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蛞蝓提取物对LPS致小鼠气道及肺部急性炎症的影响

    梁雪吴红波孙宁刘亭...
    2913-2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蛞蝓提取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小鼠气道及肺部急性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48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tl)、正常对照+蛞蝓干预组(Ctl+ Limax)、模型组(LPS)、模型+蛞蝓干预组(LPS+Limax),每组12只.各蛞蝓干预组于造模前1d起给予4.36 g·kg-1蛞蝓提取物灌胃,每日1次,直至造模结束.经鼻滴入LPS对小鼠进行急性气道炎症造模,非造模组经鼻滴入同体积生理盐水.观测各组小鼠肺病理、肺的髓过氧化物酶表达;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及IL-6、CXCL1、TNF-α、IFN-γ的分泌;采用LC-MS对蛞蝓提取物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推测可能的活性成分.结果 蛞蝓提取物可明显缓解LPS致小鼠急性气道炎症的肺组织病理,减少肺部的白细胞浸润,抑制肺部髓过氧化物酶表达,降低肺泡灌洗液中IL-6、CXCL1、TNF-α、IFN-γ含量,其中活性成分可能是黄酮Ononin,且与Siglecs受体有潜在结合可能.结论 蛞蝓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抑制急性气道炎症的作用,其中活性成分黄酮Ononin通过Siglecs受体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能是其改善急性肺损伤病理的作用机制之一.

    蛞蝓急性肺损伤中性粒细胞气道炎症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邱华范春娇苏翠丽黄鹏...
    2921-2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选出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以方中主药白花蛇舌草的特异性成分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及出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选出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成型率、溶化性、流动性等多项指标,对辅料、用量、工艺等条件进行考察,确定处方的成型工艺.结果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5h;成型工艺为按稠膏∶糊精=1∶2比例加入糊精,以糊精稠膏混合物0.25%的阿司帕坦和0.25%甜菊素作为矫味剂,再加入45%乙醇作为润湿剂,混匀,过14目筛制粒,80 ℃鼓风干燥,整粒,即得.结论 优选出的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稳定可行,可为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制备与生产提供参考.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正交试验制备工艺壮药

    基于脑卒中治疗作用的清开灵注射液生物活性质控方法的建立

    韩宜芯李西蒙康媛高源...
    2926-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清开灵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出发,依据其改善氧化应激在治疗脑卒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建立基于生物活性的清开灵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新方法.方法 考察清开灵注射液对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以及其总抗氧化能力这4种生物活性指标的作用强度,选择线性关系和灵敏度最佳的生物指标进行方法学考察,并以该法测定3个批次的清开灵注射液样品的生物活性,比较其质量优劣.结果 与另外3种方法相比,清开灵注射液的总抗氧化能力与其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高,且符合方法学对于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和稳定性的要求.3个批次的清开灵注射液生物活性之间无显著差异,以水溶性维生素E当量代表的三者的质量相当接近.结论 总抗氧化能力适用于评价清开灵注射液在与此活性相关的应用(如脑卒中)中质量的优劣,此法可作为现行质量控制方式的有益补充,从而应用到清开灵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工作中.

    清开灵注射液脑卒中抗氧化生物活性测定法质量控制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测定蓝芩口服液原药材水分含量

    马卉冯雪静陈明潘红烨...
    2932-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近红外光谱法建立蓝芩口服液板蓝根、栀子、黄芩、黄柏、胖大海原药材中水分的快速定量方法,同时研究了水分通用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了多种预处理方法进行模型优化,选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进行关键变量筛选,建立了5种药材的专属、通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R)模型.结果 5个原药材的专属、通用CARS-PLS模型Rc值>0.96,RSEP值<5%.与专属模型相比,通用模型的预测准确度稍有下降,但仍满足应用要求.此外,通过配对t检验验证模型预测能力,6个PLSR模型预测值与HPLC测得的参考值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近红外光谱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建立通用模型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可用于蓝芩口服液5种原药材的水分含量快速检测.对于水分含量检测,选用药材的通用模型比专属模型更为简便,更符合高效化的生产需求.

    蓝芩口服液近红外光谱通用模型水分竞争自适应加权重采样偏最小二乘法

    排脓散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

    芮雪琳李嘉诚张孟孟杨晔...
    2940-2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排脓散对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BALB/c小鼠,设置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排脓散高、中、低剂量组,在日常饮水中给予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构建结肠炎模型,通过测定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情况、结肠长度和结肠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研究排脓散对小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排脓散各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组的小鼠体质量下降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部分恢复结肠长度.排脓散可以减少结肠部位IL-1β、TNF-α和IL-6表达,提高IL-10表达.结论 排脓散可以减轻DSS诱导的结肠炎症状,改善炎症相关因子表达.

    排脓散结肠炎炎性因子

    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与饮片化学等量性及抗炎等效性研究

    谢平陈丹陈红余文静...
    2945-2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特征图谱探究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间的相关性和等量性,评价二者的抗炎药理等效性.方法 建立三叶青藤叶饮片汤剂、中间体及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共有模式;基于特征图谱与主要效应组分含量,建立等效比数学模型,计算迁移率,综合分析比较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间的共有特征组分群的相似性及其含量的等量关联性.采用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炎症模型的抗炎抑制作用的药效实验,考察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的等同药效相关性.结果 基于HPLC特征图谱共有模式,辨识归属特征共有峰10个,汤剂与配方颗粒的相似度>0.900;由饮片煎煮对照汤剂各组分平均迁移率仅14.97%~23.89%,由饮片经优化工艺制得配方颗粒各组分平均迁移率为54.61%~92.30%.3批次配方颗粒与饮片平均等量等效比为3.72,以平均值的80%计,配方颗粒与饮片的等效比是2.98倍,提示1 g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相当于饮片3 g.与模型组相比,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均能显著减少大鼠肉芽肿的质量(P<0.05),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炎症组织增生的抑制率,低、高剂量组的配方颗粒分别为15.70%,37.27%,饮片汤剂分别为14.59%,35.73%,二者均具有抗炎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二者对肉芽肿炎症抑制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1:3)之间具有等同的药效相关性.结论 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的共有药效组分群相似,配方颗粒与饮片的量效关联性为1∶3,以此量效比例用药,二者具有等同的药效相关性.

