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降钙素原(PCT)及骨桥蛋白(OPN)水平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抗结核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10 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活动性肺结核组,选择同期 6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予以 2HRZE/4HR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根据患者是否治愈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分为治愈组(161 例)和未治愈组(49 例).比较活动性肺结核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FN-γ、PCT及OPN水平,基于IFN-γ、PCT及OPN构建活动性肺结核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联合诊断模型,分析IFN-γ、PCT、OPN单独及联合诊断模型的预测效能,比较治愈组和未治愈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PCT及OPN水平,分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PCT及OPN水平与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PCT及OPN水平分别为(23.20±10.01)pg/ml、(1.46±0.60)ng/ml、(721.79±303.62)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69±2.74)pg/ml、(0.25±0.11)ng/ml、(171.99±68.53)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对象血清IFN-γ、PCT及OPN水平作为自变量,以是否为活动性肺结核为因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明,血清IFN-γ[OR=2.000,95%CI=(1.215,3.294)]、PCT[OR=1.023,95%CI=(1.005,1.042)]及OPN[OR=1.049,95%CI=(1.008,1.092)]水平升高是活动性肺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最终模型公式为P=1/[1+e(-19.197+0.693×IFN-γ+0.0230×PCT+0.048×OPN].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IFN-γ、PCT及OPN预测活动性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0.637和0.756,IFN-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62.9%和 93.3%,OP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53.3%和 91.7%,PC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51.0%和 85.0%.联合上述指标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活动性肺结核的AUC为 0.89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76.2%和 98.3%,模型整体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指标.组内比较,相较于治疗前,治愈组和未治愈组患者治疗 6 个月后血清IFN-γ、PCT及OPN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愈组和未治愈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PCT及OP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6 个月后,治愈组患者血清IFN-γ、PCT及OPN水平明显低于未治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PCT及OPN水平与抗结核治愈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外周血IFN-γ、PCT及OPN水平升高不仅与活动性肺结核的发病密切相关,且可能是患者抗结核治疗疗效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