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学校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学校卫生

执行总编:陶芳标

月刊

1000-9817

xwbjb@cjsh.org.cn

0552-2054276,2074779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胜利中路51号

中国学校卫生/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国家级学术类科技期刊,是一本指导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专业性杂志。主要内容为普及学生卫生保健科学知识,交流与推广国内外有关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智力开发的科研成果及工作经验,介绍学校卫生医师、校医、保健教师的业务知识与操作技术,刊登有关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报告,学校健康教育、营养指导,卫生监督监测、常见疾病防治措施经验与综述等。本刊于1992年、1996年、2000年和2004年连续4次被国家权威机构确定为全国预防医学、卫生学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被评为国家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3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2004年被评为卫生部优秀期刊二等奖,2005年获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胡达振王璐段文静谢煜相...
    854-858,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效果进行评价,为校园NSSI的防控提供指导。方法 于2023年3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与方便抽样结合的方法抽取江西省南昌市、抚州市和上饶市共3 372名初、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尊量表、渥太华自伤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文版Olweus欺负问卷、事件归因方式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将数据按照7∶3分为训练集(n=2 361)和测试集(n=1 011),基于单因素及LASSO回归结果筛选变量,使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Logistic回归及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4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构建NSSI风险预测模型,使用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F1指数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中学生NSSI的检出率为34。4%,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学段、性别、户籍所在地、是否担任班干部及4种不同被欺凌类型(身体、言语、关系、网络欺凌人)的中学生NSSI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7。17,15。81,11。54,4。63;68。22,140。63,77。81,13。95,P值均<0。05)o NSSI为因变量纳入LASSO回归模型中进行变量筛选,结果显示,学段、自尊、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被言语欺凌、情绪控制、人际关系、受惩罚、亲友和财产丧失及健康与适应问题10个变量为预测变量。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Logistic回归、XGBoost算法的AUC值依次为0。76,0。76,0。76,0。77,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59~0。82,P值均>0。05);灵敏度依次为0。62,0。61,0。62,0。61;特异度依次为 0。74,0。78,0。78,0。78;阳性预测值依次为 0。56,0。59,0。60,0。59;阴性预测值依次为 0。79,0。79,0。80,0。79;Fl指数依次为0。59,0。60,0。61,0。60。结论 4种NSSI的风险预测模型效果均较好,Logistic回归模型效果略优于其余算法。学校及家长应关注NSSI对应的预测因素,以减少中学生NSSI的发生。

    自我伤害行为精神卫生模型,统计学学生

    智慧体育作业对男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杜玉彬王先茂周伟峰唐炼...
    859-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智慧体育作业对男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为提高男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实施智慧体育作业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方法 2023年9月至2014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湖南工程学院大二年级6个跆拳道男生限选班的31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57名)和对照组(160名)。干预组除按照公共课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外,每周通过智慧化手段布置体育作业2次,每次25~35 min,干预时长为15周;对照组按照公共课教学大纲正常实施教学。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体质健康各项指标进行测试,通过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同学体质健康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肺活量、50m跑、坐位体前屈、1 000 m跑与引体向上成绩均较干预前提高,分别由(3 918。27±737。34)mL,7。88(7。53,8。45)s,9。80(2。70,15。75)cm,4。30(4。12,4。50)min和3。00(0。00,7。50)次提高至(4 574。19±800。61)mL,7。65(7。37,8。12)s,17。20(11。80,21。55)cm,4。13(3。58,4。31)min 和 5。00(1。00,10。00)次(t/Z 值分别为-7。60,2。61,-8。39,5。62,-2。72,P值均<0。05)。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体质健康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学生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屈、1 000 m跑与引体向上成绩均优于对照组[(4 310。97±808。90)mL,7。75(7。40,8。30)s,14。10(8。42,17。87)cm,4。29(4。08,4。45)min 和 4。00(1。00,7。00)次](t/Z 值分别为 2。91,-4。55,-4。75,-4。51,2。58,P值均<0。05)。结论 每周2次25~35 min智慧体育作业能够有效提高男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建议在保证公共体育课程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同时,布置适量智慧体育作业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身体锻炼体质生长和发育干预性研究学生

    蚌埠市学龄前残障儿童龋齿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李平邹晓松田瑞雪张嘉晔...
    864-867,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蚌埠市学龄前残障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残障儿童龋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9月-2022年3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2所康复机构的405名学龄前残障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分析残障儿童龋病患病率;根据儿童的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分组,探讨BMI与龋病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龋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学龄前残障儿童患龋率为74。07%,男、女童分别为71。01%,77。27%。5岁男童和女童(66。67%,88。24%)的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3,P<0。05)。不同BMI组间(消瘦、正常、超重、肥胖)的龋失补指数(dmft)(240,606,3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5。66,P<0。01)。BMI与dmft呈负相关(r=-0。50,P<0。01)。每天刷牙2~3次、使用含氟牙膏、近半年内甜食食用频率<2次/周与残障儿童患龋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09,0。41,0。24,P值均<0。05),睡前进食、父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和中专/高中与患龋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3。18,5。95,3。99,66。95,7。75,P值均<0。05)。结论 蚌埠市残障儿童的龋齿患病率较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对家长及教育机构教师的口腔健康培训,重视儿童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帮助残障儿童提高其生活质量。

