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沈中阳

月刊

2095-4352

cccm@em120.com

022-23306917

300050

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Journal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9年11月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界权威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以各级、各专业从事危重病急救医学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及医学教学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内容涉及各学科疾病导致的非手术及手术后的急性危重病单一器官或多个器官、系统功能损害或衰竭发病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临床救治方法研究及救治经验。主要栏目包括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指南、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综述、讲座、理论探讨、基层园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CCCM论坛、科研新闻速递、读者?作者?编者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人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4)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北京医师协会急救医学专科医师分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急诊急救分会...
    449-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诊危重症患者容易合并腹腔高压(IAH)/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且IAH/ACS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尚缺少急诊危重症患者IAH/ACS诊疗的指导性文件。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等多个专业组织在系统梳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结合急诊科临床工作特点基础上,联合制订了《成人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4)》,旨在提升急诊医师对成人IAH/ACS的诊疗能力。该共识特别强调了急诊环境中IAH/ACS的早期识别、持续监测和及时治疗的重要性。共识推荐对存在IAH/ACS危险因素的急诊患者进行常规腹腔内压(IAP)测量,并根据IAP水平调整监测频率。治疗方面强调了非手术和手术等综合治疗措施,还特别增加了中医药治疗的推荐。该共识强调了液体复苏、器官功能支持和预防的重要性,提出营养治疗和预防策略。共识为急诊IAH/ACS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更为精确和实用的指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腹腔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急诊专家共识

    重症患者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需要监测抗Ⅹa因子水平吗?

    丁梦希宁雅婵宋礼坡李佩娟...
    461-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高、病死率高,使用固定剂量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后仍有VTE发生和出血风险。手术或外伤患者使用LMWH预防后抗Ⅹa因子水平多不达标。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且抗凝血酶Ⅲ水平低的患者比例较高,抗凝血酶Ⅲ水平低可影响LMWH的预防效果,导致VTE发生。根据抗Ⅹa因子水平调整LMWH剂量能否减少危重症患者VTE发生尚无定论。未来还需要进行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建立危重症患者精准预防VTE的新方法。

    危重症患者低分子肝素静脉血栓栓塞症抗Ⅹa因子水平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患者3个月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岳筱李志芳王蕾黄丽...
    465-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并评价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 3 个月死亡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收集 2008 至 2021 年S-AKI患者的临床数据。初步纳入 58 个相关预测因素,以 3 个月内全因死亡为结局事件。按 7∶3 比例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变量,运用多重共线性分析、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并结合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变量选择,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利用列线图进行可视化表达。在验证集中进行内部验证,评价模型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模型及牛津急性疾病严重度评分(OASI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不同阈值概率下的净效益。结果 基于确诊后 3 个月时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 7768 例(68。54%),死亡组 3566 例(31。46%)。在训练集中通过多重筛选,最终纳入 7 个变量,即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DS)、Charlson合并症指数、尿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呼吸支持方式、血尿素氮和年龄,并纳入列线图模型。在验证集中进行内部验证,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81[95%可信区间(95%CI)为0。80~0。82],大于OASIS评分的0。70(95%CI为0。69~0。71),远大于SOFA评分的0。57(95%CI为 0。56~0。58)和SIRS评分的 0。56(95%CI为 0。55~0。57),具有较好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校准度优于OASIS、SOFA、SIRS评分。DCA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在不同阈概率情况下的临床净收益均好于OASIS、SOFA、SIRS评分。结论 基于MIMIC-Ⅳ临床大数据建立的一个包含 7 项变量的S-AKI患者 3 个月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为评估S-AKI患者预后提供了有效的新工具。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死亡风险列线图模型

