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李德发

半月刊

0258-7033

zgxmzz@cau.edu.cn

010-62732723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畜牧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53年创刊的畜牧类综合性科技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畜牧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06年改为半月刊,改版后设如下栏目:单期(科技版):专家论坛、业务名家、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专题论坛、调查报告、综述、基层园地等;双期(市场与管理版):政策导读、行业动态、新闻聚焦、名家论坛、市场观察、产业透视、畜产品安全、动物保健、名企探索、国际畜产品市场、世界最新数据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乳杆菌HW1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邢鑫陈鹏邹长志张根瑞...
    310-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HW1 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500只1日龄、体重相似的雄性科宝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个重复。对照组和大肠杆菌感染组(EC组)饲喂基础饲粮,LPL组、LPM组和LPH组分别饲喂添加 1×106、1×107、1×108 CFU/g植物乳杆菌HW1 的基础日粮。对照组肉鸡14~16日龄灌服1 mL无菌生理盐水,其余组灌服1 mL 1×109 CFU/mL大肠杆菌K88菌液,试验期 3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C组 21、35 日龄肉鸡平均体重及平均日增重(ADG)降低、耗料增重比(F/G)升高(P<0。05),21、35 d空肠绒毛高度(VH)降低(P<0。05),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和空肠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脂多糖(LPS)含量升高(P<0。05),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升高(P<0。05),空肠IL-10 及盲肠中细菌总数和乳酸菌的数量降低(P<0。05);与EC组相比,LPM组和LPH组ADG升高、F/G降低(P<0。05),21 d空肠VH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35 d回肠VH和VH/CD升高(P<0。05),血清DAO、D-LA和空肠IL-8、TNF-α、LPS及 35 d空肠IL-1β、IFN-γ含量降低(P<0。05),空肠IL-10、盲肠中细菌总数和乳酸菌的数量升高(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HW1 可改善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且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植物乳杆菌HW1推荐添加剂量为1×107 CFU/g。

    植物乳杆菌大肠杆菌生长性能肠道健康肉鸡

    紫苏葶对3T3-L1细胞和黄羽肉鸡脂质沉积的影响

    姜天宇肖杨赖舒宁周磊...
    317-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紫苏葶对 3T3-L1 前脂肪细胞以及肉鸡脂肪沉积的影响。通过体外诱导 3T3L-1 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检测紫苏葶(0、10、25、50、75、100 μmol/L)对细胞增殖、脂质积累和能量代谢、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30只1日龄雄性黄羽肉鸡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高脂组(HFD组,基础日粮中添加猪油 14%、胆固醇 6%、蔗糖 5%)、紫苏葶处理组(HFD+PER组,HFD组日粮中添加 500 mg/kg紫苏葶),试验期 15 d,研究紫苏葶对肉鸡腹部脂肪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0~100 μmol/L紫苏葶对 3T3-L1 细胞没有毒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75 μmol/L紫苏葶组 3T3-L1 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脂滴积累显著降低,细胞线粒体数量和三磷酸腺苷含量显著增加,线粒体棕色脂肪解偶联蛋 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脂肪酸结合蛋白 4 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脂肪酸转位酶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HFD组黄羽肉鸡腹脂率显著升高,HFD+PER组腹脂率显著降低;通过RNA-seq发现,紫苏葶改变了肉鸡脂肪组织中与脂质沉积相关的 256 个基因的表达水平,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二磷酸腺苷代谢等途径。可见,紫苏葶是一种潜在的、可抑制脂肪沉积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或营养补充剂,该研究结果可为畜牧生产行业改善畜禽脂质沉积提供新的数据参考。

    紫苏葶脂质沉积3T3-L1细胞肉鸡RNA-seq

    西藏地区荷斯坦犊牛断奶前后血常规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

    张新雨周晓婷李胜利
    324-328,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西藏地区荷斯坦犊牛断奶前后血常规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选择8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荷斯坦犊牛,于断奶前(60±2)日龄、断奶后(120±2)日龄尾根静脉采血,检测血清生化及全血血常规指标。结果显示:1)相较于断奶前,断奶后犊牛全血中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数降低(P<0。05);断奶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下降(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增高(P<0。05);断奶后血小板数、血小板积压降低(P<0。05)。2)与断奶前相比,断奶后犊牛血清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抗氧化酶活性增高(P<0。05);断奶后皮质醇含量、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血清激素及酶活性增加(P<0。05);免疫球蛋白A、G、M断奶前后无显著差异。由以上可知,高海拔地区犊牛断奶前后部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类指标及血清抗氧化酶活性、血清激素浓度等发生了显著变化,结果可为西藏地区犊牛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高海拔地区荷斯坦牛犊牛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

