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新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新药杂志

桑国卫

半月刊

1003-3734

bianjibu@newdrug.cn

010-82282300/01/29

100098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东路太阳园11号楼2603室

中国新药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学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刊物,创刊于1992年,是一份专门报道新药科研、生产、技术成果、临床应用及评介、新药质量、市场和管理方面内容,集学术、科研和信息交流服务一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的权威性科技情报期刊。读者对象为医药科研人员、临床医师、药师、药品生产和管理人员。本刊特色是突出“新”字,反映新内容;其次突出“两个结合”,即医与药结合、技术性与学术性结合;再是突出“实”字,有很强的实用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欧洲、美国药典中天然药物质量控制技术比较

    王赵李海亮金红宇马双成...
    313-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系统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和《欧洲药典》对天然药物的质量控制标准,发现基于对照提取物全成分检测的整体质量控制理念仍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药物质量控制方法.本文旨在秉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原则,分析上述国际通行的药典标准和规范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关键技术,提出科学建议,力求将各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最科学合理的标准纳入到天然药物的整体质量控制,为创建和完善现代化、国际化的天然药物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理论参考.

    天然药物整体质量控制对照提取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欧洲药典》《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

    静脉活性药物治疗痔术后并发症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

    张田李婷赵紫楠王洋...
    323-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不同静脉活性药物治疗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 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文献资料,筛选包含静脉活性药物治疗痔术后并发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23 年12 月.由2 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应用Stata 16.0 软件,利用传统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的RCT研究结果进行合并.结果:共纳入22 项RCT研究,包含2743 例患者.传统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均显示联合使用静脉活性药物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并发症持续时间,改善并发症评分,促进伤口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纯化微粒化黄酮在改善术后出血评分、缩短术后出血时间方面疗效最佳;地奥司明在降低术后水肿率和出血率方面疗效最佳;七叶皂苷类药物在缩短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和改善术后并发症总有效率方面最佳;香豆素类药物在缩短术后疼痛时间和水肿时间、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水肿评分方面疗效最佳.结论:静脉活性药物在痔术后并发症中的疗效良好,不同类型静脉活性药物的改善效果可能各不相同.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予以验证.

    静脉活性药物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黄酮类静脉活性药物治疗痔急性发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张田李婷赵紫楠王洋...
    332-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黄酮类静脉活性药物在成人痔急性发作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文献资料,纳入黄酮类静脉活性药物在成人痔急性发作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23 年12 月.由2 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Stata 16.0 软件进行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 6 篇,包括 668 例患者.直接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黄酮类静脉活性药物联合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4.86,95%CI(2.86,8.27),P<0.05];微粒化纯化黄酮(MPFF)联合常规治疗组的出血改善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3.13,95%CI(2.06,4.77),P<0.05].间接比较Meta 分析结果显示,MPFF联合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可能优于地奥司明联合常规治疗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结果显示,痔急性发作总有效率最佳的是 MPFF 联合常规治疗组(SUCRA = 81.7%)、其次为地奥司明联合常规治疗组(SUCRA =68.2%),二者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SUCRA =0.1%).黄酮类静脉活性药物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常规治疗组相当.结论:当前证据提示黄酮类静脉活性药物在痔急性发作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其中MPFF的疗效可能更佳.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样本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予以验证.

    静脉活性药物微粒化纯化黄酮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的质量提升和应用安全

    梅隆李毅张威
    339-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杏叶提取物制剂在国内医药市场销售的产品众多,管理类别既有中药也有西药,且被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监控品种.厘清各种制剂的药学特性、质量标准和风险管控点,有助于合理遴选药品及安全用药,并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本文拟通过探究不同国家对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的质量管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标准的提升,帮助药师了解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的质量管理,明确上市后药品质量监控对临床获益大于风险的意义.

