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下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叶鹏胜徐志明袁宇渊陈仲骅...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下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60 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下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80.13±22.17)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62.60±16.12)min,切口长度(4.23±1.85)cm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87±2.71)cm,术中出血量(68.53±25.87)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43.63±30.37)ml,骨折愈合时间(9.40±1.43)周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4.17±2.87)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周VAS评分(3.77±1.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7±1.03)分,术后 1 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55.63±4.7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53±4.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 1 个月的VAS评分和术后 3 个月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均未见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内翻畸形愈合、内固定断裂或螺钉切出等并发症.结论 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下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较传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增加了手术时间,但切口较小,出血较少,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微创、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骨科手术机器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肱骨外科颈骨折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研究

    刘菁芸江小琳程琼汪银洲...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66 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是否发生CVS分为CVS组与无CVS组,每组 33 例.收集所有患者的社会人口学数据、入院前的症状和身体状况、量表评分、颅脑CT表现、临床处理情况、动脉瘤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出现CVS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 66 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并且均完成了这项研究,大多数患者年龄分布在 40~60 岁之间,两组患者中均为女性患者较多.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咖啡因使用史、动脉瘤情况(大小、定位、高度、直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Hunt-Hess分级量表(HHS)分级、Fischer分级量表(FS)分级、白蛋白最低值、C反应蛋白(CRP)最大记录、是否腰椎穿刺和(或)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否血管内手术后机械通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视乳头水肿视力减退、脑室内出血、脑积水、动脉瘤宽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尿素最大记录、白细胞计数(WBC)最大记录、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最大记录、血小板计数(PLT)最低值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素最大记录、WBC最大记录和INR最大记录升高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35、1.219、1.373,P<0.05).视乳头水肿视力减退、脑室内出血、脑积水、动脉瘤宽度、mRS评分、PLT最低值不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产生颅内炎症状态的强度可能与CVS的发生及其不良后果直接相关.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经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液行宏基因组测序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价值

    陈伟光张晶晶江春虾郑耿正...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液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针对性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 40 例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mNGS组,各 20 例.两组均行经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对照组应用传统病原微生物检测,mNGS组应用mNGS.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原体种类检出率、病原体种类数检出率、抗生素使用强度(包括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两种检测方式对VAP的诊断效能.结果 mNGS组患者的细菌检出率为 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0.00%(P<0.05);两组真菌、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GS组患者病原体种类数>2 种检出率为 3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P<0.05).mNGS诊断VA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41,明显大于传统病原微生物检测的 0.714(P<0.05).mNGS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 5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90.00%,抗生素使用时间(11.21±2.08)d、机械通气时间(11.96±2.90)d、ICU住院时间(19.03±3.9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87±2.53)、(15.47±3.82)、(22.18±4.55)d,MODS发生率 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0.00%(P<0.05).结论 经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液行mNGS在V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感染病原体的检出率,显著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强度及机械通气时间,对患者病情快速准确诊断、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意义重大.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应用价值

    经皮穴位电刺激术联合君子消痞汤改善糖尿病胃轻瘫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林汉英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术(TEAS)联合君子消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4 例确诊的DG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试验中央随机系统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 16 例.A组:TEAS治疗 4 周后,洗脱 2 周,常规治疗 4 周;B组:君子消痞汤治疗 4 周后,洗脱 2 周,常规治疗 4 周;C组:TEAS+君子消痞汤治疗 4 周后,洗脱 2 周,常规治疗 4 周;D组:常规治疗 4 周后,洗脱 2 周,TEAS+君子消痞汤治疗 4 周.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的躯体性功能(PF)、角色受限(RE)、社会功能(SF)、心理健康情况(MH)、角色生理情况(RP)、活力/精力(V)、身体疼痛(BP)、综合健康情况(GH)]、胃排空功能[胃半排空时间(T1/2)及 120 min胃内食物残留率]、疗效,分析四组患者安全性.结果 四组患者治疗后PF、MH、V、BP及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RE、SF、RP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治疗后相比,C组、D组患者治疗后PF、MH、V、BP及GH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T1/2、120 min胃内食物残留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患者治疗后相比,C组、D组患者治疗后T1/2更短,120 min胃内食物残留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 56.25%、62.50%、93.75%和 93.75%.与A组、B组相比,C、D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均能坚持治疗至疗程结束,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各组在临床观察中,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及心电图等各项检查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采用TEAS联合君子消痞汤治疗DGP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胃排空功能,提高疗效,效果优于单独应用TEAS或君子消痞汤.