    基于转录组测序初步探讨牦牛出生后肺组织脂质代谢的功能变化

    李静怡黄娜婷王舒闻陈家瑞...
    329-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脂质代谢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高原土著动物牦牛肺组织的脂质代谢转录组水平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 1 日龄、30 日龄、180 日龄和成年牦牛肺组织为研究对象,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出与脂质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1 日龄和 30日龄相比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变化不明显,物质代谢相关基因表现出一定增加;30 日龄和 180 日龄相比脂类物质代谢和脂肪酸分解代谢的增强尤为明显;180 日龄和成年相比脂质代谢变化不显著。从 1 日龄至成年期间,牦牛肺组织脂质代谢逐步趋于多样化和稳定化。综上可知,1 日龄和 30 日龄期间牦牛肺组织中物质开始积累;在发育旺盛的 30 日龄和 180 日龄期间牦牛肺组织内可通过增强脂肪酸分解代谢来补充能量,并通过增强脂质物质代谢来维持肺组织生长发育的需要;180 日龄之后牦牛肺组织发育达到稳定。本研究通过分析牦牛肺组织发育过程中脂质代谢情况,为进一步阐明牦牛肺组织的发育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高原牦牛肺组织脂质代谢差异表达基因

    基于深度学习的活体肉羊胴体性状测量方法研究

    曹晓瑶杨璐铭路一航朱广杰...
    337-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肉羊胴体性状测量通常在屠宰和胴体切割后使用称重的方式进行。为避免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屠宰具有良好育种潜力的个体,本文提出了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和深度学习完成活体胴体性状测量的方法。首先对肉羊进行全身扫描获得CT图像,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图像分割后完成三维成像,使用体积元素计算该部位的体积。选取肉羊背最长肌和后腿部位肉作为胴体性状测量的实验部位,利用FCN、UNet以及Attention-UNet 3 种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图像分割,平均豪斯多夫距离(AVER_HD)、预测的平均分割精度(MIOU)、预测值和真实值的相似度(DICE)等评价指标以及像素精度的结果表明,Attention-UNet模型性能更优;然后使用三维成像技术成像估计5只澳洲白公羊和5只杜泊公羊的背最长肌和后腿部位肉的体积,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测量活羊胴体部分的体积。

    活体测量背最长肌和后腿肉羊深度学习CT图像

    夏季分娩猪舍靶向通风系统应用效果研究

    陶璇朱淋李晋川杜龙环...
    342-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分娩舍靶向通风系统在夏季的应用效果。将 1 个纵向通风分娩单元改为靶向通风模式,采用风管精准送风,原定频风机改为变频风机,以 1 个纵向通风分娩单元作对照组,试验在 8 月进行。试验单元和对照单元分别饲养 27 头和 28 头哺乳母猪,均采用湿帘降温,监测和分析 2 个单元的通风量、温湿度、CO2 浓度、仔猪生长情况和母猪舒适度。结果表明:与纵向通风单元相比,靶向通风单元的温湿度、CO2 浓度均匀度更好,空调开启和关闭时,其平均温度比纵向通风单元分别高 1。5、2。8℃(P<0。01),平均湿度分别低 10。5 个百分点(P<0。01)和 11。5 个百分点(P<0。01),母猪体表风速高于纵向通风单元(P<0。01);当空调关闭时,靶向通风单元的平均CO2 浓度比纵向通风单元高 125 mg/m3(P<0。01);靶向通风单元母猪等效温度指数(ETIS)低于纵向通风单元(P<0。01),母猪舒适度更好,母猪掉膘厚度和仔猪平均增重差异不显著;靶向通风单元的设备成本比纵向通风单元高,但通风量约仅为纵向通风单元的 1/4,其估测耗电量比纵向通风单元低 19。57%(空调)和 34。54%(无空调)。本试验结果说明,靶向通风系统用于分娩猪舍可以改善夏季猪舍内环境参数分布的均匀度,提高母猪舒适度,大幅减少猪舍通风量和能耗。