    龋齿患病率回归分析残疾儿童

    24 h活动行为对幼儿基本运动技能的影响

    石晓峰刘瑞祥
    868-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24 h活动行为(身体活动、睡眠和屏幕时间)与幼儿基本运动技能(FMS)之间的关系,为保证儿童动作技能的长期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于2022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太原市6个城区中6所幼儿园抽取607名3~5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基线测试收集幼儿24 h活动行为和FMS数据;于2023年3月进行1年后的随访测试,收集幼儿FMS数据。采用第3版基本动作技能测试(TGMD-3)测量幼儿FMS水平;采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测量幼儿的身体活动和睡眠时间,由家长报告屏幕时间。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分层回归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24 h活动行为对幼儿FMS的影响。结果 基线结果显示,基线身体活动总量(TPA)与基线操控技能、移动技能和TGMD-3总分均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40,3。87,4。27,P值均<0。01)。1年后随访结果显示,基线低强度身体活动(LPA)和屏幕时间与1年后的TGMD-3总分增加均呈负相关(β值分别为-1。93,-0。79);基线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TPA和睡眠时间与1年后的TGMD-3总分增加均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4。62,4。51,3。19)(P值均<0。01)。1年后随访结果显示,与不满足任何1项24 h活动行为指南相比,满足任意2项和3项指南的幼儿动作技能合格率均升高(OR值分别为2。31,3。32,P值均<0。01)。结论 MVPA和充足的睡眠可对幼儿1年后的FMS提高产生积极影响,而LPA与较长的屏幕时间对幼儿1年后的FMS提高产生消极影响。学校和家庭应保证幼儿满足24 h活动行为指南推荐标准,促进其FMS的长期发展。

    运动活动运动技能生长和发育回归分析儿童,学龄前

    中小学校水痘暴发疫情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郑永韬叶春梅倪作为张佳妮...
    873-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中小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学校水痘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将2023年1-12月上海市(杨浦区、静安区)及杭州市(萧山区、临平区)4个区县的中小学校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学校水痘疫情发生情况。分析学校水痘暴发疫情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学校水痘疫情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H-L拟合优度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Calibration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CA)等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水痘暴发疫情中小学校有98所,同期无水痘暴发疫情的195所学校作为对照,厕所温水洗手台、厕所洗手台洗手液、班级平均学生数、学生每日在校时长、专职校医、校长水痘疫苗犹豫、水痘疫苗1剂次接种率、水痘疫苗2剂次接种率均是学校水痘暴发疫情发生的影响因素,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Z值分别为10。01,20。49,17。43,9。74,32。17,6。60,2。20,3。39,P值均<0。05)。采用上述8个变量构建风险预测模型,H-L拟合优度检验x2值为5。863(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CI=0。799~0。893);Calibration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值一致性较好,DCA曲线显示在较大范围内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结论 学校水痘暴发疫情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效果。可利用好学校水痘暴发疫情风险预测模型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水痘疫情在学校的传播风险。

    水痘疾病暴发流行列线图学生保健服务

    安徽省3~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状况

    苏颖陈霞王斌冰罗献伟...
    878-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监测安徽省3~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脑膜炎奈瑟菌带菌情况,为开展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防控工作提供支持。方法 于2021年和2022年每年9-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选取安徽省长江以北地区(亳州、阜阳、蚌埠、淮南、滁州、合肥)和长江以南地区(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宣城)4 033名3~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采集儿童青少年悬雍垂后上方咽后壁上的分泌物,采用细菌培养和核酸检测两种方法同时进行菌株鉴定。采用Mc-Nemar检验和Kappa 一致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和x2趋势检验。结果 细菌培养和核酸检测的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分别为0。47%和1。07%,核酸检测敏感性更高。检出菌群中,B群占比最大,为76。74%;其后依次为C群(4。65%)、Y群(4。65%)、W 135群(2。33%)和X群(2。33%)。男生带菌率高于女生(x2=11。44);随着年龄升高,儿童青少年带菌率呈增高趋势(x2趋势=42。69);长江以北地区儿童青少年带菌率高于长江以南地区儿童青少年(x2=23。19);无免疫史的儿童青少年带菌率高于有免疫史的儿童青少年(x2=11。02)(P值均<0。01)。结论 B群脑膜炎奈瑟菌已成为安徽省流行菌株,高年龄段儿童青少年成为流脑防控的重点人群。应继续做好流脑疾病监测,重点关注B群流脑病例,防范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奈瑟球菌,脑膜炎核酸扩增技术细菌培养儿童青少年