    经皮穴位电刺激术君子消痞汤糖尿病胃轻瘫生活质量胃排空功能疗效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老年脂肪肝患者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邱睿睿宋慧东温凌伍淑英...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老年脂肪肝患者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82 例老年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1 例)和观察组(41 例).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功能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炎症因子[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结果 两组治疗后TC、TG、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TC(4.30±0.65)mmol/L、TG(1.38±0.25)mmol/L、LDL-C(2.13±0.38)mmol/L均较对照组的(5.09±0.78)、(1.74±0.31)、(2.61±0.46)mmol/L低,HDL-C(1.48±0.18)mmol/L较对照组的(1.24±0.11)mmol/L高(P<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6 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TNF-α(21.44±4.23)ng/L、IL-6(10.36±2.38)ng/L均低于对照组的(29.79±3.34)、(18.02±2.69)ng/L(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ALT(42.56±6.51)U/L、AST(38.86±4.69)U/L均低于对照组的(63.91±7.89)、(58.02±5.92)U/L(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 95.12%高于对照组的 80.49%(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老年脂肪肝的疗效显著,可协同改善脂代谢和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利于受损肝组织修复,促进疾病转归.

    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二铵脂肪肝血脂功能肝功能炎症因子老年

    对比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和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对患者肛门功能恢复和复发的影响

    何志刚何永忠谢伟何海...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和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肛门功能恢复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91 例高位肛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肛括约肌间切开组(50 例)和切开挂线组(41 例).经肛括约肌间切开组患者采用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进行治疗,切开挂线组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大便失禁严重度(Wexner)评分、肛门功能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经肛括约肌间切开组临床总有效率 96.00%高于切开挂线组的 78.05%(P<0.05).经肛括约肌间切开组患者手术时间(58.98±3.71)min、愈合时间(22.24±1.71)d及住院时间(9.38±1.59)d均短于切开挂线组的(75.73±2.95)min、(27.44±1.86)、(14.73±2.05)d,术中出血量(84.96±2.85)ml少于切开挂线组的(96.07±2.71)ml(P<0.05).术后 1 个月,两组VAS评分与Wexner评分均较本组术前降低,且经肛括约肌间切开组VAS评分(1.54±0.61)分与Wexner评分(1.22±0.42)分均低于切开挂线组的(2.17±0.70)、(1.93±0.82)分(P<0.05).术后 3 个月,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与肛管最大静息压均较本组术前降低,但经肛括约肌间切开组肛管最大收缩压(16.23±1.62)kPa与肛管最大静息压(8.03±1.01)kPa均大于切开挂线组的(11.17±1.78)、(4.38±0.92)kPa(P<0.05).结论 相较于切开挂线法,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在高位肛瘘中的临床疗效更加理想,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同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保护患者肛门功能.

    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法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肛门功能

    补阳还五汤联合耳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及对饮水功能的影响探讨

    任宪雷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补阳还五汤联合耳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及对饮水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100 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补阳还五汤与耳针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用耳针治疗),各 50 例.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饮水功能评分、吞咽障碍筛查量表(Burke)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12.01±0.26)分低于对照组的(16.68±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活力、社交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及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80.53±8.59)、(72.77±6.98)、(74.45±6.09)、(73.12±6.49)、(73.77±9.12)、(80.77±6.76)、(80.45±6.16)、(82.12±6.4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3.30±5.77)、(65.93±5.44)、(64.88±5.98)、(66.36±6.09)、(66.40±5.23)、(67.66±5.28)、(68.78±5.38)、(65.26±6.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饮水功能评分(4.15±0.87)分高于对照组的(3.08±0.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urke评分(2.55±0.12)分低于对照组的(3.01±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14.00%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通过采用补阳还五汤与耳针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饮水、吞咽功能,提升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适合应用于临床推广.

