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学校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学校卫生

执行总编:陶芳标

月刊

1000-9817

xwbjb@cjsh.org.cn

0552-2054276,2074779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胜利中路51号

中国学校卫生/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国家级学术类科技期刊,是一本指导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专业性杂志。主要内容为普及学生卫生保健科学知识,交流与推广国内外有关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智力开发的科研成果及工作经验,介绍学校卫生医师、校医、保健教师的业务知识与操作技术,刊登有关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报告,学校健康教育、营养指导,卫生监督监测、常见疾病防治措施经验与综述等。本刊于1992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连续4次被国家权威机构确定为全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被评为国家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3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2004年被评为卫生部优秀期刊二等奖,2005年获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强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促进学校卫生工作高质量发展

    郭欣
    761-765,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作为学校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探讨了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特别关注综合健康管理这个核心主题。综合健康管理强调全面考虑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着眼于多种健康问题之间的相互关联,通过综合干预措施解决他们的多重健康问题,旨在为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共同创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进而促进儿童青少年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健康教育组织和管理卫生健康促进儿童青少年

    陈志潜与中国乡村学校卫生事业

    王丽敏周汝一
    76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破败,卫生状况恶劣,广大儿童身体健康水平极低。面对这种状况,陈志潜通过开展卫生教育课、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检查及改善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开展教员与学生卫生调查等方式,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卫生试验区,创造了"定县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乡村学校卫生工作发展之路,为当今乡村学校卫生工作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卫生人员公共卫生卫生职业学生保健服务

    大气污染对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影响的机器学习算法应用研究

    曹承斌杨文漪余小金王艳...
    770-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在学生因大气污染引起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短期序列中的应用性能,以期为学校疾病发生的早期预警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 基于江苏省2019年9月-2022年10月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短期序列数据,集成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数据,结合单因素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筛选大气污染物最优滞后变量,构建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模型预测学生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频数,并与季节性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外生(SARIMAX)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2019-2022年江苏省日均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学生9 709名,大气指标日均空气质量指数(AQI)为76。96,PM25、PM10、NO2以及O3的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5。75,61。13,28。89,104。81 µg/m3。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AQI、PM2。5、PM10、NO2和O3均是因呼吸系统症状缺课频数序列的预测因素(F值分别为1。46,1。79,1。67,3。41,2。18,P值均<0。01)。PM2。5、PM10、NO2和O3单日滞后效应RR值分别在lag4、lag0、lag0、lag4时达到峰值。结合大气污染物最优滞后变量的XGBoost模型与SARIMAX模型相比,平均绝对误差(MAE)指标由2。251降低至0。47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指标由0。429降低至0。080、均方根误差(RMSE)指标由2。582降低至0。713。预警阈值为P75时,XGBoost模型与SARIMAX模型相比,灵敏度由0。086提升至0。694、特异度由0。979提升至0。988、约登指数由0。065提升至0。682。结论 XGBoost模型在预测学生因大气污染引起呼吸系统症状缺课短期序列方面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和预警效果。学校可适时采用该模型,及早发现疾病流行进行预警及防控,完善学校卫生工作。

    空气污染呼吸系统缺勤模型,统计学学生

    小学生营养教育家校社合作困境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罗彩凤吴静徐剑鸥吕妃...
    775-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编制小学生营养教育家校社合作困境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家校社合作营养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通过质性访谈、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形成初始量表。2023年7-9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江苏省6所城市的125名小学生家长、118名小学教师、113名社区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形成正式量表。结果 小学生营养教育家校社合作困境量表包括3个维度、19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07%。量表平均内容效度为0。94,各维度与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80~0。91。量表总体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5,折半信度为0。87,重测信度为0。98。结论 小学生营养教育家校社合作困境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小学生营养教育中家校社合作困境水平的测评。

