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李永国

双月刊

1009-2188

joperativesurgery@yahoo.com.cn

0731-85524272;85292475

410011

湖南长沙人民中路139号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Operative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是国内唯一以手术临床为基础,反映手术学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学术期刊。以科学、实用、先进、创新为目标,其办刊宗旨为:重点探讨与手术相关的学术问题,以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研究;服务临床实践,提高手术水平;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手术创新。  本刊内容涵盖外科各专科及妇产科等专业领域,介绍国内外手术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及时报道各手术专业领域临床与科研新进展,推介新术式、新技术及新器材的研制与应用。  作为手术理论、方法与技巧交流的园地,本刊设有专家述评、专家论坛、手术学研究、术式介绍与探讨、临床论著、综述与讲座、手术学史话及继续教育园地等栏目,既具科学性又富人文色彩;图文并茂,直观明了。通过作者先进、实用的研究成果,各级医院的读者均能拓展学术视野,启发创新思维。我刊以各级医院的临床外科、妇产科医师以及医学院校教师、研究生、医学生为读者对象,是临床与科研教学人员研究探讨学术问题的论坛,基层医师、医学生学习与提高手术技能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89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分析

    袁建保罗伟莫慧潘可...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对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石门县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31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89例接受HIPEC治疗(HIPEC组,其中HIPEC+静脉化疗组111例,单纯HIPEC组78例),100例接受静脉化疗(静脉化疗组),30例接受姑息治疗(姑息治疗组).随访患者的生存状态,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319例患者术前及术中均观察到肿瘤的广泛转移及播散,162例患者的原位肿瘤得以完整切除,3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HIPEC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7.0个月,静脉化疗组和姑息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9个月和5.6个月.性别、年龄、BMI、肿瘤大小、并发症、住院时间、基础疾病、腹水、既往手术史、术前术后是否完善其他方案的化疗与患者预后无显著性相关(P>0.05).细胞分化程度、有无肝、肺、骨远处转移、原位肿瘤切除与否与预后有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在终末期胃肠肿瘤患者中,HIPEC能显著提高中位生存时间,且肿瘤细胞高分化、中高分化组和无肝、肺、骨转移的患者可以从中获益,而有肝、肺、骨转移的患者则不能获益,原位肿瘤切除后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腹腔热灌注化学治疗胃肠道肿瘤并发症生存率

    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尹小彬何瑶谢兴江陈剑锋...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治疗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接受LSG治疗并完成1年随访的MS患者92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减重指标[体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多余体重减除率(excess weight loss,EWL%)]、脂代谢指标[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糖代谢指标[糖化血红蛋白(glyeosylated hemoglobin Ale,HbAl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肾功能[肌酣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尿酸(uric acid,UA)].对比患者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减重指标、血脂、血糖、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无转开腹者,手术平均时间为(159.67±12.3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16±13.54)mL,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术后3、6、12个月患者体重、BMI、腰围、EWL%、TG、LDL-C、HbAlc、FPG、HOMA-IR 及 UA 逐渐下降(P<0.05),HDL-C 逐渐升高(P<0.05),而 Ccr、GFR 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LSG可有效减轻MS患者体重,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功能,缓解肾功能损伤.

    袖状胃切除术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糖代谢脂代谢肾功能

    征稿启事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编辑部
    96页

    后路长节段和短节段固定治疗中段胸椎结核的疗效比较

    肖灿梁李文浩刘武夷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长节段固定或短节段固定治疗中段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51例中段胸椎结核患者,年龄21~72岁,平均(46.3±13.5)岁.所有患者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26例采用长节段固定(A组),25例采用短节段固定(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术后并发症.A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P<0.05).A组随访60~102个月,平均(75.5±11.8)个月;B组随访60-108个月,平均(76.8±11.6)个月.术后两组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ion rate,ES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根据Kirkaldy-Willis标准A组和B组优良率分别为92.3%和92%(P>0.05).A组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33.6°±4.3°,术后下降为22.1°±2.9°(P<0.05),矫正率为44.2%±4.9%,末次随访丢失1.1°±0.8°;B组术前后凸Cobb为32.8°±5.1°,术后降低至21.6°±3.2°(P<0.05),矫正率为44.5%±4.5%,末次随访丢失1.1°±0.7°.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后凸Cobb角、矫正率、术后角度丢失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融合时间A组为(10.8±2.1)个月,B组为(11.0±2.0)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一期后路长节段或短节段固定治疗中段胸椎结核均能明显改善后凸畸形和神经功能损害,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短节段固定可减少失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适合有手术适应证的中段胸椎结核患者.

    长节段固定短节段固定结核,脊柱中段胸椎

    基层医院应用改良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雷龙跃郑标张广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机器人示踪器固定方式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0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改良机器人辅助置钉54例,传统开放徒手置钉51例.采用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对置钉精确度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手术切口、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结果 组间比较,改良机器人辅助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和3 d 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传统开放徒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钉精确度、置钉优良率、手术时间、椎体高度恢复及骨折节段Cobb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改良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患者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应用推广.

