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学校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学校卫生

执行总编:陶芳标

月刊

1000-9817

xwbjb@cjsh.org.cn

0552-2054276,2074779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胜利中路51号

中国学校卫生/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国家级学术类科技期刊,是一本指导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专业性杂志。主要内容为普及学生卫生保健科学知识,交流与推广国内外有关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智力开发的科研成果及工作经验,介绍学校卫生医师、校医、保健教师的业务知识与操作技术,刊登有关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报告,学校健康教育、营养指导,卫生监督监测、常见疾病防治措施经验与综述等。本刊于1992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连续4次被国家权威机构确定为全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被评为国家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3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2004年被评为卫生部优秀期刊二等奖,2005年获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立足研究与应用转化的统一 讲好中国学校卫生科研故事

    陶芳标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普遍流行且疾病负担日趋严重,应加强和改进学校健康教育与卫生服务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可从讲好学校卫生科研的"两个故事"入手,即阐明健康问题的风险因素和实施干预性研究,以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成果服务学校卫生实践,推进研究的政策转化,全面提高学校卫生服务能力,促进中国儿童青少年终生健康.

    公共卫生研究干预卫生政策

    欢迎订阅2024年度《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5页

    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转变 推进慢性病一级预防

    胡翼飞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生活方式是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最有效的手段.中国儿童青少年存在身体活动不足、睡眠不足、不良饮食、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威胁其健康成长.全球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研究方兴未艾,亟需更新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相关干预策略或理论.文章阐述了健康生活方式指标的更新、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策略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基因与环境联合的组学技术等先进手段,开展儿童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干预与监测.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慢性病儿童青少年

    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刘培俊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学校卫生健康工作新格局、新经验,阐述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新进展、新趋势,文章采用需求分析、趋势研判、制度评价、实证举要等方法,阐述中国青少年健康促进发展方式实现了从"以服务学生常见疾病防治为中心"向"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的战略性转变、从"以专项措施开展学校卫生健康服务为主导"向"以综合施策推进学校卫生健康服务为主导"的政策性转变、从"以生物医学防病保健为重点"向"以社会教育行为改进为重点"的模式性转变.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发展方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历程迅速、趋势明显,正在带来系列成效,并将持续回应时代需求而行稳致远.

    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学生保健服务公共卫生卫生政策

    成都市学龄儿童预包装食品摄入状况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何春雷刘雪婷王一迪李丹婷...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常见预包装食品摄入对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的前瞻性影响,为儿童及家长选择健康的预包装食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基于西南地区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队列(SCCNG)数据,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2020年基线调查地点在成都市的381名6~11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收集研究对象的膳食摄入和生长发育情况,并随访至2022年11月.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包装食品摄入状况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前瞻性影响.结果 学龄儿童预包装食品摄入总量为316.1(197.1,501.4)g/d.随访2年后,16.5%的学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12.6%的男生初次遗精提前,15.4%的女生初潮提前.调整母亲受教育水平、家庭平均月总收入、是否独生子女、居住地、体质量指数Z评分、平均每天运动时长、膳食摄入总能量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方便食品类摄入可能增加男生初次遗精提前的风险(OR=9.37),果蔬类摄入可能降低男生初次遗精和女生初潮提前的风险(OR值分别为0.33,0.17),鱼禽肉蛋类摄入可能增加女生初潮提前的风险(OR=7.59)(P值均<0.05);调整混杂因素后,方便食品类、奶类、果蔬类、辣条类、鱼禽肉蛋类预包装食品摄入与超重肥胖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40,0.57,0.73,1.33,1.57,P值均>0.05).结论 常见预包装食品摄人与学龄儿童青春期发育的关系不一致,未发现预包装食品摄入与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相关.需加强相关营养宣传教育,帮助儿童选择健康预包装食品.