    ICU脓毒症患者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亓志玲丁德涛吴翠环韩秀霞...
    471-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重症评分联合炎症标志物构建ICU脓毒症患者发生LEDVT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早期预测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15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入住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ICU的 726 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训练集,以构建预测模型;此外,纳入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入住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ICU的213 例脓毒症患者作为验证集,以验证预测模型的性能。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如人口统计学信息、入ICU时的生命体征、基础疾病、既往史、入ICU 24 h内各类评分、入ICU首次实验室指标、下肢静脉超声结果、治疗情况、预后指标等。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患者发生LEDVT的影响因素,并综合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影响曲线(CIC)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列线图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集脓毒症患者入ICU后LEDVT发生率为 21。5%(156/726),验证集脓毒症患者入ICU后LEDVT发生率为 21。6%(46/213)。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Lasso回归分析显示,从 67 个参数中筛选出 7 个自变量与脓毒症患者发生LEDVT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R)=1。03,95%可信区间(95%CI)为 1。01~1。04,P<0。001]、体质量指数(BMI:OR=1。05,95%CI为 1。01~1。09,P=0。009)、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评分(OR=1。20,95%CI为 1。11~1。29,P<0。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OR=0。98,95%CI为 0。97~0。99,P=0。009)、D-二聚体(OR=1。03,95%CI为1。01~1。04,P<0。001)、皮肤或软组织感染(OR=2。53,95%CI为 1。29~4。98,P=0。007)、股静脉置管(OR=3。72,95%CI为 2。50~5。54,P<0。001)是脓毒症患者发生LEDV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合以上变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LEDV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793(95%CI为0。746~0。841),在验证集中AUC为 0。844(95%CI为 0。786~0。901);校准曲线表明,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的概率之间存在良好的匹配度,CIC曲线和DCA曲线均提示其具有良好的临床净获益。结论 基于危重症评分联合炎症标志物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ICU脓毒症患者发生LEDVT的早期预测,这有助于临床医生更早地识别脓毒症患者发生LEDVT的潜在风险,从而实现早期治疗。

    脓毒症下肢深静脉血栓重症监护病房列线图预测模型

    脓毒症患者28d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邵慧娟王炎张宏伟周亚鹏...
    478-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用于预测脓毒症患者 28d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281 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 7∶3 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97 例)和验证集(84 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的诊疗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依据 28d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间各资料的差异,用Lasso回归筛选最优预测变量,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IC)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281 例脓毒症患者 28d死亡 82 例(29。18%),其中训练集和验证集死亡患者分别为 54 例(27。41%)和 28 例(33。33%)。Lasso回归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筛选出5 个与脓毒症患者死亡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分别为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优势比(OR)=5。924,95%可信区间(95%CI)为 1。244~44。571,P=0。043]、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OR=1。051,95%CI为1。000~1。107,P=0。050)、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OR=17。298,95%CI为5。517~76。985,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NEU:OR=0。934,95%CI为 0。879~0。988,P=0。022)和氧合指数(PaO2/FiO2:OR=0。994,95%CI为 0。988~0。998,P=0。017)。以上述独立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9(95%CI为0。856~0。943)和0。909(95%CI为0。845~0。972);训练集和验证集的一致性指数(C-index)分别为 0。900 和 0。920,提示区分度较好;Hosmer-Lemeshoe检验均显示P>0。05,说明校准度较好,DCA和CIC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用。结论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APACHEⅡ评分、合并MODS、NEU和PaO2/FiO2 是脓毒症患者 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脓毒症患者 28d死亡风险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性粒细胞计数氧合指数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预后

    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管理与实践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杨延洁辜新彭虎杨羚...
    485-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管理与实践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①构建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管理与实践方案:成立课题小组,负责文献回顾、专家遴选、编制与收发问卷,对专家意见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并对研究全程质量控制等。于 2022 年 10 月至 11 月开展专家函询,问卷均通过现场填写与微信形式发放和收回。采用李克特量表 5 级评分法(Likert 5)对各条目评分。②方案临床应用:回顾性选择2022 年 1 月至 7 月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 90 例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脓毒症集束化治疗与护理策略。前瞻性选择 2023 年 1 月至 7 月收治的 90 例脓毒症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策略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函询法构建的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管理与实践方案。比较两组患者 1h、3 h、6 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治疗 1、3、7 d炎症指标变化水平,以及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构建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管理与实践方案:最终形成的方案包含 4 项一级指标、15 项二级指标和 34 项三级指标。共进行两轮专家函询,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 100%;专家权威值系数分别为 0。948、0。940;各项目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0~0。287、0~0。187;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 0。242、0。2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方案临床应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机械通气时间、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 1 h、3 h、6 h bundle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1 h bundle完成率:53。30%比 21。10%,3 h bundle完成率:92。20%比 80。00%,6 h bundle完成率:88。89%比 65。56%,均P<0。05)。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组内不同时间点、组间及交互效应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7。00(4。00,14。00)比 8。00(7。00,20。00),P<0。01],ICU住院费用明显降低[万元:4。63(3。36,6。19)比 6。46(3。32,11。34),P<0。05]。干预组 28d病死率虽低于对照组(33。33%比 4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构建的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管理与实践方案能够提高集束化治疗完成率,缩短脓毒症患者ICU住院时间,减少ICU住院费用,并有降低28d病死率的趋势。

