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琍

月刊

1671-7236

zgxmsy@caas.cn

010-62811226,62810371,6281602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畜牧兽医/Journal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中国畜牧兽医》于1974年2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2014年第一批资质认定的学术期刊,前身为《国外畜牧科技》,2002年更名为《中国畜牧兽医》,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收录期刊。本刊设有营养与饲料、生理生化、生物技术、遗传繁育、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光源类型对北京油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性发育的影响

    马忠李云雷李冬立常卓...
    5225-5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通过对比4种光源下北京油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性发育相关指标,探究北京油鸡养殖过程中的最优光源。[方法]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1日龄商品代北京油鸡公雏720只,随机分配到白炽灯、荧光灯、暖白LED灯和冷白LED灯4个光照处理组中,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鸡。分别在第4、8和13周龄末时,以重复为单位测定生产性能;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1只鸡进行性激素相关指标测定。13周龄末,从每个重复中选取接近各重复平均体重的3只鸡测定屠宰性能和性器官指数。[结果]在整个生长阶段,白炽灯组和冷白LED灯组北京油鸡采食量显著高于荧光灯组和暖白LED灯组(P<0。05),暖白LED灯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冷白LED灯组和荧光灯组(P<0。05),白炽灯组料重比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4种光源对北京油鸡屠宰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性发育方面,白炽灯组和冷白LED灯组北京油鸡睾酮的分泌显著高于荧光灯组(P<0。05),暖白LED灯组处于中等水平;白炽灯组、冷白LED灯组和暖白LED灯组北京油鸡褪黑素的分泌显著高于荧光灯组(P<0。05)。4种光源间公鸡的睾丸指数和鸡冠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暖白LED灯组和荧光灯组鸡冠长度显著大于白炽灯组(P<0。05),冷白LED灯组处于中等水平;与之类似,鸡冠高度以暖白LED灯组最高且显著大于白炽灯组(P<0。05),荧光灯组和冷白LED灯组处于中等水平。[结论]在北京油鸡的养殖过程中,采用LED灯作为光照系统可以显著提高北京油鸡的生长性能,而且LED灯还可以促进性发育相关激素的分泌,间接促进性发育。

    北京油鸡光源生产性能屠宰性能性发育

    低磷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对鹅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和粪中氮磷含量的影响

    刘作兰陈英薛佳佳黄晓凤...
    5234-5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在低磷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植酸酶对28~70 日龄鹅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和粪中氮、磷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8日龄四川白鹅母鹅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正对照组(PC组)饲喂总磷含量为0。7%(有效磷为0。35%)的常规饲粮;负对照组(NC组)饲喂总磷含量为0。5%(有效磷为0。15%)的低磷饲粮;试验组饲喂在NC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 000(NC1000)、2 000(NC2000)和4 000 IU/kg(NC4000)植酸酶的饲粮,试验期42 d。以重复为单位记录各组试验鹅采食量、初始体重和终末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70日龄时,从每重复选取2只鹅翅静脉采血,测定血浆生化指标;从每重复选取与该重复平均体重接近的1只鹅屠宰,测定屠宰性能;从每重复选取2只接近平均体重的鹅收集新鲜粪样,测定粪中总氮、总磷含量。[结果]①PC、NC1000、NC2000、NC4000组鹅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NC组(P<0。05),各组间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②PC、NC1000、NC2000、NC4000组鹅血浆磷含量均显著高于NC组(P<0。05),NC2000和NC4000组鹅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低于NC和NC1000组(P<0。05),低磷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对鹅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钙含量和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③PC、NC1000、NC2000、NC4000组鹅屠宰率和半净膛率均显著高于NC组(P<0。05),植酸酶对鹅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瘦肉率、皮脂率、腹脂率、肠道重量和长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④植酸酶对鹅粪中总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NC、NC1000、NC2000、NC4000组鹅粪总磷含量显著低于PC组(P<0。05)。[结论]低磷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改善28~70日龄鹅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降低磷排放。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总磷含量为0。5%的低磷饲粮中添加1 000 IU/kg植酸酶较为适宜。

