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旬刊

1005-8982

zgxdyx@cen-cn.com

0731-84327993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相关的科技新理念、新成果、新技术等研究论文和医学管理方面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氧化应激及血清GDF11、HO-1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赵泓渊杨丹杨茂琼冯杰...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血红素加氧酶-1(HO-1)、氧化应激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34例CHF患者为研究组,并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3个亚组[Ⅱ级组(47例)、Ⅲ级组(61例)、Ⅳ级组(26例)].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7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CHF患者的血清GDF11、HO-1、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SH-Px3)、总抗氧化能力(T-AOC)、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过氧化脂质(LPO)]及心功能指标[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Pearson法分析GDF11、HO-1、氧化应激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GDF11、HO-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SH-Px3、T-AOC水平低于对照组,AOPP、LP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NP、cTnI、LVEDD、LVMI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Ⅱ级组GDF11、HO-1、AOPP、LPO、BNP、cTnI、LVEDD、LVMI水平低于Ⅲ级组与Ⅳ级组(P<0.05),Ⅲ级组GDF11、HO-1、AOPP、LPO、BNP、cTnI、LVEDD、LVMI水平低于Ⅳ级组(P<0.05),Ⅱ级组GSH-Px3、T-AOC、LVEF水平高于Ⅲ级组与Ⅳ级组(P<0.05),Ⅲ级组GSH-Px3、T-AOC、LVEF水平高于Ⅳ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DF11、HO-1、AOPP、LPO与BNP、cTnI、LVEDD、LVM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GSH-Px3、T-AOC与BNP、cTnI、LVEDD、LVMI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P<0.05).结论 CHF患者GDF11、HO-1、氧化应激水平、心功能均处于异常状态,且GDF11、HO-1、氧化应激水平与心功能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慢性心力衰竭氧化应激生长分化因子11血红素氧合酶-1心功能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张世昌马萍马萌雪徐清斌...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收治的515例AHF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采用R 4.2.1统计软件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并进行Lasso回归初步筛选,再经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预测变量,构建AHF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模型,并通过绘制列线图、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最后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515例AHF患者中有62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冠心病、扩心病、脑卒中、睡眠差、呼吸频率、合并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后经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及Lasso回归初步筛选变量后,最终通过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HF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脑卒中[O^R=7.99(95%CI:3.29,19.59)]、白细胞计数[O^R=1.25(95%CI:1.00,1.52)]、血尿素氮[O^R=1.13(95%CI:1.04,1.23)]、D-二聚体[O^R=1.13(95%CI:1.03,1.24)]、左心室短轴缩短率[O^R=0.89(95%CI:0.81,0.96)]、合并房颤[O^R=2.40(95%CI:1.07,5.31)].基于以上6个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CI:0.76,0.88),校准曲线贴近理想曲线.经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所得AUC值为0.81(95%CI:0.75,0.87).结论 AHF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脑卒中、白细胞计数、血尿素氮、D-二聚体、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合并房颤,以此构建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效能.

    急性心力衰竭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婴儿经右腋下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分析

    依力亚尔江·阿不拉张国明何丽芸艾力亚尔·克依木...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右腋下小切口建立体外循环在婴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胸外科接受心脏手术的185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3~12个月),其中房间隔缺损98例,室间隔缺损87例.将两组患儿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胸骨正中切口组(A组)与右侧腋下小切口组(B组).比较A、B组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患儿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插管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FLACC评分、患儿家属切口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房间隔缺损患儿A、B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间隔缺损患儿B组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插管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少于A组(P<0.05).房间隔缺损患儿不同时间点的FLACC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的FLACC评分有差异(P<0.05),B组低于A组;两组FLACC评分的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房间隔缺损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B组高于A组(P<0.05).房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室间隔缺损患儿A、B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缺损患儿B组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插管时间均短于A组(P<0.05),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少于A组(P<0.05).室间隔缺损患儿不同时间点的FLACC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的FLACC评分有差异(P<0.05),B组低于A组;两组FLACC评分的变化趋势无差异(P>0.05).室间隔缺损患儿家属B组切口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P<0.05).室间隔缺损患儿A组有2例出现胸廓畸形,1例切口感染;B组出现1例术后肺不张.结论 在婴儿群体中经右腋下小切口治疗CHD,切口隐蔽、美观,对患儿的身体及心理创伤小,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呼吸机插管时间缩短、胸腔引流量减少,能有效减轻疼痛,更容易被患儿及其家属接受,临床疗效优于正中开胸.

