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学校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学校卫生

执行总编:陶芳标

月刊

1000-9817

xwbjb@cjsh.org.cn

0552-2054276,2074779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胜利中路51号

中国学校卫生/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国家级学术类科技期刊,是一本指导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专业性杂志。主要内容为普及学生卫生保健科学知识,交流与推广国内外有关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智力开发的科研成果及工作经验,介绍学校卫生医师、校医、保健教师的业务知识与操作技术,刊登有关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报告,学校健康教育、营养指导,卫生监督监测、常见疾病防治措施经验与综述等。本刊于1992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连续4次被国家权威机构确定为全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被评为国家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3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2004年被评为卫生部优秀期刊二等奖,2005年获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生人群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

    高俊英韩萌曹海英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大学生人群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无症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控制和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2年9-1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就读的3 01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秋季入学(2022年9月)后对所有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比无症状性心律失常者和正常大学生的一般资料和生活习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人群发生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现62例无症状性心律失常者,体质量指数(BMI)≥24。0 kg/m2、收缩压(SBP)≥ 120 mmHg、舒张压(DBP)≥80 mmHg、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饮酒、每周运动锻炼次数<3次、学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有抑郁倾向、有焦虑倾向者中无症状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别为5。58%,4。49%,5。63%,6。18%,4。26%,4。50%,3。72%,4。29%,4。28%,9。15%,9。03%,分别高于BMI<24。0 kg/m2、SBP<120 mmHg、DBP<80 mmHg、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不吸烟、不饮酒、每周运动锻炼次数≥3次、学习压力不大、作息规律、无抑郁倾向、无焦虑倾向患者中无症状心律失常者的比例(1。20%,1。37%,1。35%,1。53%,1。55%,1。59%,1。27%,1。52%,1。38%,1。71%,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值分别为45。33,25。20,37。74,32。24,16。69,17。25,19。57,17。83,22。36,37。23,39。42,P值均<0。01)。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SBP、DBP 偏高,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饮酒,运动锻炼次数,学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抑郁倾向和焦虑倾向均与大学生无症状性心律失常正性相关(P值均<0。05)。结论 BMI、血压偏高,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况均是大学生发生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合理控制体重和血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对于预防和改善大学生无症状性心律失常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心律失常抑郁焦虑回归分析学生

    雌二醇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中的调节作用

    夏莫言严超董素华唐金蕙...
    99-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雌二醇(E2)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间的调节作用,为促进学龄前儿童行为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2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蚌埠市2所幼儿园354名3~6岁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儿童行为核查表(CBCL)评价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行为问题,采用唾液E2水平评估儿童体内E2水平。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行为问题量表的得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父母教养方式、E2及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结果 父母溺爱、放任、专制、不一致型教养方式得分与儿童行为问题的评分均呈正相关(r=0。14~0。70);父亲民主型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6个维度评分(退缩、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注意问题、违纪问题、攻击行为)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0。22,-0。21,-0。17,-0。27,-0。20),母亲民主型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除退缩维度外的5个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0。12,-0。13,-0。21,-0。12)(P值均<0。05)。调节效应结果显示,E2水平在母亲溺爱型、放任型教养方式评分与儿童退缩问题评分中的调节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68,-1。00),在母亲溺爱型得分和儿童社交问题评分间的调节也有统计学意义(β=0。75)(P值均<0。05);当儿童E2质量体积浓度处于低水平时,儿童退缩问题评分随母亲溺爱型教养方式评分的增加和放任型教养方式评分的降低而降低,社交问题评分随母亲溺爱型教养方式评分增加而降低;当儿童E2质量体积浓度处于高水平时,儿童退缩问题评分随母亲溺爱型教养方式评分的降低而降低,社交问题评分随母亲溺爱型教养方式评分降低而降低(t值分别为2。84,6。24,3。16,2。37,4。49,P值均<0。05)。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密切相关;儿童E2水平在母亲溺爱型、放任型教养方式与儿童退缩问题、社交问题中起调节作用。父母应多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并重点关注E2水平在母亲教育方式中的作用,以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雌二醇教育行为精神卫生回归分析儿童,学龄前

