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沈中阳

月刊

2095-4352

cccm@em120.com

022-23306917

300050

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Journal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9年11月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界权威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以各级、各专业从事危重病急救医学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及医学教学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内容涉及各学科疾病导致的非手术及手术后的急性危重病单一器官或多个器官、系统功能损害或衰竭发病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临床救治方法研究及救治经验。主要栏目包括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指南、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综述、讲座、理论探讨、基层园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CCCM论坛、科研新闻速递、读者?作者?编者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书讯

    194页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甲管"期间定点医院集束化院感防控体系的建设体会

    杨万杰刘先夺王西墨徐卫国...
    195-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波及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持续 3 年,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经济活动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的疫情防控经历了应急性超常规防控阶段、应急常态化防控阶段和应急常态化向"乙类乙管"常态化过渡转段阶段,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天津市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定点医院在疫情防控的各阶段均圆满完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总结定点医院"乙类甲管"期间院感防控(感控)体系建设经验,概括为集束化"3、2、1"感控体系,即外、中、内"三环",绿、橙、红"三区",前、中、后"三事";"两天预净化"和"双点长制";"一个模块"化管理.应急情况下,可采用简化版的集束化感控体系,其特点为:一是强调"集束化",即关键措施的整体效能,避免任何短板的发生.二是强调感控理念的转变,使感控最大化地为医疗服务提供安全保障.三是强调流程的优化,防控措施既要全面和重点突出,又要防止过度;利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佳的感控效果.四是强调对感控工作的质量控制,关注流程的重要性,提倡"制度瘦身,流程增肥"的理念.五是强调未来的发展寄希望于人工智能,以期最大程度地提高防控质量和效率.六是强化持续的培训和再培训,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多样化的培训方法,确保感染控制的政策和程序清晰易懂、易于遵循,并建立实施评估和反馈机制,使医务人员随时保持应急状态.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甲管集束化防控体系

    一种引流管疏通伞及防逆行感染套装的设计与应用

    张俊袁强杜倬婴吴刚...
    202-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科引流的益处已达成共识,但引流管相关堵管及逆行性感染仍是治疗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为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设计了一种引流管疏通伞及防逆行感染套装,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3 2 1300036.2).该套装主体由疏通伞、引流管及引流袋构成.引流袋中设置有若干隔离层形成迷宫结构且增加了逆流阀,从而增加液体逆流的距离和阻力,大大降低了液体逆流进入引流管的可能性,从而通过物理手段降低了逆行感染风险.当引流管堵塞时,将引流管与引流袋接头管分离,通过导丝置入疏通伞到堵塞物后方,沿导丝置入套管,拉动导丝释放收缩态疏通伞,回抽扩张态疏通伞,直至将堵塞物从引流管中移出.该操作流程规范简单,在预防逆行性感染的同时,通过操作疏通伞可有效处理引流管堵管问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与实用价值.

    引流管疏通伞逆行性感染设计

    一种早产儿保暖固定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李会仙
    205-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自制早产儿保暖固定装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早产儿保暖固定装置,并用于临床.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新生儿科病房于 2022 年 1 月至 6 月收治的 60 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22年7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早产儿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早产儿使用阿童木暖箱辐射保暖、约束带或人为约束的方式进行脐静脉置管或中心静脉置管.试验组早产儿使用自行设计的早产儿保暖固定装置于阿童木暖箱中辐射保暖进行置管.记录两组早产儿置管时间、肢体脱出次数、置管参与人数、置管 20 min至置管结束时的体温,并计算发生低体温(<36.5℃)的频率,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早产儿保暖固定装置由保暖睡袋和软垫两部分组成.保暖睡袋包括头部、手臂部、胸腹部和下肢部 4 个部分,其中胸腹部设计有长方形覆盖布料,掀开便于对早产儿行脐静脉穿刺.长方形软垫上有 3 组约束带,可分别固定保暖睡袋手臂部、胸腹部、下肢部.置管操作时,用魔术贴将保暖睡袋固定在软垫表面,根据穿刺部位选择暴露皮肤的范围.②试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性别、体质量、孕周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48.3%比 46.7%,体质量(kg):1.86±0.06 比 1.82±0.06,孕周(周):31.33±0.31 比 32.25±0.34,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置管时间明显缩短(min:21.30±0.43比30.02±0.64,P<0.01),肢体脱出次数明显减少(0次:70.0%比33.3%,1次:26.7%比 50.0%,P<0.01),置管参与人数明显减少(人:1.77±0.06 比 2.37±0.06,P<0.01).试验组早产儿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12%(6/98)比 26.50%(31/117),χ2=15.536,P<0.01].结论 早产儿保暖固定装置使用方便,可有效缩短置管时间,节约人力资源,减少早产儿低体温发生.

