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学校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学校卫生

执行总编:陶芳标

月刊

1000-9817

xwbjb@cjsh.org.cn

0552-2054276,2074779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胜利中路51号

中国学校卫生/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国家级学术类科技期刊,是一本指导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专业性杂志。主要内容为普及学生卫生保健科学知识,交流与推广国内外有关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智力开发的科研成果及工作经验,介绍学校卫生医师、校医、保健教师的业务知识与操作技术,刊登有关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报告,学校健康教育、营养指导,卫生监督监测、常见疾病防治措施经验与综述等。本刊于1992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连续4次被国家权威机构确定为全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被评为国家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3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2004年被评为卫生部优秀期刊二等奖,2005年获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注多民族青少年饮食行为与心理健康

    徐洪吕陶芳标
    153-15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不健康饮食行为普遍且心理行为问题突出,文章分析了边疆多民族地区青少年不健康饮食行为和心理行为问题研究现状及其关联,阐述了多民族青少年不健康饮食行为和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焦点,以及对边疆健康学校建设的意义,为有效推进中国边疆地区健康学校建设提供参考。

    青少年少数民族饮食习惯精神卫生健康促进

    日本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的发展与启示

    杨宇航吴进位盛萌李卫民...
    15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日本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体系的历史发展,并剖析其最新版体质健康测评体系(运动适应性测评Ⅱ)的内容架构,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中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现实启示,如增设面向幼儿的体质健康测评体系、以年龄为单位对测试对象进行分组及设置男性与女性通用的测试指标等,使完善后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更符合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身心生长发育规律。

    体质参考标准日本儿童青少年

    云南省多民族初一年级学生抑郁症状决策树模型

    杨家兴李霄霄杨继宗杨朝源...
    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多民族初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其预测因素,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2年10-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云南省11个少数民族地区选取23所中学的8 500名初一年级学生,使用问卷调查收集中学生人口统计学和生活行为方式数据,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评估抑郁症状。单因素分析使用x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初一年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采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建立中学生抑郁症状决策树模型。结果 云南省多民族初一年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8。26%。抑郁症状决策树的第1层是自评学习压力(x2=469。08),第2层是早餐行为(中/轻度学习压力:x2=155。49;重度学习压力:x2=105。24),第3层是亲密朋友数量(中/轻度学习压力,每周吃早餐0~2d:x2=23。15;中/轻度学习压力,每周吃早餐3~4d:x2=14。99;重度学习压力,每周吃早餐0~2d:x2=29。26;重度学习压力,每周吃早餐3~4d:x2=20。15)、民族(x2=78。22)和饮酒(x2=50。36)(P值均<0。01)。结论 学习压力、早餐行为、亲密朋友数量、饮酒和民族是云南省多民族中学生抑郁症状的预测因子。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抑郁症状防控策略,减少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

    抑郁精神卫生决策树学生少数民族

    云南省多民族初一年级学生饮食模式潜类别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徐洪吕王继学杨继宗杨婉娟...
    168-172,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云南省多民族初一年级学生饮食模式潜类别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为边疆中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10-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11个县8 500名初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评估学生抑郁症状,应用饮食频率调查表收集学生饮食行为数据。使用潜在剖面分析模型拟合学生饮食模式潜类别,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饮食模式潜类别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初一年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8。3%,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30。9%)高于男生(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3,P<0。01)。初一年级学生饮食模式有4种潜类别:类别1(所有饮食低消费),类别2(水果、奶及奶制品高消费),类别3(蔬菜、畜肉高消费,加工食品低消费),类别4(奶及奶制品和蛋类消费低,加工食品消费高)。以饮食模式类别1为参照,在控制混杂变量后,饮食模式类别3与初一年级学生抑郁症状呈负相关(OR=0。62,95%CI=0。52~0。74);类别4与初一年级学生抑郁症状呈正相关(OR=1。28,95%CI=1。05~1。57)(P值均<0。05)。结论 云南省多民族初一年级学生饮食模式多样,不健康饮食模式可能增加抑郁症状发生的风险。应调整云南省多民族中学生饮食模式,促进其健康饮食模式的建立,降低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的风险。