    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右腋下小切口疼痛评分

    214例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观察

    王一然阿荣张迎军阿拉腾宝力德...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的21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60~69岁组(60例)、70~80岁组(82例)、>80岁组(72例).对比3组患者首发症状、起搏器植入病因、起搏器类型及随访电极参数.结果 所有入选者首发症状以黑蒙、晕厥为主(33.64%).不同年龄组首发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乏力比例高于男性(P<0.05).植入起搏器的病因依次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79例(36.92%)、房室传导阻滞(AVB)78例(36.44%)、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合并长间歇34例(15.89%)、双结病变23例(10.75%).60~69岁组、70~80岁组病窦的占比均高于>80岁组(P<0.05),而>80岁组房颤合并长间歇占比高于其他两组(P<0.05).老年女性病窦的占比高于男性,而男性Ⅱ度Ⅱ型AVB的占比高于女性(P<0.05).起搏器植入类型以双腔为主体(185例,86.45%),>80岁组单腔起搏器植入数量高于70~80岁组(P<0.05);术后7、90 d各组患者电极阈值和阻抗较术中均下降(P<0.05),术后7 d与术后9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相同时间点各个电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年龄和性别差异.通过短期随访,不同年龄的老年患者右心室中低位间隔固定电极均安全有效.

    心脏起搏器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

    急性重症感染后炎症细胞因子风暴下心肌状态及超声心动图心脏检测的价值

    符妹垂周笔峰符凤妹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感染后炎症细胞因子风暴下的心肌状态及超声心动图心脏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重症感染患者110例,其中,合并细胞因子风暴患者45例(观察组),无细胞因子风暴患者6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参数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和N-末端B型脑钠肽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和异常Q波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峰、三尖瓣反流压差和肺动脉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和A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重症感染后炎症细胞因子风暴下患者心肌损伤明显,超声心动图可直观检测心脏情况.

    急性重症感染细胞因子风暴超声心动图心肌损伤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在氧化三甲胺促进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李天翔李素娟郝翔宇祝志波...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在氧化三甲胺(TMAO)促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用分子对接预测TMAO与AT1R可能的相互作用.将21只6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MAO组、TMAO+替米沙坦组,每组7只.TMAO组在饲料中加1%胆碱复制高TMAO血症模型.TMAO+替米沙坦组采用替米沙坦10 mg/(kg·d)灌胃治疗.12周后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TMAO含量;油红O染色确定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斑块内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浸润;构建AT1R表达质粒,转染293T细胞,加入TMAO(200 μmol/L)或TMAO(200 μmol/L)+替米沙坦(1 μmol/L)作用0、5、10、15、30和60 min,检测AT1R下游信号通路ERK、PKC磷酸化活化情况.结果 分子对接预测到TMAO与AT1R之间的存在直接结合位点.3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占比、斑块内MCP-1和IL-6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AO组较对照组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占比增加(P<0.05),斑块内MCP-1和IL-6表达升高(P<0.05),而替米沙坦组较TMAO组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占比下降(P<0.05),斑块内MCP-1和IL-6表达降低(P<0.05).3组主动脉组织的AT1R、p-ERK1/2、p-PK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AO组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替米沙坦组较TMAO组下降(P<0.05).在转染AT1R质粒的293T细胞中,TMAO组(200 μmol/L)不同时间点的p-ERK1/2、p-PK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 min比较,作用15和30 min时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作用10和15 min时p-PKC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而替米沙坦(1 μmol/L)作用后,各个时间点的p-ERK1/2和p-PK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AO加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可能包含了其对AT1R的作用.