    脓毒症集束化治疗德尔菲函询预后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蛋白通过调控铁死亡介导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

    钟朕欧阳训彦郭起财熊力...
    491-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核因子E2 相关因子 2(Nrf2)蛋白对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SALI)铁死亡的作用。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SD小鼠分成 6 组,每组 6 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小鼠SALI模型,假手术(Sham)组仅开腹处理。CLP+Fer-1 组、CLP+Erastin组、CLP+ML385 组、CLP+Curcumin组分别于术后经腹腔注射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10 mg·kg-1·d-1、铁死亡激活剂Erastin 20 mg·kg-1·d-1、Nrf2 抑制剂ML385 30 mg·kg-1·d-1、Nrf2 激活剂Curcumin 100 mg·kg-1·d-1 进行干预;Sham组、CLP组予生理盐水10 mg·kg-1·d-1,均连续给药10 d。术后10d收集小鼠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肝组织匀浆液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Fe2+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肝细胞线粒体形状和长度;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GPX4)、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2(PTGS2)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CLP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升高;镜下可见肝索排列紊乱,细胞肿胀、坏死,线粒体长度明显变短;肝组织中MDA、Fe2+水平明显上升,GSH含量明显下降,Nrf2、GPX4 蛋白表达下降,PTGS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CLP组比较,CLP+Fer-1组和CLP+Curcumin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ALT(U/L):80。65±19。44、103。45±20。52 比 283。50±37。12,AST(U/L):103。33±11。90、127。33±15。79 比 288。67±36。82,均P<0。05];镜下可见肝索欠规整,细胞轻微肿胀,线粒体长度明显增加(μm:1。42±0。09、1。43±0。21 比1。07±0。25,均P<0。05);肝组织中MDA、Fe2+水平明显下降,GSH含量明显升高[MDA(mol/g):0。87±0。23、1。85±0。43 比 4。47±0。95,Fe2+(μg/g):63。80±7。15、67。48±6。28 比 134。52±14。32,GSH(mol/g):1。95±0。29、1。95±0。45 比 0。55±0。29,均P<0。05];肝组织Nrf2、GPX4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TGS2 蛋白表达明显下降(Nrf2/GAPDH:1。80±0。28、2。10±0。43 比 0。70±0。24,GPX4/GAPDH:0。80±0。06、0。93±0。07 比 0。48±0。02,PTGS2/GAPDH:0。76±0。05、0。84±0。01 比 1。02±0。09,均P<0。05);而CLP+Erastin组、CLP+ML385 组上述指标结果则相反,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升高[ALT(U/L):344。52±40。79、321。70±21。10 比 283。50±37。12,AST(U/L):333。50±27。90、333。00±16。67 比 288。67±36。82,均P<0。05];镜下可见肝索排列紊乱,细胞明显肿胀、坏死,线粒体长度明显变短(μm:0。78±0。13、0。67±0。07 比 1。07±0。25,均P<0。05);肝组织中MDA、Fe2+水平明显升高,GSH含量明显下降[MDA(mol/g):5。92±1。06、5。62±0。56 比 4。47±0。95,Fe2+(μg/g):151。40±8。03、151。88±8。68 比 134。52±14。32,GSH(mol/g):0。25±0。08 和 0。23±0。11 比 0。55±0。29,均P<0。05];肝组织Nrf2、GPX4 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TGS2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Nrf2/GAPDH:0。46±0。09、0。46±0。11 比 0。70±0。24,GPX4/GAPDH:0。34±0。05、0。40±0。01 比 0。48±0。02,PTGS2/GAPDH:1。24±0。13、1。16±0。11 比 1。02±0。09,均P<0。05)。结论 CLP诱导的SALI可导致小鼠肝细胞铁死亡,肝组织Nrf2 蛋白可通过调节铁死亡介导SALI。

