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旬刊

1005-8982

zgxdyx@cen-cn.com

0731-84327993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相关的科技新理念、新成果、新技术等研究论文和医学管理方面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分析

    钱奎马红英郑志友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下肢DVT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一般资料、二维超声检查结果、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与应变值,并分析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诊断下肢DVT的价值.结果 100例疑似DVT患者经下肢深静脉造影后确诊为DVT34例(DVT组),确诊为非DVT66例(非DVT组).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诊断DVT的敏感性为73.53%(25/34),特异性为92.42%(61/6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DVT的敏感性为82.35%(28/34),特异性为84.85%(56/66).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诊断DVT的敏感性分别为73.53%(95%CI:0.697,0.970)、82.35%(95%CI:0.589,0.862)、88.24%(95%CI:0.673,0.909),特异性分别为92.42%(95%CI:0.806,0.937)、)84.85%(95%CI:0.823,0.958)、89.39%(95%CI:0.868,0.977).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诊断下肢DVT的价值较高,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弹性成像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造影

    多模态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郭培杰邢春华李靖金朋...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4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进行手术的80例甲状腺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临床及影像学评估,根据颈部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分为未转移组51例,转移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多模态超声和CT检查结果(对比剂灌注方向、造影强度分布、病灶增强水平及增强早期被膜连续性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未转移组的年龄高于转移组(P<0.05),未转移组的癌灶最大径低于转移组(P<0.05);两组的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和病灶数量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形态、位置、钙化类型、实性成分回声、对比剂灌注方向、造影强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移组中病灶等/高增强、存在连续被膜的占比高于转移组(P<0.05).未转移组的静脉期CT值、净增CT值、标准化CT值和Emean均低于转移组(P<0.05).两组动脉期CT值、净增CT值和标准化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扫期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指标与多模态超声联合使用,对甲状腺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93.1%(95%CI:0.772,0.992),特异性为94.1%(95%CI:0.938,0.988),曲线下面积为0.970(95%CI:0.937,1.000).结论 多模态超声联合CT对于预测甲状腺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疾病分期和治疗规划.此外,年龄、癌灶最大径、病灶增强水平和增强早期被膜连续性等因素对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甲状腺癌桥本甲状腺炎颈部淋巴结转移多模态超声CT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颤患者左心耳功能的应用研究

    胡美娟肖雪花于海霞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3D TEE)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估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的功能,并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4年7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接受常规TTE及3D TEE检查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律异常的类型分为房颤组(93例)及窦性心律组(57例).评估患者左心耳的形态、功能;采用TTE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容积(LAV)、早期舒张跨二尖瓣速度与早期二尖瓣环舒张速度比值(E/A);采用3D-TEE测量二维射血分数(EFA-2D)、三维射血分数(EFA-3D)、三维心室射血分数(EFV-3D)、峰值血流排空速度(PEV)、左心耳直径(LAA-D)、左心耳角度(LAA-A)、三维左心耳排空分数(LAAEF-3D).采用Pearson法分析各项检测指标与左心耳PEV的相关性.结果 房颤组左心耳分叶数为单叶、二叶、三叶和四叶患者分别为15、46、25和7例,窦性心律组分别为3、27、16和11例;房颤组单叶构成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房颤组EFA-2D、EFA-3D、EFV-3D和PEV均低于窦性心律组(P<0.05);房颤组LVEF、E/A比、LAA-D、LAA-A、LAAEF-3D均低于窦性心律组,LAV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PEV与EFA-2D(r=0.186,P=0.022)、EFA-3D(r=0.213,P=0.009)、EFV-3D(r=0.189,P=0.020)、LVEF(r=0.196,P=0.016)、E/A(r=0.184,P=0.024)、LAA-D(r=0.191,P=0.019)、LAA-A(r=0.257,P=0.002)、LAAEF-3D(r=0.267,P=0.001)均呈正相关;PEV与LAV(r=-0.223,P=0.006)呈负相关.结论 房颤显著影响了左心耳的形态和功能,与窦性心律相比,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形态更为复杂,功能显著受损.临床使用3D TEE对房颤患者的左心耳进行详细评估非常重要,能更好地理解房颤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具体影响,并为患者提供更精确的治疗策略.

    房颤左心耳功能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心动图

    术前能谱CT扫描参数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

    张帅帅杨永东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能谱CT扫描参数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59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行胃癌切除术,术后随访2年.因治疗方案改变脱落5例,病情变化脱落3例,没有完成随访脱落5例,最终纳入146例.41例肿瘤复发、肿瘤转移、死亡患者为预后不良组,其余105例为预后良好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接受能谱CT扫描,记录动脉期和静脉期的碘浓度(IC)及标准化碘基值(nIC);检测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CT平扫值、动脉期和静脉期IC、动脉期和静脉期nIC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T平扫值[(OR)=2.073(95%CI:1.006,4.272)]、动脉期IC[(OR)=3.156(95%CI:1.476,6.706)]、静脉期IC[(OR)=3.069(95%CI:1.494,6.303)]、动脉期nIC[(OR)=2.304(95%CI:1.076,4.933)]、静脉期nIC[(OR)=2.016(95%CI:1.014,4.011)]、CEA水平[(OR)=4.338(95%CI:1.852,10.162)]和TSGF水平[(OR)=2.222(95%CI:1.103,4.475)]均是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7,表明模型的预测准确度高,预测误差小.结论 胃癌患者术前行能谱CT扫描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有助于评估预后情况.

