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安罗替尼耐药性与敏感性相关研究进展

    夏周琦王瑞吴纪恒倪韶青...
    1652-1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罗替尼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抗肿瘤小分子药物,其在多种肿瘤的临床试验中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化疗过程中,耐药性和敏感性直接关系到药物对肿瘤治疗的成败.肿瘤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安罗替尼的选择下产生变化,进而引起信号通路的改变使肿瘤产生耐药性.而抑制与安罗替尼耐药机制相关的基因或合用其他抗肿瘤药物可以提高肿瘤对安罗替尼的敏感性.本文总结了体外安罗替尼的耐药性和敏感性机制的相关研究,并回顾了安罗替尼联用PD-1/PD-L1抑制剂逆转安罗替尼耐药性的临床报道,以期为安罗替尼的耐药性机制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安罗替尼耐药性敏感性

    抗肿瘤药物的基础与转化研究助推临床治疗

    许爱笑邵雪晶应美丹杨波...
    1658-1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有了明显提升.但是,现有治疗策略远远无法满足临床需求,目前仍存在可用药物少、不良反应严重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本期推出了"抗肿瘤药物研究与转化"专栏,分别从"抗肿瘤药物靶点及先导化合物发现"及"抗肿瘤药物的智能递送转化研究"两大主题开展深入探讨,以期为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药物新靶点和治疗新策略,助推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研发.

    抗肿瘤药物药物靶点先导化合物智能递送

    靶向干预SETDB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作用

    许爱笑张建华杜文昕何俏军...
    1662-1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B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干扰SETDB1对AML的治疗效果.方法 基于TCGA、GTEx、TARGET数据库,分析SETDB1在不同肿瘤的表达情况,并对比分析在AML骨髓细胞和正常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SETDB1的表达与AML患者不同风险分层、不同FAB(French-American-British)分型及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相关性;对 SETDB1 高/低表达患者进行基因富集分析.通过RT-qPCR考察shRNA序列对SETDB1的沉默效率;通过台盼蓝染色法考察沉默SETDB1对AML细胞的增殖及活力的影响;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 1b、CD14的比例、细胞核形态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能力考察沉默SETDB1对AML细胞的分化治疗作用.结果 与其他肿瘤相比,SETDB1在AML中显著高表达,且在AML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骨髓细胞.SETDB1在AML高风险患者中、MRD残留患者中也显著高表达.沉默SETDB1可显著抑制AML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对其细胞活力没有显著影响.此外,SETDB1高表达的AML患者存在造血干细胞相关基因和分化阻碍相关基因的显著富集,以及SETDB1在未分化或者部分分化的M0~M2亚型中相对高表达.更为重要的是,沉默SETDB1可显著诱导AML细胞分化,表现为增加细胞表面分化标志物CD11b、CD14的表达、细胞核形态从圆形或椭圆形向马蹄形的分化状态转变以及细胞NBT还原能力显著增加.结论 AML中特异性高表达的SETDB1与AML恶性进展密切相关,靶向SETDB1有望成为AML分化治疗的潜在策略.

    SETDB1急性髓系白血病恶性进展分化治疗

    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分化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方堃方艳芬
    1670-1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是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其分化状态与免疫应答强度、对免疫疗法的响应程度密切相关.在肿瘤病程中,CD8+T细胞往往呈现耗竭状态,主要表现为效应功能降低和增殖能力下降.近几年,耗竭CD8+T细胞的高度异质性特征备受关注,其中记忆、效应和终末耗竭表型是当下考察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分化状态的3个重要维度.伴随肿瘤进展,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的干性、效应表型逐渐丢失,最终分化为终末耗竭细胞,表观遗传学变化和代谢重编程参与调控这一过程,另外肿瘤微环境中复杂多样的免疫抑制性信号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生.本文综述了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激活后的命运以及不同分化状态的分子标志物和转录调控分子、影响分化状态的因素、与免疫疗法响应相关的标志物、调控CD8+T细胞增强抗肿瘤作用的应用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更加精准地调控CD8+T细胞表型,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等研究提供参考.

