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杨志寅

月刊

1674-6554

xwyxbjb@163169.net

0537-3616263

272067

山东省济宁市北湖新区荷花路16号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and Brain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济宁医学院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卫生部优秀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中国期刊协会编校质量优秀期刊和山东省优秀期刊。本刊是亚洲行为医学领域惟一学术期刊,也是中国首份以脑科学命名的学术期刊。适合各级医院医护人员及各类院校师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皮质醇觉醒反应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目标追踪的影响:工作记忆的中介作用

    刘倩云方建群王少霞张翔...
    246-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工作记忆在皮质醇觉醒反应(cortisol-awakening response,CAR)与多目标追踪(multiple objects tracking,MOT)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2年1月—2022年10月选取92例ADHD儿童(ADHD组)及94例正常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儿童觉醒后4个时间点的唾液皮质醇水平进行分析检测,分别用1-back及MOT范式评估儿童的工作记忆及MOT.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SPSS 26.0中的插件PROCESS model 4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1)ADHD组在 CAR、1-back 正确率与 MOT 表现[(30.97±5.63)、(81.33±10.64)%、(2.36±0.37)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41±3.48)、(91.19±7.12)%、(2.62±0.28)个],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7.22,-5.31,均 P<0.05).(2)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CAR 与 1-back 正确率呈正相关(r=0.293,P<0.01),与MOT表现呈正相关(r=0.740,P<0.01);1-back正确率与MOT表现呈正相关(r=0.368,P<0.01).(3)工作记忆在ADHD儿童CAR对MOT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13%(0.003/0.049).结论 ADHD儿童存在多目标追踪缺陷,且工作记忆在ADHD儿童CAR与MOT表现之间起中介作用.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皮质醇觉醒反应工作记忆多目标追踪儿童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换届工作启动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辑部
    251页

    集束化认知行为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疾病恐惧及心理安全感的影响

    高波宗雪荣盛艳杨丽萍...
    252-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认知行为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疾病恐惧及心理安全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医疗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医疗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脑胶质瘤集束化认知行为干预.分别在入组时、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FoP-Q-SF)、安全感问卷(safety questionnaire,SQ)、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oP-Q-SF、SQ、SAS、SDS的评分.结果 (1)两组患者FoP-Q-SF总分及生理健康维度、社会家庭维度评分干预前后交互效应显著(F=254.839,52.738,122.237,均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在干预2周和4周后,研究组FoP-Q-SF评分[干预2周后:(33.80±4.94)分,(36.48±4.04)分;干预4周后:(31.25±4.55)分,(35.94±4.47)分]、社会家庭维度[干预2周后:(15.32±2.56)分,(17.06±2.14)分;干预 4 周后:(14.05±2.59)分,(16.96±1.99)分]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生理健康维度评分干预4周后低于对照组[干预4周后:(17.30±2.92)分,(19.06± 2.38)分](P<0.05).研究组干预4周后,FoP-Q-SF评分、生理健康维度评分、社会家庭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2周后和干预前(均P<0.05).(2)两组患者SQ总分、人际安全感维度评分、确定控制感评分干预前后均交互效应显著(F=193.129,54.706,44.015,均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检验,在干预2周和4周后,研究组SQ总分、人际安全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确定控制感评分在干预4周后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SQ总分、人际安全感评分和确定控制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4周后SQ总分、人际安全感评分均高于干预2周后(均P<0.05).(3)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干预前后交互效应显著(F=237.867,282.882,均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在干预2周后和干预4周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干预2周后、干预后4周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4周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干预2周后(均P<0.05).结论 集束化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脑胶质瘤患者疾病恐惧及负性情绪,增强心理安全感.

    集束化认知行为干预脑胶质瘤疾病恐惧心理安全感焦虑抑郁

    老年人自我忽视行为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孙晨宇丁忆晗李腾飞周泰...
    259-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识别老年人自我忽视行为发展轨迹,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2011-2018 年 3 次调查数据构建固定队列,选取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医疗保健4个维度共8个变量评价自我忽视,采用组基轨迹模型识别老年人自我忽视行为发展轨迹,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其影响因素.统计软件为Stata16.1.结果 最终纳入2 754名≥60岁老年人.根据组基轨迹模型老年人自我忽视行为发展轨迹可划分为平稳-较低组(n=268,9.7%),下降-中等组(n=2 224,80.8%),下降-较高组(n=262,9.5%).多项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平稳-较低组相比,农村(B=1.116,OR=3.053,95%CI=2.278~4.091),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较高(B=0.137,OR=1.147,95%CI=1.046~1.258)是下降-中等组的危险因素;教育年限1~6年(B=-0.398,OR=0.672,95%CI=0.469~0.963)、>6 年(B=-1.072,OR=0.342,95%CI=0.229~0.513),在婚(B=-0.476,OR=0.621,95%CI=0.444~0.870),自评健康好(B=-0.808,OR=0.446,95%CI=0.213~0.932),健康变化变好(B=-0.704,OR=0.495,95%CI=0.320~0.766),自评经济一般(B=-1.065,OR=0.345,95%CI=0.148~0.802)、自评经济好(B=-1.634,OR=0.195,95%CI=0.082~0.467),认知功能得分高(B=-0.142,OR=0.867,95%CI=0.798~0.942)是下降-中等组的保护因素.除以上因素外,与平稳-较低组相比,年龄75~89岁(B=0.481,OR=1.617,95%CI=1.057~2.473)是下降-较高组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识别出了3种老年人自我忽视行为发展轨迹,提示躯体健康、经济状况等是老年人自我忽视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

