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旬刊

1005-8982

zgxdyx@cen-cn.com

0731-84327993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相关的科技新理念、新成果、新技术等研究论文和医学管理方面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脏超声斑点成像联合microRNA-16-5p、microRNA-206诊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王媛媛王英莉鲁江斌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超声斑点成像技术联合microRNA-16-5p(miR-16-5p)、microRNA-206(miR-206)诊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的价值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102例N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登记风险评分体系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55例)、中风险组(32例)及高风险组(15例).测定并比较3组心脏超声斑点成像参数、血清miR-16-5p和miR-206水平,并采用Spearman法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心脏超声斑点成像参数联合miR-16-5p和miR-206在疾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的整体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GLS)、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AS)、GAS变化率(GAS rate)及三维左心室整体应变(3D-Strain)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的GLS、GCS、GAS、GAS rate参数的绝对值均低于低风险组,GRS和3D-Strain参数低于低风险组(P<0.05);高风险组的GLS、GCS、GAS、GAS rate参数的绝对值低于中风险组,GRS和3D-Strain参数低于低风险组(P<0.05).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血清miR-16-5p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低风险组(P<0.05),高风险组血清miR-16-5p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中风险组(P<0.05);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血清miR-206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低风险组(P<0.05),高风险组血清miR-206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中风险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疾病严重程度与 miR-16-5p、GLS、GAS、GCS、GAS rate均呈正相关(rs=0.688、0.842、0.506、0.801 和0.227,P=0.000、0.000、0.000、0.000 和 0.021),疾病 严重 程度与 miR-206、GRS、3D-Strain 均呈负相关(rs=-0.615、-0.815和-0.860,均P=0.0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心脏超声斑点成像参数联合miR-16-5p和miR-206在诊断NSTEMI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为0.971(95%CI:0.927,1.000),敏感性为 93.3%(95%CI:0.807,1.000);特异性为 96.9%(95%CI:0.908,1.000).结论 心脏超声斑点成像联合miR-16-5p和miR-206可作为评估NSTEMI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有效诊断生物标志物,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断工具.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超声斑点成像microRNA-16-5pmicroRNA-206诊断

    加味柴胡桂枝汤联合康复运动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水平和疾病获益感的影响

    许娜娜许恒陈宗锐李小飞...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加味柴胡桂枝汤联合康复运动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和脂蛋白a水平和疾病获益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收治的106例接受PCI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PCI术后规范的药物及康复运动治疗,研究组在术后规范的药物基础上接受加味柴胡桂枝汤联合康复运动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术后12周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d-LDL和脂蛋白a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同时评估疾病获益感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TC、TG、LDL-C、sd-LDL和脂蛋白a水平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4、8、12周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265.726,P=0.000);②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596,P=0.000),研究组6分钟步行距离较长,相对治疗效果较好;③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67,P=0.000).研究组治疗前后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及治疗满意度评分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SAS评分、SDS评分、疾病获益感量表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柴胡桂枝汤联合康复运动能有效降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sd-LDL和脂蛋白a水平,提高患者的疾病获益感,为冠心病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冠心病加味柴胡桂枝汤康复运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疾病获益感

    心脏超声斑点成像联合基于冠状动脉CTA的瞬时无波形比率与血流储备分数对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张华朱莉萍王文红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超声斑点成像联合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的瞬时无波形比率(iFRCT)与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长安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的心脏超声斑点成像定量参数、iFRCT、FFRCT,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影响因素,以及心脏超声斑点成像联合iFRCT、FFRCT对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106例研究对象中,心肌缺血42例(39.62%).冠心病组患者的三维左心室整体应变值、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iFRCT、FFRCT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三维左心室整体应变值[(OR)=3.688(95%CI:1.315,10.342)]、GRS水平[(OR)=3.557(95%CI:1.268,9.976)]、iFRCT水平[(OR)=3.438(95%CI:1.226,9.643)]和FFRCT水平[(OR)=3.714(95%CI:1.324,10.415)]是发生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三维左心室整体应变值、GRS、iFRCT、FFRCT及联合诊断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 72%(95%CI:0.63,0.84)、79%(95%CI:0.64,0.92)、67%(95%CI:0.59,0.74)、75%(95%CI:0.66,0.81)、88%(95%CI:0.79,0.97),特异性分别为 78%(95%CI:0.61,0.85)、80%(95%CI:0.68,0.87)、73%(95%CI:0.65,0.81)、60%(95%CI:0.52,0.71)、94%(95%CI:0.81,0.99).结论 心脏超声斑点成像联合iFRCT、FFRCT可用于辅助诊断心肌缺血型冠心病,且诊断效能良好.