    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分化状态记忆耗竭效应

    细胞核内液-液相分离作为抗肿瘤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

    陈维浩谭采薇赵青威谢伟...
    1680-1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液相分离已被证明在细胞的基本生化途径中具有普遍的调控作用.最近的证据表明,液-液相分离失调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揭示液-液相分离时空协调生物途径的作用机制,可以阐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并开辟分子干预的新途径.本文概述了细胞核内液-液相分离现象的基本类型,以及其作为抗肿瘤药物靶标在组装超级增强子进行基因转录调控、激活核受体增强转录活性、调控RNA表观遗传以及驱动肿瘤发生等方面的作用.本文还以雄激素受体AR与核内m6A阅读器YTHDC1为例介绍了靶向干预液-液相分离相关候选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新药创制提供新思路.

    液-液相分离抗肿瘤药物靶标核内亚结构雄激素受体m6A阅读器YTHDC1

    聚水杨酸氧化还原响应型纳米载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冯旭曼张仔怡史薇郭晨曦...
    1687-1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聚水杨酸(poly-salicylic acid,PSA)连接到羧甲基壳聚糖上,使其形成自组装纳米粒(nanoparticles,NPs),并进行表征和体外评价.方法 以O-羧甲基壳聚糖(O-carboxymethyl chitosan,OCMC)作为亲水骨链,通过二硫键将PSA连接在羧甲基壳聚糖上.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IR)确证聚合物的结构;采用超声法制备自组装NPs,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进行表征;采用芘荧光探针法测定NPs的临界聚集浓度(critical aggregation concentration,CAC);测定载DOX NPs包封率和载药量;MTT试验考察载药NPs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OCMC二硫键连接PSA NPs(OCMC-SS-PSA NPs)的粒径为(148.5±2.3)nm;CAC 值为(0.069 3±0.001 3)mg·mL-1;还原响应性和 pH 敏感性良好.DOX/OCMC-SS-PSA NPs 的粒径为(160.5±1.7)nm,载药量为(17.43±0.56)%,包封率为(89.67±1.23)%.MTT 试验表明OCMC-SS-PSANPs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细胞摄取试验表明DOX/OCMC-SS-PSA NPs在细胞内滞留时间更长.结论 OCMC-SS-PSA NPs粒径较小,具有良好的还原响应性、pH敏感性和生物安全性.OCMC-SS-PSA NPs可作为兼具还原响应性和pH敏感性的纳米给药系统.

    聚水杨酸O-羧甲基壳聚糖肝癌氧化还原响应

    还原响应型甲氨蝶呤/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徐洪婷费煊婷陈若乔胡巧红...
    1694-1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合成药物-聚合物偶联物透明质酸-二硫键-甲氨蝶吟-亚油酸(hyaluronic acid-disulfide bond-methotrexate-linoleic acid,HA-SS-MTX-LA),并以其为载体包载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制备纳米粒(nanoparticles,NPs)(HA-SS-MTX-LA@HCPT NPs),考察该NPs的体外释药行为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催化下,通过酰胺化反应合成药物-聚合物偶联物HA-SS-MTX-LA,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确证其化学结构.采用超声法制备HA-SS-MTX-LANPs,以临界聚集浓度和粒径为指标,筛选获得LA和HA-SS-MTX的最佳投料比.以HCPT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包载药物,考察HA-SS-MTX-LANPs的共载药性能.通过体外释放试验考察HA-SS-MTX-LA@HCPTNPs的还原响应性,采用MTT法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成功制得HA-SS-MTX-LA NPs,LA和HA-SS-MTX的最佳摩尔投料比为1:1,临界聚集浓度为60.50 μg·mL-1,NPs 粒径为(226.6±2.5)nm,PDI 为 0.180±0.036.HA-SS-MTX-LA@HCPTNPs 的粒径为(257.59±1.41)nm,PDI为0.132±0.009,包封率为(72.46±0.73)%,载药量为(11.51±0.32)%.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药物在高浓度谷胱甘肽条件下可快速释放,MTT试验结果表明HA-SS-MTX-LA@HCPT NPs对HepG2细胞和Bel-7402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制得的HA-SS-MTX-LA@HCPT NPs粒径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具有良好的共载药性能、还原响应性和抗肿瘤活性,同时可进一步提高HCPT和MTX的体外抗肿瘤效果.

