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银杏内酯B脂质体的处方与制备工艺研究

    邢宇李雄于颖
    697-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制备成脂质体,增加GB在水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方法 采用超滤离心法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HPLC测定脂质体中GB的含量与包封率,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GB脂质体;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分析药脂比、胆固醇用量、装载量、水化温度和水化时间等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以外观、包封率、粒径为评价指标确定GB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 GB脂质体的最佳处方为10mgGB、160 mg蛋黄卵磷脂、40 mg胆固醇、8 mg维生素E、58mgDSPE-PEG2000、5mLPBS缓冲液;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GB与脂质辅料溶于无水乙醇中,33℃水浴条件下减压旋转蒸发除乙醇,pH 6.5 PBS缓冲液水化脂质薄膜,水化温度35℃,时间120min,粗脂质体混悬液冰水浴超声6 min,超声功率120 W.制备的GB脂质体混悬液微泛蓝色乳光、可透光,粒径为(126±4)nm,包封率>87%,放置24 h无聚集、无沉降.结论 采用薄膜法在实验室阶段成功制备了稳定的GB脂质体,确定了最优制备处方和制备工艺,为GB制剂的剂型研究做出探索和提供参考.

    银杏内酯B脂质体超滤离心-HPLC法薄膜分散法

    利格列汀双层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付强蒋香云雷钧涛姜英子...
    704-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利格列汀双层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l 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为骨架材料、黄原胶为黏合剂,采用单因素设计筛选处方,进行利格列汀双层缓释片的制备,并绘制处方在pH 6.80介质中的体外溶出曲线;采用常规Ritger-Peppas、Higuchi、一级、零级释放曲线方程进行拟合,分析样品释药原理.结果 经优化后的样品由含药缓释层和含药速释层构成.缓释层由主成分利格列汀3 mg、缓释骨架材料HPMC(型号:K4M及K100M,用量均50mg)、填充剂微晶纤维素100mg、凝胶缓释基质黄原胶15 mg、润滑剂硬脂酸镁1mg组成;速释层由主成分利格列汀2 mg、填充剂微晶纤维素10mg、崩解剂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15 mg、润滑剂硬脂酸镁1mg组成.最终结果与零级释放方程匹配度最高,极具相关性,拟合结果r2无限接近于1.结论 成功制得利格列汀双层缓释片,并实现零级释放.

    利格列汀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双层缓释片零级释放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非洛地平自微乳给药系统

    袁惠卿蒋曙光
    710-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非洛地平自微乳给药系统,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测定非洛地平的溶解度,考察油相与乳化剂的相容性,绘制伪三元相图,初步设计自微乳处方;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自微乳处方;评价自乳化性能和体外溶出行为.结果 非洛地平自微乳处方:油相LABRAFIL M 1944CS为4.4 g,乳化剂Cremophor EL35为5.5 g,助乳化剂PEG400为1.1g,非洛地平1.0g;自乳化效率高,乳液澄明稳定,平均粒径为30.4nm,PDI为0.16;水中溶出很快,5min内平均溶出度>85%,30 min达99%,24 h后乳滴依然稳定.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非洛地平自微乳,自乳化性能高,乳液稳定,显著提高非洛地平的体外溶出度.

    非洛地平自微乳星点设计伪三元相图

    HPLC-Q-TOF-MS技术在预知子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建立和化学成分归属中的应用

    邓俊杰贺晶晶马汉玉
    715-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预知子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并使用Q-TOF-MS技术鉴定共有峰成分.方法 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4.6 mmx50 mm,2.7 μm),以乙腈-0.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nm,柱温30℃,流速0.5 mL·min-1.采用相似度分析软件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以标准物质和文献数据为参照,使用Q-TOF-MS负离子检测模式对特征峰进行质谱分析并指认.结果 建立了预知子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以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峰为参照峰,标定了14个共有峰,样品间相似度范围为0.943~0.994,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范围为0.976~0.988.使用Q-TOF-MS对共有峰进行了指认,确定了8个峰成分,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木通苯乙醇苷B、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川续断皂苷Ⅵ、α-常春藤皂苷.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预知子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

    预知子配方颗粒HPLC-Q-TOF-MS指纹图谱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HPLC同时测定川芎清脑颗粒中8种成分

    吴芸叶慧陈骁鹏
    72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川芎清脑颗粒中绿原酸、阿魏酸、升麻素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蛇床子素的 HPLC 方法.方法 采用 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 色谱柱(150 mm×4.6 mm,2.7 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的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330nm(绿原酸、阿魏酸、蛇床子素),280nm(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254 nm(升麻素苷).结果 绿原酸、阿魏酸、升麻素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蛇床子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97~37.29,5.29~39.68,2.54~19.08,35.46~265.94,25.65~192.37,2.40~18.02,1.66~12.47,2.64~19.80 μg·mL-1;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平均回收率(n=6)均>90%.结论 该方法精确可信、操作简便快捷,可用于川芎清脑颗粒中各成分同时测定.

