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房
中国药房

张幸国

周刊

1001-0408

info@china-pharmacy.com

023-68586827;68585211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中国药房/Journal China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银杏内酯注射液对比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小成本分析

    周黎项予良郭昭婷胡明...
    2235-2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银杏内酯注射液对比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从一项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中,选取原试验组中使用了银杏内酯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而未使用任何剂型的丁苯酞的106例患者作为银杏内酯组,原安慰剂组中使用了丁苯酞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经济性.疗效指标包括复发率、死亡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残障程度分级(改良Rankin分级)、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综合疗效,安全性指标包括治疗过程中出血事件及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治疗后第28天,两组复发率、死亡率、NIHSS评分、改良Rankin分级0~2级的患者比例、BI评分、综合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第7、14天银杏内酯组患者NIHSS评分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最小成本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治疗14 d的总成本为(13768.19±4981.54)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78.52±7523.23)元(P<0.01);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最小成本分析结果稳定.结论:对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银杏内酯+阿司匹林的方案与丁苯酞+阿司匹林方案在改善患者28 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效果相当,但前者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短期效果更优,短期经济性也更佳.

    缺血性脑卒中银杏内酯注射液丁苯酞注射液疗效安全性最小成本分析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刘洁万楚川陈磊席晓宇...
    2240-2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对比常规用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性.方法:以"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酮""心绞痛""Sodium tanshinoneⅡA sulfonate""STS""Danshentong""Angina pectoris"等为中英文关键词,组合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ISI Web of Science、BIOSIS Previews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19年4月.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2.0偏倚风险工具对纳入的真实世界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发表偏倚分析;采用成本-效果分析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共计31项研究、28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RR=1.23,95%CI(1.18,1.28),P<0.001]、心电图有效率[RR=1.29,95%CI(1.20,1.39),P<0.001]、心绞痛有效率[RR=1.22,95%CI(1.15,1.29),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上述结果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大.成本-效果分析显示,两种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72.02;敏感性分析显示上述结果稳健.结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常规用药方案对比常规用药方案的疗效更优,成本也略高;当支付意愿高于7202元时,联合方案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丹参酮ⅡA磺酸钠冠心病心绞痛Meta分析疗效成本-效果分析

    肺移植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杜雯雯王晓星陈文倩张丹...
    2247-2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肺移植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肺移植术6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44例)和无AKI组(20例).根据我院肺移植诊疗规范,所有患者均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或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注射用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并于术后行他克莫司胶囊+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或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或麦考酚钠肠溶片+甲泼尼龙片或醋酸泼尼松片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记录AKI组患者术后1周内AKI发生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影响因素[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ECMO支持天数、术后1周内血清肌酐(Scr)中位值,他克莫司全血浓度中位值、潜在肾毒性药物使用种类(≥4种)、住院天数]及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肺移植术后1周内,64例患者有中44例(68.8%)至少发生过1次AKI,其中1期19例(29.7%)、2期17例(26.5%)、3期8例(12.5%);术后第4天AKI发生率最高(57.4%);在肺移植术后1周内3期AKI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在术后第5天达到最高(8.7%).无AKI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1周内Scr中位值、他克莫司全血浓度中位值均显著短于或低于AKI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类型、ECMO支持使用情况、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术中失血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ECMO支持天数、潜在肾毒性药物(≥4种)使用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期和2期AKI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与无AK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期AKI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显著低于无AKI组(P<0.05).结论:肺移植术后AKI的发生率较高.手术时间、术后1周内Scr中位值、他克莫司全血浓度中位值均为术后发生AKI的可能影响因素.

    急性肾损伤肺移植术后影响因素

    碘对比剂静脉注射致皮肤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李艳艳程一帆杨雅淋方志娥...
    2252-2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碘对比剂静脉注射导致皮肤不良反应(ADR)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20年4月使用碘对比剂行CT增强后发生皮肤ADR的患者,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其基本信息、应用碘对比剂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及ADR相关信息.统计分析碘对比剂的使用情况、皮肤ADR的主要表现以及临床联合用药情况.以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碘对比剂用量、住院时间、实验室检查、肿瘤病史、基础病史、过敏史、饮酒史等为自变量,将其分别与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发生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有统计学意义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生皮肤ADR者共157例,男性79例(50.3%)、女性78例(49.7%);年龄19~86岁,平均(52.68±18.73)岁;BMI(14.6~40.7)kg/m2,平均(22.5±3.7)kg/m2;使用碘普罗胺67例(42.68%)、碘克沙醇34例(21.66%)、碘海醇31例(19.74%)、碘帕醇25例(15.92%);碘对比剂用量50~100 mL,平均(73.06±13.29)mL,4种碘对比剂间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碘对比剂中,碘普罗胺相关皮肤ADR的发生率最高(0.197%).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以急性(89.2%)为主,严重程度以轻度(75.2%)为主,以荨麻疹(38.9%)最常见,予以对症治疗后痊愈135例、好转13例、未好转9例.发生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的患者中,以合并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发生率最高(33.1%);但导致重度皮肤ADR则以合并使用抗肿瘤药物为主.住院时间{11~20 d[OR=1.21,95%CI(1.07,1.20),P=0.042]、21~30 d[OR=1.39,95%CI(1.12,1.52),P=0.035]、31~40 d[OR=1.15,95%CI(1.03,1.37),P=0.008]、>40 d[OR=1.33,95%CI(1.28,1.53),P=0.003]}、呼吸循环系统肿瘤病史[OR=1.51,95%CI(1.35,1.61),P=0.037]、注射用药过敏史[OR=1.50,95%CI(1.37,1.59),P=0.005]均可显著增加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的发生率.结论: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患者的住院时间(≥10 d)、呼吸循环系统肿瘤病史、注射用药过敏史可能是碘对比剂致相关皮肤ADR的主要危险因素.

