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从2006~2020年开滦研究队列中纳入3 645例超高危ASCVD[采用《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的定义]患者,排除 602 例静息心率数据缺失者后,最终分析纳入 3 043 例患者,根据确诊ASCVD后首次健康体检时的静息心率四分位水平,将其分为<68 次/min组(n=744)、68~74 次/min组(n=786)、75~80 次/min组(n=760)、≥81 次/min组(n=753).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不同静息心率水平及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对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探讨静息心率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四组患者中的累积全因死亡率,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中位随访 5.81(3.46,9.64)年期间,772 例(25.37%)患者死亡.控制主要混杂因素后,分析结果显示:与静息心率<68 次/min组患者相比,75~80 次/min组、≥81 次/min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 24%(HR=1.24,95%CI:1.01~1.52,P=0.047)和 47%(HR=1.47,95%CI:1.20~1.81,P<0.001),而 68~74 次/min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6,95%CI:0.86~1.31,P=0.625).此外,静息心率每升高 10 次/min,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13%(HR=1.13,95%CI:1.07~1.19,P<0.001).分层分析显示,静息心率每升高 10 次/min时,女性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男性患者,<65 岁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65 岁患者.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也显示,静息心率与全因死亡风险呈线性关联(Poverall<0.001,Pnon-linear=0.933),且静息心率>70 次/min时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结论:静息心率升高与超高危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且二者呈线性关联.超高危ASCVD患者静息心率的合适干预切点可能为>75 次/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