法,实现结局参数后验分布估计和统计推断.通过模拟研究,比较本研究提出方法与传统的意向性治疗(intention-to-treat,ITT)、遵循研究方案(per-protocol,PP)及实际接受治疗(as-treated,AT)分析的统计性能.结果 当依从类型与结局相关时,传统的ITT、PP及AT分析均存在较大偏倚;本研究提出方法在依从类型与结局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况下,均能够将偏倚控制在较小的范围.结论 对于存在较严重干预不依从问题的非劣效临床试验,本研究提出方法较传统分析可以更好地控制分析偏倚.

    不依从三臂非劣效性临床试验Bayes因果模型DA算法

    1990-2019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趋势的APC模型分析

    朱广涵刘雪薇韦丹梅朱云...
    218-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 1990-2019 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趋势,为降低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分析 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2019)数据库中 1990-2019 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数据.结果 1990-2019 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死亡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AP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与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队列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死亡风险队列效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时期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死亡风险的时期效应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结论 由于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的影响,中国居民 1990-2019 年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且结直肠癌发病的风险在 60~70 年龄段增长速度最快.这提示我们,有必要加强结直肠癌相关健康教育,尤其是中老年群体的健康干预,进而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减轻疾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

    结直肠癌发病死亡APC模型

    基于分位数回归探究广东省大中学生家庭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杨兴权刘钰曦万崇华谭健烽...
    223-226,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广东省大中学生的家庭幸福感情况,分析学生家庭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收集广东省两所大学和六所中学的在读学生,使用分位数回归对大中学生的家庭幸福感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得到有效样本 4987 例,明显感觉到幸福的学生占比 73.5%.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性别(Q10,Q25,Q50,Q75),户籍(Q75,Q90),年级(Q25,Q75),父亲职业(Q75),母亲职业(Q75),父亲教育程度(Q90),自由发展兴趣爱好(Q10,Q50,Q75),自由做决定(Q25,Q75),家庭成员换位思考(Q75),父母干涉(Q10,Q25,Q50,Q75),自由安排时间(Q75,Q90),父母严厉(Q75),父母约束(Q75),家庭亲密程度,家庭关怀程度,家庭氛围,家庭团结程度与大中学生家庭幸福感都有关联.其中大中学生的家庭幸福感与家庭亲密程度、家庭关怀程度、家庭氛围、家庭团结程度呈正相关,与父母干涉呈负相关.结论 广东省在读大中学生家庭幸福感较高;为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应该增加家庭成员间的亲密程度,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温暖的家庭氛围,同时父母应该适量减少对子女事情的干涉.

    大中学生家庭幸福感影响因素分位数回归

    多状态Markov模型在阿尔茨海默病自然史中的应用

    秦瑶韩红娟刘龙陈杜荣...
    227-230,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多状态Markov模型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自然史研究,为慢性病自然史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 基于美国公共数据库ADNI,构建正常认知(normal cognition,NC)-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AD多状态Markov模型,估计不同状态间的转移强度、转移概率、影响因素和各状态的逗留时间,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模型拟合优度评价.结果 性别、年龄、FAQ、MMSE、CDRSB、ADAS13、TMT-B-Time是AD自然史中重要的影响因素;NC与MCI状态的平均逗留时间分别为 7.502 年,11.621 年.多状态Markov模型拟合结果较好.结论 多状态Markov模型在AD等多状态慢性病转归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多状态Markov模型阿尔茨海默病慢性病自然史

    去死因寿命表及最终死于某死因概率在城市脑血管病患者研究中的应用

    周立业陈思静夏鑫婧孙梦姣...
    231-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脑血管病死因对我国城市不同性别、年龄人口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应用蒋庆琅法,用ex-cel软件计算和编制 2019 年全国城市人口分性别、年龄简略寿命表,去脑血管病死因寿命表,再运用最终死于某死因概率计算脑血管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程度.结果 2019 年我国城市人口出生时期望寿命为 84.81 岁(男性 81.15 岁,女性89.10 岁),因脑血管病损失的预期寿命为 4.9 岁(男性 4.22 岁,女性 5.7 岁),男性尚存人数曲线下降较女性更陡峭,死亡高峰较女性更提前.男性因脑血管病死亡概率最高的为 80~岁年龄组(0.237395),女性最高为 70~岁年龄组(0.211967),各年龄组比较脑血管病占男性全死因比例均高于女性,且死亡人群集中年龄较女性更年轻.结论 因脑血管病损失的期望寿命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呈现差异性,在男性中老年人群中影响更明显且呈年轻化趋势,卫生部门应针对此制定相应健康策略,以期延长人口寿命.