    碘对比剂皮肤不良反应合理用药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

    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相关指标的影响

    吴伟赵鑫刘代忠
    2258-2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170例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85例).所有患者均行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仑膦酸钠片70 mg,口服,每周1次.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6、12个月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骨代谢指标[血磷(P)、血钙(Ca)、骨钙素(OST)、骨型碱性磷酸酶(BAP)],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含量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骨代谢指标,OPG、RANKL含量,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1、3、6个月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后OST、BAP含量,治疗1、3、6、12个月后OPG、RANKL含量和TNF-α、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治疗3、6、12个月后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Ca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OST、BAP含量,OPG、RANKL含量,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可明显缓解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改善细胞因子、骨代谢指标,并抑制相关通路的表达,且安全性较好.

    阿仑膦酸钠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术后指标细胞因子骨代谢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非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熊波钱俊容顺康姚沅清...
    2263-2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非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non-HFrE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等,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0年2月29日.收集沙库巴曲缬沙坦(试验组)对比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对照组)等常规药物用于治疗non-HFrEF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5.3.0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行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RCT,共计55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率[RR=0.84,95%CI(0.77,0.91),P<0.001]、血肌酐升高发生率[RR=0.78,95%CI(0.67,0.91),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改善率[RR=1.25,95%CI(1.10,1.43),P=0.001]、低血压发生率[RR=1.43,95%CI(1.24,1.65),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心血管相关死亡率[RR=0.94,95%CI(0.79,1.12),P=0.481]、全因死亡率[RR=0.95,95%CI(0.83,1.08),P=0.417]、治疗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WMD=-301.16,95%CI(-602.77,0.44),P=0.050]、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WMD=1.49,95%CI(-1.33,4.32),P=0.300]、高钾血症发生率[RR=0.88,95%CI(0.77,1.01),P=0.07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均显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大,且部分指标结果不稳定.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能会有效降低non-HFrEF患者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及血肌酐升高发生风险,改善其心功能,但低血压发生风险较高.上述结果需谨慎解读.

    沙库巴曲缬沙坦非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有效性安全性Meta分析

    地西他滨单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郑丽宫一凡孙雪林张卫娜...
    2269-2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地西他滨单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Clinical Key、Google学术、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0年6月26日,收集地西他滨(地西他滨组)对比传统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治疗MD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2.2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共计59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地西他滨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OR=1.82,95%CI(1.23,2.70),P=0.003]和总有效率[OR=1.54,95%CI(1.05,2.27),P=0.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OR=0.26,95%CI(0.16,0.40),P<0.00001]、感染发生率[OR=0.48,95%CI(0.27,0.85),P=0.01]和骨髓抑制发生率[OR=0.37,95%CI(0.17,0.81),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按疗程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疗程为3、4个月的方案中,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程为1、2个月的方案中,地西他滨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西他滨单药治疗MD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且当治疗时长≤2个月时,地西他滨治疗MDS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更优.