    饮食习惯抑郁精神卫生回归分析学生少数民族

    云南省初一年级学生含糖饮料消费和失眠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李江丽杨朝源张明付允...
    173-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含糖饮料(SSB)消费及失眠症状与云南省初一年级学生抑郁症状的关联,为制定改善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0-12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11个县8 500名初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膳食频率问卷、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分别评估学生的抑郁症状、SSB消费情况和失眠症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SB消费、失眠及二者的交互效应与学生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初一年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8。3%。存在失眠症状(OR=6。07,95%CI=5。46~6。75),有碳酸饮料(OR=1。20,95%CI=1。08~1。34)、茶饮料(OR=1。13,95%CI=1。02~1。25)、功能饮料(OR=1。36,95%CI=1。23~1。50)及其他饮料(OR=1。32,95%CI=1。19~1。45)的消费与初一年级学生抑郁症状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碳酸饮料(相加效应:OR=2。96,95%CI=2。72~3。22;相乘效应:OR=4。75,95%CI=4。25~5。32)、果汁饮料(相加效应:OR=2。61,95%CI=2。40~2。82;相乘效应:OR=4。43,95%CI=3。94~4。97)、茶饮料(相加效应:OR=2。70,95%CI=2。47~2。89;相乘效应:OR=4。34,95%CI=3。86~4。89)、功能饮料(相加效应:OR=2。82,95%CI=2。61~3。05;相乘效应:OR=4。48,95%CI=3。92~5。12)、乳饮料(相加效应:OR=2。73,95%CI=2。06~2。96;相乘效应:OR=4。61,95%CI=4。12~5。17)、其他饮料(相加效应:OR=2。73,95%CI=2。53~2。95;相乘效应:OR=4。56,95%CI=4。00~5。20)和初一年级学生失眠症状均有相加和相乘效应,均增加了初一年级学生抑郁症状的风险(P值均<0。01)。结论 SSB消费与失眠症状交互效应可能会增加云南省初一年级学生抑郁症状的风险。应倡导中学生减少SSB的摄入,以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碳水化合物饮料睡眠障碍抑郁回归分析学生

    云南省大学生加工食品消费与焦虑症状关联的纵向研究

    姜英虹苏云鹏苏莹珍陶剑...
    17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云南省大学生加工食品消费与焦虑症状的关联,为预防和缓解大学生焦虑症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云南2所大学2 515名大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纵向调查研究,包括基线调查(2021年11月,T1)及3次随访(2022年6月,T2;2022年11月,T3;2023年6月,T4)。使用食物频率调查表评估大学生加工食品消费状况,采用中文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21(DASS-21)评估大学生的情绪症状。应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加工食品消费状况与焦虑症状的关联。结果 云南大学生T1~T4的4次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9。70%,36。70%,37。69%和38。73%,4次焦虑症状评分分别为4(0,8),4(0,10),4(0,12)和2(0,14)。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控制人口学变量和混杂因素后,碳酸饮料消费(β=0。06,95%CI=0。03~0。08)、其他加工零食消费(β=0。04,95%CI=0。01~0。07)与焦虑症状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按性别分层分析显示,大学女生碳酸饮料消费(β=0。08,95%CI=0。05~0。12)、速食食品消费(β=0。03,95%CI=0。00~0。06)与焦虑症状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男生加工食品消费与焦虑症状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云南大学生加工食品消费可能增加焦虑症状风险,且女生更为明显。应加强对大学生加工食品消费的正向指导,以预防或缓解焦虑症状。