    中国六省市中小学生电子屏幕使用与近视的关联

    高若伊许惠玉罗慧娟张京舒...
    882-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六省市中小学生电子屏幕使用情况及其与近视的关联,为综合防控中小学生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与概率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中国六省市(北京市、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陕西省、重庆市)16 557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问卷进行电子屏幕使用情况调查,并依据《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规范》采用质量浓度0。5%的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麻痹睫状肌后进行裂隙灯验光检查。采用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电子屏幕使用与近视的关联。结果 有58。3%的中小学生平均每日使用电子屏幕时间≥2h,有63。4%的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一次持续使用电子产品≥15 min。调整混杂因素后,父母不限制使用电子屏幕时间、每日使用电子屏幕时间≥2h与中小学生近视发生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27,1。13,P值均<0。05)。按性别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每日电子屏幕使用时间≥2 h的男生发生近视的风险较高(OR=1。15,P<0。05);按年级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父母不限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和每日电子屏幕使用时间≥2h与中小学生近视发生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34,1。18);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非学习目的一次持续使用电子屏幕时间≥15 min与近视发生呈正相关(OR=1。18)(P值均<0。05)。电子屏幕使用总时间和一次持续使用电子屏幕时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1。04,P<0。05)。结论 中国六省市中小学生电子屏幕使用较多,且电子屏幕使用过多与近视相关。学校和家长应当共同限制中小学生电子屏幕的使用,减少中小学生近视的发生。

    注视,眼工具使用行为近视回归分析学生

    山东高校校医院发展困境及对策建议

    杨中东高术华徐红
    887-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山东高校校医院发展现状及困境并寻求科学对策,推动高校校医院的发展。方法 于2020年12月,对山东高校校医院178所进行问卷调查,再采用直接抽选法选取山东省内30所高校校医院院长进行实地、电话调研,调查内容包括管理运行、人力资源、科室配备、医院职能等方面。结果 65。73%的高校校医院隶属学校后勤部门,一级医院占比28。09%。高校校医院人员不足,其中非在编职工多于在编职工的校医院109所(61。24%)。对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有业务条件要求的校医院有143所(80。34%),102所(57。30%)校医院科室配置不齐全。调研的30所校医院达到600∶1设置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校7所。40岁以上人员数量最多,占53。12%;职称以初中级为主,占83。95%。科室设置以内科(96。67%)、预防保健科(63。33%)、外科(60。00%)等为主。12所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结论 山东高校校医院存在管理运行、硬件设施、人员科室配备、职能发挥等方面不足。应明确校医院功能定位、改善软硬件设施、强化人才建设、创新健康教育,切实提高校医院服务水平。

    组织和管理问卷调查卫生人员学生保健服务

    儿童青少年食物素养测评工具研究进展

    钱金伟童莺歌潘祥姚兰...
    891-894,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儿童和青少年面临的饮食问题日趋复杂,食物素养(FL)的测评显得愈发重要。FL涉及儿童对食物的全面认知与实践能力,对培养其健康饮食习惯及提升健康水平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探讨了FL的定义与内涵,从理论基础、构成维度、评测方法及其信效度等角度对纳入的8项FL测评工具进行介绍,并从工具的维度设计、评估指标、优缺点及适用的对象和场景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落实相关政策及发展更全面、有效的FL测评工具提供借鉴。

    膳食健康教育工具使用行为儿童青少年

    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加工过程致病性微生物监测结果

    牛会敏焦强李若菡刘智勇...
    895-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加工过程中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风险点,为预防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市10所学校食堂为研究对象,采集学校食堂在餐饮食品加工过程中原料贮存设备、制作工具、工作人员手部、基础设施、用餐器具等共300份样品,利用基于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IMSA)建立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分析可能存在的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风险。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0份样品中,共有5份样品检出了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内的3种致病性微生物,主要分布在食品制作过程的工具如砧板、操作台、刀具以及工作人员的手部,而用餐器具、原料贮存设备及食堂基础设施均未检出致病性微生物。IMSA快速检测方法和国标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标方法相比,IMSA快检系统检测致病性微生物的阳性符合率为83。3%(5/6),阴性符合率为100%(294份),整体一致性为99。7%。结论 利用IMSA技术建立的致病性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可精准识别出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加工过程中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风险点主要为食品制作过程的工具如砧板、操作台、刀具以及工作人员的手部。应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质量和效率,预防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食品处理和加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污染监测学生保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