    猪舍靶向通风母猪等效温度指数

    猪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环境影响分析

    张卓毅史凌杰吴迪梅刘畅...
    349-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并危害场区及周边地区人畜健康。本研究以北京地区 3 种不同清粪与粪污处理方式的典型猪场为研究对象,每种清粪与粪污处理方式分别选取1 个育肥猪场,设置 2~4 个采样点进行VOCs采样监测,在分析VOCs排放浓度和主要致臭成分的基础上,解析VOCs排放导致的环境影响,计算了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结果表明:①猪场中共检测出112 种VOCs,包括 28 种卤代烃化合物、29 种烷烃化合物、12 种烯烃化合物、18 种芳香族化合物、19 种含氧化合物和 6 种含硫化合物;②气味活度值为 1。6~2 063。2,存在甲硫醇、乙硫醇和己醛等 8 种主要致臭成分;③臭氧生成潜势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范围分别为 96。3~3 493。4 μg/m3 和 90。3~3 278。3 μg/m3。本试验揭示了猪场VOCs的排放特征,评价了VOCs的环境影响,为猪场废气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清粪方式粪污处理方式主要致臭成分臭氧二次有机气溶胶

    草原放牧系统条件下华西牛0~9月龄生长、体尺和肉用指数研究

    马建飞白德日根金生云李丽杰...
    35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肉用母牛-犊牛草原放牧养殖系统中 0~9 月龄华西牛早期生长发育情况。选择内蒙古乌拉盖草原地区早期华西牛 180 头,测定 0、3、6、9 月龄的体重、体尺。结果表明,华西牛 9 月龄小公牛、小母牛的体重分别增加到 360。17±5。52 kg和 318。29±5。64 kg,4~6 月龄增幅最大;体高、体斜长、胸围 0~3 月龄增幅较大;0~9 月龄华西牛体重与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体高、胸围、腹围与体重相关系数均高达 0。86 以上;0~9 月龄华西牛小公牛和小母牛日增重分别高达 1。16 kg/d和 1。02 kg/d,4~6 月龄日增重最高,可达到 1。24 kg/d和 1。00 kg/d,且同一生长阶段小公牛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小母牛;9 月龄华西牛小公牛的肉用指数为 3。30,极显著大于小母牛。综上,在草原放牧肉用母牛-犊牛生产系统中,我国新培育的大型肉用品种华西牛在早期生长发育较快,具有优良的肉用性能潜力。

    华西牛草原放牧肉用母牛-犊牛生长发育肉用性能

    不同产蛋期海兰褐父母代蛋种鸡蛋壳品质研究

    曹然然许春红田凯元闫森森...
    359-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产蛋期海兰褐父母代种蛋蛋壳品质变化情况,以便为进一步开展海兰褐父母代种蛋蛋壳品质选育、提高蛋壳品质提供可靠依据,试验采用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随机选取的 23 周和 39 周海兰褐父母代所产种蛋各120枚,测其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强度等,比较了2个阶段的蛋壳品质差异,并分析了 2 个阶段蛋壳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9 周的蛋重、蛋壳重、蛋壳比例、蛋壳厚度较 23 周均有极显著增加;蛋壳强度的变异系数最大,23 周时为 10。79%,39 周时为 15。25%;蛋壳厚度与蛋壳强度、蛋壳重、蛋壳比例之间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蛋壳比例与蛋壳强度、蛋壳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海兰褐父母代种蛋的蛋重、蛋壳重、蛋壳厚度随周龄增加而不断增加,蛋壳强度的变异系数较大,具有较大的选育空间,且蛋壳强度与蛋壳厚度的相关性较大,在选择种蛋入孵时,可更多关注蛋壳厚度指标。

    蛋壳品质相关性蛋壳强度蛋壳厚度

    不同养殖模式的文昌鸡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齐琰涛张浩徐铁山丰舟...
    363-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文昌鸡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文昌鸡现代集约化生产模式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对 2 种养殖模式下的文昌鸡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试验选取 15 000 只健康文昌鸡母雏,育雏期结束后随机分为 2 组,A组采用传统"放养+育肥"养殖模式,B组采用集约化笼养模式,每组设 3 个重复。饲养至 115 日龄时,测定并对比 2 种模式下文昌鸡母鸡生产性能、肌肉品质,并分析产生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B组的成活率、出栏体重、腹脂率高于A组(P<0。05),耗料增重比低于A组(P<0。05);B组肌肉红度值、天门冬氨酸含量虽然低于A组(P<0。05),但肌肉滴水损失和肌内脂肪含量高于A组(P<0。05),肌肉品质总体差别不大。由于人工成本低、鸡成活率和出栏体重高,B组生产成本明显低于A组,且每只文昌鸡能够增加 6。32 元利润。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集约化笼养模式能够降低文昌鸡生产成本,且对肌肉品质风味影响不大,能大幅度提高养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文昌鸡传统养殖集约化笼养生产性能肉品质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