    植酸酶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屠宰性能

    发酵豆粕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郭方超贾玲陈文峰陈亮...
    5244-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用5%发酵豆粕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豆粕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用330日龄农大三号蛋鸡,对照组9 000只,试验组6 800只。对照组蛋鸡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蛋鸡饲喂用5%发酵豆粕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2 d。试验期间记录产蛋数、异常蛋数、死淘鸡数及采食量;于试验第21、42天,每组随机测定100枚鸡蛋的蛋品质,检测12只鸡的血清生化、免疫及抗氧化指标;于试验第42天,每组随机屠宰12只蛋鸡,取十二指肠和空肠肠段分析肠道组织形态变化,分离盲肠内容物测定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第21天时,试验组蛋鸡料蛋比显著增加(P<0。05),蛋黄颜色显著变浅(P<0。05),血清AST活性显著提高(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第42天时,试验组蛋鸡料蛋比、蛋黄颜色和血清AST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异常蛋率和产蛋率均显著降低(P<0。05),蛋壳强度、蛋重和蛋白高度均显著提高(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升(P<0。05),蛋鸡肠道菌群中Cryptobacteroides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用5%发酵豆粕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的豆粕能够显著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对蛋鸡肠道菌群结构有一定影响。

    发酵豆粕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菌群

    赭曲霉毒素A对畜禽的毒性作用及其缓解措施

    吴晨辉涂羽昂刘皓洋单体中...
    5254-5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赭曲霉毒素A(OTA)是霉菌毒素的一种,污染范围极广,广泛存在于玉米、小麦等饲料原料中。OTA被动物从肠胃吸收后,通过动物体内循环系统对畜禽造成肾脏毒性、肝脏毒性、肠道毒性、免疫毒性和致癌致畸性等,进而对畜禽的健康和养殖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研究如何缓解OTA的毒性作用及缓解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生物缓解策略主要包括酵母菌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缓解措施及酶降解措施。除生物缓解之外,营养缓解措施包括植物提取物、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对OTA毒性也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作者就OTA对畜禽的毒性作用进行了总结,并重点综述了缓解OTA毒性作用的生物和营养缓解策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缓解霉菌毒素对畜禽健康养殖的危害进而促进畜禽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赭曲霉毒素A(OTA)畜禽毒性作用缓解措施

    白酒糟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鸭生长、肠道发育、肉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鹿震涛吴占月郭艳红王宁...
    5265-5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白酒糟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鸭生长性能、肉品质、肠道发育、血液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雄性北京鸭14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鸭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白酒糟组鸭饲喂添加18%白酒糟的饲粮,复合酶制剂组鸭饲喂在白酒糟组基础上添加复合酶制剂500 mg/kg的饲粮。试验期分为1~14和15~35 d两个饲喂阶段。试验结束后,以重复为单位,采集血液、胸肌、排泄物和各段小肠,测定胸肌肉品质、血液指标以及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白酒糟组和复合酶制剂组肉鸭14 d体重、1~14 d ADG显著降低,1~14 d F/G显著升高(P<0。05),且复合酶制剂组肉鸭1~14 d F/G显著低于白酒糟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白酒糟组和复合酶制剂组肉鸭15~35 d和1~35 d ADFI、F/G均显著增加(P<0。05),且复合酶制剂组肉鸭1~35 d ADFI、F/G显著低于白酒糟组(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酶制剂组肉鸭胸肌率显著降低(P<0。05),白酒糟组及复合酶制剂组肉鸭腹脂率显著升高(P<0。05),白酒糟组和复合酶制剂肉鸭胰腺指数以及复合酶制剂组肉鸭肌胃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白酒糟组及复合酶制剂组肉鸭十二指肠和空肠相对重量显著升高(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白酒糟组和复合酶制剂组肉鸭能量利用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白酒糟组相比,复合酶制剂组肉鸭粗蛋白质利用率和能量利用率均显著升高(P<0。05)。⑤与对照组相比,白酒糟组肉鸭胸肌pH24h、滴水损失以及复合酶制剂组肉鸭胸肌pH24h均显著升高(P<0。05),且复合酶制剂组肉鸭胸肌pH24h显著高于白酒糟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白酒糟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2个试验组pH45min均显著降低(P<0。05)。⑥各组间肉鸭血常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白酒糟组肉鸭血浆AST和LDH活性、AST/ALT、ALB、U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复合酶制剂组肉鸭AST/ALT显著降低(P<0。05);与白酒糟组相比,复合酶制剂组肉鸭血浆GLU、TP、GLB和U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使用18%白酒糟替代玉米豆粕饲喂肉鸭时,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降低料重比,提高养分利用率。

