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畜牧兽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琍

月刊

1671-7236

zgxmsy@caas.cn

010-62811226,62810371,6281602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畜牧兽医/Journal China Animal Husbandry &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中国畜牧兽医》于1974年2月创刊,是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2014年第一批资质认定的学术期刊,前身为《国外畜牧科技》,2002年更名为《中国畜牧兽医》,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收录期刊。本刊设有营养与饲料、生理生化、生物技术、遗传繁育、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应激与家禽肠道菌群的互作及其机制

    胡晓迪甄文瑞白东英仲家乐...
    2471-2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家禽容易产生各种应激反应,如免疫应激、热应激、冷应激、氧化应激和密度应激等。各种应激因素对家禽的生长、免疫力、抗病力以及肉蛋品质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在营养交换、免疫系统调节、排除病原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激与肠道微生物存在着双向的影响机制,应激能够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影响家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同时,肠道菌群也可以通过微生物-肠-脑轴相互作用影响大脑的功能,从而改变行为和情绪。微生物-肠-脑轴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环路,它包括肠道、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肠道菌群通过产生代谢产物、调节免疫功能和影响神经传递等方式影响微生物-肠-脑轴的功能。此外,肠道菌群还可以干扰神经递质的代谢,从而对大脑功能产生影响。作者综述了家禽生长过程中面临的几种应激挑战及应激与肠道微生物之间通过微生物-肠-脑轴的双向交流,旨在为生产应用中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缓解应激提供理论依据。

    家禽应激肠道微生物微生物-肠-脑轴

    三叶青藤叶粉对崇仁麻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空肠形态结构的影响

    宋琼莉陈将吴东邹志恒...
    2481-2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三叶青藤叶粉(THL)对崇仁麻鸡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和免疫功能及空肠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360只50日龄崇仁麻鸡母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2%和4%三叶青藤叶粉,试验期56 d。试验结束时以重复为单位称重,记录肉鸡采食量,统计生长性能指标;采集血液和肠道组织样品,检测血清抗氧化、免疫指标,制备空肠组织切片并观察空肠形态,测量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统计绒隐比(V/C)。[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三叶青藤叶粉后崇仁麻鸡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IgM、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2%三叶青藤叶粉后血清IgA、TGF-β含量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4%三叶青藤叶粉后血清TGF-β含量显著升高(P<0。05),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饲粮中添加0。5%和1%三叶青藤叶粉后空肠绒毛高度和V/C显著增加(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0。5%~4%三叶青藤叶粉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崇仁麻鸡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组织形态,本试验条件下三叶青藤叶粉添加水平为1%~2%效果较好。

    三叶青藤叶粉崇仁麻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免疫肠道形态

    怀孕后期饲喂利司培酮对母鼠乳腺发育及其幼鼠生长的影响

    王顺博王浩梁韫怡王雯竞...
    2489-2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以小鼠作为试验对象,探究利司培酮能否促进哺乳动物乳腺发育及后代生长。[方法]将20只雌性昆明小鼠分为2组,每组10只。试验组小鼠在怀孕后期饲喂含0。25 mg/L利司培酮的饮水,连续饲喂4 d,对照组小鼠饲喂不含利司培酮的饮水。每组在哺乳第3和18天各采集5只小鼠乳腺组织及血液。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催乳素(PRL)水平,HE染色法观察乳腺组织形态学变化,通过称重和计数方法统计2组间母鼠乳腺重量及幼鼠平均体重和存活率差异情况,对2个时期的乳腺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GO、KEGG和GSEA富集分析。[结果]哺乳第3天时利司培酮组小鼠血清PRL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哺乳第3和18天利司培酮组小鼠乳腺丰富程度高于对照组;哺乳第18天时利司培酮组母鼠乳腺重量及其幼鼠平均体重和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哺乳第3天2组小鼠乳腺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脂肪酸代谢、脂肪细胞分化等生物过程,哺乳第18天利司培酮处理组母鼠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脂肪酸代谢过程的负调控、组织重塑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哺乳第3天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PPAR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脂肪消化吸收等途径,哺乳第18天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PPAR信号通路、脂肪细胞脂解作用的调控等途径最为富集;GSEA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哺乳第3和18天两时期的利司培酮处理组均富集到了雌激素和PRL信号通路。[结论]给怀孕后期母鼠饲喂利司培酮,可促进母鼠乳腺发育和幼鼠生长。本研究揭示了利司培酮对小鼠乳腺发育的促进作用,为将来建立在怀孕后期母畜饮水中添加利司培酮来提高泌乳和促进后代生长的新方法奠定基础,对于促进哺乳动物繁殖和养殖效率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利司培酮小鼠乳腺转录组测序

