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杨志寅

月刊

1674-6554

xwyxbjb@163169.net

0537-3616263

272067

山东省济宁市北湖新区荷花路16号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and Brain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济宁医学院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卫生部优秀期刊、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中国期刊协会编校质量优秀期刊和山东省优秀期刊。本刊是亚洲行为医学领域惟一学术期刊,也是中国首份以脑科学命名的学术期刊。适合各级医院医护人员及各类院校师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体卫融合的儿童青少年运动指南(2024)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生长发育与代谢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中国生长发育行为医学研究中心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潘慧...
    673-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健康挑战.科学的运动能够全面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健康,并对多种慢性疾病发挥益处.本运动指南以体卫融合为核心理念,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科学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训练方案推荐,并针对超重或肥胖、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提出个体化运动建议,涉及安全运动指导、多元化的运动项目、家庭参与等方面,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了一套全面、切实可行的运动指导方案,期望最大程度发挥运动对维护儿童健康生长发育、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的功能,实现主动健康.

    儿童青少年运动慢性疾病体卫融合主动健康指南

    科学健身素养体系的建立

    张彦峰李森何矜陈适...
    686-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民健身在中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从"纲要"到"国家战略".作为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全民健身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的特点,不断开拓新境界、发展新成果.科学健身素养体系是结合国内外全民健身领域研究、实践的最新成果与中国国情提出,该体系包括科学健身知识、科学健身态度、科学健身行为与习惯、科学健身能力与技能四个维度.本文旨在厘清科学健身素养的哲学基础、含义、具体的构成要素及最终目标,也为全民健身政策制定、实施与结果的评估和监督、国家间的比较等实践提供参考.

    科学健身素养具身性全民健身身体素养

    中国20~59岁成年人群科学健身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

    高艺博张彦峰王欢武东明...
    691-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20~59岁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scientific fitness literacy,SFL)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进行的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中的63 338名20~59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59岁4个年龄组,通过SPSS 29.0进行数据分析,运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年龄、性别和城乡的比较分析,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寻找SFL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国20~59岁成年人科学健身素养得分为53.40(41.67,63.73)分,认知、态度、能力与技能、行为与习惯子层面得分分别为86.11(72.22,100.00)分、62.96(50.62,75.31)分、27.78(11.11,44.44)分和 33.33(11.11,55.56)分.SFL 及 4 个子层面男性得分均高于女性,城镇成年人得分高于乡村成年人(均P<0.01).多元回归结果分析显示,经常到健身场所锻炼(20~29 岁:β=0.321,t=5.940,P<0.01;30~39 岁:β=0.187,t=2.937,P<0.01;40~49 岁:β=0.230,t=3.988,P<0.01 和 50~59 岁:β=0.415,t=5.671,P<0.01)是中国成年人 SFL 共同的影响因素,20~29岁和30~39岁年龄组动机、周围人评价、锻炼所带来的体验和锻炼的便利性和氛围是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而健身场所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和健身政策的支持是40~59岁成年人主要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中国20~59岁成年人SFL的认知得分较高,但SFL总体得分较低.周围人评价、锻炼所带来的体验、健身场所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和健身政策支持是SFL的影响因素.

    科学健身素养成年人认知态度能力与技能行为习惯影响因素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4年重点选题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辑部
    698页

    中国20~79岁居民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王晶晶冯强范超群王成龙...
    699-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全国代表性样本,探索中国20~79岁居民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方法 以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中161 901名20~79岁居民为研究对象开展横断面调查,其中包含121 928名20~59岁成年人和39 973名60~79岁老年人;通过心理健康指标综合问卷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体育锻炼参与情况、锻炼频率和时长.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 中国20~79岁居民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6.6%(26 311/158 518).其中,20~59岁成年人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8.0%(21 465/119 409)和 13.8%(16 435/119 444),经常或总是感到压力者占比为 15.3%(18 373/120 444);60~79岁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2.4%(4 846/39 109),孤独感量表得分>25分者占比为32.8%(12 650/38 525),经常或总是感到压力者占比为4.0%(1 587/39 3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不参加体育锻炼者相比,参加体育锻炼者抑郁症状风险降低了 20%(β=-0.22,OR=0.80,95%CI:0.78~0.82).随着体育锻炼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向好趋势更为明显,每周锻炼至少3 d且中等强度以上者,抑郁症状检出率降低了 35%(β=-0.39,OR=0.65,95%CI:0.63~0.6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与抑郁的负相关性在成年人和老年人、男性和女性、城镇和乡村人群中均存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成年人焦虑风险检出率降低6%(β=-0.06,OR=0.94,95%CI:0.91~0.97)、每周锻炼≥3d且中等强度以上者降低15%(β=-0.16,OR=0.85,95%CI:0.81~0.89).未观察到参与体育锻炼与压力风险检出率存在关联(P>0.05),但随着锻炼频率和强度增加其积极效应同样出现.参与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有高孤独感得分的风险降低了 50%(β=-0.70,OR=0.50,95%CI:0.47~0.52)、压力风险检出率降低了 35%(β=-0.43,OR=0.65,95%CI:0.59~0.72).结论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表现出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和情绪状态.运动能够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改善心理健康.