    银杏叶提取物质量标准药典合理用药

    甘草酸靶向干预高迁移率族蛋白1抑制炎症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黄健徐佳范婧婧苏惠飞...
    345-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在生理条件下,HMGB1 参与核内DNA的转录、复制、修复、重组和核小体形成.在病理条件下,大量释放到细胞外的HMGB1 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启动和维持炎症反应.HMGB1 已被证实与脓毒症、创伤性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是大量存在于甘草的根和根茎中的一种天然三萜皂苷,具有多种药理功能.研究发现甘草酸作为天然的HMGB1抑制剂,通过与HMGB1 结合进而阻断HMGB1 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从而发挥抗炎活性.本文综述近年来甘草酸及其衍生物治疗HMGB1 相关炎症性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为甘草酸及其衍生物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高迁移率族蛋白1甘草酸炎症性疾病药理作用

    基于HLA-B?35∶01的何首乌致免疫特异质肝损伤易感成分预测

    吴承钊高云娟牛明王伽伯...
    351-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何首乌致肝损伤与HLA-B∗35∶01 等位基因密切相关,本研究借助机器学习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索何首乌中潜在的HLA-B∗35∶01 易感成分.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和相关数据库,收集不良反应(ADR)与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等位基因具有相关性的药物作为阳性数据集,未发现相关性的作为阴性数据集,利用PaDEL-Descriptor软件计算分子描述符,采用朴素贝叶斯(Naïve Bayes)构建二分类模型.利用模型预测何首乌中与HLA相关的ADR风险成分,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分析其与HLA-B∗35∶01 蛋白晶体的结合能力以及结合模式.结果:使用Naïve Bayes算法构建的二分类模型平均准确率(ACC)为0.750,利用模型从何首乌41 种成分中识别出了28 种可能引起与HLA相关的ADR成分.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何首乌中10 种成分与HLA-B∗35∶01 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多肽对接结果分析,反式二苯乙烯苷、大黄素-1-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 3 种成分能够使非 HLA-B∗35∶01 呈递肽 P1(LPEPLPQGQLTAY)和P2(EECDSELEIKRY)的亲和性提高,并且与P1 和P2 间具有优势相互作用.结论:研究基于化学描述符构建分类预测模型,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何首乌中潜在的 3 种HLA-B∗35∶01 易感成分,辅助何首乌特异质肝损伤(IDILI)成分研究.

    特异质型肝损伤人类白细胞抗原何首乌预测方法

    猫爪草活性多糖RTP-60-3V-Ⅲ化学结构及抗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

    姚蕙麻浩骆芙瑶顾嘉楠...
    360-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离和纯化制备猫爪草的多糖成分RTP-60-3V-Ⅲ,研究其理化性质及化学结构特征,评价其对药物诱导肝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猫爪草粗多糖RTP-60 经乙醇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凝胶Sephdex G50 和G-100 柱色谱分离和纯化,获得分子量均一多糖RTP-60-3V-Ⅲ.高效凝胶过滤法测定分子量分布,PMP衍生和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单糖组成.采用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和甲基化反应,再结合IR,NMR和GC-MS等技术对RTP-60-3V-Ⅲ进行化学结构特征的研究.采用MTT法评价RTP-60-3V-Ⅲ对阿托伐他汀、地塞米松、阿奇霉素、紫杉醇和利福平药物体外诱导LO2 肝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RTP-60-3V-Ⅲ为葡聚糖,峰高分子量为 4 628 Da,骨架结构主要为→4,6)-α-D-Glcp-(1→以及α-D-Glcp-(1→,→4)-α-D-Glcp-(1→和→6)-α-D-Glcp-(1→这3 种侧链.该多糖对阿托伐他汀、地塞米松、阿奇霉素、紫杉醇和利福平诱导的LO2 细胞死亡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且呈良好的浓度-效应关系.结论:猫爪草多糖RTP-60-3V-Ⅲ具有明显的抗药物性肝损伤活性,未来有望成为治疗药物肝损伤的候选药物.