    川芎清脑颗粒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C-MS测定地氯雷他定中基因毒性杂质氯甲酸乙酯的含量

    施俊伟于晓敏王晋星一刘倩...
    726-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地氯雷他定中基因毒性杂质氯甲酸乙酯含量的GC-MS方法.方法 采用CNW CD-ACID WAX色谱柱(30mx0.25mm,0.25μm)进行分离,载气为氦气,气体流速为1.2 mL·min-1.通过20∶1分流顶空进样,顶空温度为70℃,程序升温:50℃柱温箱条件下保持5 min,再以10℃·min-1升温至80℃,保持3 min.在SIM扫描方式下,检测氯甲酸乙酯的含量,定量离子为m/z63.结果 氯甲酸乙酯浓度在0.05~4.00 μg·mL-1内线性良好,分析方法的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回收率、溶液稳定性、耐用性等均在相关验证指导原则的规定范围内.结论 该定量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地氯雷他定原料药中氯甲酸乙酯的杂质检测.

    地氯雷他定氯甲酸乙酯基因毒性杂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外用液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无菌检查法的研究

    郑小玲梁法勇田卓钱凌...
    730-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外用液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大面积烧伤及严重损伤皮肤用)无菌检查方法,并进行方法适用性检查.方法 洗脱液为灭菌生理盐水,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1中医疗器具的取样量进行取样,加入1/2标示容量的氯化钠注射液,振摇30s,合并提取液,薄膜过滤法检查.结果 无菌检查前处理研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5种菌的洗脱回收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方法适用性试验中试验菌生长均良好.结论 本法取样量和样品前处理科学有效,适用于外用液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大面积烧伤及严重损伤皮肤用)的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高密度聚乙烯瓶前处理研究薄膜过滤法

    2D-LC-IT-TOF-MS鉴定他克莫司原料有关物质

    韩彬庞文哲高燕霞刘英华...
    734-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在线脱盐-飞行时间-液质联用法,对他克莫司原料中检出的一杂质峰进行结构定性.方法 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4.6 mm×150 mm,3 μm),乙腈-叔丁基甲醚-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然后采用InertSustain Ci8色谱柱(2.1 mm×50 mm,2 μm),0.1%甲酸溶液-乙腈(30∶7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电喷雾电离离子源,正离子检测模式,雾化气流速度1.5L·min-1,干燥气流速度10L·min-1,脱溶剂管温度200℃.根据多级图谱信息推定特定杂质峰结构.结果 推定出他克莫司原料中特定保留时间处色谱峰的物质结构,该检出峰不是美国药典给出的子囊霉素杂质而是有药理活性的他克莫司异构体Ⅰ,应参与含量计算.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用于他克莫司原料杂质的鉴定,为更加精准控制产品质量和工艺优化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他克莫司在线脱盐-飞行时间-液质联用杂质鉴定

    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抗血栓治疗分析及药学监护

    吴巧利李昌茂张晓娟
    739-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抗血栓治疗方案选择以及药学监护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药物治疗.治疗期间,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抗血栓治疗方案,为患者制定药学监护计划并实施药学监护,评估药物疗效,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开展用药教育.结果 经过抗凝、脱水降颅压、控制癫痫等治疗后,患者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左侧肢体乏力改善,好转出院.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以及黑便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药师对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全程的药学监护,可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患者的依从性.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抗血栓治疗药学监护

    肾上腺素救治过敏性休克使用方法调查分析

    司继刚段磊赵群刘萍...
    74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肾上腺素救治过敏性休克的使用方法.方法 关于过敏性休克发生时肾上腺素的注射方法和注射剂量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肾上腺素药品说明书、《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和《围术期过敏反应诊治的专家共识》等相关临床指南共识和文献资料,分析探讨了肾上腺素用于过敏性休克急救时的给药方法.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在使用肾上腺素救治过敏性休克时,34%临床医师和42%护士首选皮下注射给药;20%临床医师和30%护士首选肌内注射给药;选择肾上腺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注射的临床医师和护士分别为20%和16%;而选择药液不稀释直接静脉注射的临床医师和护士占比分别为26%和12%.70%临床医师和76%护士认为肾上腺素的单次使用剂量以0.5~1.0 mg为宜.依据相关指南和文献资料,患者在发生过敏性休克反应时,肾上腺素肌内注射给药方便及时,药物吸收速率较皮下注射快,起效迅速,风险小,单次注射剂量以0.3~0.5 mg为宜,是首先推荐的用药方法.肾上腺素不经稀释直接静脉注射,可能会导致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引发心律失常和脑血管意外.结论 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培训,在救治过敏性休克时,选择肾上腺素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法,促进肾上腺素的规范合理使用.

    肾上腺素过敏性休克急救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