    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征图谱等量性抗炎等效性

    2种地龙饮片不同提取法体外抗凝活性对比研究

    于小钧张兵薛晴贺梦媛...
    2955-2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酒制对地龙体外抗凝活性的影响,为地龙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传统水提法和仿生酶解提取法对生品地龙、酒制地龙进行提取,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抗凝血酶活力为指标进行抗凝活性测定,并采用BCA蛋白测定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多肽含量.结果 采用水提取法时,PT和抗凝血酶滴定法均显示酒地龙与生地龙抗凝血活性相当,TT测定结果显示酒地龙抗凝血活性强于生地龙,APTT测定结果则显示地龙具有促凝血活性,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促凝效果越强,蛋白、多肽含量为酒地龙大于生地龙;采用仿生酶解提取法时,APTT和PT测定结果显示酒地龙的抗凝血活性强于生地龙,并且蛋白、多肽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酒地龙要多于生地龙,但TT和抗凝血酶滴定法并未比较出生品与酒制品之间的差异.结论 与传统水提法相比,仿生酶解提取法能更多地提取出蛋白多肽类成分,仿生酶解提取液具有更强的抗凝血活性,2种提取法均显示地龙酒制有利于可溶性蛋白、多肽的溶出,能增强体外抗凝血活性.

    地龙酒制酶解抗凝血生物活性

    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体内外肿瘤抑制效果评价

    王琛
    2961-2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前期制备的环肽(cRGD)修饰的、负载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的石墨烯量子点递药系统(cR-G@D)体内外抑制肿瘤效应进行考察.方法 以U87细胞为模型,采用CCK-8法对cR-G@D等样品的体外细胞毒性进行分析;以αvβ3不表达的MCF-7细胞和αvβ3过表达的U87细胞为模型,利用共聚焦显微技术进一步分析cR-G@D等样品在细胞内的摄取及成像情况;以Balb/c裸鼠(U87)为实验对象,分别考察cR-G@D等样品光热效应及体内肿瘤抑制情况.结果 细胞毒性结果显示cR-G@D在激光照射条件下有显著的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细胞摄取试验结果显示在U87细胞中靶向修饰的石墨烯量子点摄取情况要远优于非靶向修饰的石墨烯量子点,而在MCF-7细胞中各测试样品摄取无明显区别;体内试验表明cR-G@D在激光照射下温度随时间推移而增加,cR-G@D与激光照射配合条件下肿瘤生长缓慢.结论 cR-G@D递药系统在激光照射下具有一定的光热效应,在体内外具有一定的肿瘤抑制效果.

    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肿瘤细胞抑制效果评价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贝美前列素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处方工艺

    孙敬蒙曲晓宇张四喜
    2966-2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探讨贝美前列素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处方组成,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 以泊洛沙姆407和188为凝胶基质,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佳处方得到合适的胶凝温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贝美前列素眼用凝胶的含量,并以无膜溶出模型考察其体外释放度.结果 处方以1%吐温80,0.03%贝美前列素(w/v)、21%泊洛沙姆407(w/v)和2%泊洛沙姆188(w/v)组成能达到最适胶凝温度.体外释放度的考察结果显示药物的释放与时间呈线性关系.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贝美前列素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具有理想的胶凝温度,能够使药物更加持久地附在给药部位,具有给药方便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开发并推广使用的眼用制剂.

    贝美前列素温度敏感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原位凝胶

    基于D-最优混料设计法的塞来昔布微乳凝胶处方优化与评价

    傅小玲王燕芳余冲胡青...
    2971-2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塞来昔布微乳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 测定塞来昔布在不同油、乳化剂、助乳化剂中的溶解度,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塞来昔布微乳的处方组成;以油相、混合乳化剂、水为考察因素,微乳的载药量和粒径为评价指标,利用D-最优混料设计法优化塞来昔布微乳的处方;以卡波姆980为基质制备塞来昔布微乳凝胶,并测定粒径、粒度分布、Zeta电位、透光率及黏度,透射电镜观察塞来昔布微乳的外观形态;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塞来昔布微乳凝胶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 优化的塞来昔布微乳处方组成为油相4%、混合乳化剂20%、水76%;塞来昔布微乳凝胶的平均粒径为(59.65±1.09)nm,PDI为0,106,Zeta电位为(-25.76±0.92)mV;透射电镜观察微乳凝胶呈圆整、规则球形,分布较为均匀;与微乳相比,塞来昔布微乳凝胶黏度增大,便于涂布和经皮给药;塞来昔布微乳凝胶24 h累积透皮释放量为(80.12±3.37)μg·cm-2,显著高于塞来昔布混悬液.结论 塞来昔布微乳凝胶可以显著增加药物的累积透皮量,有望成为新型局部给药制剂.

    塞来昔布D-最优混料设计微乳微乳凝胶累积透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