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血液净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血液净化
中国血液净化

王梅

月刊

1671-4091

cjbppc jbp@163.com

010-66189482;66583655

100034

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133号

中国血液净化/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Purification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血液净化学专业学术核心期刊(月刊),以国内外血液净化学者、医师、护士以及血液净化产品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血液净化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办刊宗旨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面向临床应用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力求及时,准确地反应我国血液净化水平,介绍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提高血液净化专业理论及技术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人工智能及音频技术监测动静脉内瘘的研究进展

    王凡立徐元恺张丽红杨艳丽...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各大指南推荐的首选血管通路.但反复的AVF失功不仅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亦增加巨大的经济、社会负担.因此对AVF功能及时评估并适时给予干预措施至关重要.而相较于物理检查,人工智能因其可以实现检查结果的精确量化、诊疗同质化及远程诊疗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AVF声学特征、声学特征提取方法以及机器学习方法的选择、AVF人工智能监测系统的开发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综述,以期梳理研究脉络,探索临床研究方向.

    AVF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音频

    2024年《中国血液净化》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血液净化》编辑部
    129页

    低氧诱导因子与肾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闫桐贾新燕郭明好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以进行性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堆积为特点.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是机体对缺氧反应的关键调节因子,通过调节ECM的合成.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促纤维化作用.本文拟就HIF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缺氧低氧诱导因子肾纤维化上皮-间充质转化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握力器在促进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马琴刘鹏程姜小梅
    134-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握力器在促进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成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4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借助传统握力运动训练设为对照组,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借助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握力器进行握力运动训练为研究组,对比2组AVF成熟率、首次使用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手术后握力运动训练的依从性.结果 手术后4周研究组与对照组AVF临床成熟率(x2=1.542,P=0.228)、超声成熟率(x2=0.420,P=0.517)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手术后8周研究组AVF临床成熟率(x22=16.324,P<0.001)、超声成熟率(x2=12.343,P<0.001)、静脉内径(t=8.358,P<0.001)、肱动脉流量(t=8.320,P<0.001)高于对照组,静脉距皮深度低于对照组(t=12.718,P<0.001),研究组患者AVF首次使用时间早于对照组(t=6.665,P<0.001),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x2=13.611,P<0.001),AVF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5.605,P=0.018):研究组患者手术后握力运动训练依从性高于对照组(x2=7.805,P=0.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握力器可缩短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提升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率,保证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握力运动训练依从性.

    互联网智能握力器握力运动训练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

    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现状调查

    惠鑫卞雪芹丁昊吴限...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基层医院维持性血管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现状.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2023年3月—8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安徽省明光人民医院和常州市溧阳人民医院等15家基层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筛查符合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50例,其中男性342例(52.62%),女性308例(47.38%),中位透析龄5.48(2.00,8.00)年.首次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类型主要为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291例(48.10%)和自体动静脉内瘘271例(44.79%),目前使用的血管通路类型主要为自体动静脉内瘘518例(85.62%),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绳梯穿刺执行率为19.30%(100例),区域穿刺412例(79.54%),在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29例(90.63%),血管狭窄是血管通路的主要并发症,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和移植物动静脉内瘘中分别为177例(34.17%)和10例(31.25%).结论 基层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的临床使用现状符合临床预期,但需加强相关操作规范的落实及人员培训管理工作,以早期发现血管通路功能障碍以采取积极有效干预措施.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穿刺并发症

    即穿型人工血管在血管通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刘城温玉杨雪林泽洪...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即穿型人工血管在血管通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从2019年2月一2022年2月于资阳市人民医院接受人工血管内瘘手术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流出道静脉直径>4 mm分为即穿型人工血管组(n=41),流出道静脉直径3~4 mm分为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人工血管组(n=42),分别选用即穿型人工血管、ePTFE人工血管进行造瘘手术.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为期18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手术后通畅率,治疗效果,手术后并发症,手术后生存率.结果 即穿型人工血管组与ePTFE人工血管组手术后6、12、18个月初级通畅率(t=1.437、0.609、0.595,P=0.231、0.435、0.441)及次级通畅率(t=2.108、0.149、0.310,P=0.147、0.699、0.578)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即穿型人工血管组首次穿刺时间、手术后透析导管移除时间均短于ePTFE人工血管组(t=78.386、21.491,均P<0.001);2组手术后透析血流量及人工血管使用率对比均不明显(t/x2=0.214、0.988,P=0.831、0.320).即穿型人工血管组手术后肿胀、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ePTFE人工血管组(x2=24.418、7.540,P<0.001、0.006).2组手术后6、12、18个月患者生存率对比均不明显(x2=1.037、0.239、0.183,P=0.309、0.625、0.668).结论 即穿型人工血管应用于血管通路中可实现早期穿刺,通畅率高,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血管通路即穿型人工血管应用效果并发症生存率

    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无隧道和涤纶套导管集束化护理策略

    任昱燊陈娜王晓萍权月...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法(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MCDA)构建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无隧道和涤纶套导管(non-cuffed catheter,NCC)集束化护理策略.方法 系统检索美国国立指南文库、国际指南协作网、安达略注册护士协会、中国医脉通等指南网和Pubmed、Embase、Medlin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NCC护理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2022年7月.由10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感染控制相关领域专家采用基于MCDA分析法形成NCC集束化护理策略,将集束化护理策略进行初步应用,验证其临床可行性.结果 10名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8,根据得分从高到低排序最终形成8项护理策略,分别为无菌技术(590.45分)、导管出口部位护理(587.65分)、冲管护理(585.25分)、封管护理(582.75分)、敷料的更换与选择(574.83分)、置管操作(573.85分)、维护评估(573.40分)、导管接头护理(573.12分).结论 运用MCDA科学构建的NCC集束化护理策略具有一定临床实用性,将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多准则决策分析透析导管集束化护理

    体验式饮食管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陈婕杜文婷刘芳芳吴苏杭...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验式饮食管理对于改善腹膜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和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患者.通过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体验式饮食管理和常规饮食管理.结果 共9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干预组48例,对照组49例.在干预前、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以及出院后6个月等不同时间点,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饮食知识(F=29.633,P<0.001)、饮食依从态度(F=50.881,P<0.001)、饮食依从行为(F=55.546,P<0.001)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927,P=0.026).结论 体验式饮食管理能够让患者模拟和真实体验饮食管理的各种场景,增加患者的参与感,从而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改善饮食依从性,重塑饮食结构,并改善营养状况.

    体验式饮食管理腹膜透析饮食依从性营养状况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伊孟庆兰郝健张利娟...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营养素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4月一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素养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MHD患者营养素养得分为(19.99±3.7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β=0.142,P=0.003)、文化程度(β=0.188,P=0.001)、居住方式(β=0.112,P=0.020)、每日尿量(β=0.249,P<0.001)、透析龄(β=0.193,P=0.001)、原发疾病(糖尿病)(β=-0.144,P=0.005)、社会支持(β=0.113,P=0).032)、自我管理(β=0.449,P<0.001)是MHD患者营养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 MHD患者营养素养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素养自我管理社会支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