    儿童青少年大便性状与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关联

    王兵吴彦金慧皮雄娥...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便秘、腹泻和健康儿童青少年肠道菌群差异和多样性变化,探讨大便性状改变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为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肠道微生态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采集杭州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儿童青少年42例便秘患者、37例腹泻患者和3所普通中小学43名健康者的粪便标本,提取粪便基因组DNA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开展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中,3组之间的差异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两之间比较采用FDR多重检验校正。Beta多样性分析中,3组总的差异比较采用Adonis检验方法,两两比较采用ANOSIM检验方法。LEfSe分析中,通过LDA分析(线性回归分析)获得的LDA分值。结果 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腹泻组、便秘组和健康组之间的香农(Shannon)指数(4。01,3。81,4。19)和辛普森(Simpson)指数(0。05,0。06,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6。05,6。35,P值均<0。1);进一步两两比较,健康组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便秘组(P值均<0。1)。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分组因素对组间差异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R2=0。045,P<0。1)。群落组成分析显示,3个分组属水平上共有物种数目234个,健康组特有物种36个,腹泻组特有物种36个,便秘组特有物种48个;物种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在腹泻组、便秘组和健康组之间属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物种依次是厚壁菌门的毛螺菌、霍氏真杆菌、韦荣氏菌属、颤螺菌属、丁酸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H 值分别为 0。000 05,0。000 16,0。000 20,0。000 21,0。000 53,0。001 39,P 值均<0。1)。由KEGG丰度统计和COG功能分析可见,相同功能的基因表达丰度在不同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1)。结论 儿童青少年大便性状不同与肠道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有关。与健康组相比,便秘或腹泻时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优势菌群发生偏移,条件致病菌丰度较高。

    粪便胃肠道细菌儿童青少年

    小组体育游戏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丽胡孙裔汪天华刘贞贞...
    110-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组体育游戏干预方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ASD儿童社交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筛选襄阳市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72名4~6岁ASD儿童,随机分为试验组(36名)和对照组(36名)。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包括体育游戏个训课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将体育游戏个训课替换为小组体育游戏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前热身、小组体育游戏、课后放松3个部分。课程将社交技能与体育游戏相结合,以小组形式开展(共分12组,每组3人),每周5次,60 min/次,为期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社交反应量表(SRS)、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评定量表(PedsQL 4。0)得分情况。采用t检验与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SR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0。05)。干预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41。67%(x2=13。33,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SRS量表得分均降低(t值分别为17。75,8。71,P值均<0。05),且试验组社交知觉(17。67±4。12)、社交认知(30。33±4。99)、社交沟通(50。33±9。39)、社交动机(24。25±6。78)评分及总分(152。67±25。82)均低于对照组(22。17±5。34,36。00±4。13,62。58±11。07,34。42±7。13,186。33±29。03)(t 值分别为-4。88,-2。03,-2。13,-3。58,-3。01,P 值均<0。05);干预后,试验组PedsQL 4。0量表中社会功能(53。33±18。01)及总分(283。83±51。83)两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23。33±15。13,218。00± 39。01)(t 值分别为 4。42,3。52,P值均<0。05);试验组 ATEC 量表得分(44。33±14。72)低于对照组(59。33±16。95)(t=-2。32,P<0。05)。结论 小组体育游戏干预能够显著改善ASD儿童的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