    白酒糟肉鸭生长性能肉品质肠道发育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程柳洋仲崇亮骆雅萍刘洋...
    5277-5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凭借检测时能够保持样本完整性和多组分快速分析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当波长范围在800~2 500 nm时,NIRS依靠含氢官能团振动的倍频与合频吸收特定频率的光,从而产生表明分子组成的泛音与组合振动,形成光谱数据,然后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样本的定性与定量特征。在动物生产中,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和动物性产品品质分析至关重要。NIRS与动物生产相结合,有利于饲料常规养分快速检测,确保动物体营养均衡,同时对动物产品品质进行把控,满足市场需求。作者介绍了NIRS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原理,重点综述了NIRS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以期为NIRS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动物生产饲料营养价值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马婧邓嘉菡王巨泽杨志梅...
    5290-5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cyanidins,GSPs)对肉牛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20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在400 kg左右的12月龄西门塔尔公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20 GSPs组)、40(40 GSPs组)和80 mg/kg(80 GSPs组)GSPs,预饲期15 d,试验期55 d。测定每头牛的初始体重、终末体重,记算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试验结束前3 d,采用全收粪法测定养分消化率;试验结束后,每头牛采集15 mL血液和50 mL瘤胃液,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①20 GSPs和40 GSPs组西门塔尔牛的终末体重显著提高(P<0。05);40 GSPs组西门塔尔牛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20 GSPs和40 GSPs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②40 GSPs组西门塔尔牛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添加GSPs各组西门塔尔牛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③40 GSPs组西门塔尔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40 GSPs和80 GSPs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④80 GSPs组西门塔尔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补体3水平显著增加(P<0。05);40 GSPs组血清补体3和补体4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降低(P<0。05),80 GSPs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降低(P<0。05)。⑤40 GSPs、80 GSPs组西门塔尔牛瘤胃液中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20 GSPs组瘤胃细菌Chao1指数显著提高(P<0。05);20 GSPs组瘤胃螺旋菌门(Spirochaetes)和梭菌属(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80 GSPs组瘤胃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螺旋菌门(Spirochaete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40 GSPs 和 80 GSPs组瘤胃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40 mg/kg GSPs提高了西门塔尔牛的终末体重、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水平及瘤胃细菌多样性,改善了瘤胃菌群组成。