    食品处理和加工焦虑精神卫生回归分析学生

    文献快报(1):早期氟暴露对学龄儿童心血管代谢健康存在影响

    INDIA ALDANA SCOLICINO ECANTORAL PRECIADO A沈玉婷...
    182页

    成都市小学生膳食摄入对肺功能的前瞻性影响

    毛泳雯刘雪婷何春雷陈梦雪...
    183-187,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学生各食物组摄入对肺功能发育的前瞻性影响,为促进中国儿童肺功能的健康发育、预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1年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893名成都市二至五年级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食物频率法收集调查对象过去1年各类食物摄入情况,并用三分位法将食物组摄入量从低到高分为T1、T2、T3组;2022年对调查对象进行随访获取肺活量等体检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趋势性检验分析小学生各食物组摄入对肺功能发育的前瞻性影响。结果 男生中肺活量评分优良组摄入蔬菜[118。6(50。5,188。2)g/d]和奶及奶制品[200。0(73。3,250。0)g/d]高于肺活量评分非优良组[90。0(37。1,192。9),178。6(35。7,250。0)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98,-2。24);女生中肺活量评分优良组食用主食[391。1(273。6,511。4)g/d]少于肺活量评分非优良组[407。4(309。5,549。3)g/d],肺活量评分优良组摄入水产品[31。2(14。6,69。8)g/d]和奶及奶制品[215。0(107。1,250。1)g/d]高于肺活量评分非优良组[19。4(10。7,58。3),114。3(35。7,250。0)g/d],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2。01,-3。33,-5。10)(P 值均<0。05)。在调整能量、体质量指数Z评分(BMI-Z)、母亲文化水平、家庭平均月收入、居住环境是否有人吸烟、近 1周是否参加体育活动后,男生中蔬菜摄入T3组(OR=0。48,95%CI=0。27~0。86)、豆及豆制品摄入T2组(OR=0。52,95%CI=0。27~0。96)、奶及奶制品摄入T2组与T3组[OR值(95%CI)分别为0。54(0。31~0。93),0。52(0。30~0。90)]与肺活量非优良均呈负相关;女生中水产品摄入T3组(OR=0。52,95%CI=0。28~0。97)、奶及奶制品摄入T2组与T3组[OR值(95%CI)分别为0。44(0。25~0。76),0。33(0。19~0。59)]与肺活量非优良均呈负相关,红肉摄入T2组(OR=2。51,95%CI=1。37~4。67)与肺活量非优良呈正相关(P值均<0。05)。经趋势性检验发现,在男生中随着蔬菜和奶及奶制品摄入的增加,有降低肺活量非优良的可能;在女生中随着奶及奶制品摄人的增加,有降低肺活量非优良的可能,而红肉摄人的增加会增加肺活量非优良的可能(t值分别为-1。13,-0。44;-3。03,1。95,P趋势值均<0。05)。结论 奶及奶制品能降低小学生肺活量非优良的风险,蔬菜能降低男生肺活量非优良的风险,红肉会增加女生肺活量非优良的风险。应帮助儿童合理选择食物,以促进儿童肺功能的健康发育。

    膳食摄食行为前瞻性研究儿童

    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王艳孙冰洁赵海许惠玉...
    18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针对性地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托2021年北京市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项目,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9-11月对25 487名中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进行营养状况检出率的组间比较,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学生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7%,18。0%,23。8%。男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5。1%,20。4%,29。7%)均高于女生(4。2%,15。5%,17。4%)(x2 值分别为 12。23,101。71,526。99,P 值均<0。01)。郊区学生肥胖检出率高于城区学生(26。6%,19。8%),营养不良检出率低于城区学生(4。2%,5。5%)(x2值分别为157。25,23。61,P值均<0。01)。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居住地、每天中高强度运动≥60 min和睡眠不足均是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1。70,1。88,2。48;1。14,0。87,0。67;0。85,0。92,0。81;0。83,1。08,1。07);每天油炸食物食用频率是超重的相关因素(OR=0。70);是否每天吃早餐是超重和肥胖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0。91,0。84);学段(初中和高中)是营养不良和肥胖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1。38,1。37;0。77,1。40)(P值均<0。05)。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问题较为严重,男生、郊区学生尤需重点关注。建议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多方联动,采取分级分类方法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

    营养状况超重肥胖症回归分析学生

    江西省低年级医学生艾滋病歧视现状及相关因素

    黄铎钦邹薇郑亚楠万鑫...
    193-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校低年级医学生对艾滋病歧视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医学院校开展有效的艾滋病反歧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方法,于2023年7-8月从江西省5所高校抽取2 484名医学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艾滋病知识知晓问卷和中文版Zelaya艾滋病歧视量表进行匿名调查。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特征医学生的艾滋病歧视水平,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艾滋病歧视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 医学生艾滋病歧视总分为(2。55±0。67)分;担心感染疾病维度得分最高(2。89±1。01)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艾滋病歧视相关的因素包括性别(β=-0。17)、年级(β=-0。08)、是否为独生子女(β=-0。04)、是否知晓艾滋病知识(β=0。22)、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意愿(β=0。07)、参加学校性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意愿(β=0。05)、认为关注自身身心健康重要程度(β=0。11)(P值均<0。05)。结论 江西省高校低年级医学生中艾滋病歧视普遍存在。应加大对低年级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相关知识宣传,降低艾滋病歧视水平。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偏见回归分析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