    脑卒中吞咽困难补阳还五汤耳针饮水功能

    腕横纹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林诗强徐尉宁甘玉珍官家永...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腕横纹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34 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以 1∶1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17 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带蒂转移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腕横纹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移植治疗.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操作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皮瓣成活率、手指皮瓣外形恢复美观优良率、血运状态恢复优良率、浅感觉恢复优良率、满意度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104.65±10.28)min长于对照组的(92.21±10.18)min,创面愈合时间(19.35±2.22)d短于对照组的(24.18±2.81)d(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皮瓣成活率 100.00%高于对照组的 64.71%(P<0.05).观察组手指皮瓣外形恢复美观优良率 94.12%高于对照组的 58.82%(P<0.05).观察组血运状态恢复优良率 94.12%高于对照组的 58.82%(P<0.05).观察组浅感觉恢复优良率 94.12%高于对照组的 58.82%(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95.32±2.26)分、心理健康评分(23.32±5.2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2.33±2.18)、(49.66±5.20)分(P<0.05).结论 腕横纹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显著,能够取得满意疗效,患者恢复快,且预后显著,建议临床推广.

    腕横纹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移植手指软组织缺损并发症局部带蒂转移皮瓣修复术

    早期应用贝利尤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效果及对激素减量的影响分析

    欧阳楚君卢瑞荣韦锋梁灼源...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诱导缓解期 3 个月内)贝利尤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效果及对激素减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83 例使用贝利尤单抗治疗的SLE患者,两组均使用甲泼尼龙及吗替麦考酚酯作为背景用药.根据患者诱导缓解期开始使用贝利尤单抗的时间分为早期组(35 例)和对照组(48 例).早期组在诱导缓解期≤3 个月时开始使用贝利尤单抗治疗,对照组在诱导缓解期>3 个月时开始使用贝利尤单抗治疗.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肝肾功能指标[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和血沉(ESR)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球蛋白、补体C3、补体C4]、激素减量值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000 评分)及主要器官损害情况.结果 早期组治疗24周时的Neut水平(4.39±1.59)×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6±3.09)×109/L,治疗 12 周时的Lym水平(1.73±0.49)×109/L、Hb水平(122.85±15.38)g/L和治疗 24 周时的Lym水平(1.59±0.49)×109/L、Hb水平(123.20±16.70)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8±0.42)×109/L、(105.89±16.91)g/L和(1.38±0.34)×109/L、(103.42±25.63)g/L,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组治疗 24 周时的ALB水平(41.20±3.07)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50±6.06)g/L,治疗 12 周时的SCr水平(55.46±16.40)μmol/L和治疗 24 周时的SCr水平(54.79±16.15)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4.46±24.21)、(69.34±20.95)μmol/L,治疗 12 周时的ESR水平(24.44±10.63)mm/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7±11.21)mm/h,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组治疗 12 和 24 周时的IgG和Ig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 12 周时的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 12 和 24 周时的C3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 12 和 24 周时,早期组的激素减量值(60.49±27.42)、(68.23±22.12)m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00±6.96)、(28.37±7.60)mg,SLEDAI-2000 评分(3.77±1.06)、(2.74±0.4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9±1.46)、(2.96±0.40)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种主要器官损害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应用贝利尤单抗治疗SLE患者可改善贫血情况、肝肾功能、ESR水平及免疫功能,有利于更快降低激素用量,且不会增加主要器官损害发生风险.

    贝利尤单抗系统性红斑狼疮诱导缓解期激素减量

    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魏峰李修龙张雷董国平...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在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 例轻中度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方式治疗,研究组实施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5.00%,与对照组 77.50%相比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13.64±2.12)分比对照组的(19.74±5.26)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注意评分(5.71±0.43)分、命名评分(2.76±0.24)分、语言流畅评分(1.99±0.37)分、定向力评分(5.97±0.45)分、延迟记忆评分(2.96±0.33)分、抽象思维评分(1.65±0.33)分、视空间的执行能力评分(4.79±0.53)分、总分(23.85±5.47)分与对照组的(4.12±0.49)、(2.04±0.03)、(1.52±0.08)、(4.06±0.32)、(1.76±0.14)、(1.14±0.21)、(4.02±0.46)、(17.28±2.35)分相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7.50%与对照组 25.00%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在轻中度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效果较好,可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其神经功能,帮助患者提升认知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能有效促进其早日康复,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认知功能基底核区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