    肉牛葡萄籽原花青素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微生物

    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和酸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魏海波刘迎春孙曙光刘锡武...
    5302-5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和酸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同批次、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健康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A组为对照组,正常饲喂基础饲粮;B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酸制剂1 g/kg;C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益生菌2 g/kg,试验周期30 d。[结果]①与A组相比,B、C组仔猪末重、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均极显著提高(P<0。01),C组仔猪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②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Alpha多样性在3组间差异不显著,但Beta多样性中,A组仔猪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B、C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在粪便微生物组成上,3组仔猪肠道优势菌门主要是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各组不同菌门之间的相对丰度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与A组相比,B组仔猪肠道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而B和C组螺旋体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与A组相比,B、C组仔猪肠道普雷沃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而密螺旋体属和SMB53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C组仔猪肠道栖粪杆菌属和罗斯拜瑞氏菌属的相对丰度相较于A组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而B组仔猪肠道颤螺菌属的相对丰度相较于A组显著降低(P<0。05)。③组间菌群KEGG代谢通路功能分析显示,与A组相比,B、C组中视黄醇代谢(ko00830)、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生物合成(ko00130)通路显著上调(P<0。05),C组中甲苯降解(ko00623)和鞘脂代谢(ko00600)也出现极显著上调(P<0。01)。与B组相比,C组氯代烷烃与氯代烯烃降解(ko00625)出现显著上调(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2 g/kg益生菌或1 g/kg酸制剂均能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可能与添加益生菌和酸化剂调节肠道菌群密切相关,其中添加益生菌的效果优于添加酸制剂。

    断奶仔猪益生菌酸制剂生长性能肠道菌群

    中草药和活性干酵母制剂对延边黄牛哺乳犊牛腹泻率及直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李炯奎金锡九耿凯任凤龙...
    5317-5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补饲中草药、活性干酵母制剂对哺乳犊牛腹泻率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探究中草药和活性干酵母制剂在哺乳犊牛肠道健康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体重、月龄相近且体况良好的延边黄牛哺乳犊牛24头,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8头犊牛(公5头、母3头),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中草药组(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的中草药制剂,酵母组(Ⅲ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g/d的拉曼活性干酵母。饲养试验为期31 d,其中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为21 d。在饲养试验结束当天晨饲前,采用棉拭子无菌采集该牧场犊牛直肠中新鲜粪便样品,于-80 ℃保存待测,采集的犊牛直肠中的粪便进行测序,比较Ⅱ、Ⅲ组与Ⅰ组在菌群多样性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①与Ⅰ组相比,Ⅱ和Ⅲ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F/G)、腹泻率和粪便评分显著降低(P<0。05);②在瘤胃菌群多样性方面,与Ⅰ组相比,2个处理组的Alpha多样性指数(ACE、Chao1、Coverage、Shannon和Simpson)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瘤胃菌群分布方面,在门水平上,两个处理组中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属水平上,两个处理组中优势菌属为瘤胃球菌科 UCG-005(Ruminococcaceae_UCG-005)、理研菌科 RC9 肠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产粪甾醇真细菌群([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其中,与Ⅰ组相比,Ⅱ和Ⅲ组理研菌科RC9肠群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其他菌群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补饲0。5%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或1 g/d活性干酵母制剂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哺乳犊牛腹泻症状,而且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促进其肠道健康发育。

    哺乳犊牛中草药活性干酵母腹泻率菌群多样性

    自噬调控猪脂肪生成的研究进展

    洪纯朱向星李新明黄秋艳...
    5325-5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脂肪组织是动物机体的能量储存站,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脂肪过度沉积造成的肥胖会带来一系列的代谢性疾病,如脂肪肝、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等。同样地,猪脂肪的生成影响着猪的抗病力、繁殖性能、肉品质、生产效率等性状,这些性状影响着生猪生产的经济效益。成熟的脂肪细胞是由间充质干细胞经前脂肪细胞分化得到的,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参与,而自噬通常是分解代谢机体中冗余成分最主要的手段,参与维持着机体内稳态。自噬和脂肪生成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通常脂肪生成活跃时伴随着自噬水平的升高;而自噬过程受损也伴随着脂肪生成的抑制。在自噬活动中,有许多相关的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也参与调控猪脂肪的生成;而在猪脂肪生成的过程中,许多转录调控因子也与自噬关系密切。作者通过总结最新报道的与自噬调控脂肪生成相关的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阐述自噬参与猪脂肪生成调控的研究进展,为猪营养调控和肉质育种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靶点。

    自噬脂肪生成转录因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