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稀土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稀土学报
中国稀土学报

徐光宪

双月刊

1000-4343

xtxb@grinm.com;jrechina@263.net

010-62014832

100088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2号

中国稀土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Rare Earth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双月刊)是由中国稀土学会主办、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承办、北京大学协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稀土金属学与火法冶金;稀土新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稀土固体物理与固体化学;稀土应用研究;稀土分析检测;稀土地质、矿物和选矿等。主要栏目有综合评述、学术论文、研究快报及研究简报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热压/热变形钕铁硼永磁材料研究进展

    左思源李雅婧郑立允黄光伟...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热压/热变形钕铁硼磁体的制备技术进行综述,对热压/热变形钕铁硼块体和反挤压钕铁硼磁环不均匀性的成因和特点、高性能热压/热变形钕铁硼磁体的制备技术、热压钕铁硼磁环的特点和分类以及反挤压钕铁硼磁环制备过程中裂纹产生的原因、解决方案以及粘模润滑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钕铁硼磁环制备关键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热压/热变形工艺钕铁硼块体钕铁硼磁环磁性能

    钪的资源及提炼技术研究进展

    智文科王飞陈晓怡杨斌...
    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钪资源在中国大量存在,目前含钪矿物类型已确定超过800种.钪及其化合物性质优异,在新型材料、航空航天以及国防军事等多种现代高精尖端科技领域应用广泛.但大部分钪是伴生在矿物之中的,存在提炼难度系数大且工序繁琐.对钪的资源概况和用途进行了总结,将含钪物料分为原矿、工业废渣及工业废液三种类型,并以此综述了钪的提炼方法和实例.根据提钪工艺技术的现状和进展提出选矿-冶金联合法是今后提炼钪主要发展方向,湿法冶金工艺要寻找高效浸出剂,提高浸出率和降低成本,并进一步寻找含钪资源及更有效提炼钪方法,在提钪的同时回收其他高价值物质,延长产业链,努力发展钪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资源用途提炼方法现状

    稀土莫来石型复合氧化物REMn2O5的结构与甲烷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丁建财吴炫锟冉锐吴晓东...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4种稀土莫来石型复合氧化物REMn2O5(RE=Pr,Sm,Eu,Y)并负载贵金属Pd,对比了其结构特点和甲烷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Pd/SmMn2O5和Pd/YMn2O5具有优异的甲烷催化氧化性能,其T50分别为328和308℃,优于目前有报道的贵金属类甲烷氧化催化剂.XRD分析和DFT计算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离子半径对莫来石结构有明显影响,只有半径合适的离子(Sm,r=0.1079 nm;Eu,r=0.1066 nm)才容易形成莫来石相.Pr3+离子半径较大(r=0.1126 nm),PrMn2O5样品出现较多的钙钛矿型氧化物;Y3+离子半径较小(r=0.1019 nm).YMn2O5样品中除莫来石相外同时还存在钙钛矿型氧化物和锰氧化物.稀土莫来石型复合氧化物中含有丰富的晶格氧且氧迁移能力优异.贵金属和莫来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 Pd的高分散,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晶格氧活性与可还原性,进而实现对甲烷催化氧化的有效促进.

    莫来石甲烷氧化晶格氧稀土

    铁掺杂铈基复合氧化物CO催化还原NO的性能研究

    徐亚欣杨劲萱马艺芯戚瑞...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浸渍法、水热法和微波加热法制备铁掺杂的铈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研究温度、铈铁摩尔比、制备方法对铈基复合氧化物的催化还原性能的影响,并且使用BET,NO-TPD,H2-TPR,XRD,Raman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NO转化率是一个先不断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过程;无论是浸渍法、水热法还是微波加热法,最佳铈铁摩尔比均为10∶2;3种制备方法的催化活性顺序:微波加热法>水热法>浸渍法.微波加热法制备的铈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500 ℃的脱硝率为76%,脱硝率在700 ℃达到99%.通过XRD和Raman表征说明Fe3+取代Ce4+进入到CeO2晶格中,改变CeO2的萤石结构,增加氧空位,造成晶格畸变.

    铈基复合氧化物NO转化CO催化还原

    MS-G技术调控Nd-Fe-B铸态组织研究

    马斌张鹏杰王继全李青华...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熔体快淬+晶体生长(MS-G)技术调控Nd-Fe-B铸态组织,研究了铜辊转速及高温热处理对Nd-Fe-B快淬条带组织结构的影响.铜辊转速25 m·s-1时快淬条带微观晶粒组织均匀,平均晶粒尺寸0.1 μm,XRD图谱显示其为Nd2Fe14B相.Nd-Fe-B快淬条带经880 ℃热处理2.0 h晶粒均匀长大,平均尺寸0.86 μm;冷却到750 ℃继续热处理2.0 h晶粒进一步均匀长大,平均尺寸达到1.04 μm.温度升高会降低Nd2Fe14B晶粒异常长大临界驱动力△gc,缩短异常长大的孕育期,使异常晶粒提早出现,高温+低温两步热处理通过降温处理来延长晶粒异常长大孕育期,从而促进Nd2Fe14B晶粒在较低温度下继续均匀长大.