    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德尔菲技术学生

    上海市中小学教室采光照明现况及监管效果分析

    杨艰萍林建海李萍郑朝军...
    780-783,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教室采光照明现况及监管效果,为改善学校教室视觉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对上海市正常开设中的全部普通中小学校1 735所进行教室采光照明监测,并计算各指标合格率。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学段、区域、办学性质及采取监管措施(包括约谈、宣教、责令改正、发监督意见书、承诺整改期限、依法处罚)前后合格率的差异。结果 中小学教室采光照明合格率为30。1%,其中采光合格率85。6%,照明合格率32。9%;小学和中学教室采光照明合格率(32。4%,2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6,P>0。05),城市与乡镇(32。6%,26。7%)、公办与民办学校(31。4%,20。6%)教室采光照明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99,9。92,P值均<0。05)。采取监管措施整改后,教室采光照明合格率由30。1%提升至83。2%,其中采光合格率由85。6%提升至91。1%,照明合格率由32。9%提升至90。5%;整改前与整改后比较,教室采光照明合格率、采光合格率和照明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95。29,25。34,1 219。87,P值均<0。01)。结论 有效的监管措施可促进教室采光照明的改善。应重视改善学校教室照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

    采光合格鉴定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服务环境监测

    天津市农村中小学校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估

    张磊胡海娟张可欣赵亮...
    784-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天津市农村地区中小学饮用水中三氯甲烷(TCM)的分布特征及其健康风险,为改善农村学校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3年4-6月(枯水期)和7-10月(丰水期),采用直接抽选法从天津市10个涉农行政区30所农村中小学校采集末梢水水样60份,参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检测其中TCM含量,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中小学生经口摄入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农村学校饮用水中TCM质量浓度范围为未检出~54。00 µg/L,平均质量浓度为(13。44±14。88)μg/L;丰水期 TCM 质量浓度[12。90(1。40,32。28)μg/L]高于枯水期[2。40(1。40,18。13)µg/L](Z=-2。09,P<0。05);小学和中学 TCM 质量浓度分别为[3。38(1。40,20。75)μg/L]和[5。30(1。40,28。23)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0,P>0。05)。儿童经口暴露的致癌风险范围为3。84×10-7~2。05 ×10-5,非致癌风险范围为0。00~0。16,均处于可接受水平,其中6~9岁儿童的潜在风险最高。结论 天津市农村中小学校饮用水中TCM呈不同程度检出,经口暴露的潜在健康风险应得到重视。应加强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监测和管理,以降低儿童暴露风险。

    饮水三氯甲烷环境监测农村卫生

    12周中高强度健身操改善肥胖青少年代谢紊乱效果分析

    李可李宁川丁一凡林晨...
    78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2周中高强度健身操对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改善肥胖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1-6月,招募淮安市华丰职业技术学校20名肥胖青少年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配到运动组(10名)和对照组(10名),进行为期12周运动干预,两组干预期间进食相同。运动组每周进行3次运动,以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配合高强度间歇为主,第1周30 min有氧运动,以后每周在总干预时间中有10 min高强度间歇训练,其余时间皆进行有氧运动,总干预时间达到60 min保持;对照组不接受特定干预。采用生物电阻抗原理测量身体成分及全自动分析生化仪检测血脂水平,在基线和干预12周后测定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并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测定肠道菌群。采用x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12周后,运动组肥胖青少年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由(1。7±0。6,3。5±0。8)mmol/L下降至(0。9±0。3,2。6±0。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由(1。1±0。2)mmol/L提升至(1。4±0。2)mmol/L;运动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n)由(8。4±1。6)ng/mL降至(4。5±0。4)ng/mL(t值分别为7。34,2。49,-3。05,2。56,P值均<0。05)。α多样性结果显示,运动组Chao指数(268。00±22。67)、Ace指数(243。98±38。64)均高于对照组(184。52±19。28,171。43±2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8,2。53,P 值均<0。05);运动组 Shannon 指数(5。36±1。41)高于对照组(4。73±1。12),Simpson 指数(0。78±0。10)低于对照组(0。89±0。1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3,-2。10,P值均>0。05)。β多样性结果显示,运动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结构的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运动组与对照组的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083,P<0。05);干预后,运动组与对照组肥胖青少年肠道菌群在属、纲、种和科水平上相对丰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12周中高强度健身操能够通过肠道菌群-脂代谢途径减轻单纯性肥胖青少年患者肥胖症状,改善低度慢性炎症状态。

