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大学生人群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无症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控制和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2年9-1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就读的3 01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秋季入学(2022年9月)后对所有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比无症状性心律失常者和正常大学生的一般资料和生活习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人群发生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现62例无症状性心律失常者,体质量指数(BMI)≥24.0 kg/m2、收缩压(SBP)≥ 120 mmHg、舒张压(DBP)≥80 mmHg、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饮酒、每周运动锻炼次数<3次、学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有抑郁倾向、有焦虑倾向者中无症状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别为5.58%,4.49%,5.63%,6.18%,4.26%,4.50%,3.72%,4.29%,4.28%,9.15%,9.03%,分别高于BMI<24.0 kg/m2、SBP<120 mmHg、DBP<80 mmHg、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不吸烟、不饮酒、每周运动锻炼次数≥3次、学习压力不大、作息规律、无抑郁倾向、无焦虑倾向患者中无症状心律失常者的比例(1.20%,1.37%,1.35%,1.53%,1.55%,1.59%,1.27%,1.52%,1.38%,1.71%,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值分别为45.33,25.20,37.74,32.24,16.69,17.25,19.57,17.83,22.36,37.23,39.42,P值均<0.01).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SBP、DBP 偏高,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饮酒,运动锻炼次数,学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抑郁倾向和焦虑倾向均与大学生无症状性心律失常正性相关(P值均<0.05).结论 BMI、血压偏高,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况均是大学生发生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合理控制体重和血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对于预防和改善大学生无症状性心律失常发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