    猫爪草多糖化学结构药物性肝损伤

    基于蛋白组学探讨麦冬皂苷D改善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陈婷包晟川李京涛魏海梁...
    372-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蛋白组学的方法研究麦冬皂苷 D 对小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C56BL/6 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麦冬皂苷D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气管滴注盐酸博来霉素5mg·kg-1,24h后阳性对照组给予强的松(5mg·kg-1)灌胃,麦冬皂苷D组给予麦冬皂苷D(10 mg·kg-1)灌胃,连续给药14 d.通过显微CT观察肺组织影像学改变,染色观察小鼠肺纤维化程度,运用DIA定量蛋白组学技术检测肺组织中的差异蛋白,并分析这些差异蛋白富集的主要通路.运用Western blot(WB)对肺组织中的炎症相关蛋白进行验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麦冬皂苷D给药后可显著改善小鼠肺纤维化的病理状态,CT表明小鼠肺实变减轻,染色提示肺胶原纤维化减少,肺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表达减轻.蛋白组学发现,相对于模型组,麦冬皂苷D组肺组织共有65 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46 个、下调蛋白19 个.GO功能富集发现,麦冬皂苷D调控的差异蛋白参与了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主要富集于对压力的反应(response to stress)、碳水化合物衍生物结合(carbohydrate de-rivative binding)和肌原纤维(myofibril).KEGG分析显示,麦冬皂苷D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冠状病毒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补体和凝血级联(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NOD样受体信号通路(NOD-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和白介素-17 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等,WB结果证实麦冬皂苷D可显著降低炎症相关蛋白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IL-18,TNF-α,IL-6 的表达(P<0.01,P<0.001).结论:麦冬皂苷D可改善博来霉素所致的肺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调节相关通路密切相关.

    肺纤维化麦冬皂苷D蛋白组学

    不同干燥方式制备巴西人参提取物粉体性质比较

    高健黄璐琦李哲董欢欢...
    383-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喷雾干燥不同工艺粉末性质间差异,研究巴西人参提取物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以巴西人参为实验材料,通过对3 种干燥工艺所制粉末样品的粒径、干燥失重、松装密度、振实密度、休止角等多指标测定,表征其流动性、稳定性、可压性等粉体学性质;并对优选干燥方式放大验证.结果:各干燥方式与对照图谱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98,0.827,0.698;聚类分析将热风干燥与真空干燥归为Ⅰ类,表明二者性质较为相似;中试规模喷雾干燥粉与实验室喷雾干燥粉二级指标的Pearson相关系数达0.978.结论:喷雾干燥粉相比于其他2 种干燥方式粉体性质有明显差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且不易团聚,而热风干燥与真空干燥的可压性较好;中试喷雾干燥粉末性质稳定,可实现巴西人参提取物粉末的大规模生产.

    巴西人参干燥工艺物理性质粉末流动性固体制剂

    基于Th17/Treg免疫平衡研究黄芩醇提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郭春雨董红敬郭兰萍李佳...
    390-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黄芩醇提物调节免疫平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 只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500 mg·kg-1)、黄芩醇提物(400 mg·kg-1)组,每组6 只.采用2.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的饮用水建立UC小鼠模型.每天观察各组小鼠体重及一般情况,d6 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测量结肠长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比例;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肠组织损伤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IL-10 和IL-1β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 p65)、p-NF-κB p65 及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 kappaB-alpha,IκB-α)的表达水平;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短链脂肪酸的含量;高内涵成像技术观察RAW264.7 细胞核转位情况.结果:黄芩醇提物可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状,恢复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中Th17/Treg免疫平衡,降低结肠组织中IL-1β和IL-6 水平、提高IL-10 表达水平,降低TLR4,NF-κB p65 和p-NF-κB p65 表达水平,提高IκB-α表达水平,提高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抑制脂多糖诱导引起的核转位.结论:黄芩醇提物可以改善UC小鼠的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肠道稳态,抑制TLR4/NF-κB通路以恢复Th17/Treg免疫平衡.

    黄芩醇提物溃疡性结肠炎Th17/Treg免疫平衡TLR4/NF-κB信号通路短链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