    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脏超声斑点成像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瞬时无波形比率血流储备分数

    RLP-C水平、TyG指数及IL-21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室重构的相关性分析

    霍嘉琪田厚泽幸世峰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水平、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及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室重构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4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240例,按照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将患者分为再灌注损伤组和非再灌注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21水平;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法分析RLP-C、TyG指数及IL-21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再灌注损伤组的RLP-C水平、TyG指数和IL-21水平高于非再灌注损伤组(P<0.05).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LP-C[(OR)=1.445(95%CI:1.010,2.067)]、TyG指数[(OR)=3.355(95%CI:1.964,5.731)]和 IL-21[(OR)=1.028(95%CI:1.017,1.040)]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LP-C水平与TyG指数呈正相关(r=0.214,P=0.043),RLP-C水平与IL-21水平呈正相关(r=0.571,P=0.000),TyG指数与IL-21水平呈正相关(r=0.588,P=0.000).TyG指数与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r=0.237,P=0.000),TyG指数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04,P=0.000);IL-21与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r=0.228,P=0.000),IL-21与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r=0.231,P=0.000),IL-21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04,P=0.000).结论 RLP-C、TyG指数、IL-21是AMI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脏重构相关指标有相关性,可作为新的预测指标.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残粒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白细胞介素-21心室重构

    非创伤性院外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模型

    周芳鸣朱斌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并验证用于预测非创伤性院外心脏骤停(OHCA)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4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心肺复苏(CPR)后ROSC的OHCA患者.随访1个月,根据预后结果分为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22例和发生心血管事件组18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CPR后ROSC的OHCA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根据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校准曲线进行验证.结果 两组患者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WIC)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急救反应时间、CPR时间、肾上腺素用量、救护车到达时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救护车到达时长久[(OR)=16.608(95%CI:1.417,194.589)]、WIC评分高[(OR)=8.319(95%CI:1.791,38.634)]、APACHE Ⅱ 评分高[(OR)=1.466(95%CI:1.064,2.020)]、急救反应时间长[(OR)=1.756(95%CI:1.256,2.456)]、CPR 时间长[(OR)=2.555(95%CI:1.408,4.635)]、肾上腺素用量多[(OR)=9.677(95%CI:2.216,42.268)]均是CPR后ROSC的OHCA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CPR后ROSC的OHCA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校准曲线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结论 WIC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高、急救反应时间和CPR时间长、救护车到达时长久、肾上腺素用量多是CPR后ROSC的OHCA患者继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有助于识别高风险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院外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缓解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

    刘圣山裴兆辉熊小英宋国良...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改善心力衰竭(HF)细胞和动物模型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盐酸阿霉素(DOX)处理H9C2细胞后制备HF细胞模型,然后分别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LCZ696)和Nrf2抑制剂(ML385)治疗.将实验细胞分为对照组、DOX组、DOX+LCZ696组、DOX+ML385组、DOX+LCZ696+ML385组.用DOX诱导HF模型小鼠,并给予LCZ696和ML385治疗,又分为假手术组、DOX组、DOX+LCZ696组、DOX+LCZ696+ML385组.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ROS、MDA、SOD水平,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蛋白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和小鼠Bax、Bcl-2、C-Caspase-3、Nrf2和HO-1蛋白相对表达量.观察各组小鼠心脏组织HE、Masson和TUNEL染色.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OX组细胞活力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炎症因子、ROS、MDA水平和促凋亡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SOD水平、Nrf2和HO-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DOX组比较,DOX+LCZ696组抑制了 DOX造成的细胞损伤,而DOX+ML385组加重了细胞损伤程度;与DOX+LCZ696组比较,DOX+LCZ696+ML385组细胞损伤更为严重.而与DOX+ML385组比较,DOX+LCZ696+ML385组细胞损伤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DOX诱导小鼠心脏组织损伤严重,DOX+LCZ696组则缓解了 DOX造成的损伤,DOX+LCZ696+ML385组损伤加重.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可缓解DOX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和小鼠心脏组织损伤.