    中国荷斯坦牛健康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赵孝凤郭刚曹杰王雅春...
    2501-2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中国荷斯坦牛牧场实际数据,通过遗传分析得到5种常见疾病的遗传参数,为制定包含健康性状的奶牛育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中国牛群健康水平遗传改良。[方法]基于全国30个奶牛场2019-2022年95 710头牛的230 826条产犊记录和121 811头牛的333 038条疾病记录,经过质控后整合形成表型数据集,根据每个个体每胎次内是否发生疾病定义其表型为0(健康)或1(发病);针对乳房炎(mastitis,MAST)、临床性酮病(ketosis,KET)、胎衣不下(retained placenta,RETP)、子宫炎(metritis,MET)和真胃变位(displaced abomasum,DA)性状,采用单性状重复力模型估计各性状方差组分,计算遗传力和重复力,用双性状重复力模型估计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模型中包含场年、胎次、产犊季节固定效应。通过卡方检验对比公牛估计育种值(estimated breeding value,EBV)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公牛后代的发病率,探究了对健康性状进行选择的效果。[结果]MAST、KET、RETP、MET、DA 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 0。063±0。005、0。051±0。005、0。015±0。002、0。033±0。003和0。020±0。002,均为低遗传力性状;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在-0。110~0。684之间,其中KET和DA、MET和RETP之间表现出较强正相关,遗传相关达到0。648和0。402。针对所有性状,EBV排名前20位公牛的后代平均发病率均极显著低于排名后20位的公牛后代(P<0。01),其发病率差异为2。2~7。4倍。[结论]本研究中5种健康性状均为低遗传力性状,但健康性状具有选育价值,在奶牛育种中应兼顾对健康性状的遗传改良,实现平衡育种目标。

    奶牛遗传参数健康性状平衡育种

    柯乐猪KRT10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赵永杨齐心李维熊力...
    2508-2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角蛋白10(keratin 10,KRT10)基因多态性对柯乐猪繁殖性状的影响,以提高柯乐猪的繁殖力。[方法]以255头柯乐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测序、DANMAN序列比对软件及人工校对相结合的方法鉴定KRT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利用SHEsis在线软件分析SNP位点的群体遗传特性,通过RNAfold在线工具对SNP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SPSS 22。0软件中的一般线性模型分析KRT10基因SNP位点与柯乐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在柯乐猪KRT10基因中共鉴定到3个SNPs位点:第 4 内含子的 g。21643703 C>T 和 g。21643714 G>A;第 5 外显子的 g。21643741 G>A。g。21643741 G>A突变导致密码子由AAG突变为AAA,编码氨基酸均为赖氨酸(K),为同义突变,引起编码的mRNA二级结构发生改变。3个SNPs位点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g。21643703 C>T和g。21643741 G>A属于中度多态位点(0。25<PIC<0。5),g。21643714 G>A 属于低度多态位点(PIC<0。25)。g。21643703 C>T 和 g。21643741 G>A 位点均处于 Hardy-Weinberg 平衡状态(P>0。05),g。21643714 G>A 位点显著偏离 Hardy-Weinberg 平衡状态(P<0。05);3个SNPs位点间均不存在强连锁不平衡。KRT10基因3个SNPs位点共产生4种单倍型和10种双倍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21643703 C>T位点对柯乐猪初生窝重、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g。21643714 G>A位点对柯乐猪总产仔数和断奶窝重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g。21643741 G>A位点对柯乐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双倍型H3H3对柯乐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的影响最明显。[结论]KRT10基因中存在的3个SNPs位点对柯乐猪繁殖性状有显著影响,其中H3H3为有利双倍型,可作为柯乐猪繁殖性状选择的遗传标记。

    柯乐猪KRT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繁殖性状

    安格斯牛断奶阶段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王苏皖冯小芳佟丽佳李德生...
    2517-2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准确估计安格斯牛断奶阶段体重及体尺性状遗传参数,衡量肉牛断奶阶段的生长和发育潜力,为安格斯牛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DMU软件的DMUAI模块,应用约束最大似然法(AI-REML)结合EM算法估计了宁夏地区7个安格斯肉牛养殖场的3 173头断奶阶段安格斯牛的体重及体尺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根据遗传力估计值高低的划分标准,安格斯牛断奶阶段体重(BW)、体高(BH)、十字部高(HCH)、体斜长(BL)、胸围(CG)、腹围(AC)和管围(CC)的遗传力均属于高遗传力性状(h2≥0。40)。相关性结果显示,除管围与其他性状的遗传相关(0。06~0。44)和表型相关(-0。07~0。35)呈负相关或弱正相关外,其余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0。31~0。79)和表型相关(0。30~0。81)均呈现正相关。[结论]安格斯牛的生长性状具有改善的潜力,在制定安格斯牛的育种方案时建议考虑该阶段的生长发育性状。