    自我忽视轨迹影响因素老年人

    抑郁-焦虑-压力在大学生锻炼成瘾风险中的作用

    张菲菲邵缨博颉鸿笙贾志云...
    265-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大学生群体中锻炼成瘾风险发生情况及其与负性情绪和运动频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共选择了837名大学生作为目标群体,使用运动依赖量表-修订版(exercise dependence scale revised,EDS-R),抑郁-焦虑-压力量表-21(de-pression,anxiety,and stress scale 21 items,DASS-21)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 SPSS 26.0 软件,采用偏相关分析和层级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大学生群体中锻炼成瘾有风险和症状组占4.9%(41/837),EDS-R 得分(110.32±11.51)分,DASS-21-抑郁得分为 21.00(10.50,25.00)分、DASS-21-焦虑得分为21.00(11.50,24.00)分、DASS-21-压力得分为42.00(22.00,47.50)分;无风险有症状组占 42.53%(356/837),EDS-R 得分为(60.02±12.91)分,DASS-21-抑郁得分为 8.00(1.00,14.00)分、DASS-21-焦虑得分为 8.00(3.00,14.00)分、DASS-21-压力得分为 15.00(4.00,28.00)分;无风险无症状组占52.57%(440/837),EDS-R得分(31.57±7.51)分,DASS-21-抑郁得分为8.00(5.00,12.00)分、DASS-21-焦虑得分为 7.00(3.00,10.00)分、DASS-21-压力得分为 15.00(6.00,21.00)分.锻炼成瘾得分与焦虑(r=0.327,P<0.001)、抑郁(r=0.259,P<0.001)和压力(r=0.303,P<0.001)显著正相关.层级回归分析表明,运动频率(△R2=0.044,F=21.401)和焦虑(△R2=0.175,F=60.954)是主要的危险因素.此外,尽管男性锻炼成瘾风险高于女性(P<0.01),但两组之间在负性情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学生群体中存在锻炼成瘾风险,特别是在高运动频率和存在焦虑症状的个体中,为早期识别和干预锻炼成瘾高风险群体提供了强有力的行为学实证证据.

    锻炼成瘾锻炼频率焦虑心理健康大学生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痛苦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雷凤娟陈雁南靳世梅庄淑梅...
    271-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痛苦温度计、数字疼痛分级量表、家庭关怀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Herth希望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2022年3月—2023年1月在天津市四所医院住院的447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 25.0和AMOS 24.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统计描述、Wilcoxon Mann-Whitney检验、Kruskal Wallis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深入分析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痛苦得分为1(1,2)分.年龄(Z=-5.497)、婚姻状况(Z=-2.755)、子女个数(H=25.448)、共同居住人员(H=14.389)、职业(H=34.889)、家庭人均月收入(H=19.105)、住院照顾者(H=23.794)、卒中类型(H=23.308)、病程(H=10.649)、合并慢病个数(H=8.021)、日常生活自理能力(H=128.439)、进食情况(H=41.904)、体能状态(H=49.786)、排泄情况(H=112.736)、穿衣能力(H=63.036)、营养状态(H=15.514)、脏器损伤状况(H=23.797)和水肿情况(Z=-4.307)是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疼痛[1(1,1)分]、焦虑[36(27,53)分]和抑郁[31(27,58)分]与心理痛苦呈正相关(r=0.390,0.525,0.591,均 P<0.001);家庭关怀度[10(10,10)分]、领悟社会支持[72(67,74)分]、一般自我效能感[35(29,38)分]和希望水平[41(36,45)分]与心理痛苦呈负相关(r=-0.200,-0.464,-0.647,-0.675,均P<0.01).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痛苦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共提取出5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支持系统、日常活动、疾病情况、一般情况和躯体负担,其中疾病情况和躯体负担对心理痛苦具有直接正向效应(β=0.385,0.204,均P<0.05);支持系统、日常活动和一般情况对心理痛苦具有直接负向效应(β=-0.332,-0.262,-0.258,均P<0.05).结论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疾病情况、支持系统、日常活动、一般情况及躯体负担,可为护理人员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痛苦开展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脑卒中心理痛苦影响因素中青年结构方程模型

    小胶质细胞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杨艳杰张计丽卜天一乔可欣...
    27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常与多种心理健康问题和躯体疾病共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在临床实践中,抑郁症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异质性的疾病,病理机制的复杂性和治疗反应的差异性导致其缺乏明确的治疗靶标,进而使得治疗过程愈加复杂.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研究揭示了小胶质细胞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大脑中主要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不仅涉及神经炎性反应的调节,还在神经发生以及神经元调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小胶质细胞在抑郁症病理生理学机制中的作用,旨在为小胶质细胞作为抑郁症潜在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抑郁症小胶质细胞神经元神经炎性反应

    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在飞行恐惧症中的应用

    欧杨寅殷惠慧王振
    284-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行恐惧症是一类常见的特定恐惧症,在临床治疗中多以暴露疗法为主要的心理治疗手段.但传统的暴露疗法容易受到时空的局限,无法即时调整暴露场景;同时,由于治疗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大规模的推广和实施.虚拟现实暴露疗法(virtual reality exposure therapy,VRET)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疗法,这种疗法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增强暴露治疗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VRET在治疗飞行恐惧症方面的有效性,VRET为飞行恐惧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此外,为进一步提升有效性和可推广性,越来越多的研究在增强使用者沉浸感、探究疗效影响因素和发展低成本、自助式治疗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回顾近年来VRET在飞行恐惧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些发现不仅为医生和治疗师在飞行恐惧症的治疗方面提供了实用的信息,也有望令越来越多的患者和亚临床人群受益,而且可能促进其他精神疾病治疗方法的创新.本研究就近年来VRET在飞行恐惧症中的应用进行回顾,总结研究成果并讨论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飞行恐惧症治疗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工作提供有益启示.

    虚拟现实暴露疗法飞行恐惧症心理治疗虚拟现实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