    地西他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CGRP单克隆抗体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疗效和安全性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刘鑫钟小燕李梦雅徐昌静...
    2275-2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4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单克隆抗体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等,收集4种CGRP单克隆抗体(试验组)对比安慰剂(对照组)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GeMTC 0.14.3软件和Stata 16.0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RCT,共计11392例患者,涉及Erenumab 70、140 mg/月,Fremanezumab 675 mg/3月、225 mg/月,Galcane-zumab 120、240、300 mg/月,Eptinezumab 100、300 mg/3月和安慰剂等10种干预措施.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4种GGRP单克隆抗体均可显著减少患者每月平均偏头痛天数较基线的变化(MMD)(P<0.05);各试验组之间,与Galcanezumab 300 mg/月[MD=-1.30,95%CI(-2.59,-0.05),P<0.05]、Eptinezumab 100 mg/3月[MD=-1.18,95%CI(-2.26,-0.03),P<0.05]比较,Fremanezumab 225 mg/月可显著减少患者MMD;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Fremanezumab 225 mg/月>Fremanezumab 675 mg/3月>Galcanezumab 120 mg/月>Erenumab 140 mg/月>Galcanezumab 240 mg/月>Eptinezumab 300 mg/3月>Erenumab 70 mg/月>Eptinezumab 100 mg/3月>Galcanezumab 300 mg/月>安慰剂.与对照组比较,4种GGRP单克隆抗体均可显著增加每月平均偏头痛天数较基线减少≥50%的患者比例(MMD 50)(P<0.05);各试验组之间,与Eptinezumab 100 mg/3月组比较,Fremane-zumab 675 mg/3月[OR=1.51,95%CI(1.02,2.31),P<0.05]、Fremanezumab 225 mg/月[OR=1.58,95%CI(1.05,2.44),P<0.05]组的MMD 50均显著升高;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Fremanezumab 225 mg/月>Fremanezumab 675 mg/3月>Erenumab 140 mg/月>Galcanezumab 120 mg/月>Eptinezumab 300 mg/3月>Galcanezumab 240 mg/月>Erenumab 70 mg/月>Galcanezumab 300 mg/月>Eptinezumab 100 mg/3月>安慰剂.安全性方面,Fremanezumab 675 mg/3月[OR=1.31,95%CI(1.05,1.64),P<0.05]、Galcane-zumab 240 mg/月[OR=1.39,95%CI(1.09,1.74),P<0.05]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A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之间,与Galcanezumab 240 mg/月组比较,Erenumab 70 mg/月[OR=0.67,95%CI(0.50,0.93),P<0.05]、140 mg/月[OR=0.70,95%CI(0.51,0.98),P<0.05]组患者的AE均显著降低;与Fremanezumab 675 mg/3月组比较,Erenumab 70 mg/月[OR=0.72,95%CI(0.52,0.98),P<0.05]组患者的AE显著降低;网状Meta排序结果为Galcanezumab 240 mg/月>Fremanezumab 675 mg/3月>Galcane-zumab 120 mg/月>Galcanezumab 300 mg/月>Eptinezumab 300 mg/3月>Fremanezumab 225 mg/月>Eptinezumab 100 mg/3月>安慰剂>Erenumab 140 mg/月>Erenumab 70 mg/月.结论:4种CGRP单克隆抗体均能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其中Fremanezumab 225 mg/月的疗效可能最佳,Erenumab 70 mg/月的安全性可能最高.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单克隆抗体预防性治疗偏头痛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疗效安全性

    基于生物学指标评估我院PIVAS医务人员职业性接触抗肿瘤药物的风险

    胡小刚张小华陈开杰刘玲...
    2283-2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医务人员职业性接触抗肿瘤药物(ADs)的暴露风险评估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2019年8-12月,纳入我院15名PIVAS医务人员作为暴露组,另招募15名非PIVAS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尿液致突变(Ames)情况(考察相当于原尿样10、20、40 mL的浓缩尿样致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TA100的突变率)检测,同时收集两组人员当年的健康体检资料.采用Spearman等级分析纳入人员工作年限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以及尿8-OHdG水平的相关性.比较两组人员的各类体检指标差异;针对存在差异且异常的体检指标,再按正常生理值范围进行人员分布统计.结果:暴露组和对照组人员工作年限中位数分别为3年和6年,两组人员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暴露组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晚期凋亡率和尿8-OHd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但两组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人员工作年限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以及尿8-OHdG水平的Spearman等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22、0.03、0.19、0.44,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人员的低、中、高水平尿浓缩液致TA98、TA100菌的突变率分别提升13.33%、20.00%、26.66%和6.67%、13.34%、13.34%.健康体检资料中,两组人员的血糖、大型血小板比率、中性粒细胞比率、中值细胞比率、血小板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和球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人员上述差异指标数值大部分都在正常范围内,异常值人员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PIVAS医务人员存在一定的职业暴露风险,但风险程度尚处于机体代偿范围内.采用实验室检查结合健康体检资料的生物学指标评估PIVAS医务人员ADs职业暴露风险是一种可行的手段.

    抗肿瘤药物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生物学指标职业危害暴露风险

    抗凝门诊临床药师管理的抗凝效果评价

    李舒悦回翔金远香王娟...
    2289-2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抗凝门诊临床药师管理的抗凝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凝门诊就诊的48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其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患者分级)、使用的抗凝药物、抗凝原因、抗凝相关检查结果[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华法林剂量、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481例患者于我院抗凝门诊就诊共1587例次.患者分级分别为一级401例次、二级547例次、三级639例次.470例患者服用华法林,11例服用NOACs(包括6例利伐沙班、5例达比加群酯).瓣膜置换术为抗凝的主要原因(65.28%),其次为心房颤动(14.97%)、瓣环修复术(12.47%).凝血酶原时间检测方法以即时检测设备检测为主(83.44%).三级患者华法林日平均剂量为(3.03±1.28)mg.使用华法林患者的平均INR为1.99±0.56,INR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为72.79%,其中一级患者平均INR为2.12±0.84、TTR为44.33%,二级患者平均INR为1.95±0.52、TTR为72.34%,三级患者平均INR为1.94±0.33、TTR为90.42%.患者发生小出血102例次(6.43%),发生临床相关非大出血2例次(0.13%),未见大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结论:我院抗凝门诊临床药师通过实行分级管理,为患者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并进行个体化问诊;患者不良反应症状较轻且发生率较低,服用华法林患者的TTR较高,临床药师管理的抗凝效果明显.

    抗凝门诊临床药师抗凝效果分级管理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