    安格斯牛断奶阶段遗传参数生长发育

    家畜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损伤研究进展

    莫显红李俊杰郭成温诏禹...
    2524-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保存对加快优良品种繁育、提高畜牧生产效率、维持物种多样性、拯救濒危动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玻璃化冷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猪、牛、羊等家畜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然而,相较新鲜卵母细胞,冷冻-解冻后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及囊胚发育率仍然偏低,这显著影响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的实际应用。冷冻损伤是制约卵母细胞保存效率与质量的关键。玻璃化冷冻引起卵母细胞透明带破裂、膜脂相变、DNA损伤、染色体异常及胞质内皮质颗粒分布异常、内质网和线粒体结构功能受损、纺锤体形态异常等结构损伤,以及引起细胞氧化应激和钙稳态失衡等生理状态紊乱,导致细胞发育能力降低。因此,认识冷冻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其损伤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卵母细胞冷冻保存效率,促进卵母细胞冷冻技术的提升。作者综述了家畜卵母细胞冷冻损伤类型,分析了冷冻损伤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冷冻损伤提出了改善方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提高卵母细胞冷冻保存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

    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损伤发育能力家畜

    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山羊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

    黄翔辉张天能尔孜古·木沙王玉涛...
    2533-2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山羊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情况,为山羊种质资源保存、发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分布于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的山羊为研究对象,对其线粒体(mtDNA)非编码序列置换环(D-loop)区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利用Mega 7。0。26软件分析碱基组成,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山羊mtDNA D-loop区序列和Cytb基因序列绘制系统发育树,使用DNASP 5。10软件统计单倍型分布并进行中性检验,通过Network 10。2软件构建单倍型中介网络图。[结果]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山羊mtDNA D-loop区序列和Cytb基因序列AT含量分别为60。1%和58。7%,AT含量均高于GC含量,具有碱基组成偏好性。D-loop区序列和Cytb基因分别存在163和84个SNPs位点,分别定义40、30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分别为0。985和0。883,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01570和0。00425。mtDNA D-loop区和Cytb基因的中性检验Tajima's D值和Fu's Fs值均<0,显著偏离中性,核苷酸错配分布图呈现3个峰。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山羊包含4个支系,分别为A、B、C、G。[结论]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山羊至少经历过3次群体扩张事件,遗传多样性丰富,西亚地区的山羊对其存在基因渗入,同域的北山羊对其没有遗传贡献。

    山羊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D-loop区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

    干扰素刺激基因ISG15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复制的作用及机制分析

    刘莉莉边缘吴圣龙包文斌...
    2545-2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干扰素刺激基因ISG15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复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SG15基因组织表达谱及肠道组织差异表达情况,同时以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为研究模型,检测PEDV CV777毒株感染细胞不同时间点PEDVM基因mRNA和N蛋白表达量,并从RNA和蛋白水平检测ISG15表达变化;分别构建猪ISG15基因干扰和过表达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ISG15基因表达对PEDV复制水平的影响;对ISG15基因过表达前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其下游调控基因及信号通路。[结果]ISG15基因在仔猪肠道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其中空肠和回肠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PEDV感染组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中ISG15基因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P<0。01);M基因mRNA和N蛋白表达量出现上升趋势,与0 h相比,ISG15基因表达水平在24 h出现极显著上调(P<0。01);ISG15基因过表达后PEDV复制出现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而ISG15基因干扰后PEDV复制出现极显著上调(P<0。01);转录组测序发现,过表达ISG15基因前后存在1 532个差异表达基因,且其主要富集在自噬、MAPK、内吞等信号通路中。[结论]本研究揭示了 PEDV感染过程中ISG15基因的调控功能及作用机制,发现ISG15基因上调可显著抑制PEDV复制,增进了对PEDV与宿主细胞互作分子机制的认识。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ISG15基因病毒复制转录组

    猪源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付明智李新新刘雪威李焕荣...
    2556-2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猪源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及其单克隆抗体,为建立猪源SLPI检测方法及其功能研究提供试验材料。[方法]将经串联的猪源SLPI基因克隆至pET-28a(+)、pGEX-6P-1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重组蛋白,采用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情况;重组菌经超声破碎以镍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采用间接ELISA筛选和鉴定所制备单克隆抗体和亚类,利用Western blotting及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试验成功构建了 pGEX-6P-1-SLPI、pET-28a-SLPI重组质粒,获得纯度较高的His-SLPI、GST-SLPI重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27和50 ku,前者为包涵体表达,后者为可溶性表达;获得3株可稳定分泌抗猪SLPI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9D10为IgG3亚类,9G11、10E2为IgG2b亚类;3株单克隆抗体均可与猪肠上皮细胞内的SLPI结合,9D10在细胞核中显示较强的荧光信号,而9G11、10E2在细胞浆和细胞核中均有荧光信号。[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重组His-SLPI和GST-SLPI蛋白,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猪源SLPI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良好,为进一步研究猪源SLPI特性及其在黏膜免疫中的作用搭建技术平台。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原核表达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