    透明质酸甲氨蝶吟药物-聚合物偶联物纳米粒羟基喜树碱

    5-对氟苄氧基杨梅醇对人肺腺癌A549-Homo BIRC5体内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陈思思陈璇任泽明童晔玲...
    1704-1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5-对氟苄氧基杨梅醇(myricanol 5-fluorobenzyloxy ether,5FEM)对人肺腺癌A549-Homo BIRC5体内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A549-Homo BIRC5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溶剂(聚乙二醇400,2.5 mL·kg-1)组和5FEM低、中、高剂量(20,40,80mg·kg-1)组,每组8只.各组每日腹腔注射给药,连续5周,每周测量移植瘤体积用于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剥离瘤体并称重.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RT-qPCR测定移植瘤组织中Caspase-9、PARP、Bax、Bcl-2和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瘤组织中Caspase-9、Survivin和PARP蛋白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Survivin、Caspase-9、Cleaved caspase-9、PARP和Cleaved PARP蛋白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5FEM(20,40,80mg·kg-1)能够显著减小移植瘤体积和减轻瘤重,呈一定剂量依赖性.TUNEL染色结果显示5FEM干预后肿瘤细胞凋亡较模型组明显增多.RT-qPCR结果显示,5FEM(20,40,80 mg·kg-1)可以诱导瘤组织中Caspase-9和Bax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并诱导Bcl-2、PARP和Survivin的mRNA表达降低.ELISA结果显示,5FEM(40,80mg·kg-1)可以显著增加瘤组织中Caspase-9蛋白表达量,并显著降低瘤组织中PARP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FEM(80mg·kg-1)处理后瘤组织中Caspase-9、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PARP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而PARP和Survivin蛋白表达被不同程度抑制.结论 5FEM可下调Survivin表达,促进Caspase-9和PARP活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肺腺癌A549-HomoBIRC5裸鼠移植瘤生长.

    5-对氟苄氧基杨梅醇A549-HomoBIRC5移植瘤凋亡

    伊布替尼联合BH3拟似物ABT737协同抗肿瘤作用及机制

    董蓉谭笔琴阎优优严伟...
    1712-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伊布替尼联合BH3拟似物ABT737的协同抗实体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2种类型实体肿瘤细胞,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H1299和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U87为对象,采用SRB法检测不同浓度伊布替尼(20,15,10,7.5,5 μmol·L-1)和BH3拟似物ABT737(20,15,10,7.5,5μmol·L-1)单独或共同作用24 h后的细胞增殖情况,计算细胞存活率和合用指数;采用克隆形成试验检验10μmol·L-1伊布替尼与10μmol·L-1ABT737联合作用120 h后的细胞克隆形成情况;成球试验检测两药联合作用7d对细胞成球能力的影响;采用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10μmol·L-1伊布替尼与10μmol·L-1ABT737联用对U87和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两药联合作用24h后对U87和U251细胞中干细胞标记物Sox2、Nanog和Oct4 mRNA水平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胶质瘤干细胞标记物CD44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伊布替尼与BH3拟似物ABT737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脑胶质瘤中均有协同作用,合用组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单用组(P<0.05);两药合用可抑制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协同诱导细胞凋亡;同时两者合用可抑制肿瘤干细胞标记物Sox2的mRNA表达水平,使CD4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伊布替尼联合ABT737可协同抑制实体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发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干细胞蛋白的表达.

    伊布替尼ABT737肝细胞Sox2CD44

    一种新型多环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对肺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周巧巧张彬匡政坤周诗毅...
    1720-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一种新型多环螺环氧化吲哚化合物对肺细胞系生长抑制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MTT试验、流式细胞技术与细胞划痕试验检测化合物对肺癌细胞系的增殖、细胞凋亡以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接着通过PharmMapper平台预测其靶标蛋白,通过GEPIA平台预测与该靶蛋白具有较强相关性的蛋白,最后分别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qPCR试验以及免疫印迹试验,在启动子水平、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检测化合物对目的基因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能够显著抑制SKLU1细胞系的增殖,IC50值为11.38 μmol·L-1,化合物浓度>2.85 μmol·L-1 即能够抑制SKLU1的细胞迁移,浓度>5.69μimol·L-1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其分子机理可能是通过靶向RhoGEF7蛋白,下调下游的Rac1蛋白表达量,从而下调E-cadherin蛋白表达量,抑制细胞迁移;并且,下调的Rac1蛋白还能抑制NF-κB的激活,下调下游基因IL-6和IL-8的转录;下调的Rac1蛋白还能抑制IL-6/JAK/STAT3通路.结论 本研究为这种新型多环螺环氧化吲哚化合物靶向肺癌细胞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多环螺环氧化吲哚SKLU1RhoGEF7IL-6/JAK/STAT3NF-κB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