    中心静脉置管早产儿保暖设计应用

    远端桡动脉止血器的设计与应用

    李永亮卫唯娅钱丽萍王晓丽...
    208-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桡动脉路径是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经典穿刺路径.随着介入手术数量的增加,也发现一些经桡动脉路径的弊端,其容易导致各类并发症,如桡动脉闭塞、桡神经损伤、桡动脉痉挛后穿刺困难等.因此,有专家提出了经远端桡动脉路径进行介入治疗,该途径具有定位方便、术后易止血、对近端桡动脉损伤少、可提高患者舒适度等优点.但目前临床上尚无专门的远端桡动脉止血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路径的发展.因此,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通过解剖学和物理学原理,设计并发明了一种远端桡动脉止血器,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1 2 2097829.6).该止血器由内面含有凸向皮肤的硅胶垫片的手套本体和束缚组件组成.患者手部套入手套本体内,经束缚组件固定后,硅胶垫片可对桡动脉穿刺点位置进行有效压迫,以较小的压力即可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避免产生近端桡动脉止血时的常见并发症,降低患者不适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远端桡动脉鼻烟壶桡动脉闭塞

    Maresin-1对脓毒症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唐立丽龚模祥陈荍苏志勇...
    21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产生的炎症反应失控而导致的致命性器官功能障碍.过度炎症反应是脓毒症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器官功能损伤程度与脓毒症预后直接相关,及时干预过度炎症反应、缓解器官功能损伤是改善脓毒症预后的关键.Maresin-1(MaR-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内源性特异性促炎症消退介质,可在脓毒症中发挥抗炎、促炎症消退及器官保护作用,可能是脓毒症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MaR-1 参与脓毒症炎症调控的机制及其器官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发新的脓毒症治疗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Maresin-1脓毒症脓毒症相关性器官损伤过度炎症反应

    迷走神经调控脓毒症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陈贵兵刘书畅付伟马涛...
    216-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迷走神经作为机体的重要"守护者",其生理功能涉及心血管、呼吸道、胃肠道和内分泌系统的稳态调节.最新研究表明,迷走神经通过炎症反射在炎症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与迷走神经的传入和传出纤维分别能感知及调控炎症密切相关.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免疫反应失调为核心,且常以先天免疫系统的过度炎症反应为起始.近年来,为了扩展对脓毒症免疫失调的干预策略,研究者在迷走神经调节脓毒症炎症反应方面作出了许多努力.本文重点概述了迷走神经参与炎症反射的机制,以及迷走神经在脓毒症炎症反应中的调节作用,以期为寻找脓毒症新的治疗策略提供方向.

    迷走神经脓毒症胆碱能抗炎通路炎症反射非神经性胆碱能系统

    外泌体参与脓毒症发生发展及临床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赵奕琳刘田恬王春霞
    22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发生发展中伴随多种细胞分泌外泌体,囊括非编码核糖核酸(RNA)、代谢小分子和蛋白质等,在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凝血功能障碍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新型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外泌体在脓毒症早期预警、危重度分层及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本文从外泌体新型检测技术、参与脓毒症病理进展及其在脓毒症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方面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诊疗提供新思路.

    脓毒症外泌体新型检测技术病理机制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