    体育和训练肥胖症代谢干预性研究青少年

    饮食限制结合不同形式运动对肥胖儿童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王鹏刘宝亮胡振禹刘岩...
    794-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及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联合运动)和饮食限制对肥胖儿童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改善肥胖儿童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8-9月,通过网上发布通知及家长群发放微信的形式招募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实验小学10~12岁的肥胖儿童7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饮食限制组(DR组,18名)、有氧运动结合饮食限制组(AE+DR组,18名)、抗阻训练结合饮食限制组(RT+DR组,17名)及联合运动结合饮食限制组(ART+DR组,17名)。2022年9-11月各组进行不同方式干预,DR组每日饮食摄入的能量依据静息能耗确定;AE+DR组运动干预主要包括跳绳、有氧操、慢跑及体育游戏,每次50 min;RT+DR组抗阻训练强度为(65%~85%)1个重复一次的最大力量,共10个动作;ART+DR组运动训练包括抗阻训练(20 min)、有氧运动(20 min),准备及放松阶段各5 min。DR及运动干预时间为8周(每周4次,周一、二、四、五)。不同方式干预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经平板菌落计数法计算粪便菌群含量。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AE+DR组、RT+DR组及ART+DR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含量均下降,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含量均增加(t 值分别为 7。19,7。15,4。57,5。42,5。15,-3。51,-7。30;5。14,3。64,3。02,3。27,5。00,-3。09,-3。75;7。10,10。86,7。74,10。92,9。26,-6。63,-6。33);DR组仅血清TNF-α、CRP水平和粪肠球菌含量下降,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含量均增加(t值分别为2。74,2。22,2。14,-2。21,-2。81)(P值均<0。05)。不同方式干预8周后,4组肥胖儿童粪肠球菌群、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血清TNF-α、IL-6、CRP水平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22。22,23。75,13。44,28。33,18。02,33。64,25。14,P值均<0。01);且ART+DR组肥胖儿童粪肠球菌群和血清TNF-α、IL-6、CRP水平下降量,以及乳酸杆菌增加量均高于其他3组。结论 饮食限制及饮食限制结合不同形式运动均可使肥胖儿童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发生有益的变化,联合运动及有氧运动结合饮食限制在肥胖儿童中更加有效。

    饮食习惯运动活动干预性研究肥胖症细菌儿童

    重庆市渝中区健康教育师资现状及改进路径探索

    柳伶冉文华
    799-8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渝中区健康教育师资现状,探索改进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路径。方法 于2023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渝中区11个街道共抽取17所学校的555名教师及校医进行问卷调查,其中409名专职或兼任健康教育课教师纳入分析。采用x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职务健康教育师资开展健康教育课程频率、擅长领域等差异。结果 健康教育师资以女性为主,占81。66%;体育教师、校医、班主任、其他学科教师群体占比分别为14。67%,8。31%,62。84%,14。18%,其中班主任(81。33%)和校医(80。95%)开展健康教育课比例最高;教学学段以小学为主(一至三年级:42。30%,四至六年级:44。74%);健康教育师资中,校医受过健康教育课程相关培训的比例最高(88。24%);体育教师、班主任、校医、其他学科教师开课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6,P<0。01)。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显示,体育教师、班主任、校医、其他学科教师自评最擅长领域和最不擅长领域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渝中区健康教育师资主要由体育教师、校医、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构成;对校医进行教学规范化培训考核,可推动校医群体发展为专业化健康教育师资。

    健康教育者组织和管理课程问卷调查

    初中生校园自然环境感知和锻炼认同与锻炼行为的关联

    陈萱朱从庆董宝林
    803-806,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初中生校园自然环境感知、锻炼认同与其锻炼行为的关系,为促进和改善初中生锻炼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3-6月,采用方便抽样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江苏、安徽、江西、吉林、河南5个省抽取607名初中生进行为期3个月、两阶段的纵向追踪调查(T1:2023年3月,T2:2023年6月),采用校园自然环境感知量表、锻炼认同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进行评估。采用相关性分析和构建交叉滞后模型探讨初中生校园自然环境感知和锻炼认同与锻炼行为的关联。结果 T1和T2时初中生的校园自然环境感知、锻炼认同与锻炼行为之间两两均呈正相关(r=0。04~0。61,P值均<0。01)。交叉滞后分析显示,T1校园自然环境感知可以预测T2锻炼认同(β=0。22)和T2锻炼行为(β=0。18),T1锻炼认同可以预测T2校园自然环境感知(β=0。18)及T2锻炼行为(β=0。19)(P值均<0。01);而T1锻炼行为对T2校园自然环境感知(β=0。03)和T2时锻炼认同(β=0。03)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校园自然环境感知及锻炼认同均是锻炼行为的原因变量,且校园自然环境感知与其锻炼认同具备交互效应。

    环境知觉身体锻炼认同(心理学)行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