    简略寿命表去脑血管病死因寿命表最终死于脑血管病概率

    基于面板数据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综合干预效果

    廖建军胡素云陈子敏杨春艳...
    235-238,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行长期随访和干预,收集2016-2020 年记录完整的数据 5755 份,构成N=1151,T=5 的平衡短面板数据集.采用stata 15.0 软件,使用面板logit模型分析血压、血脂、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高危人群血压升高比例、血糖升高比例、血脂异常比例分别从 2016 年的 76.2%、32.1%、44.6%,下降到 2020 年的 61.3%、15.0%、37.0%.面板logit模型结果显示:干预是血压升高(OR=0.219,95%CI:0.175~0.272)、血糖升高(OR=0.257,95%CI:0.203~0.326)、血脂异常(OR=0.524,95%CI:0.436~0.630)的保护因素,使三者的风险分别降低 78.1%、74.3%和 47.6%.结论 综合干预对控制高危人群血压、血糖和血脂有较好效果,应加大对不良行为方式的干预力度.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面板数据干预效果

    慢性心衰患者报告结局恶化与最小显著差异之TUDD纵向分析

    赵一瑾田晶闫晶晶韩琳艾...
    239-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依据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估计慢性心衰患者报告结局恶化事件的预警阈值及与死亡无关的病情恶化时间,预判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关键时点,提前干预,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方法 使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将患者报告结局评分从基线到 18 个月的变化按性别分组,进行Cox分析,并设置评分的降低值超过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为结局事件,观察各组患者分别出现生命质量下降的时间.本文主要关注量表的社会及治疗领域.结果 共纳入173 例患者,其中男性 98 例,女性 75 例.社会领域中男性病情恶化时间的中位数为 18 个月(P=0.043);治疗领域中,男性病情恶化时间的中位数为 18 个月(P<0.001),女性为12 个月(95%CI:9.898~14.011,P<0.001).对治疗领域做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利用度维度是患者生命质量下降的危险因素(HR=1.018,95%CI:1.010~1.026,P<0.001).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生命质量的下降存在性别差异,需更早关注女性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应鼓励患者主动向外界倾诉及寻求帮助.

    心力衰竭患者报告结局最小临床重要差异确定病情恶化时间

    上海市闵行区卫生人力资源的灰色-回归模型预测

    范梅梅王瑞叶丽萍江帆...
    24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灰色-回归模型预测上海市闵行区卫生人力资源数量,为卫生人力的科学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闵行区统计年鉴,提取 2010-2021 年闵行区床位、卫生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历年国民生产总值、常住人口数据.采用SPSS AU统计软件分别建立闵行区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以及床位数的灰色-回归模型,对2022-2026年闵行区卫生技术人员的相对数量进行预测.结果 应用灰色-回归模型预测,2026 年闵行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8.31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 2.86 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 3.99 人、每千人口床位数为2.7个,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9%、5.3%、6.4%、1.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3.7%,预测精度较高.结论 灰色-回归模型对卫生服务资源整体预测具有实用价值,上海市闵行区应继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投入与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灰色-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卫生人力资源预测

    老年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短期死亡与衰弱的关系研究

    徐小惠宋希劳一群申玉英...
    248-250,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南京某三甲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发生血流感染的老年患者衰弱情况,分析衰弱与患者发生血流感染后短期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择发生血流感染的老年患者 211 例,使用临床衰弱水平量表(clinical frailty scale,CFS)调查衰弱发生情况,随访30天统计患者的死亡情况,筛选患者发生短期死亡影响因素.结果 发生血流感染的老年患者衰弱检出率为81.99%,衰弱使老年患者发生血流感染后死亡风险增加 116%,高血压、长期用药种类≥4 种均为导致发生过血流感染的老年患者短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患者衰弱检出率较高,衰弱是老年患者血流感染后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年龄偏大、日常生活能力差、长期用药种类≥4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易发生死亡.

    衰弱老年血流感染短期死亡

    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分析

    郭洪飞李文娟马学良
    251-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防治PHN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 年 1 月-12 月选取某院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 480 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学情况、临床相关内容、心理状态、饮食依从性和运动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PHN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 480 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高、皮损面积大、NRS评分高、不用激素治疗、冠心病、饮食习惯不良、缺乏体育锻炼者的PHN发生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皮损面积、激素治疗、冠心病、饮食依从性、体育锻炼是PHN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冠心病、疼痛程度、皮损面积、激素治疗、饮食依从性、体育锻炼影响PHN的发生,根据影响因素采用多种措施开展有针对性健康干预,从而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降低PHN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神经痛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