    胸腰椎骨折骨折固定术,内经皮椎弓根螺钉改良示踪器骨科机器人

    "伞状三针"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新鲜Bado Ⅲ型孟氏骨折

    姜远坤刘勇孙锋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伞状三针"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新鲜Bado Ⅲ型孟氏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8例新鲜Bado Ⅲ型孟氏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均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伞状三针"髓内固定.术后随访肘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复查X线评估肱桡关节对位、尺骨力线、骨痂X线评分及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40.50±5.54)min,术中复位1~2次,术中透视7~12次.术后平均(22.00±1.79)d拆除石膏外固定,(46.94±7.06)d拔除克氏针.随访6~12个月,无针道感染、针尾激惹、缺血性肌挛缩、骨骺损伤、骨化性肌炎、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等并发症.与拆除石膏后首次随访时相比,末次随访肘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及骨痂X线评分均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正常肱桡对合,尺骨力线恢复,骨折均愈合,按Mayo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优17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 "伞状三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新鲜Bado Ⅲ型孟氏骨折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微创,可有效增强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促进患儿肘关节及前臂功能恢复.

    Monteggia骨折尺骨骨折骨折脱位骨折固定术,髓内儿童

    机器人引导下穿刺引流10~30 mL脑内小血肿的临床研究

    丘琪政颜华张光宇凌文峰...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机器人引导下穿刺引流10~30 mL脑内小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机器人手术组(观察组)39例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时基础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sic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BADL)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 ①入院时两组 NIHSS 评分和 BADL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出院时、出院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P<0.05),BADL评分更高(P<0.05).②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2.8±3.3)d和(13.8±4.0)d,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5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费用分别为(38 496.23±6 369.06)元和(19 258.36±4 068.68)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1/39)和6.8%(3/44).观察组发生穿刺行程区出血1例,对照组并发肺部感染3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机器人引导下穿刺引流10~30 mL脑内小血肿的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少,操作便捷简单,可促进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脑出血脑内小血肿机器人辅助血肿腔穿刺

    不同部位烧伤瘢痕癌的外科治疗策略

    赵筱卓沈余明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烧伤瘢痕癌的创面修复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38例烧伤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影像学、病理学诊断评估和手术方法,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肿瘤复发率和存活率.结果 38例患者中,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53.63±9.74)岁,其中火焰烧伤32例,热水烫伤6例,癌变潜伏期(35.65±14.60)年.病变位于头部7例、下肢18例、上肢8例、躯干3例、面部2例.2例为基底细胞癌(浅表型1例,浸润型1例,病理分级:中分化1例,高分化1例),36例为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低分化2例,中分化10例,高分化24例).3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6例截肢;另3例放弃治疗.创面修复方案包括植皮手术19例、局部皮瓣4例和游离皮瓣转移6例.中位随访时间2(2,3)年,3例放弃治疗的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余35例手术的患者中30例创面愈合良好且肿瘤未复发,5例肿瘤复发(3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死亡1例,存活2例;2例保守治疗,死亡1例,存活1例).结论 针对烧伤瘢痕癌的创面修复策略应根据肿瘤部位、性质、范围和患者全身条件进行个性化制定,早期切除病变是治疗的关键.植皮、皮瓣转移、游离皮瓣移植和截肢等方法可用于修复烧伤瘢痕癌的创面.手术治疗能够促进创面的愈合,但肿瘤复发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烧伤瘢痕癌Marjolin溃疡烧伤瘢痕瘢痕溃疡鳞状细胞癌皮肤肿瘤创面修复

    精细缝合配合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肿物切除修复中的应用

    张领军薛涵刘明薛仰杰...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精细缝合配合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肿物切除术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行面部皮肤肿物切除术的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行面部皮肤肿物切除术后,观察组采取精细缝合+局部皮瓣修复创面,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局部皮瓣修复.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瘢痕形成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水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拆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3月瘢痕宽度、最薄处厚度均小于对照组,术后12月瘢痕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切口甲级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精细缝合配合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肿物切除后创面,可明显减轻术后瘢痕形成,促进切口愈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面部皮肤肿物精细缝合局部皮瓣修复

    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吴方段丽君夏良斌毛峥嵘...
    13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7月至2022年12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单孔组)44例,行传统三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49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评分等.结果 9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术中增加辅助孔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切口愈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2例为后壁下段肌瘤,持针器难以到达而致缝合困难,术中增加1个穿刺孔便于缝合.两组均无中转开腹发生,亦无切口出血、感染、切口疝、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单孔组2例出现切口延期愈合.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达到传统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同样的效果及安全性,同时具有标本取出方便、切口美观、创伤小等优点,更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子宫肌瘤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