    体育和训练孤独性障碍信息交流干预性研究生活质量儿童,学龄前

    甘肃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与睡眠时长现状及相关性

    李艺璇陈发青张静张丑吉...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甘肃省6~17岁学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并评估其与睡眠时长的关系,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和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2年5-7月抽取甘肃省2个监测点,对2 172名6~17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x2检验对超重肥胖检出率和睡眠时长构成进行组间差异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超重肥胖和睡眠时长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甘肃省监测点中小学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0。45%和6。86%,平均睡眠时长为(8。28±1。66)h/d。16~17岁高中生和睡眠时长<8 h/d的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高(x2值分别为12。51,19。32,14。96),男生和非住校生的肥胖检出率高(x2值分别为5。89,9。59)(P值均<0。05)。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小学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随着睡眠时长的减少而增加(x2值分别为38。84,9。80,19。61,41。60,P值均<0。05);总人群中,女生不同睡眠时长的肥胖率均低于男生(睡眠时长<8 h/d:6。07%,11。11%;8~<9 h/d:5。76%,6。09%;9~<10 h/d:6。02%,8。19%;≥ 10 h/d:4。04%,6。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学生和高中生睡眠时长短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正性相关,高中生睡眠时长与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呈负性相关(睡眠时长8~<9 h/d:OR小学生=1。89;9~<10 h/d:OR小学生=1。54;8~<9 h/d:OR高中生=0。30;P值均<0。05)。结论 睡眠不足是甘肃省监测点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长,降低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睡眠超重肥胖症学生回归分析

    644例儿童牙外伤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李俊震郭怡婷颜文城苏达...
    121-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牙外伤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规律,为牙外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1-12月对就诊于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的644例牙外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患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牙外伤临床特征。结果 儿童牙外伤中,男女比例为2。16∶1,平均年龄(6。73±3。42)岁,2~4和7~9岁为高发年龄(26。09%,33。85%)。夏季外伤人数最少(18。88%),秋季(28。55%)和春季(27。61%)外伤人数较多。发生在傍晚和晚上人数最多(51。47%),凌晨和早晨人数最少(2。68%)。大部分患儿在牙外伤之后24 h以上就诊(42。08%)。恒牙外伤最常见的损伤类型是单纯牙齿硬组织和牙髓损伤(65。25%),乳牙外伤最常见的是单纯牙周组织损伤(53。35%);牙外伤最易累及上颌中切牙(80。10%),受累牙齿数量大多为1~2颗。结论 儿童牙外伤的发生具有性别、年龄和季节等方面的规律性,患儿牙外伤就诊不及时。应加强儿童牙外伤的健康宣教,以减少牙齿受伤的概率。

    创伤和损伤流行病学研究儿童

    小学生学习日运动负荷与体质的相关性

    赵鹏瑞胡淞瀚吴枝桂丁天翠...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小学生学习日运动负荷与体质的关系,为制定校内体育运动计划以及改善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23年5-6月分层随机选取北京市某小学6个班级共22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Polar Verity Sense心率臂带对学生学习日运动负荷进行监测,计算学习日中到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时间、学习日训练冲量(TRIMP)值,并根据体质测试内容进行体质等级评定。采用x2检验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日运动负荷与体质评定等级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体质评定等级的相关因素。结果 小学生学习日MVPA平均时间为(21。65±17。48)min;学习日TRIMP值为(361。47±124。81);小学生在室外课、零点体育、大课间和体育课后课间的MVPA时间分别为(8。86±8。56,9。41±10。47,1。97±3。12,2。46±2。57)min;在室外课、零点体育、大课间和体育课后课间的TRIMP值分别为(68。89±20。84,72。83±30。27,51。68±18。23,19。99±5。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体质量指数(BMI)的小学生体质评定等级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13,19。04,32。98,P值均<0。05);学习日MV-PA时间、室外课TRIMP值、零点体育TRIMP值、大课间TRIMP值和体育课后课间TRIMP值与体质评定等级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07,1。05,1。02,1。03,1。11,P值均<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学生年级(低年级:OR=9。24,中年级:OR=7。81)、BMI(不正常:OR=0。21)、学习日 MVPA 时间(OR=1。06)、室外课 TRIMP 值(OR=1。05)与体质评定等级间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不同年级、BMI、校内日运动负荷和室外课运动负荷与小学生体质之间存在正相关。应制定适合小学生的校内体育运动计划,增加学习日运动强度和时间,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