    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铁死亡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盲肠结扎穿孔术诱发的脓毒症对肠道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张学鹏付建垒刘茂霞张赓...
    496-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诱导的脓毒症对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① 动物实验:将 16 只雄性C57BL/6 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CLP致脓毒症模型组(CLP组),每组 8 只。术后 5d取空肠组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富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耦联受体 5(LGR5)和肠型碱性磷酸酶(IAP)的转录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LGR5 的翻译水平;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用改良钙钴染色法和比色法检测组织IAP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肠道潘氏细胞标记分子溶菌酶 1(LYZ1)和杯状细胞标记分子黏蛋白 2(MUC2)的表达。②细胞实验:取对数生长期的大鼠小肠隐窝细胞(IEC6 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脂多糖(LPS)组(LPS 5 μg/mL)。24h后分别用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LGR5 的转录和翻译水平;用 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检测IEC6 细胞增殖情况;分别用PCR和比色法检测IAP的转录和翻译水平。结果 ①动物实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LP组小鼠空肠组织Ki67 染色阳性率低于Sham组[(41。7±2。5)%比(48。7±1。4)%,P=0。01]。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LP组与Sham组小鼠空肠组织LGR5 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gr5 mRNA:0。7±0。1 比 1。0±0。2,P=0。11;LGR5/β-actin:0。83±0。17 比 0。68±0。19,P=0。24);CLP组小鼠空肠组织IAP在转录水平(0。4±0。1 比 1。0±0。1,P<0。01)和蛋白水平(U/g:47。3±6。0 比 73。1±15。3,P<0。01)均低于Sham组。免疫荧光显示,CLP组小鼠空肠组织LYZ1、MUC2 的表达水平均低于Sham组。②细胞实验: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PS组与空白对照组IEC6 细胞LGR5 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gr5 mRNA:0。9±0。1 比1。0±0。2,P=0。33;LGR5/β-actin:0。71±0。18比0。69±0。04,P=0。81)。LPS组IEC6细胞增殖率低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dU阳性率:(40。5±3。8)%比(46。5±3。6)%,P=0。11]。LPS组IAP转录水平(0。5±0。1比 1。0±0。2,P<0。01)和蛋白水平(U/g:15。0±4。0 比 41。2±10。4,P<0。01)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CLP诱发的脓毒症可抑制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损伤肠上皮自我更新的能力。

    脓毒症盲肠结扎穿孔术肠上皮增殖分化

    布基纳法索大规模分发阿奇霉素以预防儿童死亡——一项CHAT随机临床试验

    蒋佳维
    502页

    以呼吸频率与膈肌增厚分数比值为导向的风险预测模型对AECOPD患者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切换时机的预测价值

    李晓东李甜邸兴伟刘敬禹...
    503-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超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膈肌运动指标,探讨以呼吸频率与膈肌增厚分数比值(RR/DTF)为导向的风险预测模型对AECOPD患者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切换时机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7 月入住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无创机械通气(NIV)治疗的 64 例AECOPD患者,根据 24h内NIV上机结局将患者分为NIV成功组和NIV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NIV2h后RR/DTF、膈肌活动度(DE)、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是否存在排痰障碍等临床指标。将上述影响NIV失败的因素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AECOPD患者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切换时机的预测价值。结果 64 例AECOPD患者中NIV成功 43 例,NIV失败 21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氧合指数(P/F)、吸烟史、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与NIV成功组比较,NIV失败组RR/DTF、RR、PaCO2、排痰障碍比例显著升高,VT、DE显著降低[RR/DTF(%):1。00±0。18 比 0。89±0。22,RR(次/min):21。64±3。13 比19。62±2。98,PaCO2(mmHg,1 mmHg≈0。133 kPa):70。82±8。82 比 65。29±9。47,排痰障碍:57。1%比 30。2%,VT(mL):308。09±14。89 比 324。48±23。82,DE(mm):19。91±2。94 比 22。05±3。30,均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R/DTF[优势比(OR)=147。989,95%可信区间(95%CI)为 3。321~595。412,P=0。010]、RR(OR=1。296,95%CI为 1。006~1。670,P=0。045)、VT(OR=0。966,95%CI为 0。935~0。999,P=0。044)、PaCO2(OR=1。086,95%CI为 1。006~1。173,P=0。035)、排痰障碍(OR=4。533,95%CI为 1。025~20。049,P=0。046)为AECOPD患者NIV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以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AECOPD患者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切换时机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713,95%CI为 0。587~0。839(P=0。005);敏感度为 72。73%,特异度为 88。10%,约登指数为 0。394,最佳截断值为 0。87。结论 以RR/DTF为导向的风险预测模型对AECOPD患者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切换时机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膈肌超声无创机械通气风险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