    食品包装摄食行为生长和发育回归分析儿童

    天津市小学生生活方式与近视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刘盛鑫杜蓓金楠唐春玉...
    21-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天津市小学生生活方式与近视的关联,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近视风险,为小学生近视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2年4-7月,采用普查的方式对天津市15个区的373 180名小学生进行裸眼远视力检查、屈光检测和生活方式相关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学生生活方式与近视的关联,并构建近视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天津市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为3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每日户外活动时长1~2h(OR=0.94)和>2 h(OR=0.84)、每日近距离电子产品使用时长>2 h(OR=1.03)、每日近距离纸质材料读写时长1~2 h(OR=1.02)和>2 h(OR=1.09)、每周新鲜蔬菜摄入2~6次(OR=0.93)和≥7次(OR=0.88)均与近视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近视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表明,影响天津市小学生近视患病风险的因素依次是年级、近视家族史、性别、每日户外活动时长、每周新鲜蔬菜摄入频率、每日近距离纸质材料读写时长和每日近距离电子产品使用时长.结论 天津市小学生生活方式与近视存在关联,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为识别近视重点干预人群及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生活方式近视列线图回归分析学生

    大学生不同睡眠特征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关联

    曹钰璇陶舒曼邹立巍杨娅娟...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学生不同睡眠特征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关联,为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5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和江西省上饶市2所高校共1 179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和体检(包括血压、腰围和血脂指标等),纳入729名问卷信息和体检资料完整的大学生进行分析.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调查大学生睡眠行为,采用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项(MEQ-5)评价睡眠时型.使用腰围、平均动脉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x-1)、甘油三酯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标准化性别特异性Z分数的总和得出心血管代谢风险评分.使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评分差异,使用广义线性模型比较大学生不同睡眠特征与心血管代谢风险评分的关联.结果 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评分为-0.32(-2.03,1.58).在吸烟、健康状况及体力活动水平变量中,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3.41,12.88,51.07,P值均<0.01).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显示,夜晚型偏好时型(B=1.89,95%CI=1.02~3.49)、有失眠症状(B=3.25,95%CI=1.79~5.90)及过短或过长睡眠时长(B=1.92,95%CI=1.21~3.05)与大学生心血管代谢风险评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不良睡眠模式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发生呈正相关.应积极改变大学生睡眠行为,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睡眠心血管系统代谢学生

    中国学龄儿童心血管健康状况评价

    王西婕邹志勇董彦会董彬...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学龄儿童心血管健康状况,为促进中国学龄儿童的心血管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3年在中国7省份开展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其原始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本研究纳入其中健康行为和健康结局指标齐全的10 326名5~19岁儿童.使用美国心脏协会"生活八要素"(LE 8)指标评价中国学龄儿童的整体心血管健康状况,健康行为指标包括膳食、体力活动、烟草暴露和睡眠健康;健康结局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脂和血压.结果 男童平均LE 8为73.3(IQR=14.4)分,女童为73.4(IQR=13.5)分.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9岁组相比,13~15岁组健康行为得分最低,男童β值为-7.73(95%CI=-8.35--7.12,P<0.01),女童β值为-9.15(95%CI=-9.83~-8.48,P<0.01);≥ 16 岁组健康结局得分最低,男童β值为-7.85(95%CI=-9.07~-6.63,P<0.01),女童β值为-6.11(95%CI=-7.12~-5.09,P<0.01).结论 中国学龄儿童的心血管健康水平处于一般水平.LE 8指标不同群体间存在很大差异,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改善学龄儿童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系统美国心脏协会回归分析儿童