    胃癌根治术肿瘤标志物能谱CT扫描预后不良

    超声造影特征联合NLR、TSR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马鑫张盛敏施霞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特征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肿瘤-间质比(TSR)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6月—2024年7月收治的1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7例确诊为腋窝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转移组),99例为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所有患者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并测定NLR和TSR.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超声造影特征、NLR、TSR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腋窝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血流分级Ⅱ、Ⅲ级,周边声晕,周边汇聚,增强后范围扩大,最大皮质厚度>3 cm,峰值强度,NLR和TSR均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P<0.05),达峰时间短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流分级Ⅱ、Ⅲ级[(OR)=12.075(95%CI:1.730,84.305)]、周边声晕[(OR)=26.857(95%CI:2.805,257.147)]、周边汇聚[(OR)=18.616(95%CI:2.220,156.131)]、增强后范围扩大[(OR)=10.496(95%CI:1.629,67.652)]、最大皮质厚度>3 cm[(OR)=32.729(95%CI:3.575,299.671)]、达峰时间短[(OR)=0.502(95%CI:0.345,0.731)]、峰值强度高[(OR)=2.866(95%CI:1.527,5.379)]、NLR高[(OR)=20.495(95%CI:1.194,351.666)]、TSR高[(OR)=1.255(95%CI:1.093,1.441)]均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超声造影特征、NLR和TSR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2.0%(95%CI:0.841,0.967)、71.3%(95%CI:0.606,0.805)和62.1%(95%CI:0.510,0.723),特异性分别为97.0%(95%CI:0.914,0.994)、71.7%(95%CI:0.618,0.803)和77.8%(95%CI:0.683,0.85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6、0.754和0.731.当超声造影特征、NLR和TSR联合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1%(95%CI:0.856,0.974)和98.0%(95%CI:0.929,0.998),曲线下面积为0.991.结论 超声造影特征联合NLR和TSR可以有效提高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对乳腺癌的分期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造影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肿瘤-间质比

    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腺细胞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研究

    庄端蓉胡鑫黄惠斌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NKX2-1)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腺细胞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20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和甲状腺外科接收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300例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作为观察组,另收集100例健康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TPOAb)滴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NKX2-1 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通路和TGF-β通路蛋白的表达.构建NKX2-1沉默细胞株和过表达NKX2-1慢病毒的载体,比较两种情况下细胞增殖和克隆能力.结果 观察组女性占比多于对照组(P<0.05),TRAb滴度和TPOAb滴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KX2-1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NKX2-1 过表达细胞株的细胞增殖率和克隆形成率均高于NKX2-1 沉默细胞株(P<0.05).NKX2-1过表达与NKX2-1沉默细胞株培养1、2、4、6、8 d的吸光度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NKX2-1过表达与NKX2-1沉默细胞株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X2-1过表达组吸光度值较高,增殖能力较好;③两组的吸光度值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KX2-1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腺细胞的增殖有关,对患者预后评估及治疗有重要作用.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转录因子-1基因表达细胞增殖

    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睡眠剥夺小鼠疲劳状态的影响

    蒋子人缪雪蓉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对睡眠剥夺小鼠疲劳状态的影响及可能的神经体液机制.方法 SPF级昆明小鼠共1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刺激+睡眠剥夺组、睡眠剥夺组及正常组,每组6只.电刺激+睡眠剥夺组行每日睡眠剥夺20 h联合TENS干预;睡眠剥夺组行每日睡眠剥夺20 h;正常组不行任何干预.干预7 d后进行悬尾实验和旷场实验以采集相关行为学数据,并采用竞争性抑制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各组小鼠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和皮质酮(CORT)水平.结果 悬尾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睡眠剥夺组的不动时间占比低于睡眠剥夺组(P<0.05),电刺激+睡眠剥夺组的挣扎时间占比高于睡眠剥夺组(P<0.05).旷场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睡眠剥夺组的中央区域时间长于睡眠剥夺组(P<0.05).血清激素水平检测结果显示,睡眠剥夺组的血清CORT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TENS可改善小鼠因睡眠不足导致的焦虑、抑郁等精神行为改变,这可能与其对体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水平的调节有关,TENS在改善睡眠不足导致的精神疲劳方面有潜在价值.

    睡眠剥夺精神疲劳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悬尾实验旷场实验

    消化内镜超级微创闭合技术研究进展

    冯建聪翟亚奇令狐恩强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内镜设备及技术的创新发展,内镜闭合方法不断丰富,消化内镜超级微创闭合技术的应用范畴日益拓展.经内镜钳道金属夹、金属夹联合尼龙绳闭合技术临床开展较为广泛,但也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该文通过文献检索,在上述方法之外就消化内镜超级微创闭合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超级微创手术闭合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研究进展

    高婷婷谭明陈万金程胜桃...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长期大量饮酒等因素导致的以肝细胞内脂质过量堆积为主要特点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NAFLD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在NAFLD发病机制上,但目前报道用于NAFLD机制研究的实验模型差异较大,尤其是动物模型.因此,该综述将总结近年来已报道的NAFLD研究模型,重点阐述NAFLD的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为NAFLD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细胞模型

    外泌体用于卵巢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张议中马文文韩明轩刘芳媛...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发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现代医学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工具,病情容易加重及转移.尽管糖类抗原125、人附睾蛋白4和ROMA指数是目前卵巢癌中表征较好的生物标志物,但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生存获益不足以用于常规筛查目的.因此,寻找诊断卵巢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的生物标志物更迫在眉睫.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信的媒介,参与调控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包括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外泌体可能作为卵巢癌肿瘤细胞与其他细胞交流的重要工具,促进肿瘤的发展和转移.该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归纳整理了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miRNA及相关蛋白应用于卵巢癌诊断的体外研究,并总结目前外泌体在卵巢癌中的应用现状,旨在探索外泌体在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为卵巢癌的临床诊断提供新思路.

    卵巢癌外泌体肿瘤标志物诊断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