    钕铁硼熔体快淬晶体生长两步热处理铸态组织

    超高性能钕铁硼表面镀渗处理研究

    赵苗苗张敏刚陈峰华胡季帆...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磁控溅射进行钕铁硼磁体表面重稀土Tb镀膜,再经过渗扩热处理获得了综合性能近80[Hcj/kOe+(BH)max/MGOe]的超高性能磁体,分析了其内在机制.借助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磁体磁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并探讨了晶界扩散法矫顽力提高的机理和微观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镀渗处理后磁体的矫顽力明显提高,剩磁无明显降低,温度稳定性得以显著改进,显微组织结构有了明显的优化,形成连续均匀薄层晶界富Nd相组织有效的包裹主相,能够有效降低相邻晶粒的磁耦合效应.Tb富集在2∶14∶1晶粒的表面区域而不是中心,不仅通过增强局部磁晶各向异性场来增加矫顽力,而且还保持了剩磁.

    烧结钕铁硼磁体磁控溅射晶界扩散显微组织磁性能

    Gd-La-Al合金的微观结构与磁热效应

    高磊戴默涵程娟刘翠兰...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Gd3-xLaxAl2(x=0,0.1,0.2,0.3)磁制冷材料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合金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及磁热性能.结果表明,Gd3-xLaxAl2(x=0,0.1,0.2,0.3)合金均由Gd3Al2相、GdAl相、Gd2Al相组成.La原子主要分布于Gd2Al相,且La元素的添加具有调控GdAI相形貌的作用.对M-T曲线求一阶导数可得,Gd3-xLaxAl2(x=0,0.1,0.2,0.3)合金的居里温度TC随La含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分别为275,267,261,252 K,适用于近室温领域的制冷.利用Landau理论,分析了 Gd3-xLaxAl2(x=0,0.1,0.2,0.3)合金的磁相变特征.分析拟合结果可知,Gd3-xLaxAl2(x=0,0.1,0.2,0.3)合金在居里温度TC附近发生二级磁相变.0~2 T磁场下Gd3Al2合金的最大等温磁熵变(△SM)max为3.05 J·kg-1·K-1,最大绝热温变(△Tad)max为2.12 K,表现出良好的磁热性能.

    磁制冷材料微观组织磁相变磁热性能稀土

    ZnO/Gd2O3复合中空微球的制备及其电磁性能研究

    王晶琳聂志颖杨怡均乔儒...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水热法一步合成的C/ZnO微球为基材,通过煅烧处理得到ZnO中空多孔微球,随后利用尿素均相沉积方法及煅烧处理成功制备了ZnO/Gd2O3复合吸波材料.通过对样品的形貌、组成、磁性能与电磁特性的表征,讨论了调控尿素的加入量对产物吸波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该复合体系的吸波机理.结果显示,将磁性Gd2O3与介电损耗型ZnO相结合设计异质结构,磁损耗的引入能改善阻抗匹配特性.由于双重损耗机制、异质结构和中空多孔结构的协同作用,ZnO/Gd2O3展示了高效的电磁波吸收能力.磁导率和匹配特性随着Gd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高介电常数和衰减特性随着Gd2O3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尿素的加入量为0.5 g时,所得ZnO/Gd2O3-2展示出优良的宽带、高吸收特性,当匹配厚度为3.5 mm时,对应有效吸收带宽为7.08 GHz,其最大吸收为-40.76 dB.

    ZnO/Gd2O3中空多孔结构吸波性能吸波机制

    基于不同形貌的氢氧化稀土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范宝学韩德全田虎虎王慧...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通过水热法合成了Pr(OH)3,Nd(OH)3晶须,层状Sm(OH)3,并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然后将制备的氢氧化稀土以不同的添加量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加到聚乳酸(PLA)中,研究不同形貌的氢氧化稀土对聚乳酸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0%的氢氧化稀土的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其中,PLA/Pr(OH)3和PLA/Nd(OH)3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从纯样条的5.8%分别提升到118.0%和82.7%;特别地,PLA/Sm(OH)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61.6 MPa,断裂伸长率提升到195.0%,在保持强度不下降的情况下,韧性显著提高.最后,通过对拉伸断裂面进行分析,Pr(OH)3,Nd(OH)3,Sm(OH)3在PLA基体中均匀分散,纳米交联网络结构是其可能的增韧机制.

    稀土氢氧化物聚乳酸熔融共混增韧

    二氧化碳碳化沉淀制备碳酸钇的反应过程研究

    陈金发赖安邦何志宏昝苗苗...
    9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CO2碳化沉淀制备特殊物性金属化合物粉体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纳米、大比表面稀土氧化物的制备.以Y元素为研究对象,针对酸/碱体系下CO2碳化沉淀制备碳酸钇的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钇的引入会迅速与H2CO3-H2O体系中的HCO3-离子反应生成Y2(CO3)3·xH2O,从而促进H2CO3的电离,导致pH小于9.0的溶液中HCO3-的占比小于1%.在酸性体系下,CO2首先发生溶解吸收电离,然后Y3+与HCO3-反应进行沉淀,而NaOH的加入中和了反应释放出的H+,从而控制碳化体系pH;整个碳化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由传质扩散和化学反应混合控制.在碱性体系下,Y(OH)3的转化率随着CO2通入迅速增加,然后由于碳酸钇对Y(OH)3的包裹钝化而趋于平稳,进而Y(OH)3结构坍塌碳化转化率急剧增加至完全转化.而在酸碱不同体系中,温度越高,均更易形成均相沉淀体系,有利于碳酸钇的晶型生长,获得结晶性能良好的Y2(CO3)3·2H2O.本文的研究强化了对CO2碳化沉淀碳酸钇反应过程的认识,有利于指导特殊物性稀土氧化物的均相可控及高效制备.

    二氧化碳碳化碳酸钇反应过程物种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