    北京市6~8岁儿童心血管健康的性别差异

    关梦颖江晓峰书文李梦龙...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北京市6~8岁儿童心血管健康(CVH)的性别差异,为CVH相关生活方式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北京儿童生长与健康队列(PROC)1 914名6~8岁儿童的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数据,根据生命八要素(Life's Essential 8)评分标准计算儿童CVH评分及其分项(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评分,并分为较高、中等、较低3个等级;采用x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性别差异.结果 1 914名儿童中,较高、中等、较低CVH的比例分别为35.7%,63.5%,0.8%,健康行为评分比例分别为25.9%,67.5%,6.6%,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30,0.07,P值均>0.05).男童和女童较高、中等、较低健康因素评分比例分别为61.1%,36.0%,2.9%和71.1%,28.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88,P<0.01).总体 CVH 评分为 76.0(70.0,83.0)分,男童为 76.0(69.0,82.0)分,女童为 77.0(71.0,83.0)分.健康行为指标中,睡眠评分最好[100.0(90.0,100.0)],体力活动评分最差[40.0(20.0,80.0)];健康因素指标中,血糖评分最好[100.0(100.0,100.0)],血脂评分最差[60.0(40.0,100.0)].健康因素中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糖、血压评分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6.92,3.01,-6.60,-2.30,P值均<0.05),健康行为中膳食、体力活动、尼古丁暴露、睡眠评分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99,0.88,-0.13,0.36,P值均>0.05).相比于男童,较低和中等CVH组的女童健康行为评分更低,健康因素评分更高.结论 北京市6~8岁儿童心血管健康大多处于良好及以上水平.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监测健康因素指标,特别是男童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而提高儿童CVH水平.

    心血管系统性别因素儿童健康行为

    代谢相关指标在儿童超重肥胖与左心室肥厚关联间的中介作用

    李慧平杨丽丽赵敏席波...
    41-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压、血糖、血脂和血清尿酸在儿童超重肥胖与左心室肥厚(LVH)间的中介作用,为心血管疾病儿童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1所公立学校选取1 400名6~11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类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非超重肥胖组(787名)和超重肥胖组(613名).采用R软件的mediation包分析代谢相关指标在儿童超重肥胖与LVH关联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超重肥胖组儿童的BMI-Z评分(2.0±0.8)、收缩压(SBP)(109.1±8.9)mmHg、舒张压(DBP)(65.4±6.8)mmHg、空腹血糖(FPG)(4.8±0.5)mmol/L、胰岛素(INS)(11.3±7.6)μU/mL、载脂蛋白 B(ApoB)(0.7±0.2)g/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0.7)mmol/L、总胆固醇(TC)(4.2±0.9)mmol/L、甘油三酯(TG)(0.9±0.4)mmol/L、血清尿酸(SUA)(321.2±91.4)µmol/L水平均高于非超重肥胖组[(-0.2±0.7)、(104.3±8.8)mmHg、(62.2±6.2)mmHg、(4.7±0.6)mmol/L、(6.1±4.2)μU/mL、(0.6±0.2)g/L、(2.2±0.6)mmol/L、(4.1±0.7)mmol/L、(0.7±0.2)mmol/L、(278.6±74.7)µmol/L],超重肥胖组儿童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5±0.3)mmol/L低于非超重肥胖组(1.7±0.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66,9.88,9.19,3.60,16.32,7.36,5.11,2.55,11.08,9.58,-10.31,P 值均<0.05).调整性别、年龄、睡眠时间、运动时间、视屏时间、蔬果和碳酸饮料摄入量等潜在混杂因素后,超重肥胖儿童发生LVH的风险是非超重肥胖儿童的8.72倍(OR=8.72,95%C1=5.45~14.66,P<0.01).中介分析显示,INS、HDL-C、LDL-C、TG、ApoB、SUA 部分介导了儿童超重肥胖与 LVH之间的关联,其中INS和TG中介效应相对较大,占比分别为28.05%和13.71%.结论 INS、HDL-C、LDL-C、TG、ApoB和SUA是儿童超重肥胖与LVH关联间的中间危险因素.控制儿童期代谢指标处于健康水平可能有利于减轻超重肥胖儿童的心血管疾病负担.

    代谢超重肥胖症肥大,左心室回归分析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