    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钠DOXNrf2/HO-1通路

    线粒体DNA激活的先天免疫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郑峻萌王婷婷陈玉善沈祥丽...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粒体是细胞能量制造和生物合成的控制中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了线粒体作为免疫调节因子的作用.功能失调的线粒体可释放线粒体DNA(mtDNA)或其他线粒体成分到细胞质或细胞外,激活机体的免疫炎症.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发生在大动脉或中动脉的多因素慢性炎症疾病,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最新研究发现,AS血管中mtDNA释放增加并伴随免疫炎症的激活.该文对mtDNA在AS血管炎症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全面总结,深入讨论AS中功能失调的线粒体释放的mtDNA通过哪些模式识别受体PRRs诱导血管的免疫炎症,以期为AS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和靶点.

    动脉粥样硬化线粒体DNA模式识别受体炎症

    肠道微生物群与脓毒症心肌病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牟青松任香凝陆金帅张静...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心肌病(SICM)是脓毒症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大量研究证明肠道微生态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而少有研究报道肠道菌群对SICM的影响.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除了已知的机制外,肠道微生物组失衡、黏膜屏障损伤、微生物易位、代谢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可能通过肠-心轴或肠-肾-心轴影响SICM.该综述主要探讨了脓毒症期间肠道菌群与SICM的潜在联系,更好地了解这一机制将有助于改善脓毒症的治疗,并使脓毒症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脓毒症脓毒症心肌病肠道菌群微生物-肠-心轴

    脑小血管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胥鑫玉吕鹤群冯瑶婷曾春利...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组累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高异质性脑血管疾病.不同于大血管疾病,在体内直接监测CSVD的发展过程仍然是个不小的挑战.此外,由于CSVD的复杂性,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该文对近年来众多CSVD动物模型的特点及优缺点进行整理与分析,以期共同探索今后CSVD治疗的研究方向.

    脑小血管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Tfh细胞及其亚群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研究

    张瑞郭沙曲建华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Tfh细胞及其亚群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初诊CLL患者为CLL组,另选取该院体检健康人员5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fh、Tfh1、Tfh2、Tfh17细胞比例,并分析Tfh细胞PD-1和ICOS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CL-6、Blimp-1、IL-2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6、Blimp-1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21的水平.结果 CLL组外周血 Tfh、Tfh1、PD-1+Tfh、ICOS+Tfh 和 PD-1+ICOS+Tfh 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加(P<0.05),亚群比值 Tfh1/(Tfh2+Tfh17)比值也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CLL组BCL-6、Blimp-1、IL-21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BCL-6/Blimp-1比值也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CL-6基因和蛋白表达、BCL-6/Blimp-1比值、IL-21水平与Tfh、Tfh1/(Tfh2+Tfh17)均呈正相关(P<0.05).临床指标分析结果显示,随着IPI评分分组越靠后,Tfh细胞比例、Tfh1/(Tfh2+Tfh17)比值越高,并且与骨髓中B淋巴细胞呈正相关(P<0.05),与免疫球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 CLL患者外周血Tfh细胞参与疾病发病机制,并且Tfh细胞亚群存在偏向于Tfh1细胞的失衡,Tfh细胞的异常分化可能参与CLL的发病和体液免疫紊乱机制.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滤泡辅助性T细胞免疫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