    运动活动全身负荷体质回归分析学生

    安徽省儿童龋病预防服务选择偏好的异质性分析

    余红胡璐王丽常想想...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安徽省儿童龋病预防服务选择偏好的异质性,为适龄儿童龋病预防服务的推广和普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择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间在安徽省7个地市医院口腔门诊就医的家中有3~12岁儿童的785名家长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利用混合Logit模型评估受访者对儿童龋病预防服务的选择偏好及其异质性。结果 纳入的4个离散选择实验(DCE)属性对儿童家长的选择偏好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相比对照组,高中以上学历家长更偏好预防有效率70%~<80%、距服务点2~<5 km和<2 km且服务费用高的龋病预防服务(β值分别为0。38,1。66,1。64,0。00);男性家长更偏好有效率为70%~<80%、服务费用较高的预防服务(β值分别为0。35,0。01);<7岁儿童的家长更偏好预防有效率70%~<80%的服务(β=0。75);口腔健康无龋的儿童家长更偏好寒暑假接受预防服务(β=-0。28),患龋儿童的家长更偏好服务费用高的预防服务(β=0。00)(P值均<0。05)。结论 不同教育程度、性别、孩子年龄和口腔健康状况的家长在儿童口腔龋病预防服务的选择偏好上具有异质性。应针对性地提供精准服务有助于提高适龄儿童龋病预防服务的参与度和覆盖率。

    龋齿牙疾病预防选择行为儿童

    云南地区中小学生眼轴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肖洁苏梅慧李佩谦黄达峰...
    133-13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云南地区中小学生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半径比值(AL/CR)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近视干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抽取云南省2个市/县二、三年级和七年级共685名学生分别于2021年10月、2023年3月进行随访,调查内容包括近视相关因素问卷调查、裸眼远视力、屈光参数测量,分析AL/CR在不同学段不同组别间的分布及变化,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探索AL/CR累积进展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小学生基线AL/CR值为(2。95±0。09),第1次随访增加至(2。99±0。11),第2次随访增加至(3。04±0。12)。中学生基线AL/CR值为(3。08±0。13),第1次随访增加至(3。12±0。15),第2次随访增加至(3。15±0。14)。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显示控制环境因素后,小学生中白族(β=-0。017)、等效球境度数(SE)累积进展量(β=-0。027)影响AL/CR变化;中学生AL/CR变化与基线AL(β=-0。005)、基线CR(β=0。032)及SE累积进展量(β=-0。035)相关(P值均<0。05)。结论 云南地区中小学生AL/CR可用于判断不同屈光状态类型,其变化量除与SE进展有关,还受民族、基线眼生物学参数的影响。AL/CR应用于评估近视进展方面的价值需进一步证实。

    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学校肺结核疫情风险与指示病例就诊间隔的关联

    张晓龙崔彩岩傅颖王斐娴...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学校肺结核疫情风险与指示病例就诊间隔的关系,为公共卫生部门预判肺结核疫情聚集风险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苏州市学校肺结核疫情630例指示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统计学、就诊史、病原学诊断以及发现方式等资料。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CS拟合曲线显示,当病原学阴性患者就诊间隔>5。79 d,或病原学阳性患者就诊间隔>8。37 d时,肺结核疫情风险呈线性增加。调整性别、年龄和病原学检查后,指示病例就诊间隔每延长1 d,疫情发生高风险的OR值(95%CI)为1。10(1。07~1。13)(P<0。05)。按就诊间隔三分位分析,与就诊间隔<14 d相比,就诊间隔在14~<28 d和≥28 d的学校肺结核发生高风险疫情的OR值(95%CI)分别为10。32(3。04~35。10)和82。58(28。42-239。95)(P值均<0。01),呈就诊间隔延长,疫情风险上升趋势。通过ROC曲线分析,预测学校肺结核疫情高风险的最佳阈值为23。5 d,曲线下面积为0。93(95%CI=0。89~0。98)。结论 指示病例就诊间隔延长是学校肺结核高风险疫情的良好预警指标,可作为疫情早期干预和风险控制的关键考量。

    结核,肺疾病暴发流行病例报告门诊医疗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