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血液净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血液净化
中国血液净化

王梅

月刊

1671-4091

cjbppc jbp@163.com

010-66189482;66583655

100034

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大街133号

中国血液净化/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Purification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血液净化学专业学术核心期刊(月刊),以国内外血液净化学者、医师、护士以及血液净化产品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血液净化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办刊宗旨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面向临床应用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力求及时,准确地反应我国血液净化水平,介绍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提高血液净化专业理论及技术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尿病肾脏病腹膜透析患者管理策略

    刘晨曦夏鸣刘虹
    200-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腹膜透析预后与生活质量不理想的问题,本文从管理难点、腹膜透析处方选择、血糖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简要介绍了其它管理策略,旨在为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管理提供借鉴.

    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腹膜透析血糖管理

    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张伟赵若冰周燕何建强...
    204-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或开发新模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CINAHL、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采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prediction model risk of bias assessment tool,PROBAST)分析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4篇关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1篇血液透析患者临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2篇关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共5篇文献将血清白蛋白水平、导管留滞时间和合并糖尿病都纳为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预测因素,3篇文献将患者的年龄当做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预测因子,置管部位和手卫生预测因素在2篇预测模型中被纳为预测因子.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范围为0.734~0.889.7篇文献中共有4个模型进行了 Hosmer-Lemeshow校准度分析,模型的呈现形式也大多采用风险评分公式.所有研究适用性较好,但存在方法学缺陷(如缺失数据处理不当、未采用恰当方法选择变量、未提及盲法等)导致较高的偏倚风险.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较好,但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实践.未来应选择已有模型进行深入广泛的验证或开展大样本、多人群的前瞻性研究以开发预测性能优良、使用简便的预测模型.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预测模型系统评价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金晓瑜李京淑吴风如刘露凝...
    209-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方法 以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ogistic)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构建模型.绘制各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并用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和F1度量评价模型性能.结果 270例MHD患者中,AVF血栓形成组105例(38.89%),非AVF血栓形成组165例(61.11%),最终纳入吸烟史(OR=2.992,95%CI:1.306~6.854,P=0.010)、高血压史(OR=12.376,95%CI:3.432~44.624,P<0.001)、糖尿病史(OR=7.477,95%CI:2.887~19.360,P<0.001)、高血脂史(OR=6.947,95%CI:2.733~17.659,P<0.001)、冠心病史(OR=12.894,95%CI:4.827~34.439,P<0.001)、穿刺点压迫时间(OR=1.132,95%CI:1.053~1.217,P=0.010)、三酰甘油(OR=.322,95%CI:1.005~1.741,P=0.046)等 7 个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RF预测模型的AUC为0.944,Logistic模型的AUC为0.895(Z=1.688,P=0.092).结论 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冠心病史、穿刺点压迫时间和三酰甘油是MHD患者发生AVF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2种预测模型性能良好,可互相补充.

    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预测模型机器学习血栓形成

    个体化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并发功能不良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构建

    贡春晨王婷婷马晴段俗言...
    214-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个体化预测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手术后并发功能不良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将2021年7月—2023年7月期间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行AVF术的12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是否并发AVF功能不良分为不良组(n=31)和良好组(n=9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手术后并发AVF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血液透析患者手术后并发AVF功能不良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列线图的预测价值.结果 216例血液透析患者并发AVF功能不良的发生率为24.60%(31/126).不良组年龄≥60岁占比、合并糖尿病占比、透析时发生低血压占比、血小板计数、LDL-C、血磷、钙磷乘积大于良好组(t/x2=4.946、4.527、10.333、9.789、7.164、16.065、18.817,P=0.026、0.033、<0.001、<0.001、<0.001、<0.001、<0.001),血清白蛋白小于良好组(t=7.997,P<0.001).多因素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 岁(OR=2.061,95%CI:1.431~2.967,P<0.001)、合并糖尿病(OR=2.776,95%CI:1.814~4.247,P<0.001)、透析时发生低血压(OR=2.286,95%CI:1.542~3.390,P<0.001)、血小板计数水平高(OR=2.499,95%CI:1.643~3.802,P<0.001)、钙磷乘积高(OR=2.234,95%CI:1.528~3.268,P<0.001)是血液透析患者手术后并发AVF功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血液透析患者手术后并发AVF功能不良的列线图,C-index为0.738(95%CI:0.687~0.789).ROC曲线对血液透析患者手术后并发AVF功能不良列线图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92(95%CI:0.741~0.843),特异度为73.05%,敏感度为 78.14%(Z=11.257,P<0.001),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8.746、P=0.394.结论 基于年龄、合并糖尿病、透析时发生低血压、血小板计数、钙磷乘积构建的列线图对血液透析患者手术后并发AVF功能不良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