    氧化三甲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动脉粥样硬化

    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不同抗凝策略比较

    续国武王晋祥靳衡柴艳芬...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抗凝策略(比伐卢定与普通肝素)在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分为比伐卢定组和普通肝素组,每组6只.复制窒息型心脏骤停模型,随后启动体外心肺复苏,并分别给予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收集实验动物实验前基线资料、体外膜肺氧合后12和24 h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及出血情况,计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异系数和APTT达标率.通过比较相关结果验证不同抗凝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两组动物实验前基线心率、平均动脉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APTT、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物ECPR后12、24 h 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物出血及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肝素组相比,比伐卢定组APTT变异系数降低(P<0.05),APTT达标率升高(P<0.05).结论 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中,比伐卢定抗凝策略的有效性较普通肝素高,安全性差异不显著,可作为普通肝素的一种新型替代物.

    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普通肝素比伐卢定

    穿心莲内酯靶向Akt信号干预HIV感染T细胞的效率研究

    张雅靖鲁世金魏训东朱其凤...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穿心莲内酯靶向Akt信号干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T细胞的效率.方法 培养Jurkat T细胞,用WST-1试剂检测穿心莲内酯干预对Jurkat T细胞活性的影响.将Jurkat 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穿心莲内酯组、LY294002组(PI3K抑制剂)及穿心莲内酯联合LY294002组.各组药物分别干预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细胞PI3K、Akt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p-PI3K/PI3K、p-Akt/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制备HIV假病毒,用假病毒感染各组细胞,萤光素酶系统检测假病毒感染Jurkat T细胞的效率.结果 WST-1试剂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穿心莲内酯浓度增加,Jurkat T细胞活力降低(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穿心莲内酯降低Jurkat T细胞PI3K及其下游Akt mRNA相对表达量及p-PI3K/PI3K、p-Akt/Akt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HIV假病毒感染实验结果显示,穿心莲内酯降低HIV假病毒感染Jurkat T细胞的效率,联合组比单独组的抑制效果更好(P<0.05).结论 穿心莲内酯可能通过PI3K降低其下游Akt的活化,从而减少HIV假病毒在Jurkat T细胞间的传播及进入细胞的机会,降低其感染Jurkat T细胞的概率.

    艾滋病穿心莲内酯人类免疫缺陷假病毒PI3KAkt

    PLIN5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靳敖姜月华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脂滴包被蛋白(PLINs)又称脂周蛋白/围脂滴蛋白,是脂滴(LDs)表面含量最多的一类参与脂质代谢调节的脂滴相关蛋白家族.PLINs参与LDs的形成、分解、代谢等生物学过程,不同的PLINs在LDs表面具有各自特异的组织分布特征、亚细胞位置、脂质结合特性等功能.其中脂滴包被蛋白5(PLIN5)在富含线粒体的氧化组织如心肌中高度表达,介导LDs与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相互作用,与多个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从PLIN5的结构、生理学功能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PLIN5提供参考.

    心血管疾病脂滴包被蛋白5脂滴

    血脂波动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张迷磊戴霞杨琼陈海燕...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脂异常在心血管疾病(CVD)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血脂波动性是一项重要的新型评估参数.近年来,大量国内外研究证实,除了平均血脂水平之外,标准差、变异系数及与均值无关的波动性等指标评价的个体血脂参数的波动性与CVD不良健康结局独立相关,维持血脂长期稳定的管理策略在延缓疾病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该综述旨在总结血脂参数的波动性在CVD相关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诊断和管理决策中的应用价值.

    心血管疾病血脂波动性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