    居民心理健康体育锻炼成年人老年人实证分析

    青少年身体姿态相关健康信念及健康知识掌握现状研究

    周誉张怡晖
    706-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中国青少年对身体姿态的认知和知识储备现状.方法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理论框架设计包含身体姿态健康信念和身体姿态健康知识的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6省(市)72所学校的3 51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进行描述性分析、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1)身体姿态健康信念的所有维度得分均随学段上升而下降,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中,感知易感性得分分别为(27.32±4.28)分、(26.51±4.59)分、(25.87±3.68)分,感知严重性得分分别为(27.27±5.26)分、(26.30±5.44)分、(25.52±4.91)分,感知益处得分分别为(21.10±2.93)分、(20.57±3.19)分、(20.00±2.93)分,感知障碍得分分别为(24.18±5.24)分、(23.14±5.04)分、(22.63±4.51)分,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为(24.64±3.19)分、(24.12±3.31)分、(23.58±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8.27,80.98,71.40,56.74,53.73,均 P<0.01).(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好学生和城市学生感知易感性、感知严重性和感知益处得分高于其他学生(均P<0.01).(3)知识掌握方面,知识掌握较好、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占比分别为5.5%(193/3 513)、69.5%(2 440/3 513)和25.0%(880/3 513).城市、乡镇、农村学生中,知识掌握较好学生占比分别为6.6%(961/1 461)、3.7%(39/1 043)和 2.7%(27/1 009),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67,P<0.01);处境有利、处境中等和处境不利学生中,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学生占比分别为8.9%(87/974)、5.0%(80/1 595)和2.8%(2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9,P<0.01).结论 青少年身体姿态健康知识欠缺,对脊柱健康的风险因素认知不足,采纳健康行为面临明显障碍,需加强对高中生、乡镇和农村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学生的健康教育.

    身体姿态脊柱健康健康信念健康知识青少年

    心理行为和体育锻炼对血管老化的风险预测模型

    王超玄金虎陈静姣贾秀娟...
    713-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列线图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心理行为和体育锻炼对血管老化的多因素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横断面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和查体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被试701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队列(n=492)和验证队列(n=209),采集被试心理行为因素、生活方式、人口学以及伴发疾病等资料.采用SPSS 25.0中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血管老化的独立影响因素,运用R 4.2.2软件构建血管老化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使用ROC曲线、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法对列线图进行评估,运用AMOS软件构建血管老化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型行为[B=1.757,OR(95%CI)=5.790(2.750~12.210),P<0.001]、体育锻炼[B=-3.019,OR(95%CI)=0.050(0.020~0.100),P<0.001]、高脂饮食[B=0.679,OR(95%CI)=1.970(1.350~2.880),P<0.001]、睡眠质量[B=-1.451,OR(95%CI)=0.230(0.120~0.460),P<0.001]、饮茶习惯[B=-2.349,OR(95%CI)=0.100(0.050~0.200),P<0.001]、年龄[B=0.061,OR(95%CI)=1.060(1.020~1.110),P=0.005]、性别[B=-1.263,OR(95%CI)=0.280(0.140~0.570),P<0.001]、高脂血症[B=0.679,OR(95%CI)=1.970(1.350~2.880),P<0.001]、糖尿病[B=0.838,OR(95%CI)=2.310(1.140~4.700),P=0.021]是血管老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显示A型行为、体育锻炼、高脂饮食、睡眠质量、饮茶习惯、年龄、性别、高脂血症、糖尿病是血管老化的独立影响因素.高龄、A型行为、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脂饮食是血管老化的危险因素;睡眠质量好、饮茶习惯、体育锻炼是血管老化的保护因素;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血管老化.结构方程模型显示,A型行为对血管老化有最强直接正向效应(效应系数=0.197,P<o.01),体育锻炼对血管老化有最强直接负向效应(效应系数=-0.452,P<0.01),二者可通过多种因素间接影响血管老化.结论 列线图模型显示了血管老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血管老化的发生,其中A型行为、体育锻炼作用更加广泛.

    血管老化A型行为体育锻炼多因素预测模型

    学龄前儿童24 h活动行为特征及其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王成龙宋慧琦李明哲刘永松...
    720-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24 h活动行为特征及其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以珠海市555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客观测量法,采用加速度计测量身体活动水平,采用计算机化行为测试评估执行功能.对儿童24 h活动行为特征进行描述,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24 h活动行为差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活动行为达标情况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 依据《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对儿童每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静坐屏幕时间和睡眠时长的推荐量,研究对象中高强度身体活动达标(≥60 min/d)率为33.9%(188/555)、静坐屏幕时间达标(≤1 h/d)率为43.4%(241/555)、睡眠时长达标(10~13 h/d)率为83.4%(463/555),仅13.3%(74/555)儿童三项均达标.工作记忆测验正确得分为(60.6±20.3)分,抑制控制测验反应时间为(695.1±135.8)ms.学龄前男性儿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60 min/d)正向预测工作记忆(β=0.121,P=0.037),静坐屏幕时间(≤1 h/d)负向预测抑制控制(β=-0.122,P=0.036).结论 学龄前儿童每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和静坐屏幕时间达标率较低,且前者与学龄前男性儿童工作记忆呈正相关,后者与学龄前男性儿童抑制控制呈负相关.

    学龄前儿童24h活动行为身体活动执行功能推荐量实证研究

    本刊指示性摘要与关键词的写作规范

    张敬美
    726页

    不同运动类型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肖玲蓉吴洪梅赵刚金翊思...
    727-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运动干预措施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执行功能、运动技能和ADHD核心症状改善效果的影响,为ADHD儿童的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PsycINFO、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运动干预对ADHD儿童执行功能、运动技能和ADHD核心症状改善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5月.采用Cochrane质量评价手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7.0进行数据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4项研究,包括有氧运动、多元运动、运动游戏、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传统低至中等强度运动疗法(traditional low-to-moderate intensity exercise therapy,TRAD)5种运动干预类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ADHD儿童执行功能(工作记忆、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运动技能和核心症状方面,最优的运动干预措施为有氧运动(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分别是78.9%、73.0%、88.7%、77.9%和69.9%).结论 运动可以改善ADHD儿童执行功能,提升运动技能,减轻ADHD核心症状,其中有氧运动在改善ADHD儿童执行功能、运动技能和核心症状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运动执行功能网状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