    血管通路引起的肢体远端缺血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曹雪玲廖洁虞丽利
    219-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管通路引起的肢体远端缺血征(hemodialysis access-induced distal isch-emia,HAIDI)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荣县人民医院肾病内科首次行动静脉内瘘手术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患者手术后是否出现HAIDI相关症状分为HAIDI组与非HAIDI组;收集并比较2组临床资料,通过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导致HAIDI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量化,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70例患者,其中HAIDI组15例,非HAIDI组5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AIDI组年龄≥60岁、女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透析龄>1年、血管通路类型(移植物动静脉内瘘、肱动脉自体动静脉内瘘比例)均高于非HAIDI 组(x2/t分别为4.419、4.272、4.904、6.360、10.972、7.231、5.657、18.670,P分别为0.036、0.039、0.027、0.012、0.001、0.007、0.017、<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女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透析龄长、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及高位动静脉内瘘是导致HAID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OR分别为0.286、3.353、0.274、0.224、0.051、0.074、4.111、0.055、0.049;95%CI分别为 0.086~0.954、1.030~10.920、0.084~0.895、0.066~0.755、0.005~0.500、0.007~0.775、1.223~13.818、0.010~0.303、0.007~0.321,P分别为0.042、0.045、0.032、0.016、0.011、0.030、0.022、0.001、0.002).结论 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透析龄及血管通路类型是HAIDI的危险因素,对于HAIDI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助于减少血管通路引起的HAIDI发生.

    血液透析肢体远端缺血征危险因素预防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再入院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梁琪王志虎王冰洁刘洋...
    223-226,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并提供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2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774 82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08,95%CI:1.05~1.11,P<0.001)、吸烟(OR=1.56,95%CI:1.09~2.23,P=0.010)、饮酒(OR=1.24,95%CI:1.04~1.48,=0.020)、药物误用(OR=1.08,95%CI:1.05~1.11,P<0.001)、脑血管疾病(OR=1.17,95%CI:1.08~1.26,P<0.001)、冠状动脉疾病(OR=1.27,95%CI:1.08~1.49,P<0.001)、心力衰竭(OR=1.2895%CI:1.19~1.37,P<0.001)、糖尿病(OR=1.13,95%CI:1.06~1.20,P<0.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1.20,95%CI:1.12~1.28,P<0.001)、血红蛋白(MD=-9.29,95%CI:-14.06~-4.53,P<0.001)、白蛋白(MD=-3.51,95%CI:-4.44~-2.58,P<0.001)、中心静脉导管(OR=1.25,95%CI:1.15~1.37,P<0.001)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可依据相关危险因素识别MHD患者早期再入院高危人群并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其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

    维持性血液透析再入院影响因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应对策略

    熊媛媛钟芳萍彭爱平王丽...
    227-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与制订对策.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MHD患者204例为对照组,将其分为感染组(n=63)和无感染组(n=141).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构建模型;据模型、临床经验与文献报道,重新构建干预体系.另选取MHD患者198例为观察组,评价新干预体系效果.结果 糖尿病史(OR=2.237,95%CI:1.067~5.679,P=0.003)、置管时间(OR=3.647,95%CI:1.326~7.892,P=0.024)、导管护理频率(OR=6.679,95%CI:2.534~16.476,P=0.003)、无菌培训率(OR=2.889,95%CI:1.146~6.654,P=0.030)、血尿酸(OR=2.937,95%CI:1.627~8.883,P=0.014)是MHD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方程为Y=-20.673+1.116×血尿酸+1.012×无菌培训率+2.017×导管护理频率+1.912×置管时间+1.079×糖尿病史,采用Hosmer和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方程(x2=10.678,P=0.236),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13,敏感性为89.47%,特异性为63.93%.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x2=3.606、32.780,均P<0.001).结论 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效度,基于循证的系统化护理干预体系具有良好的防控MHD患者发生CRBSI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循证导管相关感染预测模型护理对策

    基于网络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群及桥梁症状研究

    马水梅杨文君帕热旦木·托乎提何帆...
    232-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症状群间的关联关系,识别连接不同症状群的桥梁症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透析症状指数量表对4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基于网络分析识别症状群间的桥梁症状.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历着6个症状群,分别为皮肤症状群、尿毒症症状群、胃肠道症状群、情绪症状群、水电解质症状群与性功能障碍症状群.桥梁中心性指标显示桥梁强度最大的症状是担心(rbs=7.946)和皮肤干燥(rbs=7.800);桥梁紧密中心性最大的症状是担心(rbe=0.331)和伤心(rbe=0.322);桥梁中介中心性最大的症状是性欲减退(rbb=12.000)和入睡困难(rbb=7.000).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受多个症状群困扰,担心和皮肤干燥是连接不同症状群的桥梁症状.针对桥梁症状进行精准干预,有利于阻断其在不同症状群间的桥接作用,提高症状管理效能.

    维持性血液透析症状群桥梁症状网络分析

    布鲁氏菌所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例及文献回顾

    包海姣张世旭杜湘云赵娜...
    237-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而布鲁氏菌导致的腹膜炎很罕见.目前全球仅报道15例PD并发布鲁氏菌相关性腹膜炎.本文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成功治愈的1例PD并发布鲁氏菌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并复习总结相关文献.

    布鲁氏菌腹膜透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